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家中美合資的高科技企業。是惠普研發有限合夥公司(NYSE:HPQ)的子公司。公司位於中國北京,是一間全球性的信息技術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有IBM和戴爾公司。主要專注於列印機、數字圖像、軟體、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業務。HP始終致力於將最佳的技術服務帶給中國用戶,並不斷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法定代表人:庄正松(CHUANG CHENG-SUNG)
成立時間:2015-03-16
注冊資本:1600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1100004502822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南大街8號院1號樓5層A01、B01、C01、D01單元
② 請問企業的知識產權該怎麼管理,有什麼好的軟體
會博通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系統:
會博通規范化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是組織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申辦流程
會博通可設置標准化的知識產權及證照申辦流程,完成從申辦到成果歸檔的流程化處理,記錄管理痕跡。
變更流程
會博通功能性的變更流程,在變更未審定之前,知識產權及證照將會標識變更狀態,並配置使用限制。
借用審批與辦理
會博通支持實體或電子知識產權及證照的批量借閱申請,可根據證照密級自動匹配對應流程,審批過程自動登記借用與歸還,應用情況全記錄。
借閱與歸還登記
提供類似於圖書館的借閱與歸還登記功能,全面把控知識產權及證照入管理。
綜合統計
圖表形式實時統計知識產權及證照存情況,各類統計報表全面展示知識產權及證照利用情況。
安全控制
系統全面記錄知識產權及證照應用痕跡,支持SSL證書、加密傳輸、錯密鎖定、機器指紋等安全機制。
③ 中國惠普的組織機構圖及其職能
社會使命感+創新理念=惠普之管理特色
惠普始終相信,要先成為好公民,才能成為好企業。惠普致力於在開展業務的每個國家和地區內,為他們的經濟、知識和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實現對社會的責任。長期以來,HP投身於建立合作夥伴關系、規范惠普在公司管理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實踐,並藉助廣泛深入的社區活動和"世界e家"計劃來消除數字鴻溝,致力於成為全球企業公民的典範。這就是惠普管理的亮光點!
與其他同行(如:IBM 等)相比,惠普具有優越的社會功能,與開展業務的當地政府、合作夥伴乃至每位客戶都建立良好的關系,合作無間,溝通無間,這為其取得良好信譽和建立鞏固的經商基礎,使其穩步、快速地發展及壯大。值得一提的是:惠普的創新理念,惠普長期堅持不斷改良創新,使其走在技術前端,保持強大的競爭力。「惠普定律」不僅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得到肯定,而且屢創佳績。
1985—1987年中國惠普向中國市場引進了RISC體系機構、激光列印機、MRPII和成組計算技術。1985年,中國惠普向北京大學捐贈價值50萬美元計算機系統,成立北京大學惠普計算中心,雙方達成技術交流、聯合開發、研究生培訓合作協議,這是惠普在中國第一個教育合作項目。為了支持中國客戶,1987年,中國惠普與中國第一個成功應用MRP II系統的上海礦山冶煉廠合作成立「企業管理自動化軟體開發聯合體」,這項合作在第二年升級為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CHP生產管理系統技術服務中心」。
在這個充滿變革、機遇和創新的新時代,中國惠普提出的「動成長企業」、「靈動商務」等信息化理念,得到了中國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廣泛認同。2004年3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與惠普合作建立「動成長企業信息管理培訓研究中心」,中國移動、中國遠洋、廣東郵政、黑龍江聯通、山西建行、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上海社保等一些著名企業和有影響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先後成為「動成長企業」成功案例。在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數學軟體分會和國家863高性能計算機評測中心公布的「2004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中,惠普系統占據了58個席位,這一數據是第二和第三名之和的近兩倍。
1990-1994年中國惠普的發展期,增加投資力度、擴大市場規模、建立組織機構、開展本地化合作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1992財年,中國惠普在惠普公司十項綜合獎中獲得4項,包括企業綜合獎和市場銷售綜合獎。
1991年,為了幫助剛剛走出國門中國企業,中國惠普與中國電子基礎產品裝備公司聯合舉辦「國際市場開發培訓會」,向中國電子企業的管理人員、銷售人員介紹國際市場開發知識和實踐經驗。
2000年,中國惠普執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模式,全面推行移動辦公,建立Call Center,推出「金牌服務」,並在中國率先提出「最佳客戶體驗」新概念,為日後的創新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2000年,惠普「世界e家」計劃來到中國,成為惠普在中國慈善事業的主要項目。中國惠普大力推動「世界e家」計劃在中國的實施,捐贈金額超過1億人民幣,捐贈項目遍及十幾個省、市和自治區。
自2002年到2005年,中國惠普連續四年入選「中國最受尊敬企業」,成為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次數最多的企業。
一個個獎項、一項項殊榮、一葉葉歷史都見證著惠普的成功,事實說明一切——惠普管理是正確的!
