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德化陶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

德化陶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

發布時間:2021-07-04 19:46:42

㈠ 德化陶瓷的傳承意義

德化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曾經書寫過輝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影響。德化陶瓷在中國當代陶瓷發展中,同樣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無論在工藝技術和藝術創作設計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拓展,不僅生產了大量優質的日用陶瓷產品,同時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藝術陶瓷作品。
但是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年輕人多不願投身這一學習周期長、見效慢的傳統行業,而今藝人多在60歲左右,有人亡技失之憂,迫切需要有關方面予以重視和扶持。

㈡ 福建德化泥土故事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德化泥土故事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6-09-1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龍潯鎮進城大道公路局集資樓307室。

福建德化泥土故事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26MA2XNLLQX5,企業法人陳凌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德化泥土故事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陶瓷藝術文化傳播、交流和培訓,舉辦陶瓷藝術品展覽活動、商務接待,陶瓷藝術品創作、銷售,陶瓷日用品、工藝品、茶盤、茶具、樹脂、香道、鐵件、玻璃、石制工藝品、竹木工藝品和家居用品生產與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德化泥土故事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文化產業融資難的一個因素是沒有完善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評估機制。請問如何完善如何評估一個文化項目

這是個復雜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如何:
一是完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識別和認定工作;
二是完善文化產業產權的立法保護工作,盡快立法;
三是盡快建立產權的價值評估機構和知識產權的流轉交易平台,目前有些地方已經成立文化產業產權交易所,也有相關的專門機構配套,但產權交易所在國內還屬於新鮮事物尚在探索中。
四是建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相關的產權登記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產權抵押制度,理順產權進入生產服務領域實現產業化的制度障礙。

現在文化項目的評估分兩種情況,如果是有實物作為載體的可參照實物的評估,如果完全是無形的文化產權比如劇本等等評估,現在還沒喲完全成型的體系,一般說來針對特定領域有些行內規矩,比如收藏行業對文物的評估、比如影視製作公司對劇本的評估、也可以將無形知識產權交由版權交易所評估。但是文化產權有特殊性,目前的評估標准還難以量化,比如一個畫家的油畫,你很難說他值多少錢,只能參考市場拍賣的價格,但是拍賣有時候有存在市場投機成分,所以未來的路很長。

㈣ 福建德化瓷漆器陶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德化瓷漆器陶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世界瓷都德化,致力於陶瓷產品設計開發,陶瓷文化傳播的公司。福建德化瓷漆器陶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有全手工製作的絲光玉瓷漆器個人杯等陶瓷和大漆結合的產品。福建德化瓷漆器陶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徐華文榮獲泉州市工藝美術師,中華佛教藝術名家。
法定代表人:徐華文
成立時間:2015-10-30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000685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龍潯鎮寶美工業區太陽鳥公司三樓

