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說的前面三個權利,應該是指許可的三個形式吧:普通許可、排他許可、專有許可,所謂出版,是指作品的復制、發行,是著作權的一個細分權利。著作權是個大的概念,包括身份權和財產權,這兩者又分別包含了若干細分的權利。
㈡ 專有出版權的概念
專有出版權是著作權財產權中的一部分權利,是復制權與發行權的組合權利,其初始歸屬於作為原始著作權人的作者,是一種可以依法處分,可以依法轉移的民事經濟權利。著作權人可以依法將其許可給圖書出版者,也可以將其許可給其他民事主體(現行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只能將專有出版權授予圖書出版者,也並未明文禁止不得將專有出版權授予其他民事主體);著作權人還可以依法授予被許可方再授權,即由被許可方再許可第二人出版或專有出版相應作品的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依法將其許可給圖書出版者,著作權人還可以依法授予被 許可方再授權,即由被許可方再許可第二人出版或專有出版相應作品的權利。
《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八條之四規定「期刊對在本刊上首次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年的專有出版權。自作品首次出版之日起一年之內,未經期刊同意,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摘編、選編、改編的形式轉載,但《試行條例》和本細則另有規定者除外。如期刊與作者之間沒有相反的協議,一年之後此項專有出版權回歸作者。」根據上述規定,除《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另有規定者外,期刊對本刊首次發表的作品,自作品首次發表之日起的一年之內,僅僅享有自己重印本刊和禁止他人以摘編、選編、改編的形式轉載該作品的權利,而沒有授權他人出版該作品的權利。未經作者書面授權,期刊不得擅自將此項專有出版權轉讓其他單位和個人行使。近來有些期刊不經作者授權,擅自將本刊首次發表的作品轉交出版社出版圖書,是違反上述規定的,如果給作者或出版社造成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請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管理機關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㈢ 版權和出版權是什麼意思
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單位通過合作者訂立合同,在預定的期限或地域內,獲得出版作者作品的一種專有權利;也指圖書的出版者依據圖書出版合同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內獨占出版他人作品的權利,屬於著作權的鄰接權。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
專有出版權是著作權財產權中的一部分權利,是復制權與發行權的組合權利,其初始歸屬於作為原始著作權人的作者,是一種可以依法處分,可以依法轉移的民事經濟權利。著作權人可以依法將其許可給圖書出版者,也可以將其許可給其他民事主體(現行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只能將專有出版權授予圖書出版者,也並未明文禁止不得將專有出版權授予其他民事主體);著作權人還可以依法授予被許可方再授權,即由被許可方再許可第二人出版或專有出版相應作品的權利。
㈣ 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有哪些
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有哪些?我國大力保護著作權等所有知識產權,不得侵犯專有出版權,那麼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有哪些,關於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有哪些?要正確認定專有出版權的侵害,必須正確認識專有出版權的概念,也就是說法律規定專有出版權的立法精神,那麼專有出版權的實質內容是什麼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一番考察,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專有出版權的實質在於保護出版社經濟利益。版權法的歷史是與傳播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最早將圖書的印售形成一種產業的首先出現在西歐。特別是中國的造紙技術和印刷技術相繼傳入歐洲,加以歐洲科學的發達和文藝的復興促成了教育事業的進步和普及。這兩方面的因素為圖書出版業的興起提供了技術和社會的前提。於是書籍成了一個使商人有利可圖的新產業。隨著出版業的興起,出版商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開始謀求對某些書籍有獨占的復制和發行等權利,首先成立一些協會,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出版商對於圖書的出版幾乎沒有付出智力性創造勞動。出版社在出版圖書過程中是不能更改圖書內容的,否則必須得到著作權人的同意。對於圖書的出版不構成新的作品。因為圖書完全是由作者進行創作完成的,圖書的完整著作權由作者所享有,出版社只是通過合同的形式將作者所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在一定條件下轉讓給自己所享有。當然,出版社對於圖書的裝幀、版式之設計則享有專有使用權,但這與著作權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出版社通過對圖書的出版,通過合同的形式僅享有著作權人授予其的圖書專有出版權,也即是由於圖書專有出版權的行使而帶給其的經濟利益。這是對出版社在傳播圖書時進行投入的回報,是圖書形成商品產生利益在一定時間、一定地域內,在著作權人和出版商之間的利益分配與平衡。因此,從版權法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法律賦予出版社以專有出版權,是對其利益的保護,這與法律對作者的保護並不完全相同。因此,筆者認為,對於專有出版權的保護也應從這一角度去考慮。也就是說,凡是足以影響到出版社的經濟利益時,就應視為是對出版社專有出版權的侵害。對於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的明確規定,也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如以原作品的原版、修訂版和縮編本方式出版圖書,應作擴大解釋。原版式應以侵害到出版社的專有出版經濟利益為原則,也即實質侵害原則,而不宜理解為以原版式的形式原封不動進行再版才屬侵權,同樣修訂本和縮編本再版也應作同樣理解。因此,抄襲內容的多少並不能作為認定是否侵權的唯一依據,主要應考慮侵權行為是否足以影響出版社再版或重印此圖書的經濟利益。關於侵犯專有出版權的認定原則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㈤ 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應如何界定兩者有什麼區別
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應如何界定?兩者有什麼區別?每當我們拿起一本書時,細心的朋友總會發現書的背後會標注著某某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多數人分不清什麼是專有出版權或什麼是著作權,也分不清兩者的權利區別,今天我們八戒知識產權就整理了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界定權利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應如何界定?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總稱。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專有出版權是著作權財產權中的一部分權利,是復制權與發行權的組合權利,其初始歸屬於作為原始著作權人的作者,是一種可以依法處分,可以依法轉移的民事經濟權利。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屬於從屬關系,出版權是著作權眾多權利中的一項,出版權屬於著作權。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著作權與版權系同義語。知識產權界也有人將版權和著作權等同看待。若要嚴謹區分版權與著作權的不同之處,可以歸納為五點:第一、主體不同。