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赵颖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等情况: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情况:(1)科技部“十二五”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第七课题负责人(2011.01.01—2015.10.31)。(2)科技部“十一五”“973”项目“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2006-2010年)。(3)科技部“十五”“973”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第三课题负责人(2000-2005年)。(4)2006和2009年,连续承担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5)2007-2012年,承担南开-钧石能源公司的横向合作项目。科研成果:主持并完成科技部973、国际合作项目、天津科委攻关等10余项科研项目。(1)已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2)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3)共获部委级科研鉴定成果10余项,全部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奖情况:(1)2013年,“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发”,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2012年,获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光伏成就奖”。(3)2009年,“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发”,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4)2006年,“非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化”,获天津市政府产学研联合贡献奖。(5)2003年,“非晶硅(a-Si)基薄膜功能集成器件和技术的研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㈡ 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是指哪些
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只有一种,就是有省政府颁发的,一般有省社科联组织评审,其他的都不是。
㈢ 《魅力中国》杂志社评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是不是没用本科生可以此加绩点吗
像我这种本科生都不是个更别说这么高级的东西。
㈣ 庄大方的科研成果
获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1992年度、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均排名第五;获1999年度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排名第二;1992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八;联合国TIPS“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一项,排名第五;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授予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六。
㈤ 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综合实力排名怎么排
目前全球比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四家:包括英国的QS、泰晤士(又简称THES),美国新闻报道(又简称US News)和中国的“软科”。个人比较认可我国的“软科”排名,原因在于“软科”的排名所采用的全部为客观数据,基本没有主观性指标;同时,“软科”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相比于其他机构或组织公布的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更为全面,可信度更高。
我天朝地大物博,全国各类高校也是数不胜数,每年出来的全国高校排名也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版本。虽然各个排名各有千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高校综合评价也有着它基本的参考和评价的依据。以下是我国高校综合排名的评价指标与权重表: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望采纳,谢谢~
㈥ 司林胜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EDI效益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鉴定;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3、转型时期河南省粮食流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第二,2000年结项;
4、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鉴定;
5、工商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6、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1998年鉴定;
7、河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结项;
8、商品流通企业商誉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9、粮食商贸及储备调拨EDI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科技攻关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10、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问题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结项;
11、面向电子商务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选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研;
12、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 1、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经济管理,2004.15;(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编);
2、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江汉论坛,2001.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贸易经济”1998.1全文转载);
3、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学”1998.1全文转载);
4、论大中型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控制,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8.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商业企业管理”1998.11全文转载);
5、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整合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5;
6、企业信息化非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7、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02.5;
8、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9、企业绿色营销系统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8;
10、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企业活力,2002.10;
11、基于PIP的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系统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12、Systemically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Green Marketing,46TH (2002)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Shanghai,2002,8;
13、The Integration Goal,Mode And For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raditional Enterprises,The 2nd Sino-America Advanced E-Commerce Workshop,2004,6;
1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Green Manufacture Evaluation System(被ISTP收录)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1.8.
15.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Net Marketing Performance(被ISTP收录), Orient academic forum special:306-312,2004
16、《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5
17、《依托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粮食经济》,1998.11;
18、《创新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工厂管理》(核心期刊),1999.4;
19、《商品流通企业商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9.2;
20、《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的出售和拍卖工作》,《市场经济导报》,1994.6;
21、《香港基金市场管理模式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5.5;
2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决策探索》,1995.7;
2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跟踪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7;
24、《健全机制,化解阻力,整体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经济》,1999.12。
25、绿色产品竞争的博弈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cn11-4688/T
26、《我国推广应用EDI技术的基础条件分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0.2;
27、《我国EDI技术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计算机世界》1999.8;
28、《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EDI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年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8鉴定;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魏明侠、司林胜著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 主编, 排名第一;
3、电子商务概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排名第三;
4、WTO与河南粮食(河南省“十五”规划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8 排名第五;
5.《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总主编;
6、电子商务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排名第五。
7、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主编;
8、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主编;.
