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小吃研究成果

小吃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09 10:49:23

① 北京小吃历史。分哪几类。

小吃俗称茶食、吃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就曾对其进行过描述,干宝在《搜神记》中提到的“小食”,便是小吃的最早命名。

古人曾言:“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之急”。就中国的饮食文化来看,既可登大雅之堂,招待贵宾巨富;又可于寻常巷陌中,迎候普通百姓的食品,恐怕只有小吃。由此,足见小吃被人们食用的普遍程度和无可替代性。

大凡到过北京的人,谈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麦外,一般也会对北京小吃颇感兴趣。北京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采四方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族小吃之特色,已形成汉民、回民和宫廷三种风味。目前的北京小吃,已逾百种,并已形成蒸、煮、煎、炸、烤、烙、爆、冲等多种技艺,其间融汇多民族的传统食艺、食俗,形成了琳琅满目、缤纷斑斓的诱人品相。

北京的小吃。豆汁是被老北京夸耀的好东西,也是北京当地小吃中最具代表性的。据《燕京风俗录》记载,豆汁最早为辽国民间食品,足见其历史渊源之久远,北京人已喝了上千年。其怪异的口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说道:“北平城里人没有不嗜豆汁者,能喝豆汁的人才算真正的北平人。”看来喝豆汁是北京人的专利,是外地人无法培养的嗜好。据说,北京出生的西部歌王王洛宾是在喝完一口豆汁后,才乘鹤归去的……现在,北京的豆汁店越来越少,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北京的豆汁店依旧有老北京们或慕名而来者穿梭着,位于崇文门外磁器口的“锦馨豆汁店”,据说是北京最好的一家豆汁店,生意十分红火。

若说豆汁只归地道的老北京人,那么其它小吃则是真正属于所有人的。从慈禧爱吃的“窝窝头”、齐白石老人情有独钟的“银丝卷”……到《城南旧事》中沿街叫卖的“驴打滚”,再到倍受老百姓欢迎的“芝麻酱烧饼”,众多的北京小吃诠释着、演绎着新的北京人生活……

北京小吃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个品种的制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块“活化石”,又是文化的北京人美学意识的象征。

② 武隆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1、武隆羊角豆干

武隆羊角豆干是重庆著名的特产,相传采仙女山下天然泉水,纳滔滔乌江悠悠清风,汇数百年传统工艺,取营养保健研究成果,终凝聚成这一爽滑留香的民俗精品。武隆羊角豆干口感细嫩、软绵、富有弹性、香辣醇正、麻味深长。

2、羊角老醋

羊角老醋厂位于武隆县羊角镇。“羊角”牌老醋已有两百多年生产历史,它以大米、玉米、糯米,小麦、白马山脉优质矿泉水为原料,辅以四十多种名贵中药材,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属纯粮酿造食醋。

3、武隆猪腰枣

武隆猪腰枣果实中等,园柱形,腰部稍瘦,略微凹陷,形似猪腰得名。武隆猪腰枣最初叫羊角枣,在当地山民中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生长在海拔650-700米日照强的山坡沙地,主要在8-9月采摘,口感清香脆甜。

4、白马蜂蜜

白马蜂蜜是重庆市武隆县特产,具有蜜源植物的花香味,口感甜润。白马山土蜂养殖起源于明朝年间,据说,在明朝初年时,从陕西过来的一个中药太医要到贵州去,路过白马山时,看见漫山遍野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却不见有人家养蜂酿蜜,便向人们传授养蜂酿蜜的技术。

5、武隆高山白菜

武隆高山白菜,果实为长角果圆筒形,较粗短,叶片明亮,水分适宜而没枯萎,表面无泥土、灰尘及其他污染物,无烧心、无裂球、无腐烂、无异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产品品质特征:产品脆、嫩、甜,口感好。

