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1871年的德國,其最高司法權歸屬哪個部門謝謝!~~
1871年德意志帝國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帝國實行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美國的體制)
A.帝國是一個「永久性聯邦」。B.普魯士國王是世襲的聯邦主席,並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稱號,總攬軍政、法律大權。C.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D.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行駛立法權。
憲法規定: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事統帥,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決定對外政策。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只對皇帝負責。議會是立法機構,德國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權力大於帝國議會,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須得到皇帝和聯邦議會批准。
由此,皇帝掌握著最高司法權。
帝國皇帝掌握著軍政和外交大權。
Ⅱ 德意志帝國憲法是在什麼時間頒布的該憲法具有什麼局限性
1871年4月16日,新選出來的帝國國會批准了俾斯麥領導下制定的以1867年《北德意志聯邦憲法》為藍本的《德意志帝國憲法》。這是一部反映榮克貴族與資產階級共同意志,混雜著封建因素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俗稱的《俾斯麥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具體特點有哪些呢?
(1)規定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22個邦和自由城市組成。帝國中央政府擁有極大權力,如:控制各邦的軍事、外交、海關立法、民法和刑法等,而各邦只保留了教育、衛生和地方行政權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德意志各邦事實上已成為聯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單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獨立性。上述規定,肯定了德國統一的事實,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2)帝國政權組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那麼德國君主立憲制有哪些特點呢?
由於普魯士在帝國中占統治地位,所以普魯士的皇帝就掌握帝國最高行政權,皇帝是國家元首,是最高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而宰相是內閣的首腦,由皇帝任命和免除,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所以皇帝和宰相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且在這里宰相還擔任聯邦參議會(上院)的議長。
(3)憲法規定帝國立法權由聯邦參議會(上院)和帝國議會(下院)兩院制議會行使。
聯邦參議會(上院)是最高權力機構,議長由帝國宰相擔任,代表不經選舉,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有通過法律的權力。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帝國議會完全處於從屬地位。帝國議會(下院)權力則較小,雖具有立法權,但通過的任何法案都必須經上院和皇帝批准才有效。這一規定說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德國資產階級在統一後的國家機構中,只獲得很小一部分權力。
Ⅲ 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
簡介:1871年4月16日由帝國制憲會議通過,宣告德意志帝國是君主立憲制的聯邦國家,標志著德意志民族統一運動的最後完成,標志著德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該憲法在俾斯麥一手包辦下由《北德意志聯邦憲法》修改而成,共14章78條。雖保存很多封建殘余,但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德國及其它亞洲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18年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該憲法壽終正寢。
1、聯邦領土
第一條 聯邦領土由下列各邦組成:普魯士與洛恩堡、巴伐利亞、薩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貝克、不來梅和漢堡。
2、帝國立法權
第二條 帝國依據本憲法規定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帝國法律應高於各邦法律……
第四條 下列事務屬於帝國的監督與立法權范圍之內:
1)制定關於遷徙的自由、歸化與居住自由、公民權、護照、外僑警務、各種行業,包括保險在內的法規;
2)制定海關與貿易的立法,及關於帝國所需賦稅立法;
3)規定度量衡與貨幣制度,以及制定關於發行有保證金的或無保證金的紙幣之基本規章……
7)組織統一保護德國海外貿易、德國航運及其航海旗幟,設立由帝國開支經費的統一的領事館;
8)鐵路事業……
10)郵政、電報事業……
13)關於全部民事、刑事與訴訟法之統一立法;
14)帝國的陸軍與海軍艦隊……
第五條 帝國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之。帝國法律應取得兩個議會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數的同意。
3、聯邦議會
第六條 聯邦議會由聯邦成員代表組成,其票權分配如下:
普魯士連同漢諾威、庫爾黑森、浩斯敦、拿騷及法蘭克福的原有票權共有17票;巴伐利亞6票;薩克森4票;符登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許威林2票;布倫斯維克2票。
4、主席職位
第十一條 聯邦的主席職位屬於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繫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並接受使節。
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擊……
第十二條 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務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並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5、帝國議會
第二十條 帝國議會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
第三十二條 帝國議會議員,就其議員職位而論,不得領取任何薪俸或報酬。
11、帝國軍事
第六十一條 在本憲法公布之後,在全帝國內,應立刻全部採行普魯士的軍事立法……
第六十三條 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時收皇帝指揮……
第六十八條 如遇聯邦領土內有威脅社會安全的情況,皇帝可宣布國內任何地方處於戒嚴狀態。
Ⅳ 1871年德意志憲法下德國最高權利機關是聯邦議會還是皇帝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①行政權: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帝國中央的普魯士王國佔有特殊地位,擁有極大行政權力;皇帝和宰相是帝國國家權力中心;議會並無實權。各邦地位不平等,各邦成為聯邦政府地方自治單位,失去了獨立性。法律上肯定了德國統一的事實,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立法權:聯邦議會(上議院)權力巨大,議長為帝國宰相,議員由君主任命;負責法律的審批;而帝國議會(下議院)權力較小,雖有立法權,但任何法案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而且它還無行政監督權。說明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帝國議會完全處於從屬地位。意味著德國資產階級在國家機構中僅獲很小一部分權力。
