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故宮模擬畫的著作權之爭

故宮模擬畫的著作權之爭

發布時間:2021-07-05 05:50:12

① 電大法律專業作業:故宮博物院狀告出版社一案。(詳見題內)急急急急急!!!!!!!!

代理詞
審判長、審判員:
北京金隅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原告故宮博物院的委託,指派我作為其代理人參加本案訴訟活動。經了解案情和收集證據,我認為,原告被告侵犯其著作權,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現就本案發表如下代理意見。
故宮博物院為組織活動,於1994年起組織人員從院藏文物中精選900多套國家一、二級珍貴文物進行攝影、測量、編寫說明文字。活動後由紫禁城出版社和香港商務印書館分別出版。該書由原告獨立完成,由原告享有全部著作權。現有該書原稿、出版合同、印刷版圖書可以佐證,見原告提供的證據清單的第1、2、3項。
被告於1999年,出版了由天津某大學教授編寫的《宋清瓷器圖錄》一書,並通過新華書店公開發行銷售,共計銷售1萬冊。該書在未經原告許可的情況下,以營利為目的,非法使用原告圖片790張,抄襲文字圖片說明,侵犯了其著作權中的使用權,取得報酬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證據見原告提供的證據清單的第、4、5項。
根據我國著作權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請法院依法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向原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294000元(直接損失:原告對社會出租圖片資料每張版權費400元,加工製作費400元,其作品系珍貴文物故要求按每張800元乘2倍賠償,即800*2*790=1264000元;合理開支30000元,包括律師費、調查費、取證費等)。
以上代理意見,敬請合議庭仔細斟酌研究並予以採納。
謝謝!

被告代理人:北京金隅律師事務所
律師:唐波
二O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答辯狀
答辯人:
名稱:_____地址:________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__職務:___
委託代理人:姓名:___性別:____年齡:___
民族:____職務:____工作單位: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電話:___
因故宮博物院訴我單位侵犯其著作權一案,答辯如下:
原告訴稱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要求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缺少法律依據。
原告訴稱,被告於1999年出版的《宋清瓷器圖錄》一書,非法使用原告圖片790張,抄襲文字圖片說明,侵犯了其著作權中的使用權、取得報酬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事實上,被告的確在1999年出版了《宋清瓷器圖錄》一書。但被告並沒有侵犯原告訴稱的著作權,因為被告出版《宋清瓷器圖錄》一書,是在取得了其作者――天津某大學教授的同意並簽訂了出版合同,即取得其著作權人的授權之後進行的。根據該出版合同,天津某大學教授保證其對《宋清瓷器圖錄》一書享有完全的著作權。因而,被告的出版品,有著合法的著作權來源,其出版行為是合法的。
如果說,天津某大學教授對《宋清瓷器圖錄》一書的著作權有瑕疵,被告是不知情的,被告不應承擔責任。因為,著作權是一種民事權利,認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的四個構成要件中包括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而本案中,被告盡到了合理地審查著作權和取得出版授權的義務,主觀上沒有侵犯原告訴稱的著作權的故意或過失,即沒有主觀上的過錯,其行為不構成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應承擔法律責任。而本案中,被告可以提供合法的出版授權。因而,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故根據民法、民事訴訟法、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被告請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並由其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辯人:_______(蓋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簽章)
___年__月__日
附:答辯狀副本____份。
其它證明文件___份。

② 台北故宮怪畫的背後是什麼

相信大家對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一些字畫在拍賣會上動輒都是上億元的拍賣價。很多人根本無法了解,為何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畫作,最終拍出了天價。不過,也有人說拍賣會上的字畫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頂級字畫,因為傳世名畫都收藏在博物館里,那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頂級的博物館,裡面收藏著無數頂級字畫。據故宮方面給出的統計數字,目前故宮藏品總數為1862690件/套。大家都知道台灣也有故宮,即台北故宮。在台北故宮里有這樣一幅畫,名為《蜂虎》,該畫的作者是清代華岩。