③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之DIY美食

从大背景下手,现在中国的饮食行业的不规范,各种不卫生之类的,自己做美食,可以对从食材挑选到制作的全过程都知根知底,健康。
而且制作美食是一种享受,就像艺术一样可以有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呈现,不管是对制作者还是食用者,都是一种色香味齐全的享受。
还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会烹饪美食不仅可以拥有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可以传承中国优良传统的技艺,中国饮食传统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还有很多,自己发散思维开发吧

④ 王思明的研究成果

(2006年之前):
(一)著作
1、《A History of Chinese Entomology 》(英文译著)天则出版社,1990年。
2、《中国近代昆虫学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年。
3、《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
4、 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5、《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
6、《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
7、《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图书文献出版社,2002年。
8 、《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9、《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年。
10、《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1、An Inced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Tradition and Change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p75-92, published by 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3。
12、《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
13、《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14、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Strategy. WTO/DDA NEGOTI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ublished by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4. September
15、《万国鼎文集》(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年
(二)论文
1、《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
2、《中国近代昆虫学社团》,《中国科技史料》1993.14(2)。
3、《台湾昆虫学研究及害虫防治事业的历史发展》,《中国农史》1994年第1期。
4、《从美国农业的历史发展看持续农业的兴起》,《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
5、《观念的更新与农史学科的发展》,《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 。
6、《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报告印资料中心《经济史》专题全文转载)。
7、《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中国科技导报》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编的《中国科技文库》)。
8、Review on Making of A Hinterland :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 1853-1937,《Agricultural History》 1995(69):1
9、《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
10、《从历史传统看中美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经济》1996年第6期。
11、《站办农场——农技服务产业化的新思路》,《中国科技导报》1997年。
12、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荷兰《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ornment》 97。
13、《中美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比较》,《古今农业》1997年第4期。
14、《条件与约束: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中国农史》1998第1期 。
15、《技术变化下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
16、《诱致性技术变迁——谈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17、《比较观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及未来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
18、American Crops in Asia Before Columbus Times Pre-Columbiana,1999 。
19、《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20、《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03.3)。
21、《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
22、《试论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合作), 《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23、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 《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4、《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合作), 《中国农史》 2005年第1期。
25、《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 2005年第2期。
26、《中国杂交稻发展的经济、技术与社会学分析》(合作), 《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3期。
研究成果(2006年之后):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与崔峰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考证及价值探讨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与刘馨秋合作)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9卷第3期(与李明合作)
江苏禅茶文化遗产考证 《农业考古》2012年(5)229:234 (与刘馨秋合作)
气象灾害对民国上海地区植棉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3) (与李义波合作)·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 《中国农史》2012年(3)(与李义波合作)
中国古代农学思想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年(11)(与黄颖合作)
东北人地关系变迁及其规律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2(11) (与李琦珂合作)
东北地区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效益的历史变迁 《东北亚论坛》2012(4)(与李琦珂合作)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如何保护 《中国农史》2012(2)(与李明合作)
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 《中国农史》 2012 (1)(与胡文亮合作)
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农业考古》 2012(1)26:32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万国鼎)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287-296页 (与陈少华合作)
以国治水,以水知国 ---- 评大卫·艾伦·佩兹《国家工程》 《绿叶》2011年(12)
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 《中国田制史》 商务印书馆 2011年 387-394
长兴茶业历史发展概述 《农业考古》 2011(5) (与刘馨秋合作)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点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与姜萍合作)
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探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9)(与张月群合作)
江苏省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农史》2011年(3)(与璐璐合作)
农业遗产研究现状 《中华农业文化揽胜》 唐珂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年
《农业:文化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中国农业科技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
《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年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 中国农史2011(1)(李明)
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 中国农业教育2011(1)(胡燕)
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1)(周应堂)
《科学编年史》(编委)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技术:历史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 (主编)
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 《中国农史》2010(4)
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与卢勇合作)
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 98-105页 (与尹北直合作)
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悉 《中国农学通报》2010(4)342-347页。(与姜萍合作)
人文胜地,美食天堂------谈“四大名吃”之首的南京夫子庙小吃 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10年 vol 16(1)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始
《江苏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
李仪祉与江淮水利 《工程研究》2009(4)(与尹北直合作)
The Origin and Proction of Rice and Their Impac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Rice, Life & Civilization. Korea. 2009 Vol.3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中国农史》2010(1)
“无鸭不成席”----- “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
《民以食为天·地方饮食文化》(二)(黄克武主编)2009 45-68页。
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
《饮食传播与文化交流》(蒲慕州主编)2009 125-160页。
明清时期淮河水灾预防措施探析 《中国农史》2009(3)(与卢勇合作)
《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2期(与羌建合作)
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与周应堂合作)
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76-79)(与吴磊合作)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45-249。(与夏如兵合作)
李仪祉对中国传统堤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94-299页。(与尹北直合作)

