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要成果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以下:
(1)通过对近万米露头剖面的实测,建立了塔北地区寒武—侏罗纪的露头层序划分方案,共划分出6个巨层序,13个超层序组,42个超层序,12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起相对水深变化曲线。
(2)在划分各层位生物地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地层单位的绝对年龄值,首次建立起塔北地区寒武纪—侏罗纪层序年代系统。
(3)首次进行生物群落分析,划分出32种生物群落类型,据此推断出各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变迁和相对水深变化规程。
(4)利用现有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层(从寒武系至第三系)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层序划分,共划分出70个地震层序。并通过层序界面性质及规模的详细分析,将其组合为三级(四分),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地震层序地层格架。
(5)对沙32井和沙11井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根据基准面升降变化旋回和层序叠置关系,将其分为4级,建立起塔北地区钻井层序地层方案。
(6)建立了三个典型露头的层序地层模式,详细分析了各个层序的体系域特征。
(7)根据地震和测井层序内部的体系域构成、三级层序叠置形式及平面展布特点,归纳出塔北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特征。
(8)根据地震剖面上上超点的迁移方向,编制出塔北地区上超点曲线。
(9)探索出一套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形成系统软件应用于塔北地区。根据测井曲线编制出反映海(湖)平面变化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0)研制开发出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发育演化动态模拟系统,阐明了复合密集段和复合层序的形成机制和类型,并成功地应用于塔北三叠系、石炭系和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演化模拟,合理地解释了有关地质问题。
B. 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区别是什么
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区别如下: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二、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capital intensive instry)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特点: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投资量成正比,而同产业所需劳动力数量成反比。所以,凡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比重大,而活劳动消耗比重小的产品,一般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需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需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它的技术密集程度,往往同各行业 、部门或企业的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成正比,而同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用手工操作人数成反比。特点有: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源消耗低;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
技术密集型产业状况反映着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劳动手段和各种新型材料。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有利于应用与推广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高精尖产品,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迅速发展。
在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飞机和宇宙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精密机床、数控机床、防止污染设施制造等高级组装工业,高级医疗器械,电子乐器等高级工业均属该产业。
C. 什么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生产高、尖、精产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科研设备先进的企业。也有人称之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划分,可以用企业里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复杂劳动密集程度作为标志,企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占企业全体人员的比重越大,知识密集的程度越高。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不仅经历了一个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过渡,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 1.技术设备复杂,科技人员比重大,操作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使用劳动力和消耗原材料较少。 2.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科学知识、科研成果、技术开发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知识密集型企业一般分为研究开发型、高度装备型、高级消费工业、知识产业等四个类型。 4.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程度,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强弱的状况。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谁负责[1] 知识管理项目在企业内部启动后,在项目的推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负责人缺失的情况,有两种实际的表现: 1.