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識產權法學界中,無形作品怎麼定義和解釋
是無形財產吧。抄
「無形財產」在實際襲運用中常代表三種不同的含義:
(1)無形財產指不具備一定形狀,但佔有一定空間或能為人們所支配的物。這主要是基於物理學上的物質存在形式而言,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電、熱、聲、光等能源以及空間等,在當代已具備了獨立的經濟價值,並能為人們進行排他性的支配,因而也成為所有權的客體;
(2)無形財產特指知識產權,這主要是基於知識產品的非物質性而作出的界定。另外,通常基於知識產品的無形性,在習慣上學術界將知識產品本身也視為「無形物」或「無形財產」。如德國在不承認傳統的「無形物」前提下,將知識產品從客體角度視為「狹義的無形物」;
(3)無形財產沿襲羅馬法的定義和模式,將有形物的所有權之外的任何權利稱為「無形財產」,知識產權僅是其中一種「無形財產」。
❷ 知識產權法的性質和意義
1、性質
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屬於私法、財產法,它是一種有別於財產所有權的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2、意義
核心價值在於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社會經濟進步。此外,知識產權法還能促進科技成果及時而廣泛應用;促進科研開發專業隊伍形成;節約科技研究開發的人力、財力、物力,縮短科技進步周期等。
(2)知識產權法無形性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主要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❸ 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是指什麼
據索邦知識產權了解,簡單來講,是指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知識產權具有獨占性。
【索邦】知識產權的專有性與私權性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離開私權性,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沒有存在的理由;而離開專有性,知識產權的私權性也將無法得到保障。本文將在闡述知識產權專有性基本內涵的基礎之上,主要從「壟斷」層面探討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問題,希望對知識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有所增益。
知識產權專有性的內涵
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品特別是智力成果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後,在法律上作為一種財產權出現的,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私權,除了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徵外,還具有專有性的特徵。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是由知識產權的私權性質所決定的。它有時也被稱為知識產權的獨占性、排它性或壟斷性,是指知識產權專為權利人所享有,非經法律特別規定或者權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佔有、使用和處分。知識產品的商品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它總是要進入市場流通的,而知識產品本身沒有形體,佔有它不是具體的控制,而是認識和利用,故而容易脫離所有人的佔有而被不同的主體同時佔有和利用;加之知識產品的傳播又十分容易,知識產品所有人很難進行直接控制,因而不能用傳統有形財產保護制度保護,而必須採取特殊的法律制度。
這種特殊的法律制度表現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具體表現為:第一,權利人依法可以獨占其知識產權。這體現了知識產權分享的專有性,即知識產權人對其知識產權享有獨占權利。第二,知識產權的使用必須置於知識產權人的控制之下,任何人未經其許可或者法律特別規定不得行使其知識產權,否則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第三,每一項知識產品只能授予一項所有權,對同一項知識產品不能允許同時存在兩項以上的不相容的權利,以確保知識產權的權利主體具有惟一性。這體現了知識產權授予的專有性。不過,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並不排除知識產權共有的存在。
知識產權的專有性直接來自於法律的規定或國家的授予,這是知識產權人利用知識產品的法律前提。專有的重心來自於對知識產品利用的控制。這種對知識產權的控制與有形財產完全不同。在有形財產制度中,財產所有人遵循的原則是「得物獲權,物去權失」,財產所有人可以憑借對有形財產的佔有而實際控制和利用,法律沒有必要加以專門授予。對有形財產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則。知識產權則不同,由於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對知識產權的客體知識產品的利用需要藉助於知識產權法律明確地界定知識產權人行使權利的特定范圍。這種行使權利的特定范圍就是知識產權的「專有領域」。通過界定和確保知識產權人的「勢力范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激勵了知識產權人從事知識創造的積極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寶藏,促進了社會進步。
「壟斷」層面上知識產權的專有性
關於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我們還可以從「壟斷」的角度加以分析——對知識產權的專有控制是壟斷的另一種表達。法定壟斷原則可以看成是知識產權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即知識產權是法定壟斷的手段。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知識產權專有性意義上的「壟斷」不同於反壟斷法中的「壟斷」。反壟斷法中的壟斷是指,「企業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以排擠競爭對手,限制競爭者生產同種產品或者提供同種服務」。
著作權的專有性
從壟斷的意義上考察著作權的性質,需要明確的問題是,作為壟斷權意義上的著作權,它在適用到作品新的使用形式中,應注意不能不適當地增加公共領域的負擔,否則正在改變的作品流轉市場在被作者的專有權所重新定義之前,作為自由表達「引擎」的著作權將會因為缺乏足夠的「燃料」而窒息。需要明確的另一個問題是,在什麼程度上對作者賦予的專有權利構成了市場意義上的經濟壟斷,從而需要政府予以規制。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來對著作權法經濟學上的批評經常建立在著作權人的經濟壟斷基礎之上。這些批評將著作權專有意義上的壟斷看成是經濟壟斷,認為著作權壟斷會對一個特定的著作權作品導致更少的數量和更高的價格(產生了社會利益的損失)。