眾所周知,每幅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蜂虎》畫也是如此,它就是華岩一生的寫照,老虎就是華岩自己。華岩擁有超人的才能,可一生貧困,鬱郁不得志。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就對華岩很是同情,他在《畫竹題記》寫道:“汀洲華岩秋岳,……嘗畫蘭草紙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飯頃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聞幽香散空谷之中,…… 余恨不能踵其後塵也。”

③ 據說故宮里竟然藏著一幅陰森詭異的畫,究竟是什麼畫

這幅陰森詭異的畫的名字叫《骷髏幻戲圖》,它出自於宋代風俗畫巨匠李嵩之手,這位優秀的畫師在古代的美術史上可以稱得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才。

2、關於此畫的爭議:

對於巨匠李嵩這副畫的寓意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直到今天在美術界也沒有一個定論,有的人認為李嵩是想借用此圖在表達自已對生死的看法,它將被操控的木偶骷髏描繪成是死亡,表達了自已對人的生命會出現生死輪回的人生感悟。

而持另一種觀點的人則認為李嵩因為自已出身貧苦,他在畫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平常的老百姓,用被操控的木偶來表現當時平民老百姓的的命運是被他人給掌控著,無法左右自已的命運,故而是想借用這副畫表達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同情,也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爭議,讓人們對這副畫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是也讓它成為了李嵩最具盛名的作品之一。

