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權房如何辦理成產權房
1、使用權轉產權就是所謂的「房改」,按照成本價再計算房屋折舊以及工齡就可以購買為個人產權。
2、計算方法為:(1560-工齡x13.5)x房本面積x(1-折舊)。工齡最多為60年,折舊為2%,最多30年。
3、單位分配的公房變為個人產權,其渠道有二:一是單位可根據資產處置規定、程序和許可權,處置給個人;二是若單位公房符合公有住房出售相關規定,可通過這種方式出售給個人,個人向單位提出申請,單位組織評估、計算、收款、報批等程序辦理。
(1)使用權房是怎麼產生的擴展閱讀
產權房是指具有國家建設部監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屋所有權證和國有或集體土地使用證的產權清晰的房產,包括住房和商業用房以及綜合用房。按照產權的性質不同,可分為私人產權房和公有產權房;按照產權主體不同,可分為個人獨立產權房和共有產權房。
產權房與使用權房
產權房是指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的房屋。業主對房屋享有佔有、使用、處分、收益的權利,並且,業主還可以將該房屋進行抵押貸款。在房地產登記機關,業主是房屋的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人。業主的房屋可以自行出租、出售,也可以繼承、贈與。
使用權的房屋是指公房的承租人使用的房屋,使用權人就是承租人。承租人不得擅自轉讓承租權,也不得拖欠租金,也不得出租、出售房屋。
但是,國家為了保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承租人享有優先購買權,如果房屋拆遷,則業主應當合理安置承租人,給予承租人安置同樣面積的房屋承租。當然,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給予相應的貨幣補償。
一種是單位的福利房,這樣的房屋的產權是單位的,個人只有居住權,單位可以隨時收回,還有就是小產權房,多數是由舊村改造或還建的,大產權是村子裡的,個人手上只有使用權和居住權。
⑵ 使用權房如何買賣
使用權房是計劃經濟和住房分配體制下的產物,俗稱公房。該房屋的產權屬於國家或集體,不過,這項使用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一項獨立的財產權,允許使用權人(公房承租人)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方式轉讓或交換房屋使用權,所獲收益扣除應繳稅費後歸使用權人所有。
很多人對使用權的含義了解甚少,購房時大都選擇產權房,主要是覺得購買的房子如果沒有產權證,房子終歸不是自己的,心理不踏實,而產權房則完全屬於自己,並可以代代相傳。
實際上,產權房也是有使用年限的,並非永久產權。一般住宅國家土地出讓使用權年限是70年,無論是產權房,還是使用權房都不能超過這一土地使用年限。只不過使用權房為房管所或單位所有,與使用權房主是長期租賃關系,產權單位對使用權房不能隨便收回,即使有必要收回也應對使用權房主進行補償。在遇到房屋拆遷時,使用權房屋在變成產權房後,能獲得相應的拆遷補償款。使用權房房主的親屬,與其居住滿2年以上者,可辦理繼承手續。
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四種權能,最重要的是收益權和處置權。擁有一套住房的使用權,既能通過出租享有收益權,也享有有限度的處置權,可以"處分"房屋的上市轉讓或親屬繼承等。
注意事項:
1、在購買使用權房時一定要問清產權歸屬,在過戶時應當要求公房的原承租人親自到房地局交易大廳辦理相關過戶手續,修改戶主姓名,不得委託辦理。另外由於使用權房的"房本"沒有防偽標志,即使正規租賃合同的蓋章也特別簡單,因此購房者應與原單位確認,以防"房本"造假。
2、房屋置換合同簽訂以後,現任房主將擁有原房主對使用權房擁有的權利,意味著如果房產置換後使用權房拆遷,新房主將成為補償款的受益人。因此房產置換前,新老房主、尤其是老房主要考慮清楚是否已經放棄未來獲得拆遷補償款的權利,以防日後追悔莫及。
3、使用權的房子按使用面積計算,客戶一定要對照房本的面積來計算。一般房屋產權證上的面積為建築面積,但是使用權的房子一般按照使用面積計算,在具體交易的時候可以進行實際測量。
4、不論購買還是置換使用權房,都一定要核實清楚之前的各項費用,如房租(物業費)、供暖費等是否繳交清楚,以免日後出現糾紛。
5、購買使用權房要更加註意防範資金風險。因為產權關系相比更復雜,權屬能否轉移也留有更多的潛在風險。
⑶ 使用權房如何繼承
使用權房能夠繼承嗎?很多人對這樣的問題還是很關心的,特別是使用權房作為商品房可以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嗎,按照規定使用權房是不能夠直接繼承的,作為遺產繼承也是不合理的,有的人不懂得使用權房繼承的相關政策,鬧上法庭的也是大有人在,關於使用權房的繼承問題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並不是說作為遺產,或者是簽個贈予協議就可以了事的,那麼就沒有辦法來繼承了嗎,其實是有間接的做法的,見下文介紹。
使用權房問題是我國特殊土地和資源分配製度下遺留下的特殊問題。如果想當然的將商品房等一般財產權利的繼承規則適用於使用權房,則將有可能錯失繼承父輩或祖輩財產權利的良機。
