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知識產權報告2013

中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知識產權報告2013

發布時間:2021-07-04 19:44:17

❶ 中國醫葯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商業健康險擴張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❷ 醫葯行業發展的參考文獻

1. 期刊論文 我國生物醫葯行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 - 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12)
2. 期刊論文 我國醫內葯行業實施容電子商務現狀及對策研究 -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22(6)
3. 學位論文 我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資產結構優化問題研究 2006
4. 期刊論文 淺析電子商務在醫葯行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 中國科技博覽2010(1)
5. 學位論文 我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並購績效研究 2006
6. 期刊論文 我國醫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中國葯房2003, 14(3)
7. 學位論文 WTO與我國醫葯行業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 2001
8. 學位論文 中國醫葯行業並購績效研究 2006
9. 學位論文 天津市中醫葯行業信息服務發展策略的實證分析 2007
10. 期刊論文 醫葯行業OTC新產品的終端現狀及策略原則 - 中國集
希望能幫到你~我也在寫O(∩_∩)O~

❸ 國泰安資料庫中上市公司2013年行業分類是參照哪個行業分類標准呢

我覺得就是標准普爾公司制定的標准,期待您的採納!

❹ 各位!2013年申報高新企業有哪些主要指標年銷售額有沒有規定專利數量有沒有規定謝!!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分)有近三年的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或6項軟體著作權
二、科技成果轉換能力(30分)
三、成長性指標(20分)(近三年的專項審計報告必須在高新辦指定的會計事務所出示的才行)
四、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分)
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備的六個條件: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滿一年的企業,近三年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及其技術性收入的總和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6%;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六、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數量、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銷售與 總資產成長性等四項指標綜合得分達到71分(含71分)以上。

❺ 官方的知識產權各行業年度報告在哪

知識產權一般分為兩大類,與工業生產沒有直接聯系的一類知識產權,屬於上層內建築、精神世容界方面的東西,叫著作權(版權),主要是文學、藝術創作和科學著作。另一類與工業生產(包括農業、林業、采礦業、建築業、商業等)密切相關,叫工業產權,主要是專利、商標以及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或貨源標記和服務標記等等。還有一類介於上述兩類之間,受以上兩種法律保護或者專門立法保護的產權,知識產權專家把它取名為工業版權,如計算機軟體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類知識產權正在擴展

❻ 中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調研排行榜從哪裡可以找到具體信息

1,網頁鏈接

2,網頁鏈接

都要出錢

❼ 我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一共多少家

我國滬深兩市目前有兩千多家上市公司,其中醫葯行業的上市公司有156家,實力較強有市場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有雲南白葯、華北制葯、天士力、麗珠集團、片仔癀、華蘭生物、三金葯業、三九醫葯、同仁堂、上海醫葯、廣州葯業等等。

❽ 目前醫葯行業的市場分析如何

一、2014年醫葯並購新形勢
2013年醫葯上市公司並購節奏明顯加快,並購案例超過20個,2014年這種態勢繼續發酵,雙龍股份、康恩貝、南京醫葯等紛紛停牌擬並購收購。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對2013年醫葯並購進入深入挖掘,總結了三大特點: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
不難發現,2013年之前的資產整合基本上是國資企業進行主導,由華潤醫葯、中國醫葯集團等國資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團公司領銜,廣葯集團、上葯集團、哈葯集團、南京醫葯等地方國資委控股的集團公司參與。而2013年來,有更多的民間資本加入,例如新華醫療、仁和葯業等。
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
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從2013年掛牌的股權交易情況看,進行戰略性「減法」,突出優勢資源亦成為一種整合趨勢。
二、醫葯並購的利與弊
並購加速對於醫葯行業是個利好消息,因為並購不僅能夠擴大企業規模、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避免重復生產與開發、合理調整產品結構,還能增強跨國市場經營網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並購對於產業結構優化以及行業競爭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量屬於重復建設型的醫葯公司會被整合,市場集中度會大大提高,現在的分散局面會得到改觀,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大多葯企特別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新葯研發能力較弱,新葯數量少,產品科技含量偏低,自然成為並購市場中的獵物。再者,中小醫葯企業中,既懂專業知識,又能拓展市場、參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較少。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國內葯企發展的瓶頸之一,通過並購獲得技術人才團隊是很多葯企並購的目的之一。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兼並重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龍頭優勢企業來說是跨越發展良機;但另一方面,不少醫葯企業並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並購後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目前從醫葯企業的並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成本高昂,未來是否能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後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閱讀全文

與中國醫葯行業上市公司知識產權報告2013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