㈤ 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

yiyizhongda

㈥ 德化陶瓷的對世界的影響和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製造陶瓷的國家,中國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榮譽。英語裡面的中國(CHINA)的含義就是「瓷器」。中國早已被認為是「瓷器之國」,這就展示了中國陶瓷文化(包括德化陶瓷文化)在世界文化和工藝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德化陶瓷文化首先是在國內陶瓷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德化地處福建中南部,離泉州港不遠。當時大宗出口的浙江龍泉青瓷與江西景德鎮的影青瓷都是經過泉州港出口的,因而它們對德化瓷器生產的影響很大。德化制瓷工藝最早是由閩北建甌傳入。德化瓷器在宋、元時代就已經名著於世。《安平志》曾稱:「白瓷出德化,元時上供」。德化白瓷在明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是氧化焰燒成的,……而且釉的光澤度好,往往有呈現珍珠光彩的」, 「中國白」(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
此外,德化陶瓷工藝注意窯爐的改造,窯床結構的完善,通風設備的改進,溫度的掌握,氧化物的含量,原料的化學組成,致使瓷胎密度高,透光度好,這是它工業發展、技術不斷進步的顯著特色,這就使德化陶瓷產品能佔住世界極重要的地位的主要原因。
然而德化陶瓷的發展與宋、元時期的海外交通和對外貿易是分不開的。泉州很早就是我國南方的大港,它使德化陶瓷從此走向世界。吳自牧在《夢梁錄·江海船艦》中說:「若欲船泛外國買賣,泉州使可出洋。」因此,德化陶瓷大量傳到國外後,立刻引起世界的轟動。尤其是白瓷器「從大約十六世紀起,介紹到歐洲以後……立刻……得到全歐洲貴族階層的欣賞和歡迎,並接受無限的定貨」 日本上田恭輔的《支那陶器時代的研究》一書中說:「德化窯在明朝時代的產品白釉瓷,確定是白瓷中的白眉,甚至勝於白玉。……德化白瓷的藝術性瓷塑一開始就具有獨特的技巧。特別是觀音塑像最為出色」。英國的波西爾在其所著的《中國藝術》一書中曾說:「福建德化窯……其窯之特品為白瓷,昔日法人呼之為:『不蘭克蒂支那』(中國之白也),乃中國瓷器之上品也」。吳仁敬、辛安潮在《中國瓷器史》中亦稱贊德化窯「以善制佛像著名……明季由寧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不惜以萬金爭購之,足見其精美矣」。
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等國大量發現北宋晚期到元代的德化窯產品,表明德化窯在對外貿易中是數量較大的輸出品。 在菲律賓的遺址與墓葬中發現了數以千件較完整或能復原的德化窯瓷器。出土器物中有壺、罐、瓶、蓋盒、碗、碟、高足杯,還有一種「軍持」等,這些器物的造型與紋飾,均與德化窯基內的出土物的造型、紋飾基本相符。德化瓷器在印尼的西里伯斯和爪哇也出土過不少。在東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地方,也曾發現過大量的德化窯瓷器。 為德化陶瓷文化在世界提供了實物的例證和確鑿的年代依據。
在海外瓷器交易中,部分雖以國際交往的禮品形式來體現的,但實質上是屬於貨物交換。明朝建立兩年後,明太祖即派使團先後在九年中訪問了占城(在越南南部)、爪哇(今屬印尼)、三佛齊(今印尼的巨港)、渤泥(今汶萊)等國。1383年(洪武十六年)各以瓷器一萬九千件贈與占城及真臘(今柬埔寨),以表示睦鄰友好關系。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裝載大量的瓷器多是福建的產品,他們道經泉州,也帶走不少泉州青瓷出國,泉州青瓷中,德化產品最為精美。 每到一處,都宣讀明朝皇帝的書信招諭,贈送禮物中必然有大批德化瓷器,這是順理成章之事,其目的是為了表示建立友好關系,招待各國使臣朝貢,擴大海外貿易,進行貨物交換。客觀上也加強了與各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來。 中國陶瓷(包括著名的德化陶瓷)未傳到東南亞及非洲之前,當地人民多以植物的葉子作為食具來裝飯、盛菜。自從中國陶瓷輸入之後,他們盛飯可以用中國瓦盆,盛水可用瓦器,作羹飲酒可以用缽,陶器進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富貴之家則用中國輸入的瓷器。有些國家還把中國陶瓷當作饋贈品、裝飾品、殉葬品、宴會上的接待品,菲律賓人甚至把家中擁有中國陶瓷器多少作為估量個人財富和聲望的主要標准。阿拉伯一些國家,還用中國陶瓷器作為炫耀高雅和富有的裝飾材料而裝飾在屋子裡。
1223年(宋嘉定十六年),日本天皇派加藤四郎等到德化學習制瓷,回國後就在瀨戶地方燒制一種烏釉瓷,所以日本稱瓷器為瀨戶物,而且奉加藤四郎為日本「陶祖」。
宋、元時代,伊拉克和波斯(今伊朗)也相繼學習中國制瓷技術。宋代埃及人賽爾德仿造宋瓷,還傳授了許多徒弟以後大批地製造起來。其造型和花紋都模仿中國式樣,這從埃及開羅古城發掘出來的實物可以得到證實。 十一世紀時,中國造瓷技法傳到了波斯,經過長期改進,技術逐漸提高。1221年以前的波斯瓷器就有了很多中國的鳳凰圖案。十六世紀初,中國陶瓷工人來到波斯,直接為他們燒造瓷器。中國的造瓷技術傳到波斯以後又傳到阿拉伯各國。 在十一、二世紀時,伊拉克的拉加地方的瓷器,還保留著極濃厚的中國風格。不久土耳其也學到了中國造瓷技法,他們的瓷也保持著中國的風格。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十六世紀的瓷器,如花鳥盤之類,也深受中國的影響。