④ 大家怎麼看待瓊瑤和於正關於版權之爭。

門診問題:從《宮鎖連城》與《梅花烙》看著作權法應否對「思想」加以保護
門診專家: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侯仰坤
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
◇《宮鎖連城》與《梅花烙》從故事框架到內容都有雷同
◇判斷是否抄襲侵權,主要適用「實質相同+接觸」原則
◇故事梗概和故事情節屬於作者的構思,不能與表達形式分開
◇有些法律條文,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法,存在理解差異的原因不在於法律本身,有些是屬於翻譯的問題,畢竟國際公約不一定能完全准確地符合中文理解
◇故事情節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同樣屬於法律保護的內容
◇就瓊瑤和於正的著作權糾紛而言,如果瓊瑤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實,構成侵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近日,台灣作家瓊瑤通過微博發布《瓊瑤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認為編劇於正新作《宮鎖連城》抄襲她的舊作《梅花烙》。而於正否認抄襲,稱「只是巧合和誤傷」,湖南衛視也始終沒有作出回應。對此,有人認為,於正的作品屬抄襲,侵犯了瓊瑤的著作權,但也有人認為於正的新劇沒有侵權,理由是:根據思想、表達二分法,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
正值第14個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就「思想」是否屬於著作權法保護范疇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仰坤副教授、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律師。
兩部作品是否存在雷同
記者:《宮鎖連城》與《梅花烙》內容是否雷同?
侯仰坤:我比對發現,《宮鎖連城》中出現了大量《梅花烙》的內容。
從偷龍轉鳳的故事情節和基本內容看,《梅花烙》中,王府的福晉為了能在側福晉之前生下兒子,避免失寵,把自己剛出世的女兒送出,偷偷換回一個男孩來冒充自己所生。為了日後辨認,在女兒的右肩上烙下了一個梅花的印記。在《宮鎖連城》中,將軍府的福晉也是為了趕在側福晉之前生下兒子,避免失寵,把自己剛出世的女兒送出,偷偷換回一個男孩冒充自己所生。而其女兒左肩上有一個紅色的長條胎記,為日後相認提供依據。
從被送出去的女孩的職業身份看,《梅花烙》中,被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成了一名江湖藝人。《宮鎖連城》中,被送出去的女孩(連城)也成了一名江湖藝人。
從男孩與女孩的關系看,《梅花烙》中,被偷換來的男孩生長在王府里,擁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卻偏偏與身處社會下層的賣唱女白吟霜產生了愛情。在《宮鎖連城》中,被偷換來的男孩生長在顯赫的將軍府里,奇跡般地愛上了流盪在社會下層的江湖女孩連城。
從皇帝下嫁公主的情節來看,在《梅花烙》中,正當換來的男孩與被送出去的女孩產生愛情時,皇帝突然決定要把公主嫁給這個男孩。而《宮鎖連城》中,正當換來的男孩與被送出去的女孩產生愛情時,皇帝也突然決定要把公主嫁給這個男孩。
從男孩新婚之夜的故事情節來看,《梅花烙》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不與公主圓房。《宮鎖連城》中,男孩在新婚之夜也不與公主圓房。
從被送出去的女孩做了使女來看,在《梅花烙》中,為了幫助「兒子」,福晉冒險把送出去的女孩白吟霜接進王府做了丫頭。在《宮鎖連城》中,為了幫助「兒子」,福晉冒險把送出去的女孩連城接到府中做了婢女。
從女孩成為姨太來看,在《梅花烙》中,接進王府的女孩最終做了偷換來的男孩的姨太。《宮鎖連城》中,接進將軍府的女孩也做了偷換來的男孩的姨太。
在公開信中,瓊瑤提出,在故事情節的主線方面,《宮鎖連城》在有關偷換來的男孩、送出去的女孩、公主三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三位主人公的出身背景,社會身份、主從關系、情感交織和變換等故事情節上,都與《梅花烙》完全一致。在故事情節的支線方面,《宮鎖連城》將軍府中的將軍、福晉、側福晉、庶出兒子等相關內容,除了姓名改變以外,人物關系亦與《梅花烙》中的一致。
記者:為什麼說類似內容構成抄襲而不是像於正所說的「巧合」?
趙虎:理論上講,巧合是有可能發生的,比如兩個人想法相同,都獨立創作出了相同的作品。但是這個比例非常低。在知識產權法律實踐中,判斷是否構成侵權,主要適用「實質相同十接觸」的原則。如果經過判斷,兩個作品存在實質相同之處,那麼就要考慮後一作品的作者是否存在接觸前一作品的可能性。如果前一作者的作品從來沒有出版過,自然沒有接觸的可能性。但是像瓊瑤的《梅花烙》膾炙人口,當存在內容實質相同的時候,推脫為「巧合」、不存在「接觸」,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人信服的。
此外,侵犯著作權有程度之分,有的抄襲多,有的抄襲少。抄別人多的,侵權嚴重,抄別人少的,侵權輕微。抄多抄少屬於定量的問題,並非侵權的定性問題。抄襲的數量是法院在判決賠償數額的時候考慮的。有人認為,抄襲20%以下不構成侵權,我不敢苟同。如果抄的是《白鹿原》,20%可能已經上百頁了,怎麼能說不屬於抄襲,不構成侵權呢?
抄襲他人「思想」構成侵權嗎
記者:有人認為,故事情節、故事梗概是作品的一種框架,屬於「思想」而不是「表達形式」,而「思想」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這種觀點有何依據?
趙虎: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即思想、表達二分法是被許多國家接受的判斷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理論。這一理論主要來源於國際條約。根據TRIPs協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9條第2款的規定,版權的保護應該延及表達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根據該理論,前人寫了諜戰劇,不能阻止後人接著寫諜戰劇;前人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不能阻止後人寫類似的愛情故事。任何人不能壟斷思想,否則將阻止人類進步。在我國法律實踐中,法院也多次根據該理論對作品的保護范圍作出判斷。
侯仰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著作權和公共信息司司長克洛德·馬蘇耶在其所著《伯爾尼公約(1971)指南》中指出:「能受到保護的是表現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我國是《伯爾尼公約》和WTO組織的成員國,當然在自己的國內法中應當遵守國際公約的規定。並且,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這就意味著我國著作權法對享有著作權作品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的。
記者:瓊瑤說,故事主線發展情節、主人公之間的主從關系,支線中的人物關系,某些細節等相同。如何區分這些是「思想」還是「表達」?「思想」與「表達」的分界點在哪裡,哪些屬於「思想」,哪些屬於「表達」呢?
