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代持股股权转让:企业应承担哪些纳税义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公版告》(国家税务总局权公告2011年第3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前已签订协议转让给受让方,但未变更股权登记、仍由企业持有的,企业实际减持该限售股取得的收入,依照规定纳税后,其余额转付给受让方的,受让方不再纳税。
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❷ 代持股转让是否征个人所得税
代持股,变更代持人,不征个人所得税。
代持股的所有权人转让,要征个人所得税
股权转让属于个税中财产转让科目,应该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20%的税率计算个税。不过,个人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上市公司股票获取的所得,暂免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如果你所说的股权转让是在沪深股市上交易的,就暂免纳税,但如果是签合同转让的,就要纳税了
❸ 我与他人签订了一个代持股协议,由我出资,他是那个公司的股东,现在她擅自转让股权,我可以追回吗
可以。
如果收购方知道转让人只是名义股东,则收购方不属于善意取得,你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确认转让合同无效。
如果收购方不知道转让人是名义股东,则收购方可以善意取得股权。此时,你可向代持人索赔。
❹ 股权转让协议是代持股东还是被代持股东签订
代持股东签订。
产生代持股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真实的出资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或者是为了规避经营中的关联交易、找别人代持股,或者是为了规避国家法律对某些行业持股上限的限制,也可能是有的公司对股东身份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不管基于什么目的,代持股份必然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一份股份代持协议书。签订代持股协议则存以下法律风险:
一、合同效力纠纷
如果代持股协议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主要是没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没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形的,一般代持股协议是合法的。但是,这种合法也仅限于签订协议的双方之间,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
另外,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中国有些产业限制外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投资者)投资或者禁止外国投资者投资。如果外国投资者规避中国法律规定,通过股权代持方式进入相关行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此时实际出资者和名义股东之间的股权代持协议会因违反中国法律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
二、实际出资人不进行工商登记存在的法律风险
登记在工商管理部门的股东是接受委托的持股代理人,并不是实际的出资人,但是,对外来讲,股东资格的确认依据的是股东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实际出资人虽然出资但是自己的名字并不显示在工商登记资料上,就容易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1、股东的身份不被认可。由于实际出资人的姓名并不记载于工商登记资料上,那么在法律上实际出资人的股东地位是不被认可的,股东的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一系列的权利都需要由代持股人行使,必然导致风险的存在。同时代持股人转让股份、质押股份的行为,实际出资人都很难控制。
2、代持股人恶意损害实际股东的利益。包括代持股人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给实际出资人造成的财产损失。
3、由于代持股人自身原因导致诉讼而被法院冻结保全或者执行名下的代持股权。当代持股人出现其他不能偿还的债务时,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权,并将代持股权用于偿还代持股人的债务。实际出资人如果未能及时阻止,只有依据代持股协议向代持股人主张赔偿责任。
4、代持股人意外死亡引发继承或离婚纠纷等。如果代持股人意外死亡,则其名下的股权作为财产将有可能涉及继承或离婚分割的法律纠纷。实际出资人不得不卷入相关纠纷案件中,才能维护自己的财产权。
❺ 代持股协议中的委托方转让股份怎么办
1、这在代持股协议中就需要明确相应的制约条款.
2、这些制约条款不能对抗善意取得股权的受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