歐洲人仿製中國瓷器的技術是由阿拉伯人傳去的。阿拉伯人得到中國造瓷技法以後,於1470年傳播到義大利。1627年皮薩工人造出了軟瓷青花碗,使義大利人能比較容易地購到嚮往已久的青花瓷。義大利得到了中國瓷器技法後不久又傳到荷蘭的德爾夫,德爾夫陶窯學會了製造中國軟瓷的方法,引起了德爾夫染色瓷器工場的各種試驗仿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之裝飾藝術逐漸有了進步,但各種瓷器色彩,均以中國為模樣,畫著中國的錦綉花紋,迷人風景,各種神像和一些奇花怪鳥。這種青花裝飾藝術一直影響著世界各國瓷器的裝飾。 1708年法國開始仿製德化窯白釉瓷和孔雀綠釉瓷,但早期因火候不夠,仍屬軟瓷。1725年尚第里和門尼西兩個瓷廠成立,出品質量產量才有所提高。當時在仿造中國青花瓷的風格和式樣的同時,也都熱中於仿造德化象牙白的歐洲人瓷像及帶有拱形柄的梅枝浮雕瓶和果子形的茶壺。可以看出我國陶瓷文化,深為世界人民所珍視。
古印度瓷器「軍持」傳入後,對中國產生影響。在德化屈斗宮陶瓷窯發掘中,出土了一種水瓶,叫做「軍持」、「君持」,梵語叫做「據稚迦」,它的意思是「水瓶」。這種器物最初出於印度,為佛教僧侶隨身攜帶用於飲水或洗手之物,我國晉代僧人法顯由印度回國時,曾帶有此物。它是先由古印度輸入我國,再由我國仿製後外銷。宋代開始至元代,大批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客商至泉州貿易,伊斯蘭教伴隨貿易傳入了泉州,其教徒每天用水次數很多,「軍持」正是他們旅行中儲水器皿,德化仿製的青白花瓷軍持正適合他們生活習慣上的需要,因此不斷外銷,這種「軍持」,在東南亞各地都有發現,在我國陶瓷交流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發明陶瓷最早的國家,但陶瓷上有些造型和裝飾,是源於外來文化的影響。如葡萄、石榴都是外來傳入中國種植,五色的鸚鵡是唐太宗時從占城輸入,獅子則來自菲律賓等,這些外來的動植物逐步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因此許多珍稀動植物也就一一成為陶瓷藝術上常用的裝飾題材。福建一些地方出土的陶俑有阿拉伯人的形象,印花瓷碟上有十分惹人喜愛的鸚鵡圖案。瓷器上常見的蓮花、姿態各異的遨遊太空的少女「飛天」、「獸面」、「蟠龍」,還有卷草、纏枝、雲氣以及寶相等都受佛教文化或外來文化的影響。
中國陶瓷工藝技術還不斷借鑒外來陶瓷先進的工藝技術。中國金彩裝飾工藝始於宋代,但金彩工藝,耗金量大,手續繁,後來德國人居恩發明了抹金水工藝,其優點是耗金量低,使用方便,外觀又比金彩更顯富麗堂皇。這項工藝經過我國陶瓷工藝家的努力,金色的附著力、描繪、塗刷性能等,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瓷器裝飾中的貼花工藝,原由英國陶瓷工藝家漢科克第一次使用,通過瑞典傳播到歐洲大陸,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風行全世界,中國陶瓷工藝家不久也掌握了此項工藝。青花釉下貼花研製成功,為發展中國青花傳統裝飾工藝闖出了一條新路。德化貼花、印花、堆花、刻花、透雕等生產技法,無不盡有。使各種杯、洗、爐、鼎等富有藝術性和時代特色的產品相繼出現。 德化陶瓷藝術家還善於從借鑒外來文化的實踐中,發展自己的藝術表現力。
總之,德化陶瓷大量輸出,不僅對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世界陶瓷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外交流總是雙向的,德化陶瓷文化一方面對世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另一方面,德化陶瓷文化的民族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又與中國陶瓷藝術家,善於融匯外來文化中的有益營養是分不開的。 福建省德化縣制瓷的歷史與規模僅次於景德鎮。它在國內的名聲不夠大是因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過泉州港多銷往海外,換句話說,德化當時屬於外向型企業,所以中國人了解德化瓷還不如外國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過於德化白瓷。德化白瓷在歐洲有中國白之稱,可見其影響力。這種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優質白瓷,曾讓歐洲人嘆為觀止,賦予許多極富詩意的名字,如鵝絨白,象牙白,豬油白,蔥心白,幾百年前,當歐洲還不知燒瓷工藝時,中國人的白瓷堂而皇之在歐洲宮廷及貴族生活中露臉,博得他們的青睞。
我(馬未都)早就想去德化看看,2010年才得機會成行。站在文物保護遺址屈斗宮德化窯址前,參觀著長達50多米的龍窯,我緩步登上龍窯上端,想像著當年熊熊窯火,真不知如何表心情。我們聰慧的先人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創造出舉世聞名的陶瓷,並讓遠在大洋彼岸的國度了解了神秘的東方文明。
德化白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良好的透光性,化柔軟為堅硬,堪稱一絕。德化白瓷造像無論宗教人物還是世俗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現了肌膚的細膩,衣褶的飄逸。讓柔軟可塑的瓷土在烈焰中逐漸堅硬起來,繼而讓堅硬再表現柔軟,無人能出其右。
我在遺址旁邊的農舍意外地發現嵌入土牆的瓷片,滿牆密布,令人驚異。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其實也都是碎片,摻雜在土中任人重新塗抹,為我所用,關健是你是否能在碎片中找出規律,再去還原真正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德化陶瓷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