趙虎:有人認為,瓊瑤所述屬於「思想」,不屬於「表達」,甚至舉出了「太陽冉冉升起」和「太陽從天邊慢慢升起來了」的例子。就這個例子而言,如果就是這么簡單兩句話,自然不會構成侵權。因為一般單句話構不成作品,沒有著作權。但是,如果瓊瑤有一本書,別人用這種同義詞替換的方式又寫了一本書,還不構成侵權嗎?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已經認定,赤裸裸的同義詞替換肯定是侵權的,別說同義詞替換了,不同表達形式的替換也會構成侵權。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另一個人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把這本書拍成了電影,具體的文字和電影畫面肯定無法一一對應,但也構成侵權,至少侵犯了作品著作權中的演繹權,因為所講的故事是相同的。將「表達」僅僅局限於文字的具體表達,屬於對「思想、表達」二分法的機械理解。應該說「思想」和「表達」一般情況下是清晰的,但要將兩者截然劃分卻很難。一個作品的主題肯定屬於思想的范圍,具體的語言表達肯定屬於表達的范圍。但是表達的范圍並不止於具體語言的表達,情節設計、人物關系也往往屬於表達的范圍,故事的梗概有可能要進入思想的范圍。要把思想和表達完全區分開,需要根據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就瓊瑤與於正之間的著作權糾紛而言,我認為,其中瓊瑤指出的人物關系、背景、發展趨勢和細處描寫應該有一部分屬於表達而非思想,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記者:法律不保護「思想」的做法對嗎?
侯仰坤:其實,在著作權法中,關於「表達」指什麼,「思想」又指什麼,長期以來爭議不斷。學生們都是在一種似是而非的狀態下背誦、理解這一觀點的。個人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違背客觀規律。因為,表達形式和反映作者思想的內容是分不開的。形式和內容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組合體,內容是在具體的與之相對應的形式的組建過程中誕生,並依據這些形式而存在。具體的形式也都是按照內容所需求的條件和規律構建的,並且為所構建的內容而存在。就作品而言,「故事情節」、「故事梗概」本身就是作品的內容,與作品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事件密切相連,不可分割。故事情節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因此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應同樣屬於法律保護的內容。
以該事件為例,我分析發現,《梅花烙》中的故事情節恰恰能反映出作者的創作內容。
首先,在主人公方面,瓊瑤設計了王爺、福晉、偷換來的兒子、送出去的女兒、公主五位主人公,然後為他們設計了各自身份、性格特徵、相互關系等內容。顯然,這些內容都是瓊瑤經過潛心思考和構思的結果,體現著她的創作特點。
其次,《梅花烙》中圍繞著幾位主人公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更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創作的體現。創作的核心在於構思,然後把構思的內容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也有構思。構思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設想、選擇、取捨、思考、斟酌、推敲、對比和掂量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最花費創作者心血的過程,也是最能夠體現創作者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所對應的勞動成果就是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小說作品中精彩的語言描述和准確的語言表達都發生在對構思的表達階段,構思和表達相比,構思更重要,因為構思而來的故事梗概和故事情節才是一部作品的核心和靈魂。抄襲他人的故事情節和故事梗概就是在盜竊他人的勞動成果。
再次,對於構思過程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對作品獨創性的體現,可能有人並不重視,他們認為這些家庭爭斗和兒女情長不屬於獨創。但這種觀點忽視了創作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特點,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如果給10位作家提供下列一個題目「請以『王爺、王爺的夫人、偷換來的兒子、送走的親生女兒和公主』作為主要的主人公創作一篇小說」,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只要他們都是獨立創作完成,那就一定會創作出10部故事情節不同的作品來,這樣的結果才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也才是真實的。
記者:法律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
侯仰坤:其實,有些法律條文,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法,存在理解差異的原因不在於法律本身,有些屬於翻譯問題,畢竟國際公約不一定能完全准確地符合中文理解;有些則是該問題的本質已經不屬於法律領域而屬於哲學領域,像這里涉及的「表達形式」和「思想」的問題,其實質是「形式與內容」的哲學問題。黑格爾在他的《小邏輯》中陳述了內容與形式的相互關系:「內容並不是沒有形式的,反之,內容既具有形式於自身內,同時形式又是一種外在於內容的東西。」「內容非他,即形式之轉化為內容;形式非他,即內容之轉化為形式。」「這種相互轉化是思想最重要的規定之一。」所以,我們不應當盲目崇拜國際條約,也要適時調整國內法律。
如果確認抄襲,侵犯哪些權益
記者:如果於正作品構成抄襲,按照現行著作權法,其侵犯了對方哪些權益?
侯仰坤: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權。作者瓊瑤享有下列權利:未經她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修改小說《梅花烙》的內容,否則就侵犯她的修改權;未經她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依據原有的小說續寫續集,或者利用原有小說特有的故事情節、人物特徵編造或者演繹創作新的作品,否則就侵犯其改編權。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歪曲、醜化或者篡改小說中原有主人公的形象和已有的故事情節,否則就侵犯其保護作品完整權,承擔侵權的法定責任。個人認為,《宮鎖連城》直接侵犯了瓊瑤女士享有的著作權中的「保護作品完整權」、「改編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趙虎:就瓊瑤和於正的著作權糾紛而言,如果瓊瑤的反映完全符合事實,構成侵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此事說明,保護知識產權依然迫在眉睫,希望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⑤ 臨摹他人繪畫作品,並且出版,侵犯著作權嗎

