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河南省成果转化

河南省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1-11-28 13:35:04

A. 河南省科技厅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在凝炼科技发展战略重点中,围绕“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竞争力”、“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加大社会公益性科技研究”三个方面,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
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构建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解决现代农业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建立和优化研发支撑体系和资源服务系统,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争在相对优势领域或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一)突出战略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为进一步突出战略重点,发挥我省优势,筛选出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力争近期取得突破,努力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其目的一是突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兴先导产业;二是突出对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性工作。重大科技专项是通过全社会科技资源集成,力争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并加快实现产业化。
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1个重大科技专项,充分论证、分步实施、动态调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重点研究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建立、充实我省优势作物品系基因资源库;以改善品质为主,培育专用、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支持专用小麦、饲料玉米、优质棉花、高蛋白大豆、保健型花生、双低油菜、出口型芝麻以及地方特色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配套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支持蔬菜、花卉、经济林新品种选育,特别是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新品种选育引进。到2010年,选育150个左右符合市场要求,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优良,适宜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熟制、不同加工要求、抗逆能力强、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提高10%左右的农作物新品种(系)。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主要研究粮食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果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肉制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十一五”期间研究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急需的关键技术,使我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超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重点研究超高压输变电和直流输变电工程中保护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阀、开关设备等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及控制保护系统、超高压输变电控制保护系统及开关设备。到2010年,在光学互感器、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实现在我国超高压直流输变电控制、保护和开关装备上的完全国产化;河南省的超高压及直流输变电控制、保护和开关装备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数字化装备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高档数控机床设计与制造技术、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及装备研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用装备设计技术研究开发。“十一五”期间,通过攻关基本实现数控机床、工作母机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在高速磨用电主轴及数控机床制造技术、高精度特高压光学电流互感器实用化关键技术、新型高压开关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重点研究铝合金生产工艺技术与加工装备研究、镁合金研究开发、铜合金及制品关键技术。到“十一五”末,研制出的新型铝镁硅基合金汽车车身板材的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美国的汽车车身板材的性能指标,实现快速近终成型镁合金板材、大型镁合金铸件的高效能低成本生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铝基合金和高强、高韧镁合金及相关的生产技术,完成年产10万吨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管棒生产,实现高性能耐蚀铜合金和特种铜合金管件规模化生产。
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主要开展电子玻璃及液晶显示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高档超硬材料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效优质耐火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十一五”期间建立国内最大的电子玻璃及液晶显示器件的生产基地和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加快提高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高档产品基本齐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人造金刚石单次合成量提高2倍以上,高品级金刚石产出率提高1倍以上。开发以矾土合成氮化物为原料的优质高效耐火材料制品。
硅材料及光伏技术。重点研究多晶硅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装备、晶硅及硅薄膜太阳能电池。24、36对棒多晶硅还原炉投入工业化使用,建好国内产能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年产三千吨的多晶硅工业化生产线。围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形成一个包含单晶硅、切片、封装等企业的产业链。实现硅薄膜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汽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高档客车及其开发平台、车辆动态性能测试系统、重型专用车等高效运输装备,混合动力、替代燃料、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和新型汽车动态参数监视系统、制动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水泵、减振器等。开发系列达到国际标准、符合我国实情的高档新型客车,在重型专用车设计及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速新型专用车研发,建立完善的汽车动态性能测试试验系统;在CAN总线技术的客车应用、汽车部件总成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减振器、水泵国内知名汽车配件为基础,拓展双功率流转向操纵系统、自动变速器、动态参数监视系统、制动系统等新型汽车部件等配件体系。
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代化。重点开展生物诊断药物、新型疫苗和新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展中医药的诊疗评价技术标准和治疗肿瘤、艾滋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新型中药的研发,加强中药资源的利用保护和中药材的规范种植。开展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药物、手性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动物重大疫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禽流感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禽流感等新型疫苗、快速诊断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禽流感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制出新型高效疫苗,为禽流感等综合防治提供良好的疫苗。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为综合防控提供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的诊断和检测方法。将特异、敏感的检测诊断方法和新型、高效、安全的疫苗应用于临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筛选疫苗的免疫效果;探索中药在禽流感等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在饲养模式、流通环节中合理有效的防治技术。
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开展电解铝节能技术研究及推广、燃料电池工业化生产技术和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研究。“十一五”末,研制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生物质致密成型成套设备,提高生物质原料密度。建立大型沼气工业化生产应用示范基地,提高产气稳定性。分离、纯化出产氢速率高的混合菌种,完成可连续产生氢气的装置设备的试制。
(二)发挥调控作用,推动实施重大科技工程
重大科技工程是通过政府组织推动和科技资源整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全省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批启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及新农村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等重大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及新农村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热点问题,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力度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且具有广泛市场开发前景的重大科技难题。支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扶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科技型产业;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科技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对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科技开发。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推进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为根本目标。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结合攻克企业核心技术,支持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产学研多种形式的结合,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符合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创新机制。统筹项目、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通过引导和示范,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主导型发展道路。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和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布人才资源状况,预测技术需求和人才供求信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结合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聚集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研项目。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的支持和引导,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支持、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加快筛选凝炼科技创新性强,技术关联度高,产业带动性大,辐射影响面广的重大关键共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转化和产业化。依托具备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和专业化服务平台。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形成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网络。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以增强我省企业和区域知识产权创造、占有、管理、运营和保护能力为核心,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知识产权产出、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等为手段,以形成知识产权制度优势、资源优势、运营优势、保护优势、文化优势为目标。促进自主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升全省综合竞争力,推动创新型河南的建设步伐。

