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好聲音歌手唱歌需要版權嗎
要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因此,在唱歌類節目中,選手們演唱歌曲,需要向歌曲著作權人支付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規定:
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
在中國,有音著協幫助會員管理他們作品的版權,任何機構或者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音著協會員的作品時,只要向音著協交納費用即可。
(1)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之爭擴展閱讀
根據《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組織章程》第八條關於協會的業務范圍:
1、為集體管理的目的進行音樂作品的登記和有關信息的收集;
2、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與使用者簽訂合同;
3、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發放許可證;
4、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
5、向音樂著作權人分配報酬;
6、為集體管理的目的與音樂作品的使用者協商使用費的標准;
7、對侵犯本協會管理的音樂著作權的行為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行政處罰或提起法律訴訟及仲裁等;
8、促進中國大陸地區音樂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受到保護以及外國(地區)音樂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受到保護,並為此目的與外國(地區)同類機構簽訂相互代理協議;
9、發展與音樂作品使用者合作關系,促進音樂著作權保護水平的不斷提高,並積極向國家立法機關和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
10、增進音樂著作權人對著作權保護的了解,為音樂著作權人提供有關的咨詢和法律服務;
11、促進音樂創作條件的改善並為此目的開展與音樂著作權人有關的獎勵和福利項目;
12、開展其他與協會宗旨一致的活動。
上述活動,均以協會的名義進行。
㈡ 版權爭奪戰終見分曉 到底誰是「中國好聲
筆者認為,本質上「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劇本性質的著作權,當然是受版權保護的,那麼這個劇本為什麼沒有在中國注冊,中國也要保護它呢?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加入了《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伯爾尼公約》的四個基本原則1國民待遇原則 聯盟任何一成員國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員國首次發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員國應受到保護,此種保護應與各國給予本國國民的作品的保護相同。 2自動保護原則 指作者在成員國中享受和行使《伯爾尼公約》規定的權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 3獨立保護原則 根據《伯爾尼公約》第5條第2款規定,各國依據本國法律對外國作品予以保護,不受作品來源國版權保護的影響。 4最低保護限度原則 雖然公約中並沒有設定「本公約的規定為最低保護」的規定。但是最低保護限度作為公約的基本原則在一些條款中體現出來。根據這一原則,伯爾尼公約要求各成員國對著作權的保護必須達到公約規定的最低標准,即公約特別規定的作者所享有的各項權利。這個問題其實我很早就想寫篇文章,但是最近一直沒有單獨的時間來做這個工作。「中國好聲音」是引進國外版權的,中間修改也需要國外授權方的同意,例如上次爆出的為什麼改變導師決定權沒那麼容易,需要和授權費協商,也就是需要得到授權方同意。
㈢ 好聲音的版權是來自哪個國家
荷蘭
《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版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權論節目,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於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衛視播出。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更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著名歌手將作為明星導師言傳身教,為中國樂壇的發展提供一批懷揣夢想、具有天賦才華的音樂人,樹立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新標桿。節目錄制地點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另外,姜佑澤演唱《中國好聲音》勵志歌曲。
㈣ 燦星放棄中國好聲音的版權是正確的決定嗎
當初因為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之爭,導致浙江衛視和燦星不得不將這個版節目的模式改變,而且權也將名字改了,重新以中國新歌聲的名義,播出了如出一轍的選秀節目。
這個決定當時看來是個艱難的決定,而且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在收視率上,誰都不敢保證改頭換面的中國新歌聲能夠重振旗鼓。
