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一下西方畫作版權問題
版權分抄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財產權襲,一個部分是人身權,財產權年限是50年,你說的隨意復制出售,這個是屬於財產權的,不需要去有關部門獲得授權的。人身權是永遠存在的,其中包括的權利有:作品署名權、作品完整權、作品發表權、作品修改權。只要不觸犯版權中人身權利,其他都沒有問題。
2. 梵高、畢加索、莫奈...等等名家的油畫能用來印刷嗎會不會涉及版權問題啊
梵高、畢加索、莫奈...等等名家的油畫不能用來印刷,會涉及版權問題。
以大芬油畫為例,大芬從未掩飾自己是靠「行畫」發展起來的,然而臨摹別人的作品,自然又牽涉到版權問題。按銷售量算,大芬村目前經營的油畫約90%是復制國外名畫,是否徵得了原作者的同意、是否屬過了保護期的作品、是否依法向原作者付費等都無法迴避。
深圳市版權局已確定針對大芬油畫版權問題的管理方案,提出「規范與促進相結合、指導和約束相結合」的方針,要求大芬油畫村相關企業,在復制已過版權保護期的作品時也要做到三標:標原作者名字、標作品名稱、標臨摹者的名字。
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用宣紙做的木版水印復製品或模擬印刷品,通過人工補筆補色,使得復製品跟原作的相似度達到90%以上。這樣的東西特別容易魚目混珠,讓剛入行的藏家上當受騙。這些收藏新丁們趟了一身渾水,不敢繼續入市,這樣對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因此,這一條造假印刷的「食物鏈」不破,就很難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藝術品市場就很難真正發展壯大。如果新晉藏家能夠擺脫迷信行家心理,到正規的畫廊購買具有學術實力的當代名家作品,那市場將逐步得到凈化,真正的藝術品繁榮才能到來。
3. 荷蘭畫家梵高油畫的版權問題
模擬畫的作者有著作權,只要此人許可你去銷售就應該沒有問題。
梵高去世已經超過50年,過了保護期。
版權保護年限是50年,梵高至今已遠遠超過保護期限50年,所以不存在侵權。
5. 我想問一下,如果我印製一批世界名畫系列的明信片放著賣的話,在法律上會不會有什麼版權上的問題
我想你說的世界名畫一定是畢加索、梵高、莫納等著名畫家的話,我可以告訴你版,沒關系,權你賣吧,他們已經過了著作財產權的50年保護期限了,不用擔心。你最好尊重原畫,不要擅改,原來是誰的就是誰的,把人家名字印在上面,原來畫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不要畫蛇添足、狗尾續貂。因為雖然財產權保護期過了,但是我剛剛說的是畫家的著作人身權,雖然你目前不一定礙事,但是從法律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我相信你不會擅改的,我只是跟你順道講下法律。
還有你要是印其他還沒有死的畫家的話就要小心了,要徵得他們同意,你賺得錢要給點他們,他們不收那是另一回事,還有,死了沒有50年的也是一樣,要徵得他們家屬同意。
畢竟你這是小生意,印點外國佬的畫他們不一定知道,但是印國畫就小心了,前些日子不是有個酒瓶包裝上面印國畫產生糾紛了嘛,一定要按法律程序來。僥幸心裡不可有,那個酒廠不冤死了啊,根本沒想的這事,而且我想酒瓶外包裝肯定是找人設計的,跟他們也沒有關系,可是麻煩還是來了。
6. 商家利用世界名畫需要給版權費嗎
第三節權利的保護期第二十條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條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不能在未經版權人許可用於商業用途,版權是可以買賣的、你不能因為作者死了很多年就放心用
7. 外國著作的版權過期,是不是就可以隨便用了這方面有什麼規定
中國的著作權法和國際是接軌的,因為我國於1992年加入《世界著作權公約》,所以保護期是國際標版准。
已過保護期的作權品,可以使用,再版發行也不必著作權人同意了,不需要交納有關費用,但是在使用時要注意,不可以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補充回答:外國的作品版權過了期,可以免費用來當劇本,用來製作動畫,或拍電視電影,法律上並沒有什麼限制。也不需要交什麼費用。只要註明原著名和作者姓名即可。
8. 梵高作品創作時間
《夜晚的咖啡館》 1888年9月
《星夜》 1889年6月