③憲法規定了德國的軍事制度,把普魯士軍事法律施行於全國,確立了帝國的軍國主義制度。
評價:德意志帝國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具有濃厚的專制色彩,國會只是點綴,廣大民眾並未獲得多少實際的政治權利。統一後的德國保留了君主制度並賦予極大行政權,全部軍政要職被容克地主包攬,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這都阻礙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徹底完成。
但民族國家統一,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進入了資本主義歷史新紀元。從此,在帝國政府保護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世襲的德國皇帝仍然保持封建專制時代的權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雖然皇帝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但是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實際上只是皇帝的御用工具,而聯邦議會的主席也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擔任。皇帝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可以提出法律並要求議會通過,還擁有官吏任免權等。
Ⅳ 1871年憲法為什麼體現『普魯士的霸權』
第十一條 聯邦的主席職位屬於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繫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並接受使節。
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擊……
第十二條 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務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並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第六十一條 在本憲法公布之後,在全帝國內,應立刻全部採行普魯士的軍事立法……
第六十三條 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時收皇帝指揮……
第六十八條 如遇聯邦領土內有威脅社會安全的情況,皇帝可宣布國內任何地方處於戒嚴狀態。
Ⅵ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是如何體現普魯士的特權地位的
普魯士的國王是德國皇帝,鐵血宰相是德意志的宰相!
Ⅶ 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是什麼
聯邦領土
第一條 聯邦領土由下列各邦組成:普魯士與勞恩堡、巴伐利亞、薩克森、符騰堡、巴登、黑森……呂貝克、不來梅和漢堡。
帝國立法權
第二條 帝國依據本憲法規定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帝國法律應高於各邦法律……
第四條 下列事務屬於帝國的監督與立法權范圍之內:
1)制定關於遷徙的自由、歸化與居住自由、公民權、護照、外僑警務、各種行業,包括保險在內的法規;
2)制定海關與貿易的立法,及關於帝國所需賦稅立法;
3)規定度量衡與貨幣制度,以及制定關於發行有保證金的或無保證金的紙幣之基本規章……
7)組織統一保護德國海外貿易、德國航運及其航海旗幟,設立由帝國開支經費的統一的領事館;
8)鐵路事業……
10)郵政、電報事業……
13)關於全部民事、刑事與訴訟法之統一立法;
14)帝國的陸軍與海軍艦隊……
第五條 帝國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之。帝國法律應取得兩個議會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數的同意。
聯邦議會
第六條 聯邦議會由聯邦成員代表組成,其票權分配如下:普魯士連同漢諾威、庫爾黑森、浩斯敦、拿騷及法蘭克福的原有票權共有17票;巴伐利亞6票;薩克森4票;符騰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許威林2票;布倫瑞克2票。
主席職位
第十一條 聯邦的主席職位屬於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繫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並接受使節。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擊……
第十二條 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務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並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帝國議會
第二十條 帝國議會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
第三十二條 帝國議會議員,就其議員職位而論,不得領取任何薪俸或報酬。
帝國軍事
第六十一條 在本憲法公布之後,在全帝國內,應立刻全部採行普魯士的軍事立法……
第六十三條 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時收皇帝指揮……
第六十八條 如遇聯邦領土內有威脅社會安全的情況,皇帝可宣布國內任何地方處於戒嚴狀態。
Ⅷ 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
馬克思說:「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載著封建殘余,已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並以警察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
帝國元首是皇帝,由普魯士國王擔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級官吏、召集和解散議會、宣戰、媾和的權力,同時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帝國宰相由普魯士首相擔任,只對皇帝負責。立法權屬帝國國會和聯邦議會,後者由各邦政府任命的58名代表組成,普魯士在議會中佔有決定性票數,可以否決帝國國會通過的議案。帝國國會由普選產生,其預算權和立法權受聯邦議會制約。帝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容克在各級政府和軍隊中享有特權。
帝國議會的作用很小,它通過的議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帝國的特點是軍事專制,軍國主義。
《1875年憲法》內容:
內容: 實行議會制內閣制,規定內閣由議會產生,a行政權:行政權力歸於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他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b立法權: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選民實際上受財產資格和在法國居住時期的限制。
意義: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各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得到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這種效率低下的議會內閣制度,差一點在一戰中葬送了法蘭西。二戰的爆發使議會內閣制葬送法蘭西的可能成了現實.至此法蘭西第三共和過滅亡,法蘭西亡國了。
Ⅸ 1871年憲法為什麼要體現普魯士的霸權
因為德國的統一是以俾斯麥為首的普魯士容克貴族以王朝戰爭的形勢統一的,在1871年憲法的制訂中,也是以俾斯麥為首的普魯士容克貴族為主導的,所以1871年憲法中體現的是普魯士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