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考試
你在網路里搜索《桂林市人事考試中心》看裡面的通知,似乎下半年的每個月都有一次考試,現在12月份的考試報名時間已經開始了。
Ⅱ 知識產權基礎知識考試
一、積極條件:(來其源實就是著作權法中作品定義的分解)
1.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
2.具有獨創性;
3.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
二、不屬於一下范圍(消極條件):
1.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
2.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3.時事新聞;
4.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Ⅲ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考試需要提前准備嗎
當然了,啥考試現在不需要准備的,去思博或者優智博上看看,有專門的考區,牛人多
Ⅳ 什麼是知識產權公需科目考試合格證書
這個考試是個繼續教育的。
Ⅳ 知識產權法考試怎麼辦!
1知識產權的對象:知識本身,分為兩類,一是智力成果,二是經營標記。2.知識產權的分類:一是把知識產權分為著作權和工業產權,二是分為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權。3.知識產權的性質:一 知識產權作為民事權利的屬性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的,二是知識產權為私權,三是知識產權是對世權和支配權;知識產權可分地域取得和行駛;知識產權可分授權性,不同的權能分授不同人,相同的權能可授予多人行使。4.著作權:指基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5.著作權法:指調整因著作權的產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6.作品:指文學藝術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7.不受著作權保護的對象:一 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二 不使用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公共信息資源和時政新聞 三 欠缺作品實質要件的對象8.著作財產權:指基於著作權的行使所能得到的財產權益,也指實現其利益的各種手段和方式。著作財產權的內容:復制權、發行權、表演權、出租權、展覽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注釋權和整理權。9.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10.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11.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有期限)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12.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括現場表演和機械表演13.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14.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15.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16.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特點:不改變作品的基本思想內容方式:(1)變換作品表現形式(2)改變作品用途,適應某種需要 17.著作人身權:基於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為內容的與著作財產權相對應的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18.職務作品:公民為完成法人或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19.職務作品的歸屬:一類是作者享有著作權, 單位享有優先使用權。第二類是單位享有著作權, 作者享有署名權。職務作品的特徵:一作者與工作機構既有勞動關系 二創作的作品屬於作者職責范圍 三對作品的使用應當屬於作者所在單位的正常工作任務或業務范圍之內。 19.定做作品的歸屬:受委託創作的作品, 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 著作權屬於受託人。委託作品與定做作品的區別:一 給予創作關系不同,委託作品是基於委託合同而創作的,職務作品是基於作者與本單位的勞動關系 二權利歸屬不同 委託作品有合同按合同 無合同歸委託人 定做作品歸作者20鄰接權和著作權的關系:聯系:1、著作權是鄰接權產生的前提2、鄰接權的取得過程中也包含了傳播這的創造性勞動鄰接權從本質上講是作品傳播者對其賦予作品的傳播形式所享有的權利區別:1、主體不同:鄰接權的主體幾乎都是法人2、保護對象不同:3、內容不同:通常不具有人身權利的性質(表演者權除外)4、受保護的前提不同 21.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著作權人以外的人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要件:1、不得損害作者的人身權利2、使用的作品已經發表3、使用的目的僅限於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或者為了教學、科學研究、宗教或慈善事業以及公共文化利益需要。22合理使用的類型: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2、合理引用行為3、新聞報道使用4、對政論性文章的轉載、轉播5、對公開演講的轉載、轉播6、公益性利用行為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8、館藏陳列或保存版本9、免費表演10、室外陳列品的使用11、對漢族文字作品的翻譯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23.侵犯著作權的行為: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做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侵犯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 5.剽竊他人作品的。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為。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行為。侵犯出租權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為上述這些行為如果未經許可,則構成對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權利的侵犯。24專利制度的特徵:本質屬性:1、以法律的手段實現對技術實施的壟斷2、以書面的方式實現對技術信息的公開 3其他:法定性:依法確認和保護 科學審查:初審、復審、公眾審查 國際交流 排他性強 時間性、地域性等。25發明與實用新型的異同:發明是發明人的一種思想,是利用自然規律解決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形狀和構造的結合所提出的是與適用的新的技術方案。相同:都屬於技術方案 差異:1、保護范圍不同:僅限於產品2、並非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必須具有確定的形狀、固定的三維構造3、創造性要求較發明低:實質性特點和進步。26.職務發明: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權利歸屬: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27.新穎性: 過去沒有的新發明的,判斷標准:時間、對比技術。 喪失新穎性的四種情況:以出版物的方式公開,以使用公開,以其他方式公開,抵觸申請。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28.專利權的內容:獨占權,禁止他人實施權,處分權。29專利權的效力:製造、銷售、許諾銷售(專利權人自己或者授權他人以做廣告或在商店貨架或者展銷會陳列等方式作出銷售商品的意思表示的權利)、使用、進口。29.專利權的限制 專利保護期、先行實施、善意侵權、首次銷售、臨時過境、非營利實施、強制許可、制定許可。30專利侵權判定原則:一般原則1、進行侵權判定,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對應比較。2、進行侵權判定,一般不以專利產品與侵權物品直接進行侵權對比。專利產品可以用於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3、當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用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侵權對比。