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版權公約的客體范圍
《世界版權公約》的各成員國承允對文學、科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字、音樂、戲內劇和電影作品容,以及繪畫、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權所有者的權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與伯爾尼公約相比,世界版權公約對保護客體的規定相當概括,並且其所明確列舉的文學科學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較少,這樣作的目的是有利於一些保護范圍較窄的且剛剛建立國內版權保護制度的國家加入公約。
Ⅱ 世界版權公約的介紹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於1952年9月6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各國政府代表會議上通過,1955年生效。1971年7月在巴黎曾作補充修訂。截止1984年1月,已有78個國家參加該公約。旨在協調伯爾尼聯盟與泛美版權聯盟之間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關系,建立各成員國均能接受的國際著作權保護制度。
Ⅲ 版權的國際保護的《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
在多邊協定中,影響最大的是上述《伯爾尼公約》和1952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簽內訂的《世界版權容公約》。在80年代初,前者有76個成員國,後者有78個成員國,但其中有40多個國家是交叉的。美國、蘇聯分別於1954年和1973年參加了《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的規定比較具體、詳細,規定作品享有版權不依賴於任何手續(如注冊登記、繳納樣本等);規定的保護期也較長,並有追溯效力。《世界版權公約》則容許有手續,規定的保護期較短,沒有追溯效力。《伯爾尼公約》以西歐國家為主,《世界版權公約》則具有較大的普遍性。
此外,還有一些區域性和專業性的多邊協定。美洲國家前後訂立過7個版權公約,其中有6個是區域性的,但在美國和其他一些美洲國家參加《世界版權公約》後,這些公約實際上已不起作用。歐洲國家之間訂有《交換節目和電視影片協定》(1958)、《保護電視播放協定》(1960)、《防止國境外的電台廣播的歐洲公約》(1965)。專業性的多邊協定有1961年簽訂的《保護表演者、唱片錄制者和廣播組織國際公約》、1974年的《人造衛星播送載有節目信號公約》等。
Ⅳ 什麼是世界版權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具體有什麼作用
什麼是世界版權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具體有什麼作用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解答一下:世界版權公約具體有什麼作用什麼是世界版權公約?《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CopyrightConvention)1947年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主持准備,1952年在日內瓦締結,1955年生效。1971年在巴黎修訂過一次。公約所定的保護水平,反映在它對成員國國內法的最低要求上。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它的實體條文不像伯爾尼公約規定得那麼具體,而是比較籠統。但是,公約不允許參加它的國家作任何保留。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並且根據修正文本第一條設立的政府間委員會,研究有關版權的國際保護與合作。是繼《伯爾尼公約》後又一個國際性的著作權公約。1952年9月締約國在日內瓦簽訂,1971年7月在巴黎修訂。全文共21條及兩個附件。世界版權公約具體有什麼作用?如果任何成員國依其國內法要求履行手續作為版權保護的條件,那麼對於根據本公約加以保護並在該國領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該國國民的一切作品,只要經作者或版權所有者授權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復制本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標有?的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的姓名、首次出版年份等,而且其標注的方式和位置應使人注意到版權的要求,就應認為符合該國法履行手續的要求,根據本公約給予保護。世界版權公約有哪些經濟權利?1、復制權2、公演權3、廣播權4、翻譯權注意:1、為了與美國等一些國家不保護精神權利的國內法規定相適應,世界版權公約也沒有要求成員國保護作者的精神權利。
Ⅳ 版權與鄰接權國際條約有哪些
目前國際保護版權抄與的條約主要有:
1.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92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加入)
2. 世界版權公約(1992年7月30日中國加入)
3.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1961年簽訂)
4. 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1971年10月29日簽訂,我國於1992年11月7日加入)
5. 關於播送由人造衛星傳播載有節目的信號的公約(1974年簽訂)
6. 避免版權使用費雙重征稅的多邊公約(1979年簽定)
7.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4年)
8.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1996年)
9.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1996年)
Ⅵ 《世界版權公約》對作者的權利規定與伯爾尼公約有什麼不同
您好!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1)《世界版權公約》規定的保護期限比《伯爾尼公約短》。前者版對一般作品保權護25年,後者50年。
(2)《伯爾尼公約》規定締約國法律向其他成員國作品提供的保護具有追溯力。《世界版權公約》無溯及力規定。
(3)《伯爾尼公約》確立了對版權的自動保護原則,而《世界版權公約》則實行附條件的自動保護原則。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Ⅶ 這個關於版權的標志
關於版權的標志:
1 © Copyright Reserved
2 ® Registered
3 T.M. Trade Mark
TM」常見於國外商標,它是英文「trade mark」的縮寫,「trade mark」的中文意思是「商業標記」,所以「TM」的意思就是「商標」,它的作用就是告訴人們,這個它所標注的圖形或文字是這個商品或服務的商標,不是名稱也不是廣告宣傳。而「R」是英文「register」的縮寫,「register」的中文意思是「注冊」,商品或服務打上這個標記,就是告訴人們,它所標注的圖形或文字不但是商標,而且還是注冊商標,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未經授權,其他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能擅自使用。現在知道TM和R的區別了吧,「TM」是商標標識,「R」是注冊商標標識,二者受法律保護的力度是不同的TM 版權所有
R 注冊商標《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是關於作品保護的國際性公約,於1952年9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在日內瓦簽定,1955年9月16日生效。1971年7月修訂,修訂後的公約於1974年7月10日生效。公約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交納會費。1992年10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維持了國民待遇和獨立保護的原則。對要求版權保護須履行一定手續的國家,《世界版權公約》規定,只要在作品上標有「C」(英文「版權Copyright」一詞的第一個字母)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姓名、初版年份,即認為履行了手續。