内部有名义上的负责人 内部虽然有名义上的负责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作为管理者,他可能因为不很精通某部分具体业务而被业务部门的员工认为是瞎指挥,作为专业人才,他可能因为太过关注于本领域而无法从整体角度来对企业整体的知识管理进行把空,这就造成不少工作期望值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2.内部存在多个负责人 虽然存在多个不同方面的负责人,但头绪太多,不同方面的负责人都是某领域的专家或者管理者,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当与其他领域进行协调衔接时,容易造成由于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而很难协调的情况,极其容易造成实际的负责人缺失的情况,并且,对待一个成果的决策往往会由于群体决策,而导致效率低下。 对应于这样的情况,分析下来,其对应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知识管理本身并不是一件独立于业务过程之外的一件事情,要想成功的推行知识管理,并将其实效落到实处,必须与业务过程紧密结合。从这个原因来看,既然知识管理依赖于业务过程(企业内多个业务过程),那就需要知识管理的实际负责人必须具有多个业务环节的协调能力,不但是管理上,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业务判断能力。在目前很多企业内,这种人才往往是稀缺的,另外,即使能够找到这样的人才,而由于其个人的经历所限,也很难对业务过程进行很好的协调。 从目前实施知识管理的公司看,往往都是上规模的行业领导者企业,对于这样的公司而言,他们的知识管理内部推动组织必然涉及多个分支机构/业务环节,因此,从组织的角度看,知识管理应该是一个团队在负责,这个团队在知识管理规划设计阶段,起到与外部咨询机构/研究机构接触交流的作用,从外部引入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来规划设计本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推进阶段,起到传承成果、答疑解惑的作用,很好的引导内部员工进行知识管理,同时,在知识管理推行到一定阶段后,还应具有知识管理内部咨询团队的组织机能,实现知识管理的持续改进。 因此,对应到“知识管理谁负责”这一命题,考虑到其与业务过程紧密联系的特点,一种比较可行的组织解决方案应该是: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应该明确,设置不同的内部知识管理岗位,比如知识编辑、管理专员、内部专家等不同的岗位,明确相关的职责,同时,对应不同的知识管理岗位,采用“全职或兼职”的不同形式,既保证有专人对知识管理这项工作进行持续的跟进与开展,又保证调动广大内部员工来进行知识管理的实际工作。所设置的内部知识管理岗位需要明确其职责侧重点,以及如何与其他岗位协作。 另外,在这种相对明确/完善的知识管理组织架构之上,必须设置高层层面的一位知识管理总负责人,在一些涉及到多部门协调的关键节点上,必须由这样一位总负责人/协调人来作出最后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一些行业领导者企业内部会设置CKO(首席知识官)这一职位的原因。 知识管理这项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更偏重于内部的操作实践,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在充分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的前提下,最好在项目伊始明确知识管理内部推动团队,并配置好相关的岗位,保证团队的稳定与知识管理成果的传承。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如何推行[1] 知识管理对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不容置疑是十分重要的,但为什么很多公司虽然对知识管理有一定意识,但无法落实下去?细想之下,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公司过多的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工具,一个能够解决某些问题的工具,因此,对待知识管理更多的会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一角度考虑,但当真正面对成型的知识分类体系、知识地图,以及知识管理系统之后,依然发现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可能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对待这一问题,应该充分意识到知识管理不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的工作,而是一种“变革”,一种能够改变员工工作习惯的变革。对待这种变革,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对待知识管理的敏感性 每个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在知识管理项目之初,要向全体员工说明知识管理的目标、愿景、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等,降低对知识管理的敏感性(抵触情绪),而增加知识管理的透明度。这点对老员工尤其重要,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管理的真正价值和工作内容,让他们从“行为支持”转变为“态度支持”。对新员工而言,他们对知识管理的抵触没有老员工来的强烈,进入一个公司就要接受他的文化、制度,需要无条件的服从。 2.对员工能力的综合评估 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是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比如,对一个认为知识管理等同于文档管理的组织而言,希望在短短时间内,把所有“老法师”(资深员工)的经验全部发掘出来,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进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做员工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让大家觉得知识管理是“阳春白雪”,而是真正有效的工具,能够对个人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强调义务与职责 从变革管理的角度看,行为的改变才能够促成态度的改变,由外部的约束、刺激、激励来推动知识管理的工作变成内部自发的来进行知识管理。这第一步就需要使用相关的制度/措施来保证这种转变。整个制度/措施集合应该包含三部分:日常管理制度、激励考核制度、支持制度。其中,日常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从义务的角度来约束员工行为;激励考核制度强调使用外部措施,比如我们常提的知识货币,甚至是文档排行,个人文档阅读量等方法/指标,让员工知道个人知识贡献所得到的回报;支持制度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它们起到对义务、职责实现的保障支持作用,比如提供知识管理指导专员、服务热线等,在初始阶段,员工在要履行自己义务时,遇到问题能够找到相应的支持者。 4.承诺与业务流程/实际工作结合 通过员工的“承诺”,或理解为将成果固化到业务流程中,实现知识管理成果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比如类似于“项目结束后要完成知识地图”之类的制度约束,真正实现知识管理与流程管理的结合。