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四川信息职业教学成果奖

四川信息职业教学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1-10-10 13:31:39

『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是民办还是公办学校怎么样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综合性普通高校,位于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遂宁市城区,占地1735亩(含新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800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正副教授11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240余人,“双师型”教师70余人。在籍学生18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300余人。学院内设系(室)及业务机构22余人,主要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器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管理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艺术系、外语系、“两课”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成人教育部、师范教育部、实训中心、图书錧、学报编辑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四川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院开设专业33个,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办学宗旨: 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强化实践,确保质量。

办学模式: 以实施综合性全日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本、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及各种专业培训。

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成果: 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6列人。科研成果人,近五年来,在各级各类上发表论文1000篇,专著125部,省、市、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成果奖128项。学院多次受到家教育部、农业部、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荣获80多项荣誉。

学院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不断完善办学设施,不断探索的发展路子,
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贰』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教学成果

■2010年6月,该校作为全川十支高校队伍之一参与“李嘉诚基金会援汶川地震灾区支教公益活动”活动项目。
■2013年6月,该校荣列第一批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3年6月,该校图书馆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图书馆”荣誉称号。
■2013年6月,该校作为唯一高校再次受邀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是该校第四次参加此项活动。
■2013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该校为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培育院校。
■该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受到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处、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好评,特发简讯予以肯定。
■2013年9月,落户于该校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通过省级评估。
■2013年9月,该校学生受邀参加由中国青年报社、黑龙江团省委、黑龙江农垦总局共同主办的“我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记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团干部培训活动,该校是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唯一一所专科院校。
■2013年9月25日,该校受邀参加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成都市教育局及丹麦霍森斯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以“成都——丹麦学前教育研讨会”为主题的2013年成都丹麦日活动。
■2013年10月11日,该校与CCTV《发现之旅》频道签订产学合作协议,该校为CCTV《发现之旅》频道西南创作基地,同时CCTV《发现之旅》频道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实践实习就业基地。
■该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入选“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该项目立项的高职院校。
■该校自办校刊《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报》荣获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三星级会员媒体”称号,该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入选的专科院校。
■该校荣获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优秀组织奖”和“入围奖”,并有五部作品获得入围奖。
■该校师生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联合主办的“民歌争霸2013中国国际大会”,并获央视颁发荣誉证书
■影视学院荣获“光影梦想·四川原创微电影大赛”唯一为高校设立的集体奖项——特别组织奖。
■影视学院学生作品《玩转咖生活》荣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优秀奖。
■影视学院学生作品《“奢”香水广告excessive》和《玩具车》荣获“中国娇子”四川省广告作品大赛优秀奖。
■文博学院学生荣获“永远跟党走”第八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四川赛区青年组国画类金奖和书法类银奖。
■动漫学院学生作品《外星战士》荣获“2013第四届西部成都动漫游戏文化节暨第八届“56个月亮”中国西部大学生动漫节作品比赛”一等奖。
■非遗学院学生作品《后羿射日系列台灯》荣获中国(日照)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铜奖。 ●四川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跨越十年·2011全国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盟员单位
●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省2011年高校学生公寓与物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8—2010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2011年度省直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省直党群序列2011年度目标考评先进单位
●省教工委“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团体三等奖
●首届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院校
●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吸引力十大院校

『叁』 四川理工学院第一志愿能录满


2006年二本省控512 该校录取线:530 ,
2007年二本省控:474 该校录取线:481 ,
2008年二本省控:534 该校录取线 :560 ,

四川理工学院座落在享誉国内外的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四川省自贡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的基础上组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汇东、营盘、黄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400亩,总建筑面积近67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国有资产总值约5.3亿元,其中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64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约1500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

学校建立了13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建成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食品、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管理类五大学科专业群,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个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还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有四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四川省“一号工程”建设基地。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2个研究所(室)。其中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研究白酒酿酒技术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理工学院被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国研究盐文化的唯一的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4年来,学校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5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被SCI等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文章200余篇。

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十五”以来, 1门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1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8项。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近25000人。43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近四年,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名列省属高校前列。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和“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大学而努力。

『肆』 四川的二本大学多,含金量高的二本大学有哪些

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现在的一个“网红”省份,很多学生都我国大西南的确都有很深的向往。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选择四川,不仅因为四川的美食闻名遐迩,更因为四川的优秀院校众多,教学质量高。

一首网络红歌《成都》更是唱火了四川“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想领略一下四川的风采。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网站显示,四川省一共拥有126所不同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有5所211院校和2所985院校,47所二本大学。但是这些二本大学的含金量参差不齐,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几所四川含金量比较高的二本大学:

就教学成果来说,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项。从校园环境来看,国内很少有能比得上峨眉校区的大学,学校本身坐落在峨眉山风景区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山水环绕,很多前往峨眉山旅游的游客也会选择入住在校园内。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是一所环境与实力兼具的二本大学。