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核心為關於C條款的規定,即作品受到國際保護的要件規定為:在作品各復制本的適當地方印上作者姓名,初版發行年月,同時標有C這樣一種符號。一個締約國對其他締約國的作品,只要符合這一規定,即承認其著作權。公約的主要內容有:
1、受保護作品范圍。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
2、非自動保護原則。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即必須加註「版權保留」標記方予保護。
3、保護期。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
4、無追溯力規定。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
5、以國民待遇為原則。公約對國民待遇的規定比《伯爾尼公約》要簡單得多。但總的講,也是兼顧作者國籍與作品國籍。公約第2條以及1971年的兩個議定書中規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可歸納如下:成員國國民的已出版作品,不論在何地出版,均在各成員國內享有該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的同等保護;凡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第一版的作品,不論作者是否系成員國國民,均享有各成員國給予本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成員國國民的未出版的作品,在每個成員國中均享有該國給予本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這里指的「國民」,也可以包括居住在成員國的外籍居民。
6、作者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和翻譯權;翻譯,或是享受與一般著作權同樣的保護,或是發行7年後按法定許諾制度處理,二者任擇其一。
7、如與伯爾尼公約的條款發生沖突時,服從伯爾尼公約;如與美洲國家之間已經簽定或以後將要簽定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條款發生沖突時,則對參加世界版權公約的拉丁美洲國家適用最新簽定的協定或公約;除上述情況外,各國之間已經達成的協定,如與世界版權公約發生沖突時則服從世界版權公約。
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
Ⅷ 世界版權公約和伯爾尼公約的異同
世界抄版權公約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8/content_1104088.htm
伯爾尼公約http://..com/question/29299228.html
實在是看不下去,太專業。你自己研究一下
Ⅸ 世界版權公約的主要內容
該公約抄的主要內容:
1、提出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繳納會費。但是,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且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
2、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
3、中國於1992年7月30日遞交了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的官方文件,同年10月30日對中國生效,1955年加入該公約的政府間委員會。作品保護受要有一定手續,必須注冊登記並在作品的版權頁上刊載版權標記。
Ⅹ 《世界版權公約》規定的一般保護期限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
《世界版權公約》保護期限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25年。我國的是50年。(知識產權主要指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 。
《世界版權公約》
第一條 締約各國承允對文學、科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字、音樂、戲劇和電影作品,以及繪畫、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權所有者的權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
第二條
(一)任何締約國國民出版的作品及在該國首先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締約國中,均享有其他締約國給予其本國國民在本國首先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護,以及本公約特許的保護。
(二)任何締約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締約國中,享有該其他締約國給予其國民未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護,以及本公約特許的保護。
(三)為實施本公約,任何締約國可依本國法律將定居該國的任何人視為本國國民。
第三條
(一)任何締約國依其國內法要求履行手續——如繳送樣本、注冊登記、刊登啟事、辦理公證文件、償付費用或在該國國內製作出版等——作為版權保護的條件者,對於根據本公約加以保護並在該國領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本國國民的一切作品,應視為符合上述要求,只要經作者或版權所有者授權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各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標有?的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之姓名、首次出版年份等,其標注的方式和位置應使人注意到版權的要求。
(二)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得妨礙任何締約國在本國初版的作品或其國民於任何地方出版的作品為取得和享有版權而提出的履行手續或其他條件的要求。
(三)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得妨礙任何締約國做出如下的規定:凡要求司法救助者,必須在起訴時履行程序性要求,諸如起訴人須通過本國辯護人出庭,或由起訴人將爭訟的作品送交法院或行政當局,或兼送兩處;但未能履行上述程序性要求,不應影響版權的效力,而且如對要求給予版權保護的所在地國家的國民不作這種要求,也不應將這種要求強加於另一締約國的國民。
(四)締約各國應有法律措施保護其他各締約國國民尚未出版的作品,而無須履行手續。
(五)如果某締約國准許有一個以上的版權保護期限,而第一個期限比第四條中規定的最短期限之一更長,則對於第二個或其後的版權期限,不應要求該國執行本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四條
(一)根據第二條和本條規定,某作品的版權保護期限,應由該作品要求給予版權保護所在地的締約國的法律來規定。
(二)甲、受本公約保護的作品,其保護期限不得少於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的二十五年。但是,如果任何締約國在本公約對該國生效之日,已將某些種類作品的保護期限規定為自該作品首次出版以後的某一段時間,則該締約國有權保持其規定,並可將這些規定擴大應用於其它種類的作品。對所有這些種類的作品,其版權保護期限自首次出版之日起,不得少於二十五年。
乙、任何締約國如在本公約對該國生效之日尚未根據作者有生之年確定保護期限,則有權根據情況,從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從出版前的登記之日起計算版權保護期,只要根據情況從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出版前的登記之日算起,版權保護期限不少於二十五年。
丙、如果某締約國的法律准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續保護期限,則第一個保護期限不得短於本款甲、乙兩項所規定的最短期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