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地使用權的主體與客體

土地使用權的主體與客體

發布時間:2021-06-30 04:19:43

㈠ 主體和客體的區別與關系

一、聯系:

1、主體和客體是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

2、客體制約主體,主體又能動地反映客體。

3、主體和客體統一的基礎是實踐。

4、主體與客體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5、主體與客體之間還有價值關系和審美關系。

二、區別

1、含義不同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的人;

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主觀指人的意識、精神,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2、存在形式不同。

主體的存在形式可區分為個人主體、群體主體和人類整體主體。

個人主體是認識主體的基礎和細胞,任何認識活動總是通過每個個人的認識活動去實現的。

3、變化趨勢不同

處於客體的事物,當作用於某一具體事物出現或者具體到某一事物的時候,就會衍化為主體的形態,其它與之處於關系的物,就變成了客體。

處於主體的事物,在進行主體的客體層面分析於其它事物的關系面聯系的時候,會在演示層面上表現為客體的形態,客體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觸的但不屬於自己的實體。

㈡ 主體和客體是什麼意思

主體指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承擔者;客體指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對象,即同認識主體相對立的外部世界。

主體和客體是認識論的一對基本范疇,主體指認識者,即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人。人生活在各種社會關系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

人作為認識主體,既可以個體面貌出現,也可以群體一員面貌出現,還可以人類整體一員面貌出現,因此,主體的存在形式可區分為個人主體、群體主體和人類整體主體,個人主體是認識主體的基礎和細胞,任何認識活動總是通過每個個人的認識活動去實現的。

(2)土地使用權的主體與客體擴展閱讀:

主體的基本特徵是能動性和創造性。客體指被認識者,是與主體相對應的客觀事物、外部世界,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一切對象。

原則上說,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作為人們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只能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即只有進入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范圍,同主體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那部分事物,才是現實的客體和對象。

客體主要包括自然客體和社會客體,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客體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和對象性。

㈢ 主體和客體 什麼意思

主體,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學上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負刑事責任的人;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
客體可感知或可想像到的任何事物。客體既包括客觀存在並可以主觀感知的事物(具體的如樹木、房屋,抽象的如物價、自由),也包括思維開拓的事物 。客體是相對於主體而言的。處於客體的事物,當作用於某一具體事物出現或者具體到某一事物的時候,就會衍化為主體的形態,其它與之處於關系的物,就變成了客體。處於主體的事物,在進行主體的客體層面分析於其它事物的關系面聯系的時候,會在演示層面上表現為客體的形態,客體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觸的但不屬於自己的實體。哲學上指主體以外的客觀事物,是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來說,它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㈣ 什麼叫主體與客體

主體與客體subject and object用以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一對哲學范疇.主體是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承擔者;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指向的對象.主體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客體在認識論上,是從17世紀開始使用的.德國古典哲學在揭示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科學地闡明了主體、客體及其相互關系.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具有不同的側面,主要是實踐關系和認識關系.實踐關系是主體改造客體以及客體被改造的關系.在主體和客體的實踐關系中,同時發生著認識關系.這是主體在觀念上掌握和反映客體以及客體在觀念上被掌握、被反映的關系.主體和客體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主體和客體不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把自己的目的、計劃、願望變為同主體相對立的客觀實在即客體;同樣,在主體反映和改造客體的過程中,客體移入人腦,經過改造成為人的思想、知識,或者在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中,使自然物成為人的工具,延長人的器官,直接從屬於主體.回答很認真,希望你採納

㈤ 合同中,主體和客體如何區分

合同的主體是指具有締約能力的合同當事人,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非法人組織,都可以成為合同當事人。
合同的客體是指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合同當事人權利與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它體現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與關系。具體可分為: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權利。