4、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較,一般不考慮侵權物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應用領域。31全面覆蓋原則,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32等同原則:在專利侵權判定中,當適用全面覆蓋原則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不構成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下,應當適用等同原則進行侵權判定。 33禁止反悔原則,是指在專利審批、撤銷或無效程序中,專利權人為確定其專利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通過書面聲明或者修改專利文件的方式,對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作了限制承諾或者部分地放棄了保護,並因此獲得了專利權,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適用等同原則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禁止專利權人將已被限制、排除或者已經放棄的內容重新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34多餘指定原則,是指在專利侵權判定中,在解釋專利獨立權利要求和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將記載在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明顯附加技術特徵(即多餘特徵)略去,僅以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必要技術特徵來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是否覆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原則。35商標的功能:識別、品質保證、廣告競爭。36商標概念:是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及其組合構成的,能夠將不同的生產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區別開來,並可為視覺感知的標記。37商標分類:集體商標,是指由某一集體組織所有,其成員共同使用的商標。聯合商標:是指同一個商標所有人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上使用的若干個近似商標。防禦商標:是指同一商標所有人在不同類別的商品上注冊使用同一個著名商標。證明商標,又稱保證商標,即用以證明商品來源、原料、製造方法、質量、精密度及其他特徵的商標。38商標權的取得原則 注冊原則 申請在先原則、自願注冊原則、優先權原則 39馳名商標《巴黎公約》中是指在廣大公眾中享有較高聲譽,有較高知名度的商標。可稱為名牌商標或著名商標。40馳名商標的認定 (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 41馳名商標的保護 對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予以保護、放寬馳名商標的顯著性特徵、擴大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馳名商標所有人享有特別期限的排他權42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市場交易活動中經營者之間競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僅涉及反對不正當競爭的內容;廣義上,則包括反不正當競爭以及反壟斷及限制競爭的內容。43商業秘密: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的特徵1、無形性2、價值性3、實用性4、保密性
Ⅵ 急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
關於開展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的通知
各市人事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省「653工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省直各部門、單位,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按照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的部署,人事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面向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共同開展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十一五」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劃的通知》(魯政辦發[2007]11號)和人事部辦公廳、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的通知》(國人廳發[2007]59號)有關要求,現就全省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培訓對象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是國家繼續教育普及性培訓項目,是「十一五」期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對象為現有在職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二、培訓內容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是知識產權的基礎知識。教材為人事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組織編寫、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知識產權公共教程》,同時在中國繼續工程教育網上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法規、案例、網路課程、課件等,供廣大技術人員免費學習。
三、培訓方式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培訓以有組織、有計劃、有輔導的自學為主。各單位可以視情組織師資培訓班、骨幹培訓班、專題研修班和討論交流、網路培訓等方式開展培訓。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知識競賽、演講座談等多種形式,開展知識產權普及培訓活動,增強培訓效果。
四、時間安排
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的培訓時間,可掌握在國家規定的每年脫產參加繼續教育學時的三分之一左右,即4天或24學時。全省的培訓於今年7月份展開,12月底前結束。
五、培訓教材
全省知識產權公需科目培訓教材,統一使用人事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編印的《知識產權公共教程》(含光碟,定價27元)。為降低成本,教材由省人事廳統一征訂。請各市、各部門、單位務於7月10日前將教材征訂數量報至省人事廳教育培訓處。
六、組織領導
按人事部要求,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由人事部門和知識產權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納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總體規劃。各市人事局會同當地科技部門、知識產權部門具體負責本地區的培訓組織工作,省直部門(單位)的培訓由本部門(單位)的人事(教育、培訓)處負責組織。各級人事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這次培訓活動的組織領導,認真組織本地區、本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的培訓,務求應訓人員全部參加培訓。各級教育培訓經費要對這次培訓活動進行重點保障,並積極予以傾斜。要堅持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培訓的公益性質,嚴禁借機舉辦以盈利為目的的培訓,嚴禁搭車考試收費。培訓結束後,由各市人事局、省直各部門(單位)、各高等院校組織命題考試,考試成績記入《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證書》。這次知識產權公需科目繼續教育結束後,各市、各部門(單位)要認真進行檢查總結,總結報告於12月底前報省人事廳,省人事廳將組織力量進行檢查驗收。
Ⅶ 知識產權基礎選擇題
《著作權法》第十五條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內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容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所以,應該選B。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