④ 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應該做些什麼工作
專利管理工程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月07日11:18 大洋網
「我」是誰?即使是國內一些高科技公司的研發骨幹也不知道。這得去問專門竊取別人專利的無恥之徒,當然,知識產權局也能具體定義「我」的身份。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幫助過許多研發人員將其研發成果申請為專利,有時,「我」也會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保護屬於公司的專利。這就是「我」,捍衛知識產權的戰將——專利 管理工程師!(有些也稱「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
「專利」,較為文雅的說法就是知識產權,這可是企業稱霸市場的「硬通貨」。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希望為自主研發的成果申請專利。華為則是大陸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絕對老大,其2005年專利申請量達三千多件(日均近10件)。而「我」正是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幫助企業把技術發明轉化為專利。此外,外企在中國申請專利必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這也給「我」的職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去年,中國的知識產權申請是47萬起,而和「我」一直捍衛知識產權的隊伍只有3000人,在廣東,「我」這支隊伍則顯得力量不足,僅有300人。有關專家說,在廣東,「我」這個行業1000人都不夠用!
在國內,專利行業被《中國知識產權報》稱作為我國專利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在上海及武漢,「我」還可以申請專業技術職稱系列,這樣,各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工作人員均可申報,從而成為「我」的兄弟姐妹。而由於「我」在市場上正逐漸變得緊俏,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如果你問起「我」在國內的出場費?一年最起碼也得要十萬元左右吧!
目前,科技廠商、律師事務所或專利代理機構都需要「我」擔任研發工程師與法務人員或律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在知識與能力結構上,「我」必須具備「技術背景+法律功底+外語水平+管理才能」。一般而言,理工科畢業的人較有機會加入「我」這行,經過培訓,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專業的專利管理人員。
與過去相比,「我」們已不僅僅從事幕後輔助、咨詢工作,當面對專利訴訟時,「我」有時也必須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因此除了法律、研發的專業,談判技巧亦不可少。而隨著經驗與歷練的累積,並且在工作過程中,「我」始終與最先進的技術接觸,一點也不擔心年老體邁——知識結構老化、技術跟不上時代而被淘汰。相反,「我」這行是愈老愈吃香。
企業專利工程師一般是在企業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技術人員。
企業專利工程師不需要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當然也有一些是有資格的。
主要工作是負責企業內部的專利檢索、專利申請、專利管理、專利戰略的制定和檢測專利是否被侵權。
⑤ hp知識管理方案
惠普知識管理之道
公司管理由簡到繁有很大的發展,一開始是生產管理,然後是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管理,「現在到了知識管理時代,」中國惠普公司首席知識官(CKO)高建華說。
據高的介紹,知識管理至少有以下三個明顯的作用:一是提高組織智商,把公司所有員工的知識經驗匯集到一起,加以整理,共同分享,這樣才能提高一個組織的整體智力;二是減少重復勞動,用高的話說就是「人們不需要重復做車輪」,重復的惟一結果是資源浪費;三是避免組織失憶,員工的流失不會造成知識和經驗的流失。