如何保護原創者的合法權益
來小鵬:在權利產生階段,雖然我國的著作權採用自動取得的原則,即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但為更好地維護原創者的合法權益,建議原創者向有關部門進行著作權登記。這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在權利保護階段,原創者對於侵犯其私權利的行為,既可以採取自力救濟,即與侵權人私下和解的方式,也可以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通過公力救濟,即採取法律途徑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張偉君:著作權法保護美術作品原創者的合法權利,禁止對美術作品的非法復制以及臨摹。特別是要禁止那些賣假畫(贗品)以及抄襲剽竊原作的行為。但是,對於為了個人學習繪畫需要的臨摹,只要不公開發表和銷售,則屬於合理使用的范圍。那些在合理借鑒基礎上創作新作品的行為,也不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
祝斌:一旦遭受侵權,原創者要注意收集證據,根據侵權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維權策略,合理預算索賠額,並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侵權情況,提供線索,以有力地打擊大規模侵權行為。同時,行業協會要承擔公益性維權責任。
臨摹是否對原作者構成侵權
張偉君:臨摹畫不管是對原畫的精確復制還是對原畫的有所改變(但兩幅畫在視覺感受上沒有明顯區別),如果未經原畫作者授權,都可能構成侵權,出版機構也要承擔侵權責任。但是,我們要區分臨摹(復制)和借鑒原畫的創意或風格而自己重新創作之間的區別。模仿或借鑒原畫的一些創意或者風格而重新創作出一幅在視覺感受上不同於原畫的新作品,這應該屬於合理借鑒的范疇,不應該被認為是侵權。事實上,相同題材的美術作品在畫面構圖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見的,不能一概認為這種情形就是侵權。
來小鵬:在我國著作權法中,臨摹不完全等同於復制。臨摹作品是對原作品的復制還是演繹,宜由司法部門根據臨摹作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案認定。如果臨摹作品為無獨創性的復製品,由於復製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則該行為實質上涉嫌構成對原作品的剽竊,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而當臨摹作品有獨創性時,臨摹作品為自原畫作上產生的新作品,是原畫的演繹作品,臨摹人對該作品也享有著作權。但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演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繹作品的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該臨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著作權時如出版發行該臨摹作品,未獲得原著作權人的許可,且未標明原著作權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演繹權與署名權,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人的著作權侵權行為與出版社的出版行為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被看作是共同侵權行為。只有著作權侵權行為,沒有出版行為,難以構成實質侵權;而沒有剽竊等侵權行為,就根本沒有出版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出版者對其出版行為的授權、稿件來源和署名、所編輯出版物的內容等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出版者盡了合理注意義務,著作權人也無證據證明出版者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的,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出版者承擔停止侵權、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的民事責任。
傅鋼:對於臨摹作品是否涉嫌侵權,還是應該遵循認定著作權侵權的公式:接觸+實質性相似。在此事件中,無論夏俊峰的兒子對幾米的作品是「臨」還是「摹」,肯定都是以幾米的作品作為前提的,侵權判斷中的「接觸」肯定是成立的。從網上公開的部分畫作來看,筆者認為的確與幾米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在其畫作公開出版的情況下認定侵權成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也有網友認為,夏健強的作品與幾米的作品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的,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因此不構成侵權。這是對著作權侵權的誤讀。事實上「獨創性」是勞動成果構成作品的條件,但與判斷這種勞動成果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並無直接關系。一種勞動成果完全可以既構成演繹作品,也侵犯他人著作權。在被控侵權作品與原告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的情況下,被控侵權的成果是否具有獨創性,不影響對侵權的認定,隻影響對所侵犯的專有權利的判斷:如果被控侵權作品有獨創性,應認定侵犯改編權等演繹權;如果被控侵權作品無獨創性,應認定侵犯復制權。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除了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的目的而合理使用之外,臨摹他人作品一般會對原作者構成侵權。當然,這也要排除那種臨摹水平過低導致的後作與原作差別「十萬八千里」或者僅僅解決了其創意而另行創作新作品的極端情形。
出版社在編輯、審校書稿時,有著嚴格的審查義務,如果其出版的圖書構成著作權侵權,出版社難辭其咎。實踐中幾乎所有的出版社在與作者或書商訂立的出版合同中都約定,作者或書商保證享有所出版圖書的著作權,如因圖書侵犯他人權利,出版社不承擔任何責任。但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這種約定僅能約束合同雙方,對提起侵權的權利人無約束力,出版社無法因此免責。
祝斌:每一個藝術家都有一個臨摹學習的過程。臨摹行為是否侵權,要看這行為是為學習等目的,還是為了盈利。其次,要看相似度。但目前,判斷是否相似還沒有量化的指標,在實踐中,一般認為兩幅作品相似度達到90%以上,可以認定為侵權。出版社出版侵權作品,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⑥ 葫蘆娃著作權糾紛請問黃浦法院是不是在瞎判按著作權法葫蘆娃造型是不是應該歸作者所有

