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

發布時間:2021-07-04 22:34:01

1. 未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違反哪條法律,依據哪條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黑洞」亟需法治「填補」》

財政部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支情況顯示,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4.29萬億元,同比增長3.1%。同時,土地出讓收入徵收管理不到位現象依舊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緩征、減免和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行為,或以土地開發、獎勵款等名義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

其實,早在審計署2008年和2010年的兩次專項審計中,人們就看到了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中的亂象叢生,由於一直「封閉運行」,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有統計指出,在過去的13年間,土地出讓年收入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近20萬億元,可其去向卻雲里霧里,成了一筆「糊塗賬」。

由於缺乏了有效的監督,再加之個別地方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歪念頭,打起了歪主意,在個別地方,出讓金儼然成了任由政府宰割的「自留地」,監管問責的無力,導致土地出讓金變成監督外資金,早已對此覬覦已久的官員們便開始了瘋狂地侵佔、挪用,腐敗「蛀蟲」既侵蝕著巨額資金,更是給了公信力狠狠一刀。

不僅如此,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地區土地出讓金占據地方財政「半壁江山」,有些省份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甚至超過稅收收入,要知道,土地、房價、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地方囿於「快賣地、多賣地、賣好地」的財政怪圈。

大肆「透支」土地收益,短期讓財政答卷上面的數據一個比一個漂亮,可從長遠看,賣地熱情高漲,必然導致強拆不斷、房價攀升,最終還是讓百姓吃了「苦果子」。

要杜絕亂象,不僅要完善土地出讓金相關監管問責機制,把土地出讓金置於陽光之下,更要清除「蛀蟲」,對一些非法侵佔、挪用土地出讓金的不法分子予以嚴懲。

尤為關鍵的是,如何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的怪圈?如何構築起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框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績考核體系?這些問題也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和膽識。

2. 土地出讓金的滯納金減免權在哪一級政府

1、土地出讓金的滯納金是國土資源局收取的,根據行政復議原則,應當由國土資源局上報,由上級國土資源局或者本級政府來決定減免。

2、土地出讓滯納金的繳納標準是寫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通常的標準是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千分之一向出讓人支付,即向當地的國土資源局支付。

(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滯納金的稅收規定:

1、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十條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土地出讓金滯納金是經濟合同的一種違約補償,非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能扣附的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因此作為營業外支出列支,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土地增值稅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和《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七條的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是指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地價款和按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對於行政處罰性滯納金(如契稅滯納金等)或者是企業發生的由於經濟合同違約的一種補償性滯納金(如土地出讓金滯納金等)都應作為營業外支出列支,不屬於按稅法規定土地增值稅的扣除項目。

3、契稅

土地出讓金滯納金還會關聯一個稅種,就是契稅。

3. 土地出讓金滯納金哪個部門管理應該到什麼部門繳納有文件規定嗎。

土地出讓滯納金的繳納標準是寫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通常的標準是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千分之一向出讓人支付,即向當地的國土資源局支付。

4. 土地出讓款滯納金怎麼計算

競得人按未付土地價款0.1%向拍賣人支付違約金,競拍土地,一般隨後就簽了《拍賣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拍賣成交確認書》第三條約定有付款方式,競得人未按時支付土地出讓金的,每延期一日,競得人按未付土地價款0.1%向拍賣人支付違約金。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現在實現了全國信息聯網監控,其第七章【違約責任】第三十條有如上表述,約定比例是空格,按合同約定輸入,0.1%是大多數約定的比例。

《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4)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擴展閱讀:

以下相關事項,是國有土地轉讓交易中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土地轉讓當事人應當多加留意細節,不僅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還有利於控製法律風險,避免出現違法現象。

一、轉讓合同的形式

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二、國有土地的權屬調查和資信能力調查

1、轉讓合同簽訂之前,要對轉讓方的轉讓主體資格進行核實。轉讓方須是國有土地使用證上載明的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為國有或集體單位的,應提交有資產處分權的機構出具的同意轉讓的證明。

