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亞馬遜賣電子書版權問題
關於你的問題可以進行以下解答:
首先,亞馬遜提醒的"不是公有領域的作品版「指的是該作品還在保護期權,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期保護期是在其生前及死後50年,現在該期限已過了,所以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屬於共有領域的作品;
其次,亞馬遜提醒的」如果有任何的書不是公有領域的作品,你必須分配他們在Kindle商店所需的許可權「,說的就是如果你上傳或要通過亞馬遜出售的作品不是你自己原創的作品,那麼亞馬遜會將你的作品銷售所得進行相應的扣除,分給相應的作者;
最後,如果你能證明該作品確實為你原創,那麼」請在您的回復中指出,包括提供您的權利的資料。「,權利資料可以是版權登記證明。當然如果作品真的是你原創,建議上傳你對於作品署名的相關資料就可而不必費神去登記。
❷ 怎樣將kindle電子書去版權
目前沒發現過kindle自帶有這功能,我用的kpw2本來亞馬遜上的電子書都應該是購買來的,也就是版完全依靠網路推權送到kindle,正版書通過本地導入也是在雲端有備份,本地導入的盜版書同步到雲端不是人家開發系統時候考慮的吧
❸ kindle裡面的書還需要自己買版權
樓主你要明白一點,為知識版權付費是天經地義的,你以為寫書那麼容易啊
❹ 如何在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購買電子書
1、登錄/注冊。可以點擊【設置】,並在【我的賬戶】中點擊【使用現有的亞馬遜賬戶】來登錄賬戶;或者點擊【創建新賬戶】來注冊亞馬遜賬戶。2、設置付款方式。新注冊用戶需要設置付款方式。可以填入相應信息,並點擊【下一步】。3、輸入地址。此地址用於確認銷售版權。4、訪問Kindle商店選購電子書。1)可以點擊【商店】訪問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店選購電子書。2)在【商店】內,可以直接通過書名、作者等關鍵詞進行檢索;也可以通過活動專區和為推薦等查找需要的電子書。3)在要購買的電子書的商品詳情頁上進行下單購買:如果有KU包月服務,可以享受免費閱讀,服務詳情,請查看鏈接;如果沒有包月服務,可以相應金額進行購買。4)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渠道完成付款:信用卡付款、微信付款和支付寶付款。其中,信用卡付款需要提前綁定信用卡,支付寶付款需要通過在電腦上協助完成支付。以微信付款為例,可以點擊【下單】,然後通過微信掃碼完成付款。5)完成付款後,購買成功,可以【前往我的圖書館】查看該書。5、下載並閱讀電子書。如果發送到圖書館的電子書沒有完成下載,可以再次點擊該書進行下載。下載後就可以點擊閱讀,在首次打開電子書時,會彈出該書的詳情,包括書名、作者、常規閱讀時間和標注等,了解之後,可以點擊右上方關閉按鈕,關閉該詳情進行閱讀。
❺ 在網上分享電子書資源會涉及到法律版權問題嗎
無形的顛覆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6.18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45.8%。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直接帶動了數字化出版的發展,2012年國內數字出版總產出達到1935.49億元,比2011年整體增長40.47%,其中電子書(含數字化報紙)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增長幅度均超過30%以上。傳統的紙質圖書正在逐漸演變為各種形式的電子書,閱讀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包括kindle閱讀器、iPad、iPhone或是其他形式的電子書,當當網也相繼發布了「都看」閱讀器。
電子書商們還在不斷創新電子書的閱讀體現,當用戶看到好看的書籍,只需要用閱讀器掃描書籍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下載電子書,這一過程中甚至省略了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環節。
在電子書產業持續升級的過程中,電子書的版權問題一直困擾著電子書商們。谷歌公司自2004年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將全球尚存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2005年,谷歌因涉嫌侵權被美國出版商和美國作家協會告上法庭,經過3年訴訟,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仍因涉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版權人的利益,遭到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及歐洲出版商聯盟等其他國家相關組織的反對,2011年美國紐約法院否決了谷歌的這份和解協議。在中國,2010年6月,中華書局和漢王科技因版權之爭對簿公堂,中華書局指責漢王電紙書(國學版)預裝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侵權。漢王科技則稱,自己通過國學公司獲得作品授權,並已經為這些內容支付了版權使用費。因此,如何有效解決電子書的版權問題,也成為電子書運營商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電子書產業的產生以及持續升級,顛覆了傳統的「書籍」概念,信息在「無形」被閱讀、傳播。傳統版權法的各種法律模型在電子書時代一次又一次被重新塑造,「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互聯網路傳播權」這些對於普通公眾相對生疏的版權法概念,一次又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留給我們思索的是,電子書產業升級給版權制度到底帶來了什麼?