⑤ 说一说饮食上的科学

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糖分、高盐分、高脂肪、油炸、富含添加剂食品,校园周围各类小商小贩的劣质食品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纠正学生们以往的不良习惯,让他们健康成长,特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吃多喝水果、牛奶、果汁、蔬菜、谷物等健康食品,远离垃圾食品,保持健壮的体魄,健康、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活动口号

告别垃圾食品,做健康好少年

拒绝垃圾食品,开始健康生活

告别垃圾食品,营造绿色生活方式

三、活动时间:2006.10.25——2006.11.25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要求

1、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下,由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附后),口号人人参与,每人在倡议书上签名,并转化为自己的直接行动。

2、学生从不买垃圾食品,不吃垃圾食品,从学校向家庭拓展,由学生影响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3、各中队与综合活动结合,通过网络、电视、书本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开始健康生活。

4、通过开展小的研究课题,宣传和督促同学、家长、亲友合理饮食,营造绿色生活方式。

六、活动安排及内容

(一)活动安排

10月25日——10月31日 宣传发动阶段 负责:少先队大队部

11月1日——11月5日 倡议准备活动 负责:少先队大队部

11月6日——11月30日 资料收集,成果展示 负责:各办公室主任

(二)活动内容

1、一、二年级:认识垃圾食品、健康食品,做到自觉不吃垃圾食品,不挑食,多吃健康食品。每年级完成一块《告别垃圾食品宣传画展版》

2、三、四年级: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通过板报、手抄报宣传垃圾食品的危害,向同学、家长、亲友做好宣传工作,每年级完成《垃圾食品危害,合理健康饮食》宣传板报各一份。

3、五年级、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系列研究(附课题及内容,有办公室主任安排)

五年级研究课题:

《餐桌上的学问》研究内容:

1、根据一日三餐的用餐情况,指导学生设计所要了解内容的调查问卷或表格,学生据此展开相关的调查,并进行资料收集,找出餐桌上的“学问”之所在,得出餐桌与人体健康的主要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动一动,做一做,展示小餐桌。结合自己的调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动手制作“个性”小餐桌,除了形状各异的餐桌造型外,引导、启发学生结合“餐桌上的饮食”在“学问”上下功夫。通过“小巧手大比拚”或“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饮食观。

3、总结前两个阶段的活动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并结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写出心得日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召开“科学用餐”宣传大会,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科学用餐的宣传,达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目的,使科学用餐的观念深入人心。

5、评价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可从多方面进行,可小组内评、小组互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等,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活动的意义,树立起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分阶段进行引导写出活动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活动经验或收获,为课题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积累丰富的资料。

《天天饮食,学问多多》研究内容:

1、根据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设计出“小豆芽”、“小胖墩”“正常儿”三种人群一日三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表格,了解他们的用餐情况,总结饮食与身体发育的关系以及“贪吃、厌食、偏食”的危害,得出结论:饮食不当,危害身心健康,必须树立科学的饮食观。