2、轉讓方也要認真審查受讓方的資信能力,包括銀行資金證明、有無重大債務糾紛等,以免造成土地使用權轉讓後資金無法收回的結局。

三、轉讓價格評估事宜

在轉讓前,應該對土地轉讓價格進行評估。因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市、縣人民政府有優先購買權。

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市場價格不合理上漲時,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尤其是轉讓方為國有單位時,國有土地及相關資產須經法定估價機構估價,並經國土部門予以確認。

5. 土地出讓金資金利息、滯納金自查情況說明

「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其契稅計稅價格為承受人為取得該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全部經濟利益。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其契稅計稅價格為成交價格。成交價格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市政建設配套費等承受者應支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及其他經濟利益。」(一)土地受讓人因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而支付給出讓人的利息,屬於取得土地使用權約定的支付價款的一部分,需要繳納契稅,應計入契稅計稅依據,一次性徵收契稅。(二)土地受讓人因遲延支付土地出讓金而向出讓人繳納的滯納金(或違約金),視延遲支付等情況是否出現而產生,具有不確定性,與土地出讓金的價格沒有必然關系,不屬於土地出讓的成交價格,不計入契稅計稅依據徵收契稅。【政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關契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3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 第224號)

6. 土地滯納金費用的規定都有哪些

土讓滯納金繳納標准寫《建設用使用權讓合同》通標准每按遲延支付款項千向讓支付即向土資源局支付

7. 逾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產生的滯納金或違約金是否有上限

法律法規對滯納金或違約金規定不得超過本金,雙方也可以可約定違約金。如內約定的違約金過高,容對方當事人可申請仲裁機構或法院適當調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四十五條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准應當告知當事人。

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8. 繳納土地契稅時,土地出讓金分期付款產生的利息、滯納金或(違約金)計入契稅計稅依據嗎

「出讓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其契稅襲計稅價格為承受人為取得該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全部經濟利益。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其契稅計稅價格為成交價格。成交價格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市政建設配套費等承受者應支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及其他經濟利益。」
(一)土地受讓人因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而支付給出讓人的利息,屬於取得土地使用權約定的支付價款的一部分,需要繳納契稅,應計入契稅計稅依據,一次性徵收契稅。
(二)土地受讓人因遲延支付土地出讓金而向出讓人繳納的滯納金(或違約金),視延遲支付等情況是否出現而產生,具有不確定性,與土地出讓金的價格沒有必然關系,不屬於土地出讓的成交價格,不計入契稅計稅依據徵收契稅。
【政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關契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3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 第224號)

9. 土地出讓金滯納金哪個部門管理應該到什麼部門繳納有文件規定嗎。

土地出讓滯納金的繳納標準是寫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通常的標準是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千分之一向出讓人支付,即向當地的國土資源局支付。

10.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土地滯納金可以稅前扣除么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二)企業所得稅稅款;
(三)稅收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六)贊助支出;
(七)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1081號)附表三《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填報說明規定:第31行「11.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實際發生的罰金、罰款和被罰沒財物損失的金額,不包括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第3列「調增金額」等於第1列;第2列「稅收金額」和第4列「調減金額」不填。
根據上述規定,稅收滯納金以及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等不得在稅前扣除。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是指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行政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地出讓金是指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等,土地出讓金准確地說,是土地使用權的交易價格;也可簡單地理解為地價,其價格高低取決於土地市場的供求關系。
土地使用權轉出合同是民事合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範本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和國家及地方有關法律、法規,雙方本著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訂立本合同
土地使用權交易遵循《合同法》等民事法律,交易雙方為平等的民事主體,企業沒有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約定日期支付土地出讓價款支付的違約金不屬於行政部門給予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處罰。因此,企業未遵守《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而向出讓人支付的違約金准予稅前扣除。

閱讀全文

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滯納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