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已经算不上萌新的萌新回答一下,咳咳
山东大学出过许多名人,他们如今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
《济南的冬天》想必小学都是背过的,它的作者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与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渊源颇深,1930年到1936年间先后在齐鲁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齐鲁大学,1946年山大曾邀请老舍重回山大执教,老舍也有此意向,无奈当时在美国讲学,只能作罢。事实上,老舍在齐大、山大的这六年正是写作高峰期,老舍的很多作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者构思的,他的两篇文章《青岛与山大》《非正式的公园》讲的就是就是他与山大的故事。
B. 王子今的获奖情况
《秦汉交通史抄稿》1999年9月获国家社袭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秦汉区域文化研究》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古史性别研究丛稿》2006年12月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2004年12月获北京市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2002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中国政治通史》(承担第3卷《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004年3月获第18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中国历史》(六卷本)教材(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本人担任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主编,承担秦汉三国部分撰写任务)2005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1993年9月获第7届中国图书奖; 《历代竹枝词》2004年12月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C. 高峰强的获奖或获得荣誉称号情况
1.《罗推尔社会行为学习理论述评》(山东师大学报,1996,1)获山东省第五届优秀学术论文叁等奖。
2.《山东省高校布局与结构现状》(教育研究,1996,4)获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个人建构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透视》(山东师学报,1999,3)获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行为奥秘透视――华生的行为主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获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7)获山东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获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7.《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立场》2001年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8.《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5)2003获第17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误区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3)2004年获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第18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2001年获山东师范大学首届“十大中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11.2001年获山东师范大学首届大学生“良师益友”称号。
12.、2003年获山东省科协“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
13.2004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杰出青年”称号。
14.2004年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D. 何中华的获得奖项
科研成果曾3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三等奖:另 外还获得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199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1997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1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飞去XX3年获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奖励基金:2000年8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1年1月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2001年1月受聘为山东大学首批关键岗位教授。 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科研成果曾3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三等奖;另外还获得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
199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
1993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6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
1997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
199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0年8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1年1月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
2001年1月受聘为山东大学首批关键岗位教授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何中华教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E. 刘德军的科研成果奖
刘德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色是周恩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他发表、出版学术论著180余篇(部),被国内重要书刊全文转载、摘用、评介的有100余项,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同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
刘德军教授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有:《山东通史·现代卷》(主要成员),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第三位),正在研究中;《抗日战争大辞典》(国家重点图书,重要成员,撰文10余万字)。他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及思想价值研究》(第一位),黄河出版社2007年5月版;《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五四运动山东潮》(独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伟人的魅力——周恩来人格研究》(第二位),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他著的《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第一位),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周恩来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专著”与“力作”;《爱国主义纵横论》(第二位),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企业形象塑造》(第一位),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另,他主持完成的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有:《共和国四十年大事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价值研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等6个项目,并获厅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1、《共和国四十年大事述评》,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1位),山东轻工业学院1990年。
2、《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位),山东省教委优秀著作三等奖1990年。
3、《周恩来人民政协思想三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1991年。
4、《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1992年。
5、《辛亥、北伐、抗战比较研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1996年9月17日。
6、《山东通史》(10卷本,参编),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年12月。
7、《中共党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1998年12月31日。
8、《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位),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1994年12月。
9、《爱国主义纵横论》,山东省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第2位),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1998年12月。
10、《企业形象塑造》,山东省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位),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奖评选委员会1998年12月。
11、《伟人的魅力——周恩来人格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2位),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2001年12月。
12、《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述评》,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山东省党史学会1991年4月30日。
13、《论周恩来的抗战辩证法思想》,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独立),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1995年8月。
14、《周恩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研究述评》,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独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6年4月。
15、《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纪念建党80周年全省党史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独立),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2001年6月28日。
16、《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研究述评》,“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第1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2005年8月。
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88年8月12日。
18、《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述评》,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政教处、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
教学研究会,1990年7月1日。
19、《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优秀著作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92年10月。
20、《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优秀著作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93年7月。