版權授權現新模式
與傳統紙質圖書不同,電子書「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用戶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這在著作權法上被稱為「信息網路傳播權」。傳統的版權法並沒有這一項權利,它完全是基於網路技術的發展而催生的版權法內容。我國是在2001年10月修訂版權法時才增加關於「信息網路傳播權」內容。雖然傳統紙質圖書的出版、發行一般不涉及「信息網路傳播權」,但出版商在與作者的協議中往往會約定,「信息網路傳播權」歸出版社所有,之後出版商就可以合法對外銷售「信息網路傳播權」,這也成為電子書商們獲取「信息網路傳播權」的重要方式。
電子書商們總是試圖提升電子書版權授權的效率,然而他們在與出版商或者與作者「一對一」的談判中,總是感到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於是,他們在想盡辦法試圖提高授權的效率。「自助版權協議」模式、「授權要約」模式以及「稿酬通知」模式應運而生。
其中,「稿酬通知」模式最具爭議,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未經作者授權對作品進行網路傳播,即使事後向作者支付報酬也屬於侵權。為了在版權法上為「稿酬通知」模式找到合法的依據,有學者支持用「法定許可制度」來解釋此種模式,即電子書運營商「先使用後付費」的行為,屬於「法定許可」,即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方式,而不屬於侵權行為。然而,這種「法定許可」情形又純屬於學者們杜撰出來的一種情況,在各國著作權法找不到現成的規定。當然,未來社會著作權法是否會吸收這種觀點,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會受到來自作者方面的強烈反對,因為「法定許可」的補償標准系法律強行規定,是「一刀切」的範式,這等於在根本上剝奪了作者與書商們討價還價的自由。
「自助版權協議」模式是由國家數字版權研究基地推出的,該種協議模式構造了多種可供選擇的數字版權授權模式,旨在為互聯網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提供範本。其本質是將授權協議格式化,它的本質是「格式合同」,即事先制定規范版權,盡可能減少簽約各方的談判空間。事實上,格式合同只會在簽約時減少談判成本,但它仍需要「一對一」談判環節,因此無法從根本上提升電子書授權效率的問題。
相比之下,「授權要約」模式更受推崇,著作權人在圖書出版的同時,根據其意願,隨書刊發出一個「授權聲明」,明確該書的著作權授權范圍、授權費用及其支付方式等。「授權要約」本身就屬於批量授權,但它需要出版者的積極參與才能完成。對於普通作者,由於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很難在出版時獨立設計出「授權要約」模式,因此就需要出版者的積極推動,問題在於「授權要約」模式下最終受益者又是作者或電子書運營商,如何讓出版者也從中「分一杯羹」,這是推動「授權要約」模式走向成功的關鍵。
「發行權」將被重新詮釋
我國著作權法對「發行權」的界定強調採用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原件」或「復製件」。然而,對於電子書而言,從一開始就完全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出現的,完全不存在「有形載體」,何為原件,何為復製件,在電子書的世界裡並沒有清晰的界定,那麼又如何來詮釋電子書的發行權呢?