《麥田上的烏鴉》 1890年7月
《向日葵》 1888年8月
《加歇醫生俏像》 1890年6月
《吃土豆的人們》 1885年4月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
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
甚至忘記他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
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
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
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他用全部身心,
擁抱一切。
梵谷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谷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谷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谷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
梵谷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這也是自稱表現派的藝術家們共有的特性。梵谷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谷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谷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谷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
盡管高更和凡·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凡·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凡·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
凡·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凡·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凡·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凡·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凡·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凡·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凡·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凡·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梵谷——一個火崇拜者
他象誇父一樣地追逐著太陽,最後在陽光中燃燒,轟然倒下——每當我看見梵谷的作品,總會想起古希臘智者赫拉克特關於這個世界說過的話:「它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一切轉化為火,火又轉化為一切。」梵谷正是藝術世界的火崇拜者,他的身世經歷,他的精神狀態,他的繪畫創作都閃耀著生命燃燒的熠熠光華,他是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自焚者,一個古老而單純的信仰,已為現代人所接受。
也許,梵谷個人生活史是一部英雄史詩的最好題材,事實上歐文·斯通的紀實小說《渴望生活》正是在對其悲劇命運的描述中有力地證明了理想、道義和人格力量對於人生的價值。人們從梵谷艱難慘烈的遭遇和對藝術執著以至狂熱的追求中,樹立了殉道者的榜樣,這榜樣一直在激勵著那些處在社會底層,至今默默無聞的天才。
但這些遠不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個畫家,我們更需要直接研究他的藝術創造。