㈥ 主體與客體是什麼關系

主體和客體是認識論的一對基本范疇。主體指認識者,即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人。人生活在各種社會關系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人作為認識主體,既可以個體面貌出現,也可以群體一員面貌出現,還可以人類整體一員面貌出現。因此,主體的存在形式可區分為個人主體、群體主體和人類整體主體。個人主體是認識主體的基礎和細胞,任何認識活動總是通過每個個人的認識活動去實現的。恩格斯說:人的思維「僅僅作為無數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的個人思維而存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25頁)群體主體指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進行認識活動的社會共同體。如民族、階級、政黨、國家等組織和群體。人類整體主體,是將整個人類作為認識主體,人對整個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實現於整個人類的不斷延續過程中的。主體的基本特徵是能動性和創造性。客體指被認識者,是與主體相對應的客觀事物、外部世界,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一切對象。原則上說,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作為人們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只能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即只有進入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范圍,同主體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那部分事物,才是現實的客體和對象。客體主要包括自然客體和社會客體。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客體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和對象性。

㈦ 我國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哪些

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
(1)城市市區的土地;
(2)農村和城市區中依法沒收、徵用、徵收和收歸國有的土地;
(3)國家為確定為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嶺、荒地、灘塗、河灘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客體包括:
(1)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屬於國家所有以外的土地。
(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㈧ 主體與客體

法律關系主體,又稱權利主體,即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受者和義務的承擔者。

法律上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品、行為等。

㈨ 主體與客體最基本的關系是

、法律關系的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2、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
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
(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
(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
(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9)土地使用權的主體與客體擴展閱讀
主體種類
在中國,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二是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各政黨和社會團體
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例如,國家作為主權者是國際公法關系的主體,可以成為外貿關系中的債權人或債務人。在國內法上,國家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比較特殊,既不同於一般公民,也不同於法人。
4、外國人和外國社會組織。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社會組織,以我國有關法律以及我國與有關國家簽證的條約為依據,也可以成為我國某些法律關系的主體。

㈩ 什麼是主體,什麼是客體

主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zhǔ tǐ,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學上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負刑事責任的人;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
客體(object )可感知或可想像到的任何事物。客體既包括客觀存在並可以主觀感知的事物(具體的如樹木、房屋,抽象的如物價、自由),也包括思維開拓的事物 。
客體是相對於主體而言的。處於客體的事物,當作用於某一具體事物出現或者具體到某一事物的時候,就會衍化為主體的形態,其它與之處於關系的物,就變成了客體。
處於主體的事物,在進行主體的客體層面分析於其它事物的關系面聯系的時候,會在演示層面上表現為客體的形態,客體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觸的但不屬於自己的實體。
拓展資料:
權利義務的承受者
1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
2 犯罪主體: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負刑事責任的人;
3 國際法主體: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即國家。
主客描述
主客體的關系存在,人們是為了呈現事物。呈現事物,得自於人們對事物的描述,人們在描述某一事物時,在印象里就有了事物的形態,而襯托出這個印象中的事物形態,使之有所差別的事物,就是事物區別,事物相互的影響證明了事物形態區別的存在,存在的形態區別又體現出了具體的事物。存在的事物區別的一切事物,就是存在的客體,印象里的事物的形態就是存在著的主體。

主客關系
人們通過對這種主客關系的表達描述,也就呈現了事物的關系發生。主客關系是人為的定位,也是自然生命意識出現後的存在,人們在相互影響的事物環境里切入一點來描述具體的事物時,其主體與客體就已經相互作用了。人們對存在著的關系的作用表達,在進行人為的認識和描述時,也就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進行時。

自然客體
意識的自然的客體,是處於意識里的一切自然事物,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物質基礎這些都是自然的客體存在形式。以主體存在的生命的意識對所有自然的客體的認識就是自然的全部內容。意志的社會的客體,是除卻了人之外存在的一切,以意志的人為主體對所有一切存在的客體的認識就是社會的全部內容。生命存在的世界的客體,是與存在的生命相關的所有,以生命為主體對所有與生命有關的事物就是世界的全部內容。

閱讀全文

與土地使用權的主體與客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