『伍』 四川旅游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2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西餐工艺教学团队(阎红);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户外运动教学团队(罗锐)、烹饪营养卫生教研室(阎红)、酒店管理教学团队(谢光辉)、烹饪原料学教学团队(阎红);
省级教学名师(4人):袁新宇、钟志惠、阎 红、杜 莉。 质量工程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2门,四川省精品课程12门。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食品加工与检测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系部1烹饪原料学阎红旅游2西点制作技术钟志惠旅游四川省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系部1烹调工艺学袁新宇旅游2烹饪原料学阎红旅游3西点制作技术钟志惠旅游4烹饪营养卫生学黄刚平旅游5西菜制作技术李晓旅游6餐饮市场营销陈云川旅游7定向运动许军文化教育8中国烹饪概论杜莉旅游9饭店管理邱萍旅游10中西式快餐何江红旅游11食品雕刻吕懋国旅游12仓储管理李进教学成果 2007-2013年中,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2007年--2013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成果名称成果完成人获奖级别获奖时间休闲运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许军、蔡林、李宁、阳洪波、彭菲二等奖2013年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陈云川、熊红、张 华、李进、袁春平三等奖2013年工学紧密结合,创新餐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维兵、陈云川、唐宇、陈国林、周世中二等奖2010年面向专业需要,突出应用特色——“烹饪原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阎红、梁爱华、王兰、孙俊秀、黄益前二等奖2010年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刘彤、陈云川、陈勇、汪晓萍、杨朝斌三等奖2010年以精品专业建设为基础,构建高职教育餐饮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唐宇、梁爱华、黄刚平、钟志惠、阎红三等奖2010年校企合作探索餐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卢一、周世中、梁爱华、陈云川、包奕燕 一等奖2007年烹饪类和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卢一、周世中、杨君强一等奖2010年学校荣誉 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被评为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教育外事先进单位、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餐饮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单位、国家西部乡村旅游培训示范单位,学校也是农业部农业技能鉴定站、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四川省农业系统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省级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生成绩 2008年全国山地运动会负重登山,男子个人赛第一名、第五名,女子个人赛第四名、第七名。
2010年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女子难度亚军,速度季军。
2011年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女子乙A难度第一名。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项目选拔赛,获团体第五名和女子单项第六名
全国首届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全国首届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
全国第四届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获得二等奖2个和最佳院校组织奖
“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获得四川省团体“二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第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
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获金奖1个,银奖1个
第六届四川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获金奖4个,银奖13个,铜奖20个。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1个。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川菜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1个):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 序号研究中心名称1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 休闲旅游研究中心 2原创菜品研究所 旅游资源规划与保护研究所 3川娇味理研究所 四川省休闲管理学会 4高等教育研究所 酒店工程研究中心 5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 旅游运动检测实验室 6休闲运动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室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图书馆藏书83万册,开通了“EBSCO全文期刊数据库”、“大不列颠网络全书网络版”、“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知网”等现代信息资源网。 学术期刊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什么时候建校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1981年学院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学院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举办本科教育30年来,积极适应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人南、青羊四个校区,占地1800亩,校舍面积5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8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65.09万元,图书164.59万册(含电子图书44.47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建设水平高,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1247人,专任教师96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6人。现有教授、副教授287人,占师资总数的40.2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3人,占师资总数的69.14%。

学校拥有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获得者1人,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6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理、管、经、文、法等学科门类。学校下设17个学院,1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多人。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近几年学校承担了27项教育部和四川省教改项目,近两届获1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学校是信息产业部确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气象局的气象干部培训单位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培训基地。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二炮培养军队干部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建立了23个科研机构,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科研经费逐年提高,2006年达到2504万元。2004-2006年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4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2项、其它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发表学术论文1733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769篇,被SCI、EI、ISTP检索97篇,出版教材、著作116部,3部(套)教材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4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102项,省(部)级奖励145项。尤其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并列全国参赛高校第六名,位居一般高校第一名。

1978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2万名本科毕业生。他们主要分布在全国气象、IT、国防、民航、统计等部门和行业,许多已经成为骨干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省级以上气象台站的通信中心、防雷中心、雷达台站和卫星地面站等业务单位的技术骨干有70%是我校培养的。

学校围绕建设部分学科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应用”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当前,学校正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信息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学校准备更名,不久应该是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所以还是很不错的哦!

『柒』 四川广元的信息技术学院怎么样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已建立起大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中专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地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诞生之地——广元。学院始建于1976年,时称“广元无线电技工学校”;199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2004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0亩,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61人,其中专任教师236人;在校学生4000余人;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27个高职专业,专业设置覆盖电子信息、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旅游六大类,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现有12个校内实训中心,其中1个为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立了48个“四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立了四川鹏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形成了“前厂后基地”的产学模式,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施。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91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21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座位数2124座,馆藏纸质图书23万册,电子图书4208GB。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广元市外派人员培训基地、广元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广元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广元职业教育集团”,并建立了“楼宇智能技术”、“物联网应用研究”等中心,成立全国首家“联想教育人才培养学院”,为推进广元职教资源转化、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两化”进程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全程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努力构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共建;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开展了ICSB教育培训项目;与联想集团、中兴通讯、九州集团、技嘉科技集团、长虹集团、赫比国际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了联想班、中兴班、深南电路班、技嘉班、颠峰软件班、夏尔动漫班、航天金穗班、中科红旗班、长虹班、赫比专班等数十个定向培养班。基于专业群的“1个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逐步成型并取得明显成效。

