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知識產權出資,以下哪種說法不正確
知識產權出資的要件
從登記角度看,對於知識產權出資的審查與核准一般側重於4個方面,即用於出資的知識產權要具備確定、現存、可評估、可轉讓的特點。因此,申請人在以知識產權出資時,要確定用於出資的知識產權是否符合4個要件的要求,即確定性、現存性、可評估性、可轉讓性。[1]
確定性是指用於知識產權出資的標的物必須是特定的現實對象。也就是說,標的物應當明確、具體,不能僅僅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現存性是指用於出資的知識產權必須是事實上已經依法獲得的知識產權,而且出資者對該知識產權依法享有處分權。
可評估性是指用於出資的知識產權必須具有能夠通過客觀評價予以確認的具體價值,即可以用貨幣進行具體估價。如果無法通過客觀評價確認具體價值,無法用貨幣進行具體估價,則該知識產權不能用於出資。
可轉讓性是指為了使公司股東能夠履行出資義務,用於出資的知識產權應適合獨立轉讓,即權利可以發生獨立、完整的轉移。
知識產權出資的標的范圍
《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都明確規定知識產權的出資范圍為工業產權和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在我國,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和商標權這兩類權利。因而,應注意到知識產權出資標的中不包括著作權。另外,外商投資企業法律中還要求,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工業產權或專有技術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
(1)能生產中國急需的新產品或出口適銷產品的;[1]
(2)能顯著改進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1]
(3)能顯著節約原材料、燃料、動力的。[1]
❷ 以知識產權出資要求是什麼
確定性、現存性、可評估性、可轉讓性。
❸ 知識產權法常識:知識產權使用權能作為出資嗎
知識產權使用權,符合法律規定之作為出資的條件,可以作為出資。我國工商登記實踐中已有不少使用權出資的企業得以設立,司法實踐中亦有認可了知識產權使用權出資合法性的案例。知識產權出資,既可以是所有權出資,也可以是使用權出資,而至於使用權出資具體是獨占許可、排他許可還是普通許可,則僅涉及商業考量,法律沒有規定,具體方式應當不限。
《公司法》關於非貨幣出資,規定應該是「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主張僅能以所有權出資者,大概是為《公司法》規定之「轉讓」字樣所局限,以為僅「所有權」可以談及轉讓,因我國《商標法》、《專利法》的措辭嚴格區分了注冊商標、專利權的「轉讓」和許可使用,也即《商標法》、《專利法》中所稱「轉讓」僅指所有權的轉讓,不包括「使用權」的轉讓。
然而,我國《合同法》規定,「技術轉讓合同包括專利權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技術秘密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可見我國有些法律關於技術「轉讓」的標的,並非僅限於所有權,還包括申請權、使用權的轉讓。《公司法》沒有明確「轉讓」含義,而知識產權使用權可估價,可由他人實施,可以採用轉讓一說,符合該出資條件。
首先是財產轉移手續可操作。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公司法》規定「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也規定「應當提交已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有人質疑以專利使用權出資如何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提交相關的證明文件,對此,我國《商標法》、《專利法》分別規定:注冊商標、專利權「轉讓或因其它事由轉移」的,須經核准或登記並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權,自登記之日起享有專利權;許可他人使用的,應當將許可合同備案。我國《著作權法》亦規定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轉讓合同可以向有關部門備案,但非必須備案。對非專利技術等其它知識產權的轉讓和許可使用,我國法律沒有登記、核准或備案的要求。
由此可見,只是產權使用權出資的方式,除了上述,沒有特別規定的轉移手續,因此根據有關法律原則,相關知識產權在約定的時間或「交付」時轉移,無需辦理特別的財產權轉移手續。
其次是最高院解釋認可技術使用權出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當事人以技術成果向企業出資但未明確約定權屬, 接受出資的企業主張該技術成果歸其享有的, 人民法院一般應當予以支持,但是該技術成果價值與該技術成果所佔出資額比例明顯不合理損害出資人利益的除外」。由此可見,司法實務上是認可技術使用權出資的。盡管最高院尚未對商標權、著作權等出資作出類似解釋,但從上述出資要求分析來看,可以推斷司法實踐中可能採用技術使用權出資的類似認定。
❹ 知識產權出資流程是什麼
(一)評估價來值
對其股東持有源的知識產權資產進行評估,出具相應的評估報告。中都國脈在知識產權評估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二)資產驗資
根據已經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進行注冊資本出資審驗,並出具驗資報告。
(三)產權變更
將評估後的資產產權從股東轉讓到公司名下。
(四)辦理工商執照變更
根據已經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驗資報告,及變更登記申請書等企業申報材料,到所屬工商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冊資本變更登記備案。
❺ 為啥知識產權是出資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登記管理辦法》,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以及貨幣出資比例,從法律層面進一步保障和促進了專利出資的實施。
1.出資形式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申請中專利、工藝流程、技術秘密、秘方、配方、軟體類系統及平台)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財產出資。這樣規定的目的,是要放寬公司設立條件,鼓勵創業,鼓勵投資,尊重公司運作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業者以及經營者的能動性。
2.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有一定的限定條件
第一;必須是可以用貨幣估價的財產,因為非貨幣出資也是公司的注冊資本的一部分,注冊資本最終是以貨幣數額來體現的,因此,無法用貨幣估價的財產不能作為出資;
第二,必須是可以依法轉讓的財產,因為股東財產一旦作為出資,即成為公司資產,必須辦理相關財產轉讓,如果不能轉讓,就不能成為公司資產。需要說明的是,僅是能夠轉讓還不夠,還必須是法律允許轉讓的可流通物,法律不允許轉讓的不能作為出資;
第三,即使可以用貨幣估價,也可以依法轉讓,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是不能用做出資的,比如煙草等專賣物品,不得作為非專賣企業的出資。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知識產權作為出資形式,也是避免過多的現金流成本的支出,是一種利用稅務籌劃降低個人投資成本的一種方式,更多籌劃方法可以咨詢廣西財多多財稅。
❻ 什麼是知產出資
以知識產權出資。
比如2個人開公司,一個人擁有某種技術,該公司主要靠該技版術干權活,另外一個人出錢;第一個人就是知識產權出資。深入來看,這家公司股本600萬元,第一個人不出錢而是以知識產權出資,另外一個人出資300萬元,各佔50%;則相當於這個知識產權作價了300萬元。知識產權包括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