但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这只是成果的应用,在变革管理的金字塔中,它只是处于最顶端的一个环节,而更多的基础性工作,取决于以上提及的三方面。 知识管理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成功实施知识管理会为企业带来两方面最直接的收益:一是,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把一些核心的经验固化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功的复制,从而把依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转变为依靠“组织能力解决问题”;二是,核心知识的积累也可以保证不因核心员工的流失而导致知识的流失,为企业的整体知识保留与提炼创造条件。但是,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与推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更需要在稳定的知识管理内部团队的推动下,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D. 有哪些著名企业采用了密集型战略
1、欧赛斯——核心人物:何支涛,专注数字化品牌战略咨询,两大核心业务:品牌全案服务及数字全案服务,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找到专属的井口,通过完善的运营配称系统把井打深。全程陪跑,让企业少走弯路,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欧赛斯是新冠军背后的新冠军,培育了50家左右细分领域前3名企业,为细分市场领导品牌或准细分市场领导品牌,提供全方面的战略策划和战术制定。为企业装上品牌超级引擎,助力企业高速发展。
君智——核心人物:谢伟山,专注竞争战略咨询,打破传统咨询角色定位,作为“事业伙伴”与客户共创正确的成果,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获利能力提升、市场地位共创。公司以客户成果为荣,为客户提供能落地的方案,引领企业其他关键领域,实现双方共识的市场地位目标。
2、华与华——核心人物:华杉、华楠,超级符号理论创建者,华与华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咨询公司,是“战略家+创意人”,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产品开发创意、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年度营销传播策划、广告创意制作等全案服务。创办18年来,为中国市场持续创造了连串原创品牌营销奇迹。华与华以“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为核心的华与华方法,为品牌做顶层设计,开创了企业战略、产品战略、品牌战略三位一体的独特策略和创意服务。
3、叶茂中策划——核心人物:叶茂中,叶茂中冲突战略理论,叶茂中为200多家企业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和品牌设计,创意拍摄1000多支广告片,迅速提升企业品牌与销量;2008年荣获国家工商局颁布的中国广告30年突出贡献大奖。
4、特劳特全球战略定位咨询——特劳特核心人物:邓德隆,战略定位全球领导者,1969年,杰克•特劳特 首次提出 “定位” 概念,被称为 “定位之父”。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40多年来,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由熟谙当地的合伙人及专家为企业提供战略定位咨询。特劳特中国公司于2002年成立,是Trout & Partners的中国区分支机构,致力于将全球最佳战略定位实践带到中国,协助中国企业以定位引领战略,实现更高效经营,成为行业典范。
5、里斯——里斯核心人物:张云,定位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者,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于2007年进入中国,由艾·里斯的传承人张云带领中国团队把定位理论和全球经验带入中国,结合中国市场特色,为企业提供战略定位咨询服务。
在中国实践的十多年中,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协助企业构建战略布局、研判品牌定位、探索业态创新,成为唯一一家为中国企业全球发展、为千亿级中国企业提供服务的战略定位咨询公司。
E.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一)建立了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的成因模式
认为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深部岩浆,围岩中的矿质组分也参与了成矿。来源于岩浆的成矿热液经由矿区F5断裂向上运移,在平面上分别向SW、NE扩散,同围岩中被活化的矿质组分一起在合适的空间富集,随后经历了次生富集的重要阶段。
(二)对查干敖包铁-锌矿床成因认识有了新进展
综合认为查干敖包铁-锌矿与石英闪长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矿床。矿床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下,含矿的古老残留洋壳部分熔融,受到富钾基性地幔的交代后侵入到浅部,岩浆交代大理岩、自身发生钠长石化析出成矿物质。
(三)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研究取得新进展
认为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具有多期次热液活动特征,早期以高温热液活动为主,晚期则以中-低温热液活动为主。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和围岩、是一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四)划分了研究区的矿床类型
将研究区内的矿床(点)划分为3种类型,即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点)、与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的金属矿床(点)和中低温热液矿床(点)。
(五)总结了东乌旗北部一带金属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认为以东乌旗-伊和沙巴尔深大断裂(F2)为界,西侧主要为与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的铜、钨矿床;东侧主要为铁、铅、锌、银、金等矽卡岩型或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铜矿点主要分布于额仁高毕复式向斜的核部;在白云呼布尔-满都宝力格大断裂(F3)和朝不楞西-乌拉盖断裂(F5)的交汇部位,矿床(点)分布密集。
(六)总结了找矿标志和提出了找矿方向
找矿标志包括:① 晚古生代的火山-沉积岩地层;② NW向张性断裂和NE向张扭性断裂;③ 正的航磁异常、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④ 面型分布的综合化探异常;⑤ 硅化、褐铁矿化、锰矿化、萤石化以及钠长石化等。有利找矿部位包括:① 白云呼布尔-满都宝力格大断裂(F3)和朝不楞西-乌拉盖断裂(F5)交汇的锐角部位;② 沿阿尔哈达-查干敖包呈NE向分布的印支期富碱花岗岩类的外接触带;③ 航磁正负异常交替部位,即航磁0等值线附近;④ 阿尔哈达西北部、吉林宝力格西北部以及查干敖包矿区外围已发现的化探异常位置;⑤ 已知矿区的外围和深部。