梵谷30歲開始從事繪畫。他有廣博的文學知識,但並未成為一個文學性的畫家。習畫之初曾向荷蘭繪畫傳統討教,也曾對印象派有過一時沖動的興趣,但他天性中那股地火一般的激情,使他必定要拋棄荷蘭畫派的暗淡和沉寂,並迅速遠離印象派,因為印象派對外部世界瞬間真實性的追求和他充滿主體意識的精神狀態相去甚遠。梵谷在本質上屬於浪漫主義,1888年他在書信中坦率承認自已深受德拉克瓦思想的陶冶:「因為我不是企圖把我眼前的自然一絲不變地准確地描繪下來,而是通過更為強烈的色彩去表現自己。」
浪漫主義是現代藝術的序曲,它的基本精神是對個性和情感的解放。德拉克洛瓦在歷史性繪畫中發展了一種充滿動感、活力、光暗強烈、色彩熾熱的個人風格在他的畫面上還偶爾地出現過不加調合的色彩並置。浪漫主義作為社會沖突和精神沖突的直接表達,突出地代表了現代精神的指向。但這種表達還局限在未曾改變的表現體系之中,而這個成形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體系出於群體規范和社會理想,對個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決權是排斥的,德拉克洛瓦克服不了這一內在的矛盾。印象派盡管在光色研究中改變了傳統繪畫的面貌,但這還只是藝術體系的表層變化,因其真實觀仍以人對自然的臣服為前提。這樣,浪漫主義對個性的崇尚(也即是對社會規范的反叛)和對情感的尊重(也即是結理性主義的沖擊),作為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必然要在19世紀末葉的歐洲世界尋找自己的繼承人。從這個意義上看,梵谷是幸運的,他在被環境拋棄的時候能夠和歷史相遇。
自然永恆性的時候,梵谷更正以其對宗教和原始生活的熱情與想像力在尋找超越繪畫自身的精神性,而梵谷則憑藉著沸騰的生命活力和對事物特徵的敏感反應,孜孜不倦地創造屬於心靈世界的藝術作品。正是他們各執一端的差異性和不相容性,開辟了現代藝術多向發展的可能。在他們中間,梵谷是人道主義者,以全身心的激動和虔誠,護衛著個體生命的崇高和內在需要的價值。他是平民化的浪漫主義,這和他喜歡自然主義(左拉)不無關系。從他對普通事物——椅子、煙斗、舊皮鞋、簡陋的小酒館等等——的親切關懷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與人、人與物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梵谷是現代藝術「主觀——表現」傾向的開創人,而這一傾向正是以對個體價值的全面認可為前提的。
人們很容易把梵谷視為西方藝術自我表現的始作俑者,其作品突出的個人風格和強烈的主觀表現都會給人以這種印象。但應該指出,自我表現並不等同於內心世界的孤獨發掘和個人情感的任意渲泄。梵谷作品的主體意識並不排斥他對自然的研究:他經常以線條變化來抓住事物的特徵,如在法國聖瑪利斯村所作的風景畫,牆用直線,煙用曲線,路面用點,葉簇用旋渦狀的粗線……等等。但這種研究絕非臣服自然,梵谷對特徵的捕捉是主觀化的和個性體的,因而題材和對象在他的繪畫中只是一個起點。同樣,梵谷作品的情感表現也不排斥理性思考對創作的作用,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不要認為我願意故意拚命工作,使自己進入一個發狂的狀態。相反,請記住,我被一個復雜的演算所吸引,演算導致了一幅幅快速揮就的畫作的迅速產生,不過,這都是事先經過精心計算的。」梵谷的創作是一種疏導、一種集結,由此產生的形式創造,顯示出情感生成的激烈過程,而不僅僅是對情緒現狀的靜觀和描寫。
梵谷永遠處在矛盾的中心:尊重自然時與自然對抗;生活於激情但求助冷靜的分析;表現自我的過程中追求著高於自身的東西;以至在精神崩潰的臨界線上,保持最強悍的自製力——這種充滿內在沖突的精神狀態,曾是人類不容揭示的秘密,長期壓抑於心理底層,是梵谷第一次在繪畫創作中把它們充分地暴露出來,梵谷的藝術成就是真誠地展示人類心靈的藝術成就。精神矛盾和心理運動,每一個形象都充滿戲劇沖突,人在畫布和顏料面前顫抖,冥冥中尋找著心靈物化的方式,為的是向著現實背後那個超越自身的神秘世界,那個終極的世界飛升。梵谷藝術語言——線條、筆觸、色彩、空間的一切創造成果都源於此,並因此具有更深刻、更富有啟示性的意義。