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5,主编。 1.1998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获得“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
㈦ 国家三大奖认可度较高的高校有哪些
虽然首轮137所“双一流”高校名单已于2017年9月正式发布,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早在2015年8月就已经与公众见面。因此,今年实际上已经到了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最后阶段,与此同时,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也即将启动。那么问题来了,哪些非“双一流”高校有望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脱颖而出?从首轮“双一流”新增25所非“211工程”高校的情况来看,具有以下三类特色的高校概率最高:一是具有顶尖学科优势和特色的高校;二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大学;第三,考虑区域平衡的关怀型高校。
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江苏大学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江苏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但有些学科有不错的长处。其中,湖南大学作为“根深蒂固”的大学,早已入围新一轮“双一流”。作为河北省全力支持的高校,焰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光。两年来,盛大先后获得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支持。借助物理,争取“双一流”非常明显。同时,还得到了各部委和各省的联合建设支持。江大综合实力在四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农机特色也非常鲜明,也很有机会入围新一轮“双一流”。
㈧ 风笑天的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讲授的主要课程有《社会学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中国家庭与人口问题研究》等。 A著作与教材
已出版《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等4部学术专著,主编著作、教材5部,合著、参编著作、教材11部。
1. 《社会的印记》(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社会调查方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修订版)(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
4. 《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信息时代新青年议题:理论、政策与实务》(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9. 《社会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 《社会学导论》(第二版)(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1.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12. 《青年文化与价值观30年变迁》(参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8)
13. 《中国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 《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参编),南京出版社,(2008)
15. 《全国高等院校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家庭变迁》(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7. 《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定性研究方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9. 《社会研究方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1.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2. 《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编著),华文出版社,(2005);
23. 《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编),知识出版社(2004)
24.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5.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7. 《社会学研究方法》(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8.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9. 《社会管理学概论》(参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0. 《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1.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2. 《当代中国社会学》(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3. 《社会学导论》(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4. 《社会学方法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5. 《蜕变中的中国家庭》(参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3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7.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8. 《社会学》(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
39.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自学考试指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0. 《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1. 《中国大网络全书·社会学》(参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1)
42.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3. 《透视社会的艺术-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44. 《社会学教程》(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89)
45. 《新思维与大改革》(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46. 《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7. 《当代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技术》(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48. 《调查研究知识手册》(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B学术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如:
1、《The changing lmages of Wowen──An Analys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wen》,《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年。
2、《我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学研究》,1989年4期。
3、《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对象与内容》,《青年研究》,1993年7期。
4、《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方法》,《青年研究》,1993年9期。
5、《变迁中的女性形象》,《社会》,1992年7期。
6、《优良问卷的标准》,《社会》,1989年7期。
7、《这样的调查不能反映客观现实》,《社会》,1987年5期。
8、《二加一家庭》,《光明日报》,1993年2月。
9、《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特征》,《社会学研究》,1992年1期。
10、《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人口研究》,1991年5期。
11、《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
12、《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分析》,《江海学刊》,1990年1期。
13、《独生子女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影响》,《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3期。
14、《论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华中师大学报》,1989年6期。
15、《什么是社会调查》,《青年研究》,1993年2期。
16、《问卷法》,《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7、《撰写调查报告》,《青年研究》,1993年5期。
18、《浅谈当前抽样调查的若干失误》,《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9、《论人的社会化之特点》,《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3期。
20、《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上),《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4期。
21、《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中),《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6期。
22、《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下),《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0年1期。
23、《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增刊)。
24、《父母眼中的独生子女》,《社会》,1991年7期。
25、《有关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统计与决策》,1987年5─6期。
26、《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福建论坛》,1995年5期。
27、《问卷设计在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论坛》,1989年4期。
28、《城市住房建设应考虑社会因素》,《开发》,1989年2期。
29、《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
30、《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福建论坛》,1991年2期。
31、《独生子女家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5期。
32、《共处与分离: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形式初探》,《人口与经济》,1993年2期。
33、《论独生子女父母角色的特点》,《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2期。
34、《如何把社会调查做得更好》,《青年研究》,1993年12期。
35、《问卷调查中阻碍合作因素浅析》,《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8期。
36、《姓氏之争引起的思考》,《社会问题导报》,1986年16期。
37、《结婚为何成为爱情的坟墓》,《婚姻与家庭》,1986年9期。
38、《要为回答者着想》,《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6年6期。
39、《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社会》,1986年4期。
40、《武汉青年工人婚恋情况调查》,《青年研究》,1985年2期。
41、《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社会学研究》,1994年3期。
42、《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5年1期。
43、《他们信息世界的另一半》,《青年研究》,1995年第6期。
44、《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社会学研究》,1993年1期。
45、《家庭及社区因素对小学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3期。
46、《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47、《城市居民闲暇生活质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3期。
48、《武汉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浙江学刊》,1997年3期。
49、《近十年来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述》,《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50、《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理论月刊》,1998年8期。
51、《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与方法修养》,《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52、《我们的方法水平可以打几分?》,《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3期。
53、《虚拟社会化与21世纪青年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12期。
54、《十年来国内费孝通研究述评》,《江海学刊》,1999年5期。
55、《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
56、《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于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年1期。