学院坚持以培养“理论实、技能精、素质高”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所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已成为Intel、西门子、惠普、日立等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基地,先后在四川、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挖潜力,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逐渐形成了“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依托,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实行素质教育学分量化管理;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自身特色。学院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08年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第一名,2008“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团队特等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09年获得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9年SIANA 09(南昌)国际数字艺术动漫周·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作品大赛“手机动画类”比赛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2009年“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大赛“应用开发类”团队三等奖,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获一等奖,四川省“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天华杯”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选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2010年 “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数控铣工第一名,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全国一等奖、四川省一等奖和二等奖,2011年“英特尔AChIVE第三届职业技能机器人竞赛”高职组第二名,2011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二等奖、“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三等奖等。截止目前,学院学生累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120余项,获奖人员400余人次。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11月,学院接受了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学院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学院顺利通过评估。截止目前,学院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4门,取得教研科研项目90多项,其中省级教育教学类研究项目19项,省级应用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11项,院级教科研立项60余项;国家专利11个;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院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8项;公开发表论文42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6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59本,其中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本,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设立项3本,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教材30余种。先后荣获省级“安全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元市“领导班子创四好先进集体”、“最佳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学院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四川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焦伟侠、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等领导相继来院视察,对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就业形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学院多年来的办学成果。

学院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雪峰校区)

四川省广元市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坝校区)

邮编:628017

联系电话:0839-3350106(学院办公室) 3351918(招生就业办公室)

传真:0839-3350565

网址:www.scitc.com.cn
总体来说在广元的中专院校中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电工专业,如果考不上本科,打算早点就业的话,可以选择

『捌』 李国平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1979.09----1983.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
1983.07----1985.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
1985.09----1986.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
1986.07----1988.0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作硕士论文,获理学硕士
1988.09----1991.05,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
1991.06----1993.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讲师
1993.11----2000.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副教授(破格晋升)
2000.12----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任教,教授
1996.11----1996.12,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MRI)短期高级访问学者
2002.09----今,西南交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3.02----2003.03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短期访问学者
2004.04----2004.10 ,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访问教授
1993.06----1998.05 ,任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8.06----2001.07 ,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原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书记
2003.04----2004.12 ,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2005.01----今,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系主任 研究生课程
《高等大气动力学》
《现代大气科学前沿与展望》
本科课程
《地球流体力学》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提高》 灾害性天气系统动力学
陆面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GPS气象学 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大尺度降雨异常对地面过程的影响,四川省气象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四川赛区电子服务系统,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完成人
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杰出贡献奖
大气科学专业动力学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情况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专题主持人)
热带气旋类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参数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主持人)
可激发暴雨的一类青藏高原低涡系统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主持人)
地基GPS遥感区域大气水汽总量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项目,主持人)
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
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国家科委项目,主研)
长江上游四川地区未来气候与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中间天空模式仿真和采光节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热量和水份平衡的观测研究(国家科委、日本科技厅合作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低涡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方法的研究(中国气象局项目,主持)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的理论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灾害性天气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主持)
四川低涡型暴雨非线性预报方法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项目,主持)
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的机理和预测理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主研)
青藏高原热源和热力过程对ENSO形成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Li Guoping,Fu Congbin,Ye Duzheng.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persistent rainfall anomalies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1991,15(1): 62-71
卢敬华,李国平. 层结稳定度和波速对孤立波解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94,37(增刊第2辑):46-56
Li Guoping ,Lu Jinghua .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2): 244-252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Wan Jun ,Gong Yuanfa .Determination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4):511-518
李国平,杨小怡.热源强迫对非线性重力内波影响的初步分析.大气科学,1998,22(5):791-797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Gong Yuanfa.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13): 1221-1226
李国平,蒋静.一类奇异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涡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气象学报,2000,58(4):447-456
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Shigenori Haginoya,Chen Longxun. Estimates of the bulk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WS dat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1,79(2): 625-635
Li Guoping,Lu Jinghua,Jin Bingling,Bu Nima.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rface heat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6): 1206-1214
李国平,赵邦杰,卢敬华.青藏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的研究.气象学报,2002,60(1):60 -67
李国平, 段廷扬,巩远发,卢会国.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气象学报,2002,60(4):453-460
李国平,赵邦杰,杨锦青.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大气科学,2002,26(4):519-525
李国平,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专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4月

『玖』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轻轨不是地铁,地铁在地下,轻轨在地面上。。。从长春火车站出来后向右拐就是长春站轻轨站,一直做到福祉路站,然后坐120,或者走啊走啊,就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了。。。

『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很好的一本类高校,无论从学校环境、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

1、学校环境。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2、专业建设。学校有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8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3、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500余人,高级职称近60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简介

阅读全文

与四川信息职业教学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