惠普之道
惠普的創始人休立特和帕卡德曾經說過,「相信每個人都有把事情做好的願望,只要你給他一個合適的舞台。」
首席知識官就是要給員工一個舞台,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上積累知識,在這個舞台上迅速成長。
「首席知識官只有我一個人,但是知識管理需要全部員工的叄與,共同搭建舞台。」高說。
在高的帶領下,中國惠普建立了一個知識管理委員會,成員來自惠普的各個事務部門,「生產、行政、財務、人事的人都有,」高說,「每個成員都來自一個業務部門,知識管理不能脫離實際工作。」知識管理委員會的作用是,建立惠普知識管理框架,遴選專案,評估專案,然後是實施專案。
高津津樂道的一個專案是惠普讀書會。「我們有70多個讀書會,」高說,「全部是員工在公司的主導下自發設立的。」
讀書會成員之間相互推薦好書,「節省了很多員工的時間。」每個讀書會成員都給自己喜歡的書寫書評,書評的格式是由公司統一設定的,「這些書評的集合本身就是分量不輕的知識庫。」高說。
惠普的全體員工都叄與了知識管理,每個部門都要做戰略規劃,包括發展方向、競爭優勢、成功要素等很多部分,部門之間的知識互相共用,不同部門間也設立了一套標準的知識共用流程。
「比如,銷售部門就要搜集客戶資訊,從與客戶的第一次接觸開始就要關注客戶、追蹤客戶,匯集和分析客戶資訊,這樣才能滿足客戶的不同需要,」高介紹說,「而業務發展部門的員工就必須搜集和分析競爭者的相關知識。」
「在惠普,知識的提供者會有一定的回報,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升遷,」高說,「在一個有效的知識管理型公司,員工的付出與得到應該有所平衡。」
惠普CKO
「我們從去年年中開始籌建一套知識管理體系,」高建華說,「設立CKO是孫振耀的設想」,和CKO同時設立的還有領導力發展中心和惠普讀書會。
高是惠普在亞太區設立的第一個CKO,「可是CKO在惠普早已經不是什麽新鮮職位,我接受這個職位的時候,在全球其他地區惠普公司任CKO的同事都給我發來了祝賀電。」高說。
CKO最普遍的就是在諮詢公司中,麥肯錫、德勤等公司就有類似的職位,只不過有的叫首席知識官CKO,有的叫首席學習官CLO而已。
高以前在惠普除了做營銷以外,還做過戰略規劃、流程管理等工作。「其實這些都是知識管理的一部分,只是不能算系統的知識管理而已,」高說,「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做ERP、CRM等專案,其實ERP是生產端的知識管理,CRM是用戶端的知識管理,而惠普要做的是,在整個公司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管理系統,這項工作異常復雜。」
做首席知識官的人需要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同領域必須有豐富的經驗,「首席知識官支援公司中所有的部門,他必須是一個通才」,有一篇介紹首席知識官的文章這樣說道。「在個人品格上,首席知識官傾向於先天熱情,富有求知慾,並善於激發旁人」。
「首席知識官要有兩個技巧:他們必須是技術專家,而且還要是環境論者。技術層面的優勢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來獲取、存儲、探察和分享知識;而環境論者的意義在於能夠在企業內部創造一個環境,讓知識的創造和交換順利開展,將不同的團隊用相同的興趣連接並使之互動和諧。」
惠普在中國這麽早就設立CKO,和惠普的公司文化關系密切。如果一個公司是封閉型的組織,員工間從來不互通有無,這樣的組織必定日漸萎縮。「在惠普,不願意和同事分享工作經驗的員工是無法在公司呆下去的,」高說,「如果你不是一個好老師,你就不是一個好員工,你也不會得到升職。」
「共用知識是惠普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別人的時候,你才有動力往前跑。」高說。
⑥ 惠普擁有哪些專利技術
你在專利局網站的專利檢索中輸入申請人恵普,哪就顯示他的全部專利信息,然後你逐一輸入他的付費信息以及法律狀態查詢便就知道他有多少專利是有效的了。如果你認為這樣麻煩,請打電話至專利局客服,他們會告訴你結果,但你每次通話只能查詢五個專利號。
⑦ HP負責中國知識產權的是誰
不是我,看看是不是下一樓的
⑧ 中國惠普公司組織結構
現在又多了EDS,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