21、《辛亥、北伐、抗战比较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96年7月。
22、《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97年7月。
23、《中共党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1998年7月。
24、《论周恩来的崇高人格》,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2000年7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7月。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2001年7月。
26、《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当代中国理性精神的弘扬》,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2002年7月;科研成果特殊奖,山东轻工业学院2004年12月。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价值研究》,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独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2005年7月;科研成果特殊奖,山东轻工业学院2004年12月。
28、《抗日战争述评》,科研成果特殊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2005年12月。
29、《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五四运动山东潮》,科研成果特殊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2005年12月。
30、《毛泽东执政党思想作风忧患意识》,科研成果特殊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2005年12月。
31、《新时期党风忧患意识与执政能力建设》,科研成果特殊奖(独立),山东轻工业学院2005年12月。
F. 彭建武的科研成果
在CSSCI 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学刊》、《外语界》、《外语教学》以及各类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和教育部办《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发。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等专著3部,著作、教材等近20部。
三、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主持:国家留学基金项目
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
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子课题
四、主要获奖
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山东省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奖
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泰安市“十佳社科人才”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青岛开发区青年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
青岛开发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G. 吕恒林的奖项
多次获学校、学院的优秀教学质量奖、讲课比赛一等奖等教学奖励,获2002-2003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2003年获“我最喜爱的矿大老师”最佳人气奖、2001年主讲的《结构力学》课程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课程,2004年9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2004年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四十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近几年引进科研经费400多万元。主要科研项目有: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煤炭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煤炭部重点项目、两项部一般项目,一项部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其中申报人负责的项目有20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原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校内第八名),原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校内第四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校内第三名),撰写了《深厚表土中的冻结壁和井壁》专著,获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图书科技进步(著作)二等奖(第三名),博士论文“深厚表土中井壁的力学特性研究”获江苏省第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先后在一级刊物上发表10多篇论文(第一作者),多篇为EI检索,在其他国内外刊物上发表30多篇科研论文,有关论文受到了同行的好评。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多名。
获得了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等荣誉称号。
在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煤炭高校第五届教材编审委员、江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等委员会、协会兼任委员、理事联络员,2003年被评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联络员,2005年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08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名师”。
H. 郑中的获奖情况
1998年3月《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获山东省教委首届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1998年9月《拉威尔和声语言中的小二度现象》获山东省教委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
1998年8月《多媒体中音频技术的应用----计算机音乐应用与发展简述》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1998年12月《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获山东省文化厅音乐类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9年12月《拉威尔创作的题材分类》获山东省教委科研成果评选三等奖
2000年3月《和声学基础教程(下册)》获山东省教委艺术教育优秀论著评选一等奖
2005年3月《梅西安钢琴独奏作品研究》获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首届年会博士论文一等奖
2005年4月《论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级集合特征——兼论音级集合中的孪生结构》获第十九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05年10月《论梅西安的节奏系统》获山东艺术学院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2005年12月《论梅西安的节奏系统》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2006年《论梅西安的节奏系统》获第二十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2006年《八音音阶——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糅合》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
2007年《构建领导能力的合理化结构——艺术审美能力的认知与培养》获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2007年《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一等奖
2007年《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奖
2009年《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
2010年9月《洛庄汉墓出土乐器研究》获第二十四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I. 教育部思政司关于公布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一等奖(共4名)
(排名不分先后,下同)
湖南大学:《发挥影视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
南京理工大学:《凝炼国防教育文化特点 营造创新和谐育人氛围》
中国海洋大学:《飞翔的海鸥——海鸥剧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国旗下讲话”:晓庄独特的文化景观》
二等奖(共10名)
北京师范大学:《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湘潭大学:《突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构筑校园文化建设的立体工程》
浙江大学:《树育人理念 创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设成果》
武汉大学:《项目运作激发活力 品牌战略带来繁荣——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华南理工大学:《弘扬高雅艺术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
西南财经大学:《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并举 构建财经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长安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天津工业大学:《铸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业大学以弘扬学校精神为主题建设高品质校园文化》
西北师范大学:《以学分制的方式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湛江师范学院:《推崇名师 追求学术——“学术人生”系列访谈节目的策划与效应》
三等奖(共20名)
东北大学:《以爱国爱校教育为主线,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东华大学:《魅力校园 人生讲坛》
复旦大学:《复旦的学生传媒: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
中南大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机制、内容与方法的全面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发挥“成电讲坛”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
东南大学:《全员参与 多空间展示 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人文素质平台》
天津大学:《多彩校园文化交融科学殿堂》
华中科技大学:《推进三大融合 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筑地学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艰苦奋斗大学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弘扬北航精神 创新文化育人机制 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天津商学院:《突出抓好艺术教育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中州大学:《培养毕业生爱校意识 形成母校情结 升华感恩情怀》
南京师范大学:《浇树要浇根 成人先诚心——南京师范大学开展本科生诚信教育特色活动》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高扬“文化兴院”旗帜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七大工程”》
武汉科技大学:《系统开展感动教育工程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工业学院:《打造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品牌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云南民族大学:《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各族青年团结进步》
甘肃农业大学:《发挥宿舍潜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进公寓文化建设》
新疆大学:《打造绿色大学的绿色使者——新疆大学环保公益活动蓬勃开展》
新疆医科大学:《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园》
优秀奖(共30名)
中央财经大学:《铭榜样之精神 绘五彩之青春》