B. 河南有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吗

河南省中创科技抄评价研究院是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从事于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权威法人机构,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的认可,研究院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原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评估及对接等业务。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丰庆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办公室区
咨询:赵老师18638559388

C. 河南省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把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学发展载体和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反映了河南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河南科学发展的总体指向。

一个载体”,就是建设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的集聚促进生产要素的规模集聚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打造资金、技术和人才高地。
“三个体系”:一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二是现代城镇体系,按照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协调发展的城乡布局结构,以城镇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引导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抓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工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健全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率先实现崛起提供科技支撑。

河南省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思路的指导下的做法:
●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总体工作布局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把“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核心支撑
●积极推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在相互融合中上层次上水平
●把改革创新作为丰富完善“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根本动力
●紧密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聚焦优质资源增添发展动力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持续拓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发展空间

“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带来的巨大成果:
●有效的总体工作布局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重要保障
●河南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正在被一一破解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就业增收的主渠道
●“三个体系”建设促进了河南承接高层次产业转移能力快速提升
●河南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过渡依赖投资局面得到扭转
●资源环境约束得到有效缓解美丽河南建设展现广阔前景

D. 河南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怎么样

简介:河南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专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联盟”属会员单位。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
法定代表人:周延卿
成立时间:1993-06-06
注册资本:1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0001000280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郑州市纬二路73号

E. 河南省科技厅的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进程的重要时期,为此要全面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河南奠定基础。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用开发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逐步加强,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中原崛起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河南省专利战略推进工程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地方法规的出台,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
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活动,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奖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2001年的2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4亿元。
以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新药研究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为主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全省28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有8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郑麦9023优质专用小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实现了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杂交芝麻等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通过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到“十五”末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
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实现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升级,促进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大大提升了我省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突破。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十五”期间,获得三类以上新药证书37个,其中化药一类新药证书6个,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452个。目前已建成5个国家级、7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省一些类型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和示范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大力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截止2005年底进区企业达372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00家。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6亿元,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利税总额148亿元。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部软件园、国家火炬计划濮阳生化产业基地、郑州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和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省级产业园。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目前全省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3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0个,在高校、企业共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61个。
“十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29093件、15199件,比“九五”期间分别增长78.3%、53.3%,其中2005年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2位、授权量居全国第11位。
全省共取得科研成果484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69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55项;技术贸易更加活跃,全省共有技术贸易机构6000余家,共签订技术合同1600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0.8亿元,其中2005年签订技术合同377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6.4亿元。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得到支持和加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支持306名省内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国内外及海外归来学者的创新活动。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6.4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44万人,居全国第10位。
民营科技不断发展壮大
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11836家,技工贸总收入2280.5亿元,实现利税300.7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研发投入35.3亿元,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295家。已认定建设5个省民营科技园,在我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七位。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宽
全省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组织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解决了一批产业升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普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建设科普示范点,以及组织开展了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村户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普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人,大大低于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贯彻全省科技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技支撑。要力争实现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积极研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突破制约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突破阻碍自主创新的政策束缚。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要立足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尽快形成开放竞争环境,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突破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弘扬创新文化,引导全民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创新的价值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强化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突出抓好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动力的增长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突出战略重点。针对发展目标、围绕战略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大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打造“中原人才高地”。
——统筹发展布局。注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促进项目、基地、人才有机结合,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协调发展。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F. 河南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河南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研究院”是经河南省政府部门批准创建的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技术及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成立于2015年3月28日,总部位于郑州市东明路193号;研究生产基地位于(洛阳市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研究院)地处洛阳市瀍河区310国道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运作。“河南省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隶属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主管单位河南省政协。由原交通报副总编、现任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文化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河南省文化产业基金会会长,河南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戴松成先生担任名誉院长、由囯之源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河南)有限公司CEO石湘罡担任执行院长。研发团队包括专职研发队伍50余人,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聘请了国内著名高校研究单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及艺术家80余人担任技术顾问、导师或兼职研发人员,其中包括河南省医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历史考古文物专家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化工程与技术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与技术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教授博导等,形成了一支专业、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开发队伍。河南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研究院”已与国内其他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知名院校等达成战略伙伴,参照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产、学、研、用,相结合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位于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汇聚吸纳国际内外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技术及应用”的科学研究及设备推广,力争建设成为中国增材制造领域中原最强的研究基地,在河南打造一个3D打印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增材制造技术创新的摇篮,产业化技术供给的源泉,研究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孵化器,并向社会持续不断输送高质量3D打印技术人才。
法定代表人:石湘罡
成立时间:2015-04-13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300011043530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洛阳市瀍河区310国道工业园区

阅读全文

与河南省成果转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