(七)花岗岩类研究获得了重要成果
认为吉林宝力格、阿钦楚鲁早期和晚期二长花岗岩属岛弧花岗岩,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而阿尔哈达岩体则属A型花岗岩,后两者形成于碰撞后拉张环境。
(八)首次获得了研究区内5个花岗岩类岩体的年龄
通过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法年龄测试,获得吉林宝力格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314±8.8 Ma,阿钦楚鲁早期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99±5 Ma,阿钦楚鲁晚期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84.3±9.7 Ma,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234±6 Ma,阿尔哈达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18±5 Ma。
F. ()成果
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简称科技,科学与技术的通称,通常人们先于掌握科学的内原理之前,早有容利用该原理的技术。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的高端,精锐的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G. 请问什么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及劳动比例发生变化,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下,增加的资本投入要大于对劳动增加的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对人力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对于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长远的意义。
H. 知识密集型是什么意思
知识密抄集型产业,又称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密集型产业在迅速发展。在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飞机和宇宙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精密机床、数控机床、防止污染设施制造等高级组装工业,高级医疗器械,电子乐器等高级工业均属该产业。
I.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1.4.2.1 对沂沭断裂带演化阶段进行了厘定
依据对沂沭断裂带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岩、构造形迹、构造盆地建造和改造特征的论述,将沂沭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J1)、左行平移阶段(J2-K1)、张扭性裂谷阶段(K1-K2)和挤压断块运动阶段(E-Q)。其在山东境内的最大平移距离约150 km。
1.4.2.2 对沂沭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
沂沭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三大板块即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太平洋板块向NWW俯冲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沂沭断裂带的活化并发生左行平移,其最大平移距离超过300 km。新生代则以拉张、挤压(兼扭动)交替进行为特征,形成具裂谷特征的构造格架。
1.4.2.3 对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主要阶段沂沭断裂带的主要构造事件进行了描述,分别探讨了海西-印支运动时期、侏罗纪时期、白垩纪时期、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和第四纪时期沂沭断裂带的构造表现形式,以及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其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铁、铜、金矿有关;燕山早期形成了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归来庄式金矿床;燕山晚期经历多次张-压交替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不仅发育在断裂带内,在鲁东大面积花岗岩的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深源金元素,形成胶东金矿床密集区,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为典型,及与火山碎屑岩、砾岩有关的白垩纪砾岩型金矿床等;喜马拉雅运动则形成了以石油和褐煤(古近纪)、蓝宝石和硅藻土(新近纪)、地下卤水和砂金矿(第四纪)等矿床。
对区内典型金矿包括蚀变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潜火山岩型等金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各自产出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带内(外)铜矿、铅锌矿、铁矿和蓝宝石矿的形成机理和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构造-沉积-岩浆(火山)-成矿活动时序和成矿系列。
1.4.2.4 探讨了金矿成矿作用
通过对金矿稳定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包裹体、惰性气体研究,确定了区内金矿的成矿阶段与形成时代,探讨了物质来源。
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下深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区内金矿的形成主要是岩浆热液加入天水作用的结果,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参与改变了成矿热液的理化条件而发生沉淀形成金矿。
对沂沭断裂带中段两种类型金矿床的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揭示: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冰点温度变化于-2~-8.6℃之间,对应的盐度质量分数在3.39%~12.39%之间,可分为3.5%~6.5%和8.5%~12.39%两个盐度段,可能代表了两种流体端员组分,即中等盐度的岩浆流体(或深源流体)和低盐度的深循环的大气水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反映了早期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
区内的金矿成矿时代采取了K-Ar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本区金矿的形成应在中生代白垩纪,金质来源与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