關於動畫片中人物造型的所有權問題,全國法院系統曾有多次討論,目前普遍的意見是,人物造型應歸製片方所有,比如《喜羊羊與灰太郎》就是這樣的。這也牽涉到一個產業發展的問題,事實上動畫片本身並不是賺錢的主要途徑,而是動畫片的衍生品。如果造型著作權都歸個人,那可能就沒有製片人願意投錢開發動畫片了。」
===========================================================
胡進慶稱1984年完成動畫角色造型設計,1986年動畫片《葫蘆兄弟》創作完成。而我國《著作權法》是1990年頒布自次年6月實施,並經兩次修改。則現行《著作權法》是否適用於本案呢?《著作權法》中有一條自1990年延續至今的規定,著作權人及鄰接權人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過本法規定保護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護。關於作品著作權歸屬的規定這兩次修改中也僅有文字調整,並無實質性變化,所以,現行《著作權法》關於作品權屬的規定適用於本案。

本案中雙方爭議的是電影作品中角色造型的著作權。電影作品著作權歸製片者,但是電影作品中音樂、劇本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胡進慶一直珍藏著《葫蘆兄弟》分鏡頭台本手稿。其家人講,製作剪紙動畫電影,要先做好人物形象造型設計,畫好分鏡頭台本,然後把人物剪成有活動關節的紙片,再在大的背景圖案上擺出不同的動作,一格一格地拍下來。如此說來,分鏡頭台本就像一部美術作品連環畫,包含了系列動畫角色造型,是獨立於影片的可由作者單獨行使著作權的美術作品。

葫蘆娃造型設計

是職務作品還是法人作品

胡進慶是上海美影廠的職工,是涉案動畫作品及角色造型的主要創作者,這一點雙方並無爭議,則判斷葫蘆娃系列角色造型的著作權歸屬就需要區別其是法人作品還是職務作品。

法人作品是指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主持,代表其意志創作,並由其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上海美影廠應按照上述條件舉證,否則涉爭作品可能被認定為職務作品。