57、《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与结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4期。
58、《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59、《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60、《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
61、《生育政策与青少年教育》,《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9期。 1. 2012年,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获得“北京陆学艺社会学基金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
2. 2012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3. 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个人)
4. 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
5. 2008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排名1/5)
6. 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1/5)
7. 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排名1/5)
8.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
9.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
10.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11. 2006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
12. 2005年,论文“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获得江苏省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
13. 2005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5)。
14. 2004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5);
15. 200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第八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个人)
16. 2003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17. 200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18. 2001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湖北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个人)
19. 2001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武汉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
20. 2000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
21. 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
22. 1998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7-1998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个人)
23. 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11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个人)
24.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个人)
25.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个人)
26. 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度“华为奖教金”;(个人)
27. 1996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个人)
28. 1996年,“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特征”一文获《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个人)
29. 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个人)
30. 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湖北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著作类)三等奖;(个人)
31.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
32. 1989年,在北京大学荣获“首届光华博士奖学金”;(个人)
33. 198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首届严景耀奖学金一等奖”;(个人) 1. 2012年11-12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 2012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长崎大学,访问与出席学术会议;
3. 2012年3月,台湾淡江大学,出席学术会议;
4. 2011年3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出席国际老年学会“应对老龄化全球社会行动战略计划”理事会议;
5. 2011年10-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
6. 2011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出席两岸三地青年问题学术研讨会;
7. 2011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8. 2010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出席青年问题论坛
9. 201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出席国际会议;
10. 2008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11. 2007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出席国际会议;
12. 2006年2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13. 2005年8月,美国费城,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
14. 2004年11月-2005年9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15. 2004年3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16. 2003年1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出席国际会议;
17. 2003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
18. 2000年11-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19. 2000年7-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社会学系、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0. 1999年7月,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研究;
21. 1999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出席国际会议;
22. 199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3. 1998年1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
24. 1998年11月,台湾辅仁大学,出席国际研讨会;
25. 1998年11月,澳门,出席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分会第四届年会;
26. 1997年8-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7. 1994年10-11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访问学者;
28. 1990年9-11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㈨ 蒋勇的获奖情况
第四届国家教委(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获得者;
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者;
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者;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
多项科研成果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行业特色高校“三个导向”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1(集体,个人排名第六);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坚持素质教育,重视第二课堂,培养创新人才——数学教育中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001,(集体,个人排名第一);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构建二位一体、六维驱动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2013(集体,个人排名第一);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构建“五环相扣”培养体系,以国际化视野提升研究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2015(集体,个人排名第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立体化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数理综合素质,2013,(集体,个人排名第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学术型、技能型、国际化”的多元化信息与计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2013,(集体,个人排名第二);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高等数值分析,2014(负责人);江苏省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气象计算方法,2014(负责人);江苏省重点教材: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2014(主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计算方法,2000,(集体,个人排名第二)。
㈩ 陆哲明的科研成果和荣誉奖励
(获奖、专利、已完成重大项目等)
⒈论文“Image Retrieval Based on a Multipurpose Watermarking Scheme(基于多功能水印算法的图像检索)”获得2005年第九届KES国际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 Engineering Systems Melbourne,Australia,September 2005)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编号NCET-04-0329;
⒊《矢量量化图象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0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第一,获奖日期2004年7月23日,证书号码2004-013-0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⒋《矢量量化图象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项目获2004年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第一,获奖日期2004年3月5日,证书号码2004-012-0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⒌2003年被授予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奖日期2003年7月1日,发证机关:中共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委员会。
⒍博士学位论文《矢量量化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日期2003年8月,证书号码2003027,发证机关: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⒎《数字图像非线性滤波、矢量量化压缩及融合技术研究》项目200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获奖日期2003年1月20日,证书号码:2002-045,发证机关:教育部;
⒏2002年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奖日期2002年10月10日,发证机关:哈尔滨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市科协;
⒐博士学位论文《矢量量化编码算法及应用研究》获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日期2002年8月,证书号码020004,发证机关: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
⒑《VⅪ总线C系列模块研究》项目获2001年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第五,获奖日期2001年12月,证书号码2001GFJ2201-5,发证机关: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⒒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获奖日期1999年12月20日,发证机关:哈尔滨工业大学。
⒓发明专利 “在数字图像中嵌入可见水印和不可见双重水印的方法”,专利申请号:03132640.4,申请日:2003年9月27日,公开号:CN1529299,公开日期:2004年9月15日。
⒔发明专利 “隐密电话”,专利申请号:200410013706.8,申请日:2004年4月23日,公开号:CN1571444,公开日期:200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