东北师范大学:《走进“双百论坛” 感悟学术人生》
同济大学:《繁荣以高雅艺术为主的多元校园文化 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山东大学:《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全面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基地建设展“魅力校园”新风采》
中国矿业大学:《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合肥工业大学:《突出亮点,彰显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利用资源 打造精品 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一批绿色使者的绿之梦——绿色协会推动绿色文化建设纪实》
天津财经大学:《强化主题实践 提高学生素质》
天津医科大学:《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德高医粹医学人才》
太原科技大学:《树科学工作思路,创一流校园文化》
内蒙古大学:《弘扬社会主义旋律 构建清新校园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实施“三化”运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进学子成长》
宁波大学:《凝炼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师范大学:《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服务体系 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集美大学:《发挥学校历史传统优势 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扬老区精神 育时代新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老区精神教育活动》
湖北美术学院:《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人文与艺术相辉映》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全面塑内涵 以创新求发展 以专业为根本——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侧影》
四川警察学院:《创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西昌学院:《创新校园文化 建设魅力校园 培育优秀人才》
云南财经大学:《大力开展校园活动 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贵州师范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西藏大学:《围绕育人目标 开展丰富活动 营造良好氛围》
西藏民族学院:《缔造魅力民族校园 营造温馨公寓文化》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京剧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塔里木大学:《胡杨深处惊现青春几缕亮色 大漠边陲昭显风景这边独好》
J. 王承略的科研情况
1、《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联合日报·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
2、《四库学根基的夯实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2月24日
3、《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杰作》 台湾《书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
4、《高亨著作集林的编纂出版和学术意义》 《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
5、《论朱熹诗集传所定诗旨与诗小序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6、《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简论欧阳修诗本义的特点和得失》 《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
8、《毛诗故训传标兴含义新解》 《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
9、《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文献》2003年第2期
10、《论两汉文献的构成特点和整理现状》 《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1、《百年学术名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
12、《默默耕耘 老学不倦—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学行记略》 《炎黄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13、《论东汉朝廷对今文经学经本家法的保护和校理》 《学术交流》2002年第6期
14、《论两汉鲁诗学派》 《晋阳学刊》2002年第3期
15、《论诗序的主体部分可能始撰于孟子学派》 《诗经研究丛刊》2002年第3辑
16、《论诗序主体部分的完成不能早于战国中期》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学苑出版社
17、《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8、《关于隋唐四大类书》 与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峡两岸文献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论齐诗学派与王莽的关系及其在东汉的命运》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20、《试论韩诗学派的品格特征》 《学术交流》2001年第5期
21、《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2、《论毛诗在两汉今古文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3、《诗序的主体部分写定于毛传之前的文献依据》 《诗经研究丛刊》2001年创刊号
24、《从兴的角度对诗经中某些部分创作年代的推测》 《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
25、《论毛诗的经本及其学派归属》 《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
26、《论朱熹与唐仲友间的一桩公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7、《李焘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辑
28、《从传序的关系论诗序的写作年代》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学苑出版社
29、《刘向校书同僚学行考论》 《文献》1998年第3期
30、《班固的从祖父班斿》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31、《毛诗的时代性质及其传授渊源考略》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2、《两汉文献的现状与两汉全书的任务》 《文史哲》1998年增刊
33、《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 《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35、《清中叶栖霞学者牟应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第3期
36、《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
37、《李焘事迹编年》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4年10月齐鲁书社
38、《喜见藏书史研究之新篇章——评山东藏书家史略》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4年第2期
39、《评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3年第4期
40、《试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著录依据和著录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3年3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41、《正史艺文志补志浅说》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42、《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
43、《评列女传译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44、《宋代的国家藏书》 《文史知识》1990年第3期
45、《从正史艺文志谈补志的得失》 《图书馆工作》1990年第3、4期
46、《论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设置之得失》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第2期
47、《杨守敬与日本访书志》 《文献》1989年第1期
48、《李平心与生活全国总书目》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录校释》 2006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2、《毛诗名物图说》 2006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高亨著作集林》 编校组主要成员 200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李焘学行诗文辑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5、《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2004年1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6、《宋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务印书馆
7、《唐代四大类书》 副主编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8、《诗经要籍提要》 执行编辑、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学苑出版社
9、《离骚全图校释》 2003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0、《毛诗品物图考》 2002年8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1、《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 与王绍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齐鲁书社
12、《诗经要籍集成》 执行编辑 2002年学苑出版社
13、《南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务印书馆
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副主编 2000年10月齐鲁书社
1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常务编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华书局
16、《两汉全书》第一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7、《两汉全书》第二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8、《汉书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务印书馆
19、《山东文献书目》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齐鲁书社
20、《世界网络名著大词典》 图书馆学与综合学科卷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1、《两汉全书》,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委会主要成员,自1996年立项至今,先后整理《毛诗传笺》、《史记》等要籍,凡200余万言。
2、《中华儒藏·诗经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与董治安先生、郑杰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3、《汉魏之际山东经学现象探析》,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与庄大钧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4、《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与刘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200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2003年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论毛诗序的写作年代》,2002年获中国诗经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200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
8、《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0、山东文献书目》,1994年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1、199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