另外,在從壟斷層面看待著作權的專有性問題時,一種解釋認為著作作品實行「壟斷價格」具有其特有的合理性:創作作品的最初成本相對來很高,而復制的成本相對很低。這樣,原創作品在市場中就沒有任何優勢,從而會影響這種作品的創作,除非對這種原創的作品授予著作權保護。在有些情況下這種負面效用大到足以阻止這種作品根本就不會被創作出來的地步。 當然,這一觀點也不是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果原創作品的產出將會因為著作權的終止或者減少而減少,那麼很明顯地廢棄著作權是不合乎需要的。筆者則認為,著作權作品的「壟斷價格」沒有現實基礎,因為在市場經濟中,作品和其他商品一樣其價格的確定與市場供求規律具有相關性。為了實現對作者創作作品的激勵和傳播者傳播作品的激勵,試圖通過建立壟斷價格機制是不現實的。
商標權的專有性
商標權作為一種「專用權」,也具有壟斷特色,但也不是經濟性壟斷意義上的壟斷。將經濟性壟斷意義適用到商標制度中是有問題的。美國最高法院曾經指出,商標法沒有賦予壟斷,無論在什麼適當的意義上看。如果在某種層面上商標權是壟斷權,那麼這種壟斷只是一定程度,即商標權人能夠阻止在混淆、誤解或者是欺騙可能發生的場景下禁止對相同或近似商標的使用。這種壟斷實際上是我們這里探討的「專有」的同義詞。
作為私權的知識產權的專有性與有形財產的專有性,也是有區別的。財產權也是一種專有權,因為其他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禁止使用或者利用該財產。在動產和不動產的場合,財產的所有人有被自然賦予的壟斷權,這是法律缺乏對時間限制的結果。壟斷特徵從它的標的的自然性質中產生而來。作為有限資源特定的體現,財產的物理性質導致了特定的競爭性專有的效果。知識產權作為專有性的權利,則是人為地通過私法選擇和創造的。
索邦知識產權代理機構
❹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具有什麼性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具有:
第一,獨占性,即知識產權為權利人所專獨占,權利人壟斷這種專有權利並屬受到嚴格保護,沒有法律規定或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權利人的知識產品。
第二,排他性,即對同一項知識產品,不允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屬性的知識產權並存。
第三,地域性: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專有權在空間上的效力並不是無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嚴格的領土性,其效力只限於本國境內。
第四,時間性:知識產權僅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受到保護,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 這一權利就自行消滅,相關知識產品即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為全人類所共同使用。
❺ 知識產權的無形財產性質
其具體表現為: (1)不發抄生有形控制的佔有襲.由於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質形態,不佔有一定的空間,人們對它的佔有不 是一種實在而具體的占據,而是表現為對某種知識,經驗的認識與感受.
(2)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智力成果公升性是知識產權產生的前提條件,由於智力成果必須向社會 公示,公布,人們從中得到有關知識即可使用,而且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可以被若干主體共同使用.上述使 用不會像有形物的使用會發生損耗,如果無權使用人擅自利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亦無法適用恢復原狀的民 事責任形式.
(3)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智力成果不可能由實物形態消費而導致 其本身消滅之情形,它的存在僅會因法定保護期屆滿產生專有財產與社會公共財富的區別.同時,有形交付 與法律處分並無聯系,換言之,非權利人有可能有通過法律途徑去"處分"屬於他人而自己並未"佔有"的 智力成果.
❻ 知識產權的基本性質有哪些
無形性。
專有性。
地域性。
可復制性。
延伸:知識產權的特點:
(1)知版識產權是權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❼ 知識產權客體之無形性對知識產權保護有什麼影響
知識產權客體是指知識產品。在去過知識產權分為商標、專利和著作權。商標的客體是商標,專利的客體分為3種,愛管、實用新型和發明,著作權的客體就是作品。就是因為她是無形的和有形性相對而言讓很多企業或者個人忽略對其的保護。現在知識產權越來越受重視,對於這種無形財產的保護也是每個企業現在必不可少的一項課題了。
知識產權的客體即是所謂知識產權的對象、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或者知識產權的標的。不同於物權的客體,物權的支配對象是具體的物,即有體物,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所感知、並能夠為人所控制的物。知識產權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質形態,不佔據一定的空間,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在客觀上無法被人們實際佔有的控制的無形財產。
知識產權客體的特點:
知識產權的特徵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無形財產權。
(2)確認或授予必須經過國家專門立法直接規定。
(3)雙重性:既有某種人身權(如簽名權)的性質,又包含財產權的內容。但商標權是一個例外,它只保護財產權,不保護人身權。
(4)專有性:知識產權為權利主體所專有。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經權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別規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這種權利。
(5)地域性:某一國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6)時間性: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知識產權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❽ 知識產權的無形性
就是指它是無形財產,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
❾ 急求解!知識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與無形性什麼區別
物質對精神,有形對無形。
空氣無形但是物質。
一般來說,精神屬性的都是無形的,但無形不等同於非物質性。
對於知識產權而言,精神屬性或者叫非物質性是其本質屬性,無形性只不過是非物質性的外在表現。
❿ 知識產權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是五性,即無形性、、、時間性、可復制性
有個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