之所以要討論電子書的發行權問題,還主要是基於「發行權」所奉行的「一次用盡原則」,紙質圖書在首次合法銷售後,針對該書的發行權便已用盡,即針對該書的二次及再次銷售行為均無需再徵得作者的授權。
我國著作權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但司法實踐中卻奉行該原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8條還專門規定,「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行了作品的復製件後,著作權人對該批作品復製件的出售權便一次用盡,不能再行使了。他人購買著作權人許可發行的作品復製件後再次出售的,不用經著作權人同意。」這里涉及到問題是,用戶購買電子書後,是否有權依據「一次用盡原則」而將作品再次轉發給其他用戶呢?基於對利益的考量,針對這一問題,電子書運營商與用戶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用戶一方會堅決捍衛「一次用盡原則」,而爭取轉發的自由;然而,電子書商則會想盡辦法阻止這種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轉發。
縱觀世界各國電子書「發行權」的立法,主要有兩種立法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立法例,擴大了發行權的解釋,將電子書這樣的無形載體也納入發行權的范疇,但同時規定「如果將來出現一種控制技術,可以保證作品復製件的原始所有人在傳輸作品後無法保有復製件,而且接收方也無法擅自製作復製件時,那麼發行權用盡原則也可以適用」。二是以歐盟為代表的立法例主張,發行權僅指「有形載體」(原件或復製件)的發行,像電子書的發行則由其他版權內容來規范,不適應「一次用盡原則」。顯然,各國立法大都站在電子書商的立場,不允許電子書的發行權「一次用盡」。
新業務模式重喚「出租權」
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電子書的業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書籍租賃業務也在這一過程中被重新喚醒。亞馬遜公司Ki″d1「電子書繼在教科書領域推出租賃服務後又將這一服務擴展到一般書籍,如《有效思維的5個習慣》在Ki″d1「的銷售價為9.99美元,而該書的Ki″d1「租書服務底價為5.5美元,每過一天就增加幾美分,直至租價升至與銷售價相同。
電子書讓「租賃」變得更加容易而且「特別」。「租書」與「買書」不同,在租賃的情況下,用戶只是根據其租賃的時間支付費用,而非永久閱讀;電子書商也會通過技術手段在「租期」屆滿時收回電子書。這里要關注的是,電子租書服務與作者版權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書籍租賃是否也屬於作者版權范疇?如果說在「買書」的情況下,電子書商及作者收費的依據是「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那麼在「租書」的情況下,電子書商及作者收費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確認作者出租權的首個國際條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第11條規定,對於計算機軟體和電影作品,成員應授予作者享有出租權。關於「出租權」的立法例,大致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立法例主張「出租權」僅適用於電影作品、計算機軟體作品等特定作品。美國1976年《版權法》及其1990年修正案規定的出租權只支持計算機軟體和錄音製品。法國1992年《知識產權法典》將計算軟體、錄音製品、錄像製品、傳播企業節目作為出租權客體。我國著作權法也奉行這一立法例。第二種立法例則主張「出租權」適用於所有作品,德國、日本、俄羅斯以及我國台灣地區著作權法採用此種立法例。
其實,採用哪一種立法例,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結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著作權法之所以關注電影、計算機軟體等作品的出租權,是由於上述作品出租產業大發展所導致,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出租電影、音像製品一度成為電影、音像產業的主流形式。為充分保護電影、音像製品作者的利益,相關國家才在著作權法上特別針對電影、計算機軟體、音像製品規定了出租權。隨著閱讀器的推出,電子書籍的租賃業務勢必成為一種新的業務形式,那麼,電子書產業升級是否會重喚版權法上關於「出租權」的擴張呢?
而到底是採用「出租權」還是「互聯網路傳播權」來調整「電子出租」行為,核心還在於在作者與電子書運營商之間建立利益平衡機制。若是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自然有權基於「租賃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即便是未將「電子租賃」納入「租賃權」的范疇,作者同樣也可以基於「互聯網路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出租權」不適用於圖書作品,作者只能基於「互聯網路傳播權」向電子書運營商主張報酬。至於未來社會是否專門針對圖書的「電子租賃」設立專門的「出租權」,還完全取決於產業發展的需要。