而職務作品權利屬於作者,除非法定的兩種情形: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上海美影廠要證明這兩點似乎也比較困難,因為胡、吳兩人與上海美影廠沒有作品著作權歸屬協議,美術作品創作對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依賴性也並不大,創作者可以獨立創作。

電影製片者與角色造型設計者

著作權權益如何平衡

動畫電影離不開角色造型,但動畫作品更通過完整故事情節賦予角色鮮明的性格特點和不同的含義,形象具有的商業價值不但來自於角色造型設計者的獨創性勞動,更來自於動畫電影對該形象的豐富、充實和不斷傳播。而製作動畫電影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角色形象蘊含的商業價值可以一直延伸到商標權、專利權等,是產業鏈上權利保護的源頭。目前我國尚未在立法層面引入角色商品化權概念,對角色形象商業化使用方面仍然還是以著作權保護為手段,則對於藝術家與動畫作品製片者來講,對造型設計的權屬及收益分配以合同約定是目前最好的選擇,無論該動畫形象是由雇員完成,還是委託專業設計機構創作。

爭議難免,中外概莫能外。「超人」形象著作權人西伯爾的繼承人與時代華納進行了數年的訴訟,奧特曼造型的著作權之爭也持續了十年之久。葫蘆娃形象是我國國產動畫中的經典,其文化影響力和商業價值是巨大的,盡快從權屬爭議的泥潭中走出來,讓葫蘆娃健康發展應該是眾望所歸。

⑦ 700年前流傳下來的「詭異畫像」,一直封存故宮之中,為何無人敢直視

在故宮博物館中,收藏著很多我們國家的國寶級文物,其中當然包括很多我們古代當代現代的名人繪畫,經典書畫之作。比如說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朝時候閻立本的《步輦圖》,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些國寶級的中國畫作品,都是驅使著無數人前去故宮博物院欣賞的畫作。

關於這幅繪畫作品,有很多傳說有人說這個骷髏代表代表木偶藝人四處奔波的艱辛生活狀態,也有人說這是畫家李嵩的一種表現手法,他通過這種手法表達出了生死轉化、因果輪回的主題。

⑧ 關於清代以前國畫的版權問題

故宮博物院發言人稱:有關故宮文物的所有基礎信息,全歸故宮博物院所有內。
故宮博物院發言容人稱:他們在數十萬幅館藏書畫中選出百幅精品,然後反復研究、測量、拍攝、編寫文字說明,限量印製在宣紙、絲絹及油畫布上,在清晰度、還原度等方面都是業內的最高水平,也是專家辛勤勞動的結果,模擬作品本身已成為新的藝術珍品,因此對這些作品原告享有著作權。

故宮對館藏古書畫模擬印製後,這些仿品遭私下復制銷售。
——此類官司上訴法庭,已經屢見不鮮。
2006年,故宮博物院已經公布了其150多萬件館藏目錄——即宣布對其的版權。

⑨ 故宮文創模擬畫有價值嗎別家的才幾十元,故宮文創的最少幾百,是噱頭嗎感謝教授大神們指點🙏

沒有其他特殊價值,故宮文創基本沒有便宜貨。通過對比其他各大類似的文創產品,我個人覺得故宮文創算是文創產品中的佼佼者,東西還是非常好的,很多產品都是非常的精美,設計者有很好的審美。上次去天壇公園,也特意去看了一下他們的文創,無意中看到了一堆玉鐲子,甚至有一些都是沒有經過拋光的邊角料子,B+C貨也是不在少數,雕工可以說不忍直視。通過這種同行襯托,更能顯示出故宮文創的特色。

其實現在做文創的單位越來越多,國博、敦煌等等,像這種比較大的單位現在都比較重視這一類東西的推廣,故宮有專門的文創事業部,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閱讀全文

與故宮模擬畫的著作權之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