從狹義上看,版權是指出版者權,其主體是出版者。第二、客體不同。出版者權的客體為書刊及音像出版物。而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第三,形成機制不同。版權是一種從屬於著作權的派生權利,而著作權是基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第四,內容不同。以我國為例,出版者對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權,包括專有出版權、版本權、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的修改權、刪除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第五,期限不同。在我國,出版者對作者授權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時限的專有出版權。而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一般不受限制。著作權是一個創作者享有的權利,專有出版權是著作權的一部分,兩者有共同的連接點,但在權利和其他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法律對於兩者權利的界定有著明確的規定。關於專有出版權與著作權應如何界定?兩者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㈥ 出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六條:本法所稱的著作權即版權。」所以說,從法律的上來講,著作權就是版權。
一、著作權即版權的原因
為什麼說:"本法所稱的著作權即版權"。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無論稱著作權還是稱版權,其規定的內容大體上是一致的。從世界各國的立法體例來看,稱著作權法的國家,其保護的客體不僅包括文字作品,也包括其他作品,還包括鄰接權的內容。稱版權法的國家,保護的內容主要也不是出版者的權利,而是作者的權利,其保護的客體和稱著作權法的國家基本一致。因此,稱著作權法還是稱版權法,從各國的歷史條件出發,其細微處可能有點差別,但從實質看,兩者的含義是一致的。
第二,在國際法領域,著作權一詞和版權一詞是通用的,可以互換。如以大陸法系國家為主發起的伯爾尼公約,其第二條兩款中使用Author』sRight,日文轉譯為著作權,在該公約英文文本中,這幾處都換為Copyright,日文轉譯為版權。
第三,從我國的使用上看,著作權一詞和版權一詞也是通用的,其含義一致。對英文中的Copyright,香港地區的作者一般譯為版權,台灣地區的作者一般譯為著作權,我國大陸的作者有的譯為版權,有的譯為著作權。從撰寫的論文和出版的圖書來看,雖然有的冠以著作權法有的冠以版權法,但研究的問題是相同的。
二、權利種類和形式
著作財產權的種類在過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原先較單純的出版權、演出權,因電影的發明而有公開上映權、因廣播及電視的發明而出現公開播送權,時至今日因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公開傳輸權隨之而生,除了這些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的新型態著作權利,另外一些較傳統的權利也由於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而發生變化,例如因為國際間的交流日漸頻繁,著作物在各地區以及國際間的散布權問題獲得重視;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於所有權擁有將該物出租的權利,規模有限,對於著作權人的利益影響不大,但由於大型連鎖租書店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著作權人的利益,從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權亦須被顧及。一般來說,著作權人對於著作享有若干項基本權利,其中有一些是專屬權利。他們享有使用、或根據議定的條件許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專屬權。
作品形式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美術、攝影作品;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㈦ 專有出版權的規定
我國《抄著作權法》規定:「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據此,出版者享有的專有出版權是依據合同獲得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的時間、范圍也依據出版合同的約定。
對於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但沒有明確其具體內容的,按照《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和在合同約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出版圖書的專有權利。
㈧ 為什麼在《出版專業基礎知識》一書里,侵犯專有出版權是單列出來的,而不屬於侵犯鄰接權的行為
鄰接權包括出版者權、表演者權、錄制者權和廣播電視組織權。所以,侵犯專有出版權肯定屬於侵犯鄰接權的范疇。單列出來可能是因為侵犯專有出版權比較常見比較普遍,專列一章詳細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㈨ 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是不是就是盜版行為
一、 你這個屬於侵犯了著作權的行為(屬於侵權行為,見侵權責任法2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盜版行為,如果你要出版著作權人圖書的話,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見著作權法30條)。法律規定如下: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著作權法》第三十條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
《著作權法》第三十一條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 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但沒有明確其具體內容的,視為圖書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和在合同約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出版圖書的專有權利。
二、如果你未經許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㈩ 什麼是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包含哪些內容
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單位通過合作者訂立合同,在預定的期限或地域內,版獲得出版作者作品權的一種專有權利;也指圖書的出版者依據圖書出版合同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內獨占出版他人作品的權利,屬於著作權的鄰接權。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
轉悠出版權包括:
1.著作權人在出版合同約定的專有出版權期限內,在合同約定的地區內,不能再行使出版權,即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六)項規定的復制和發行的權利。只在合同期滿或者出版社嚴重違反合同義務時,出版權才重新回歸著作權人。
2.出版社在享有專有出版權期間,只能自己出版,不得許可他人出版。
3.其他人不得以印刷方式復制發行該作品,侵犯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出版社的利益。
首先,這種出版權屬於可以單獨使用部分的著作權人,不屬於任何一家出版社,包括對整體作品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出版社。
其次,這種權利的行使要受到其他權利制約:
第一,如果是合作作品、匯編作品等,要受到整體作品著作權的制約。
第二,受整體作品的專有出版權的制約。權利的行使以不侵害他人的權利為前提,對單獨使用部分的出版也應遵循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