梵谷似乎對線條所能蘊含的情感有一種天生的敏感,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隨處可見。他把印象派的色點擴展成色線,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為用心靈作畫的大師。在發揮線條筆觸的表現性方面,他和荷蘭畫派不無淵源,但倫勃朗慎密而闊達的筆觸與創作主體精神狀態的聯系是隱晦的,也是相當有限的,而梵谷則把倫勃朗繪畫中只有元素的東西,作為方法析取出來,使之明確、純粹,帶著原始的表情,推向極端。他服從於心靈(更多是潛意識)的召喚,經常用波形、螺旋形的筆觸來運載奔涌不息的情感之流,粗獷,豪放,充滿動勢、緊張和強烈的節奏感:大地在顫抖,天空如旋渦似火焰,樹木絞扭,似乎要把自身連根拔起。這種飽含自發性激情的有力筆觸,既非順從於事物固有的肌理(倫勃朗),也不傾向對象本身的動態(柯羅),而是從大自然中抽取出來的心靈象徵。梵谷越畫越厚重的筆觸使他的精神日益專注理以物即道的直接性,也許,對於顏料本身(色澤、質地、濃淡厚簿)的敏感是使一個畫家離距自然、超越自我的直正原因。在這里,梵谷揭示了在繪畫形式和人類情感之間、在物質材料和終極真理之間可能存在著的直接聯系性。
梵谷對精神沖突和心理運動的本質把握突出地表現在他對色彩的運用上。在當時只有他完全使用純的光譜色作畫,他善於運用互補的色彩對比;或者相互交融,或者相互對立,以增強色彩的精神性,溝通悸動、緊張、動盪不安的心靈。這不只是一個如何使用色彩的技巧問題,而是色彩觀念從物到人的一種深刻的改變。梵谷以運動的色彩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即眼睛能夠把前一個感覺中的色彩印象移入後一個感覺,因此要表現心靈運動,就應該把前後兩者同時繪入畫面,在此過程中強烈的色彩對比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晚上從室外進入開燈的房間,桔黃色的燈光顯得更黃,而從房間走出到戶外,藍色的夜空顯得更藍,所以藍色和黃色的並置和對立有可能揭示一種動態的心理反應。不管是古典主義對色彩的靜態觀念(固有色),還是印象派對色彩的動態觀念(條件色),都只是把色彩作為觀察結果來加以表現,因而無意中阻隔了心物的直接通聯,而梵谷則把動態的色彩觀念引向觀察過程本身的呈現,這樣,他就在繪畫領域真正引入了心靈世界的直接表達,使顏料(物)和深藏於心的真理——情感的原發性(道)有可能達到直接的重合。是梵谷用咄咄逼人的色彩,用直接的原生的純色代替了藝術家對色調的依賴,在永遠暴露和永遠掩蓋、永遠靜止和永遠運動的色彩和精神之間發現了一條神秘的通道。為照亮這條通道,他用陽光點燃了自己。
服從於心靈表現的需要,梵谷敢於改變對象世界的一切,也敢於改變固有的觀察方式。他較早的作品經常以快速集中的線條,以強調的近景到無限的地平線,誇大空間的改變,從而賦予透視一種強制性和悲劇感,彷彿精神被憂慮不安所驅使,來接觸面前的世界。而他晚期的作品如《麥田上的鴉群》,這種強有力的中心突然崩裂,分叉的小徑使朝向地平線的集中運動成為不可能,縱深變成擴散,而從天邊飛向近景的鴉群彷彿是由遠及近、匯聚過來的不祥之兆。人對自然的注視變成了世界對人的壓迫,憑籍筆觸、色彩所傳達的強悍的精神力量,人必須承受一個即將崩潰的世界。——梵谷勇敢的承受過,現在輪到了我們。
一切轉化為火,火又轉化為一切。赫克利特向我們追問到:「一個人怎能躲過那永遠不變的東西?」梵谷是用他承受的一切的偉力,樹立了對於世界、對於藝術的宗教般的信仰,這信仰單純、凈潔、古老而永恆。記得梵谷曾在他瘋瘋癲癲的時候,用純黃色和紫羅蘭色在牆上寫畫,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我神志健全,我就是聖靈。」
在一個充滿危機了充滿生機的世界上,我們每一個現存者,敢不敢也這樣回答:「我就是聖靈」?
參考資料:http://hi..com/xuefeilong/blog/item/e039c3ce6ac6f80193457e66.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
9. 梵高的名畫用於商業產品有版權是怎樣的
個人認為,因為作者去世已超過50年,所以,名畫本身已不具備著作權,您可以用於商業用途,但是,雖說是公版,還是需要注意很多問題,尊重原作者是必須有的態度。
10. 我花錢去網路上請畫手繪畫,我能不能拿他的畫作去申請版權
你花錢請別人畫畫只擁有該作品的物權,也就是說你只擁有該作品的專一部分權利(比如展覽權屬、財產權乃至處置權)。該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出版權還是歸原作者所有。不過,你如果想要署名權、出版權及其它商業權利,也可以跟作者簽定書面轉讓協議。那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騙人說這畫是你畫的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