不可迴避的挑戰
我國著作權法正面臨第三次修訂,電子書產業升級勢必會對法律修訂產生重要影響,與此相伴隨的是作者、出版商、讀者之間利益格局的重大變化。電子書產業升級對信息網路傳播權、發行權、出租權等制度帶來了嚴峻挑戰,其實,還遠不止這些。
❻ Kindle在中國為何不能成功
說Kindle在中國不能成功,此論調下得太早,也不夠客觀。
綜合來說,Kindle入主中國,盈利沒有達到預期,但也不能據此就說Kindle在中國遭遇了滑鐵盧。
先回顧一下網上對Kindle的評價
中國不需要Kindle
亞馬遜引以為傲的硬體 + 內容,其中內容是主菜,硬體是陪襯,是為了更好地讓大家消費內容而出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亞馬遜推出了iOS、 Android的應用。而亞馬遜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強力的內容版權資源,基本上屬於別人能拿到的他也能拿到,出版社也犯不著跟誰來個深度合作,大家都明白現在是市場培育期,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強推Kindle設備就像無根之水,使用E-ink屏幕的設備在國內根本就不被買賬,大家普遍傾向於適 用面更廣的平板電腦。而亞馬遜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加上國內高額增值稅,價格又能便宜多少?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Kindle在中國沒戲,主菜不給力,配菜也沒戲
之前有人總結中國數字出版四大絆腳石:版權保護不到位、用戶的付費意願低、閱讀終端價格過高、各平台標准不一。現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已經間接解決了這個問題,剩下的應該是市場運作、版權吸納、體驗改進,基本上沒Kindle什麼事了。
用了三年時間,亞馬遜終於將KindIe電紙書帶到了中國。
但在這個與美國截然不同的市場,Kindle要征服中國消費者,不僅需要解決盜版嚴重、電子閱讀習慣仍未形成的市場環境問題,還必須應對中國對手在版權上的先發優勢及其強大的山寨能力。
變數在哪裡?一個是中國市場的走向,一個是Kindle自身的策略。
Kindle起初可能想在中國採取不同策略,也就是硬體盈利。亞馬遜中國一名內部員工分析。2013年4月傳言的Kindle paperwhite定價還是近1000元,但最終版是849元。所以基本可以確定亞馬遜已經否定了硬體贏利的說法,還是賭將來中國市場會向正版化慢慢轉變?
Kindle的中國之旅
2013年12月10日,亞馬遜中國官方負責Kindle產品線的三位高管才第一次對媒體亮相。而這距離第一台水貨Kindle來到中國市場已經快6年了。
這6年間,對電子墨水產品的追捧誕生過漢王的快速起落、對電子書模式的認可誕生過多看和愛看豆等創業公司,加上在意識、技術並不成熟的出版社環境,Kindle的正式入華當天就是面對著一片雜亂無章的亂石崗。
【版權問題】
Kindle一直以來被認為難入華的原因,就是中國市場的盜版情況和出版社的電子書版權受讓情況。
另一個版權的問題是出版社。由於亞馬遜中國的前身【卓越網】就是賣書起家,和出版社的關系並不難梳理,但出版社自己都沒有以前書籍中的電子版權,這才是妨礙了電子書城儲量快速增長的原因。
【模仿者與水貨Party】
由於之前的6年時間里,Kindle硬體沒有正式在華銷售,Kindle 2013年以前在中國市場出現即是水貨,曾有統計記錄這些水貨不下數百萬台。而更大的問題是水貨產品無法在亞馬遜美國網站買書,也沒那麼多中文書銷售,基於水貨產品上做商業模式在2010年前後成了一個創業的港灣。
現在的情況是只要Kindle產品沒被注銷,都可以在亞馬遜美國網站買書。Paperwhite也可以在亞馬遜日本,中國,美國各網站網站綁定下單買書。
漢王的異軍突起就是個真實寫照!但它的品牌號召力相比亞馬遜來說實在不值一提。
多看、愛看豆就是其中的代表。通過提供一個Kindle的操作系統,需要用戶拿出水貨Kindle然後越獄破解,安裝本地化的系統,然後由這些平台提供書籍銷售。相當於亞馬遜想要實現的商業模式取代了。在這樣的意識推動下,京東、當當、多看這些平台均開始了打造電子書的銷售平台。雖然沒有Kindle這個核心產品,但他們學走了商業模式。
亞馬遜舉著Kindle這桿正規軍的旗幟,依然強勁有力地走著,但在中國市場,它的步伐最好邁得大些。要想獲得突破,有幾個不那麼正規的招數可以考慮。
一、拿下網路文學市場。Kindle商業現在能覆蓋的是出版社選擇的不錯的網路文學出版成書的成品,如果能拿到連載的更新,相信是獲取新一批閱讀人群的好方式。
二、更有效推廣渠道。Kindle用戶在國內依然是少數派。在2010年前後禮品市場過去後,電子書是絕對的理性市場,也沒有虛高的價格。但在華上市後,新華書店、蘇寧、亞馬遜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在這方面Kindle還有很大的空間。
三、商業模式落地,找到中國市場的特點做改進。這點也許難以實現,同時也並不是說正規軍的步子不好,但中國市場誰都知道其實有辦法走得更快。
那Kindle在中國算不算成功?