使用權房不能直接繼承。但是,通過間接操作的方法,仍然有兩條途徑可以實現使用權房的間接繼承:
第一種方法是,父輩或祖輩在過世前,先按照政策將使用權房買下,變成已購公房,已購公房屬於私有財產,在死者過世後,即可由其子女或親屬繼承。
第二種方法是,死者的子女或親屬與房管局協商一致,變更公房承租人,然後將該房屋買下。
按照第二種方法操作時,通常要求在該房屋內有戶口或具有上海市常住戶口。後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房承租權確定及使用權轉讓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滬高法民一[2004]44號)又將新承租人的條件進一步放寬,具體而言,以下兩種人可以成為新承租人:
1、在本市無常住戶口,但因與原承租人或同住人結婚而在該公房內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的;
2、因服兵役、就學、服刑等原因,戶口遷出原承租人生前承租公房,但在原承租人死亡前實際居住生活於該公房內,且在本市無其他住房,或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
按照國家的規定,使用權房是無法直接繼承的,不過按照上海的法律規定呢,其實是可以作為間接方式繼承的,但是前提也需要具備上文的兩種條件,使用權房是作為國家的財產,如果想作為遺產繼承,還需要想辦法變成私有財產,只有這樣私有的財產可以作為遺產也好,還是贈予都是合法的,但是變成私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程序,需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
⑷ 使用權房是什麼啊
使用權來房是計劃經濟和住自房分配體制下的產物,俗稱公房。該房屋的產權屬於國家或集體,不過,這項使用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一項獨立的財產權,允許使用權人(公房承租人)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方式轉讓或交換房屋使用權,所獲收益扣除應繳稅費後歸使用權人所有。
⑸ 房子的使用權是怎麼回事請各位老師說的詳細點,謝謝
房屋使用權是相對房屋所有權而言的。使用權表明你可以使用該房子,但是你不能處分該房屋,比如說你要賣了,或者你要拆了,這是你不能行使的權利,因為你不是該房的所有者,而所有權表明你對該房屋擁有處分權利,你既可以將房屋出租,也可以將房屋拆掉等都可以,而使用權就只能行使不改變所有物性質的權利。再一個房屋使用權擁有著所得到的權利不包含所有者獲得所有權利益,比如拆遷時的拆遷補償對象是所有者而不是使用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⑹ 使用權的房子如何繼承
你好,使用權房是計劃經濟和住房分配體制下的產物,俗稱公房。該房屋的產權屬於國家或集體,不過這項使用權是從權分離出來的一項獨立的財產權,允許使用權人(公房承租人)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方式轉讓或交換房屋使用權,所獲收入扣除應繳稅費後歸使用權人。
公房使用權能否作為遺產繼承,目前對公房使用權能否繼承問題主要有三種觀點:
1、是依據繼承法,繼承是死者生前的財產(權利和義務)依法轉移給繼承人,而公房非死者的財產故不能繼承;
2、是公房承租人死亡後,原租賃關系消滅,再與何人建立租賃關系是房產公司(產權部門)基於其房屋權實現權權能的活動,他人無權干涉;
3、是公房使用權作為附著相應價值的財產權,可以繼承,第三種觀點雖缺失傳統的物權法理論根據,卻有立足於公房使用權歷史與現實,有利於維護現存權利體系的優點。
使用權房子繼承有何規定
使用權沒有繼承依據,只有再公房承租權的一些規定,與死者共同居住滿2年,無房居住的,可以與承租人訂立租賃合同,變更承租人,下面以實際案例來解析一下關於這方面的案件判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有房屋使用權繼承案:
李某是我市某事業單位職工,單位分配一套65平方米的國有產權的公有房屋,周女士再婚,當時李某之子李小明(化名)及周女士之女王麗(化名)均未成年,由二人撫養成人,現在二人均已成家且在外有房居住,李某因突發腦梗搶救無效死亡。
李某的父母及其子李小明要求對該房屋進行繼承,周女士提出現住房沒有權,只有使用權,不能繼承,同時自已作為共同居住人在該房屋已經居住了多年,在李某去世後,是新的承租人,現在的房子的使用權應該是她的了。
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公房使用權具有獨立的財產性質。目前,公房使用權的取得方式主要是由單位分配,另有部分城市居民私有拆遷安置,前者是私房權的轉化,後者則是依據國家政策,是社會主義國家特定歷史條件的福利制度,兩者均涵蓋了部分權的屬性。
從現實公房使用權的現狀考察,公房使用權現有權能幾乎涵蓋了傳統民法權的四項權能,公有房屋使用權人可以實際佔有使用該房屋,並且出租獲得租金利益,可以參與房改,雖然不能直接處分,但在遇有拆遷時可以獲得80%的補償款。
通過本文實際案例的講解是不是對使用權的繼承了解了更多呢?如果以後在遇到這樣的糾紛問題時,建議還是質詢專業的律師會更省事省力。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