但是唐德影視給了浙江衛視出路,等到新歌聲都播出了兩季,平板好聲音還是沒有頭緒,可以說唐德影視接了個燙手的山芋,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雖然說浙江衛視因為沒有,爭奪好聲音的新一季版權,尤其是有一些優勢的模式不能使用,比如轉椅就被迫改掉,但是其實音樂選秀節目大同小異,都是套路,不能轉那就推,效果也是一樣的。
當然,新歌聲走到第二季也是疲態百出,這是選秀節目的必然,選了這么多年,好的苗子都沒有了,不換名,可能也是這個現狀。這種情況下,好聲音重裝上陣之後的命運就堪憂了。
㈤ 時隔4年,《中國好聲音》為何再次被告上法庭
作為一個以“聲音”定義的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舞台因為眾多經典老歌和網路歌曲而轉紅,節目重新確立了“聲音”標准。學生唱別人的原創歌曲。所以《好聲音》專欄群因為侵犯版權多次被質疑,甚至被著作權人告上法庭。
音樂製作人郭頂在其個人社交平台上發帖稱,其版權名下的兩部作品《最好》和《浪里游》未經授權被強行“徵用”,這是最不雅的消解音樂善意的方式,甚至摧毀了創業者的努力和對法律正義的蔑視。他說今年再難也要維權,並責令相關單位在8月31日道歉並予以回復。
然而,許多人對郭頂等人的維權行為表示不屑,認為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音樂人,在等待炒作的機會,他們原本冷門的歌曲在被他人翻唱後意外走紅,也在幫助他們宣傳自己的作品。不給錢給別人就好,甚至要錢。
時隔4年,《好聲音》再次陷入侵權風暴。9年的成長經歷似乎沒有意識到版權對每個作者的重要性。這就像沒打招呼就拿別人的東西,即使東西便宜到幾毛錢,也不能隨意選擇。希望《好聲音》能妥善處理好這場侵權風波,不要因為沒事就沉默。
㈥ 《中國好聲音》的授權會被單方面終止嗎
11月13日,唐德影視披露,公司近日收到《「……好聲音」協議》相對方Talpa Media B.V.發來的函件,後者擬單方面終止與公司的合作協議,並在確認收到公司1875萬美元許可費的基礎上,要求公司繼續支付剩餘的4125萬美元許可費。
《中國好聲音》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同時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該節目自2012年7月13日起於浙江衛視播出。
《中國好聲音》包括:《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第四季》、《中國新歌聲》。節目前四季版權源自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荷蘭之聲)。2016年,節目採用全新的原創模式。為了避免版權爭議,節目名稱《2016中國好聲音》暫時更改為《中國新歌聲》。
2016年7月4日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宣布,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 、「the Voice of China」的節目名稱及相關商標標識。
2016年7月6日,《中國好聲音》暫更名《中國新歌聲》於2016年7月15日起每周五晚21:10在浙江衛視首播,網路為優酷和騰訊聯合獨播。
㈦ 中國好聲音的歌曲有版權嗎 知乎
好聲復音是一個營利性節目,它的制歌曲往往進行了改編(至少是編曲上的改編),這種改編和公開表演獲利的行為需要得到原著作權人的許可。好聲音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為此向著作權人支付了使用費的,但除此之外該音樂作品的其他著作權權能依然歸屬於原著作權人。
㈧ 誰能介紹下「中國好聲音」之類的節目關於版權的問題啊不同國家之間節目版權如何界定
筆者認為,本質上「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劇本性質的著作權,當然是受版權保護的,那麼這個劇本為什麼沒有在中國注冊,中國也要保護它呢?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加入了《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伯爾尼公約》的四個基本原則
1國民待遇原則
聯盟任何一成員國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員國首次發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員國應受到保護,此種保護應與各國給予本國國民的作品的保護相同。
2自動保護原則
指作者在成員國中享受和行使《伯爾尼公約》規定的權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
3獨立保護原則
根據《伯爾尼公約》第5條第2款規定,各國依據本國法律對外國作品予以保護,不受作品來源國版權保護的影響。
4最低保護限度原則
雖然公約中並沒有設定「本公約的規定為最低保護」的規定。但是最低保護限度作為公約的基本原則在一些條款中體現出來。根據這一原則,伯爾尼公約要求各成員國對著作權的保護必須達到公約規定的最低標准,即公約特別規定的作者所享有的各項權利。
這個問題其實我很早就想寫篇文章,但是最近一直沒有單獨的時間來做這個工作。
「中國好聲音」是引進國外版權的,中間修改也需要國外授權方的同意,例如上次爆出的為什麼改變導師決定權沒那麼容易,需要和授權費協商,也就是需要得到授權方同意。
㈨ 商業模式的專利或版權問題 《中國好聲音》版權
版權是對計算機程序、文學著作、音樂作品、照片、電影等的復制權利的合法所有權。
專利是保護新的技術的一種所有權
商業模式,並不在版權或者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㈩ 中國好聲音買版權了嗎
中國好聲音前四季買了版權。中國好聲音的版權歸荷蘭版權方Talpa公司,由中國的星空華文傳媒向荷蘭Talpa公司申請授權在國內製作播出,然後荷蘭Talpa公司同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