這個問題相信現在誰也不敢下定論!如果單單就目前Kindle在中國的市場佔有量的話,2012年6月到現在2014年4月,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相信成績單應該不算好!
筆者在X度看到一個說法,個人比較認同。大家看看:
做企業應該長遠看,不能簡單的評定kindle在中國成不成功,一切只是剛剛開始。的判斷就跟幾年前iPhone進軍日本,卻在銷量排行榜上落在後面,當時也有一堆人噼里啪啦的分析說蘋果如何不符合當地市場,這種馬後炮式的說法就是無腦,看看現在日本銷量排行基本都被iPhone給佔了,平板也給ipad占據半壁江山。風物長宜放眼量,現在別著急下結論。
說Kindle不成功,那覺得亞馬遜在美國成功嗎?這個企業在美國也一直在盈利和虧損邊緣徘徊(我知道有時候有幾個億的凈利潤,但是相對於亞馬遜這個龐然大物 [全球最大電商],這點利潤算不得什麼)。
亞馬遜主旨並不是像蘋果一樣馬上套現賺利潤,這個企業鋪的面太廣了,以為他指望kindle現在就給他的投資者利潤嗎?他是先佔領市場。雖然kindle 中國的很多書排版很差,各種錯別字,APP各種難用,但是很顯然現在國內最紅的還是它。無論現在的多看多麼蒸蒸日上,現在排頭兵還是亞馬遜。雖然我自己是 多看的重度用戶,無論是APP還是書籍排版等等,在電子書行業都堪稱翹楚,但是鋪量還是不如亞馬遜。也許明年多看也會有電紙書,但是即使出了,估計就是現在的小米和聯想手機銷量的比例(多看已被小米收購)。
中國亞馬遜據說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反饋機制必須要通過一層層上交報批然後再做活動,中國亞馬遜很多活動都比京東之類僵硬很多。也許這種僵硬是多看們的反超機會,但是就如多年前半死不活的雅虎,現在不也一直活得好好的嗎?未來電子書市場依然是亞馬遜、多看、幾大運營商的世界,亞馬遜的體量會讓它保持一個身位的領先,但相對於小米、中國移動們的加速度,亞馬遜外企的身份還是拖慢了速度。
多看總裁曾經吐槽過亞馬遜電子書容易被破解的事,以至於有可能影響整個電子書出版的問題,但換個角度看,當年的微軟也是默認大家使用盜版系統,慢慢在中國占據更多市場的時候,微軟開始如收割機般賺錢了。當然據說微軟在中國盈利了了,隨著國內版權機制的不斷健全,這些以版權養家的公司們的日子會越來越滋潤。
❼ kindle怎麼確認新機
公眾號裡面可以查,點擊「在線服務」—「在線客服」—「人工客服咨詢」
然後發給客服序列號和注冊手機號或者郵箱 他會幫你查詢是否翻新和保修期
❽ kindle必須注冊才能用嗎
不是。不注冊也可以用,只是注冊了可以用的功能更多。
1、不注冊只是不能從網站下書、買書以及與網站同步書籍而已,還有些額外的附加功能。
2、可以把電腦上得txtpdfmobi等格式的文檔拷貝到kindle上直接看。
3、kindle可以用亞馬遜賬戶直接登陸,可以在亞馬遜賬戶管理中管理kindle。
❾ 關於kindle paperwhite 版權本的問題
硬體和系統來沒有任何區別,區自別只在於:1、國行的有保修,日版的不能保修;2、日版的便宜了200多。
其實只要你能善待kindle,隨便套個保護套,這玩意兒不容易壞。
某寶上的只要選擇銷量比較多的、信譽比較好的、沒什麼差評的商家,基本沒問題。
我的K5就是某寶買的,用著很舒服呢~~
❿ 人在英國,kindle無法購買中國電子書,說是地區不允許,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先確認一下你買的kindle的型號和版本,以前的kindle3、4、5 、還有touch 都不能綁定中亞賬號。如果你能綁定上中亞的賬號,試試從電腦上購買退送到kindl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