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意抵押物轉讓後還享有抵押權嗎
一般情形:債權轉讓抵押權一並移轉。 抵押權是為擔保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權利,即抵押權擔保的對象是債權而不是債權人。故債權轉讓的,擔保該債權的抵押權應一並移轉。 例外情形:債權轉讓抵押權不移轉。 1、法律另有規定。例如《擔保法解釋》第6 條規定: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 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即在對外擔保的場合,因法律另有規定,債權轉讓的,抵押權(保證擔保權、 質權)不移轉。 2、當事人另有約定。依據《物權法》第192條2規定,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債權轉讓擔保權不移轉。 《擔保法》第22 條、《擔保法解釋》第28 條對保證擔保的此種情形作了規定。《擔保法》第22 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 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擔保法解釋》第 28 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債權同時轉讓,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 但是保證人與債權人事先約定僅對特定的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禁止債權轉 讓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法律作此規定的主要原因是保證擔保具有一定的人身屬性。 3、擔保權專屬於債權人 依據《合同法》第81條3規定,擔保權專屬於債權人的,債權轉讓擔保權不移轉。學理上解釋專屬於債權人的擔保權主要為保證擔保、抵押人為債務人以外第三人的抵押擔保,目前並沒有相關法律對此做出規定。 抵押權一並移轉的實現條件。 在一般情形下,債權轉讓抵押權一並移轉,但並非自動移轉, 需履行通知債務人、重新登記程序始得實現
㈡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的權利如何行使
該轉讓行為無效。第三人應該了解物權狀況,故此,不存在善意第三人。
擔保版法:第四十九權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㈢ 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合同是否有效
有效的。
法律依據: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3)抵押物被轉讓後抵押權人擴展閱讀: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合同的注意事項:
一、申請人須使用標准A4紙張、黑色鋼筆或簽字筆填寫登記書。
二、申請人應當保證其所提供的材料及信息真實有效。登記書內容應當與抵押合同以及主合同相關內容一致。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下列動產不得抵押:
(一)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二)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三)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第三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動產抵押登記,應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下列文件:
(一)經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動產抵押登記書》;
(二)抵押合同雙方當事人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文件。
委託代理人辦理動產抵押登記的,還應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文件和授權委託書。
㈣ 抵押財產被出賣了,抵押權人還享有抵押權嗎
有。
一般情況下,辦理了抵押登記的,抵押權不消滅,末辦理抵押登記的,不能對抗第三人。
擔保法司法解釋
第六十七條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替債務人清償其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受讓人清償債務後可以向抵押人追償。
如果抵押物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因此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失的,由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
㈤ 抵押物被分割或部分轉讓的,抵押人可以就分割或轉讓後的抵押物行使抵押權。這句話具體是什麼意思
這是代位權,就是說,甲借你的錢一百萬,用自己的一套房子抵押,後來他把房子買了,一百二十萬,你可以對這些錢行使抵押權,買房子的錢要拿出一百萬來換你的債。
㈥ 抵押物被強制轉讓後抵押權是否仍有追及效力
這是一個我國物權法理論的一個焦點。抵押權的追及效力受阻於善意第三人。
至於你的問題,抵押權有無追及效力,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不動產抵押,抵押權有絕對追及效力,是因為現有法律下不動產實行抵押登記主義,不可能有善意第三人。
由於現在我國物權法承認動產抵押,動產抵押的善意第三人取得動產所有權的,抵押權人無法要求其返還。
㈦ 關於《物權法》191條,抵押財產轉讓時,抵押權人的權利救濟
你好!小弟在此發表一下意見,但不代表正確的,希望能幫到你。
1、「未經同意轉讓行為無效」,該「行為」系物權行為。在這里抵押物的轉讓行為對抵押權人的影響是抵押人對該抵押物的所有權的滅失,使得抵押權人的債權無法得到保障。對物權主張無效而不是債權,一方面是保障抵押權人的法益而另一方面是保障第三人的法益。因為對物權行為主張無效實質上抵押人和第三人仍然存在合法的合同之債關系,依據私法自治的原則不能使債之關系無效。
2、若該物業已登記,則可對抗第三人,使該物的轉讓行為的法律效果消滅實質是抵押權人行使形成權的後果。形成權則包括追認和撤銷等權利。形成權本身所依據的是所有權或債權的歸屬,在這里,抵押權人擁有債權,所以,雖然所有權僅在抵押人和讓與人之間流轉,不涉及抵押權人,但抵押權人依據債權仍可行使形成權使其轉讓行為的法律效果消滅。
3.在債務清償期屆滿前,抵押人擅自轉讓之行為抵押權人就能以對方違約為由而直接主張債權,而不需要等債務清償期屆滿。抵押權基於合同而產生,因此應聯系合同法的知識。
4.如果提起確認之訴,請求法院確認轉讓行為無效,是物權行為無效。而抵押人和第三人的合同是當然有效的,前提是善意第三人。第三人向抵押人主張債權。
㈧ 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是否有效
根據《物權法》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除法律規定無效的合同外,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說,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將抵押物轉讓給他所簽訂的合同,自抵押人和受讓人簽訂之日起生效。
合同生效和受讓人是否一定能取得抵押物又是兩個關系:
1. 受讓人不知道也不應該知道財產已抵押,其取得財產的行為有效;
2. 如果受讓人明知道是抵押物得,如果該行為損害了抵押權人的利益,則抵押權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轉讓行為。
不過,上述分析的僅限於沒有登記的抵押,有登記的抵押,受讓人在受讓的時候就知道有抵押權的存在,他們的合同是可以撤銷的。
㈨ 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人還享不享有抵押權,受讓人能取得相應物權嗎
抵押成立並生效,是善意抵押,取得抵押權。
出售的合同有效,但劉某不能取得車輛所有權,由於車輛已抵押登記,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時不能辦理過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