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屬人管轄和保護性管轄有什麼區別
屬人管轄原則,是指積極的屬人管轄原則,即本國公民在國外犯罪的,也適用本國刑法。根據刑法第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我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原則上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照我國刑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保護性管轄權(Protective
Jurisdiction)是指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安全、獨立和利益,包括本國國民的生命、財產和利益,而對於外國人在該國領域之外,對該國國家或其國民的犯罪行為實行的管轄。
通俗點說,適用范圍都在外國,一個針對本國人,一個針對外國人。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② 我國刑法中對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普遍管轄的具體規定是什麼(寫出條例)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
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
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
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
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
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
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
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
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
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
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
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
輕處罰。
③ 「當事人住所地法院管轄」是屬人管轄,還是屬地管轄為什麼
屬地管轄
屬人管轄應該按照國籍或者戶籍地管轄
屬地是按照案發地或者當事人所在地管轄
你問的問題很學術性。
④ 如何理解我國刑法關於屬人管轄權的規定
刑法第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該條是對我國刑法屬人管轄權的規定。根據上述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不論按照當地法律是否認為是犯罪,也不論其所犯罪行侵犯的是何國或者何國公民的利益,原則上都適用我國刑法。只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該公民所犯之罪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所謂「可以不予追究」,是表明不予追究的一種傾向性,並非絕對不追究,而是保留追究的可能性,認為必要時,也可以追究。但如果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域外犯罪,則不論其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律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主要是考慮到這兩類人員具有代表國家形象的特殊身份、肩負特殊的職責,其工作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故對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域外實施的犯罪在管轄上應從嚴要求。
對於我國刑法在域外的屬人管轄權,刑法第10條進一步規定,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即使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處理。這表明我國法律的獨立性和國家主權的不受干預性,外國的審判對我國沒有約束力。但從實際合理與國際合作角度出發,為使被告人免受過重的雙重處罰,該條又規定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這樣,既維護了國家主權,又從人道主義出發對被告人的具體情況作了實事求是的考慮,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⑤ 請教屬人管轄權和保護性管轄權的疑問
必須加屬,屬人管轄權和屬地管轄權都分別是一個名詞,或者說屬人和屬地分別是一個名詞。
屬人管轄權的定義是:國家對一切在國內或國外的本國人,有權行使管轄。屬人管轄權又稱國籍管轄權,屬人優越權。
保護性管轄的定義是:國家對於外國人在該國領域外對該國的國家或者公民的犯罪行為有權管轄。而這種管轄的適用范圍一般是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犯罪行為。一般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該外國人所犯罪行的後果危及本國或者公民的重大利益。2.根據犯罪地法律也應受到刑事處罰的罪行。3.法定之罪或按規定應處一定刑期以上的罪行。
⑥ 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性管轄、普遍性管轄上述四種管轄權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屬地管轄原則,即以當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為管轄權的連接因素而形成的原則。
屬人管轄原則,是指以當事人的國籍作為管轄的連接因素而行使管轄權的原則。
保護性管轄是指國籍國對其國籍公民在國外實施保護,是一種屬人原則。
普遍管轄主要是各國只要不幹涉他國主權下對販毒、海盜之類行為所採取的打擊措施都算普遍管轄。
(6)屬人管轄權屬物管轄擴展閱讀:
管轄權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在規定和實施其權利和義務以及在管理自然人和法人的行為等方面的法律權力。國際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准確劃分國家間對某些問題的管轄權,從而維護一個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平等。
法院要對案件具有管轄權,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法院對所涉案件具有「標的物管轄權」(Subject Matter Jurisdiction),即法院具有審理該類型的案件的權力,同時,法院還需對案件當事人具有「個人管轄權」(Personal Jurisdiction),即法院具有對訴訟中涉及的當事人作出影響其權利義務的裁決的權力。
管轄權是指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物和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對在其領域外的本國人行使管轄的權利。一般來說,管轄權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屬人管轄權。這是指各國對具有本國國籍的公民實行管轄的權利。
屬地管轄權。這是指國家對領域內的一切人(除享有外交豁免者外)、物和發生的事件具有的管轄權。
保護性管轄權。這是指國家對於外國人在該國領域外侵害該國的國家和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為有權行使管轄。
普遍性管轄權。根據國際法,國家對於國際犯罪,無論犯罪人的國籍如何,也無論他在何處犯罪均有權實行管轄。
參考資料:網路-管轄權
⑦ 屬人管轄權
按著當事人的國籍進行管轄
⑧ 外交保護為什麼是屬人管轄權的體現而不是保護管轄的體現
1.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保護管轄的定義。我認為可以簡單理解為,對領域外的外國人對本國或本國國民犯罪,有限制的管轄。
(註: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根據這條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國刑法有權管轄,但是這種管轄權有兩條限制:一是這種犯罪按照我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必須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應受刑罰處罰。當然,要實際行使這方面的管轄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犯罪人是外國人,犯罪地點又是在國外,如果該犯罪人不能引渡過來,或者沒有在我國領域內被抓獲,我們就無法對其進行刑事追究。但是,如果刑法對此不加以規定,就等於放棄自己的管轄權,那些犯罪的外國人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的利益進行侵害。因此,作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在法律上表明我們的立場,這對於保護我國國家利益,保護我國駐外工作人員、考察訪問人員、留學生、僑民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
2.理解了保護管轄的定義,我想外交保護的差別就很明顯了。我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一個我國一公民在國外,發生經濟糾紛,如果是保護管轄,在3年徒刑內是不能出面的,這個管轄是有成本效率考慮上的限制的,而外交保護則不然。但是應該注意一點外交保護一定要依外國法律程序又得不到救濟時,要用盡了所有的救濟手段還沒辦法得到救濟。這個出發點已經不是法律的成本尊嚴與效率了,而是你是我國的公民,我要保護你。很明顯偏向屬人管轄。
3.主要是要弄清楚保護管轄和屬人管轄的區別,這樣外交保護的體現就明顯了。
⑨ 刑法的屬人管轄權問題
1、那些就更加不用說了。當然不需要追究。就像如果盜竊400元不要追究刑事責任,那麼盜竊100元、200元當然不需要了。
2、教你一句話,在中國法制史上的 唐律疏義 中 有這么一句話:出罪--舉重以明輕;入罪--舉輕以明重
⑩ 屬物管轄權的詳細解釋
基於一般管轄權時,一般適用原告就被告原則,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對於特殊地域管轄,如侵權行為,可由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發生地,侵權行為中所涉及的地方和結果地
對於不動產,適用特殊管轄,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