2、引导学生全面收集与饮食、营养有关的资料、图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可查阅图书、收集剪报、上网查询等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主要采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把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成几大板块,如“果蔬乐园”、“风味小吃”、“副食品天地”等等,把资料汇总到相关的栏目中,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饮食天地的学问。小组交流所整理出的资料卡片,体会与小伙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3、指导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分为三个主题:“小小营养师”、“小小采购员”、“五彩果蔬盘”。“小小营养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周营养菜谱”的设计,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小小采购员”组织学生深入市场、超市,了解各种水果、蔬菜的产地、价格、营养价值等,帮助学生树立消费观念,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五彩果蔬盘”让学生用各种水果、蔬菜制作出个性水果拼盘,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写出活动心得体会或反思,并进行交流。

4、举办成果展示会。把学生整理出的资料集以及活动中的各种图片布置成一个小展台,聘请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担任解说员,对活动过程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增强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并写出观后感。

《吃零食的学问》研究内容:

1、根据活动计划,引导学生走进商场、超市、小商店,对儿童食品的产地、种类及所含营养情况展开调查,并做好记录,使学生明白哪些是“营养食品”,哪些是“垃圾食品”。

2、学生调查儿童食品的购买情况,统计出哪几类食品是儿童最喜欢的,进一步研究其营养价值及对身体发育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3、进行“营养儿童食品”的资料收集,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整理,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营养食品”对身体发育的益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饮食观,从而总结出科学、合理地吃零食。

4、发放倡议书,采用“致家长一封信”或“致小朋友一封信”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乱吃零食对人体的危害;召开“现身说法现场会”,让以前那些特别爱乱吃零食的同学亲自说说自己以前的做法,以及对自己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等等,使更多的学生远离“垃圾食品”,树立科学饮食观。

六年级研究课题:

《关注早餐话营养》研究内容:

1、学生根据活动计划,展开调查,进行有关“早餐营养话题”的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2、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制定出“早餐食谱”。并对设计进行评比,选出“最具营养价值”早餐和“最差营养搭配”早餐,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3、把所收集到的资料以“手抄报”得形式整理出来,可小组为单位,也可每人一份,形式不限,通过“手抄报”使更多学生了解早餐对人体发育的重要性,警示那些不爱吃早餐的同学养成每天按时用餐的习惯。

4、成果汇报。把本次活动的收获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欣赏,把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

《科学饮食与大脑健康》研究内容:

1、学生自由结合,成立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活动方案和开题报告,让学生们了解活动的重要意义。

2、根据活动方案设计出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进行资料的收集,除了常用的方法,还可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做好采访记录。总结出不科学的饮食对大脑健康造成的危害。

3、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出“科学饮食”与“大脑健康”的关系,提出克服不良饮食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交流汇报。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表现,指出不完善之处,进一步加以充实。

4、根据活动过程的收获和体会撰写出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小论文。

《主食、副食、零食、与健康的研究》研究内容:

1、根据活动方案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活动,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通过资料分析主食、副食、零食与健康的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2、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总结三者与健康的关系,把所整理出的资料进行交流,找出各个小组资料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加以充实。

3、发放倡议书。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引起全体同学的重视,使“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4、根据活动情况写出活动反思,并撰写出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肥胖现象的研究》研究内容:

1、学生访问身边的“胖墩”及相关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情况,展开关于肥胖现象的调查研究,找出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

2、针对本班的特殊群体制定出多个切实可行的减肥计划,分别选择不同的试验对象进行实验,并以一个月为单位,进行跟踪记录,详细记录他们的完成情况,检验减肥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评出最有效科学的减肥方案,在本班加以推广,使大家明白肥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以及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学生远离肥胖。

4、写出活动调查报告,进一步总结造成小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研究出预防肥胖的主要措施,给全班同学敲响警钟,达到推广经验,说服教育的目的。

⑥ 《广东美食文化研究报告》论文

一般论文都是200页A4纸左右,可不是在这里帮您写的,代写也得500元到2000元。这里只能告诉你论文思路。

论文一般由: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⑦ 小吃文化的意义

(1)①我们应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
②要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饮食文化;
③要抛弃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这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光盘”行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传统文化知识,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题文中的饮食文化,总结答案即可。其中“光盘行动”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做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光盘”行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意义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阅读全文

与小吃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