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锡方言俗语的缘由起源
无锡人言语间的精明
无锡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铸就了无锡近代百年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造就了无锡人精明的独特个性与品位。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无锡话有点“硬呛呛”,远不如苏州话悠扬好听,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因为无锡话里的遣词造句,可谓一绝,许多无锡话与国语相比不但生动形象,别具一格,而且蛮有其独特的地域味道,就像无锡酱排骨一样,回味无穷,其实从许多无锡话里,人们不难品味到无锡人的精明。
口语中讲某人遇到的某种事情非常巧合,无锡话里会把它形容为“阿巧俚爷碰着阿巧俚娘——巧碰巧”。口语中形容某人小气吝啬,无锡人则讲,“射水要用绷筛筛”,某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无锡话则讲:“眼睛长到头顶心里”。如果形容一个人遇到喜出望外,运气好的事情,无锡话则讲:“吃屎吃着酱瓣头”。相反如果一个人事事不顺心,处处碰钉子,无锡话更绝:“放屁也会砸到脚后跟。”如果碰到变化快,瞬息万变的事情,无锡话就会讲:“眼睛一眨,老鸡婆变鸭。”如果一个人把事情办砸了,结果不好。无锡话则把它形容为“死蟹一只”。一个人如果非常懒惰,无锡话则说:“懒到盐钵头里出蛆。”一个人忒精明,遇到什么事都会算进不算出,无锡人则把这类人比作“门槛精到九十六”。如果一个人爱唠叨,讲话喋喋不休,无锡话里则讲这种人像“倒翻的夜壶”。一个人听别人重复教训的话多了从而导致厌烦。无锡人就会说:“耳朵里听到老茧出或者好话三遍湮屎臭”,如果形容一个人福气好或遇到开心事、顺心事,无锡话就会说:“困梦头里也会笑觉(一说告)。”如果形容一个人喜欢强词夺理就会说这个人“千有理百勿错”。如果人们品尝到鲜美好吃的东西,无锡话则会大加夸张:“鲜到眉毛都脱光了”……
总之精明的无锡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奇迹的同时,亦以自己的睿智创造出属于吴文化发源地独有的文化财富,从而给子孙留下一笔沉甸甸的精神遗产,其实吴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无锡方言仅仅是吴文化领域中的“沧海一粟”。 (钱玉鑫)
㈡ 无锡话日常用语是什么
无锡话日常用语:
1、尼啊碍
注解:你想怎么样。
2、哈来腔
注解:乱来。
3、莱胚
注解:偷懒的人。
4、母不劲
注解:没意思,无聊。
5、狗起劲
注解:莫名的激动。
6、歪灶猫
注解:形容人精神不振,生病的样子。
7、侯调个
注解:形容做事马虎、大意。
无锡话的特点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无锡本土方言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也有”笃“ ”得“ ”家“等后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
无锡人称代词在全境并不统一,无锡城区和周边多数地区后缀是“俚” ,我们:我俚,你们:你俚 他们:佗俚。但是在东部的锡山区和新区大部分地区人称代词以及后缀都不统一。
㈢ 收集无锡方言、土语、俚语
请点击: 无锡吧
但其中有很多是普通话, 有些虽是方言但不一定是无锡的, 说到无锡话, 主要是发音习惯, 如:
恰歪----吃饭
呜哩吺----咝哩吺----干屎头
呶昂----很脏
可惜, 汉字和拼音都无法为方言确切地注音, 在无锡吧你可以了解个大概.你真的想研究无锡话. 最好去无锡乡下去体验生活.
㈣ 无锡方言
好像是朝鲜文“谢谢”。
㈤ 无锡的俗语有哪些
七里传到八里,鞋子穿到袜里。
死猫窝涩头,专扛大木头。
三朝迷路起西风。
识货,货比货。
金乡邻,银亲眷。
弯扁担弯弯在,硬扁担硬爽脆。
村上有个好嫂嫂,满村姑娘齐好学。
烂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
叫化子(乞丐)不留隔夜食。
自扳砖头自磕脚。
大浮杨梅——只吃不袋。
出头椽子——先烂。
等天落雨尸——干死稻。
老和尚敲木鱼——实笃笃。
和尚要钱——经(竟)要卖。
宜兴的茶壶——突出一张嘴
㈥ 无锡方言规律
无锡方言属吴方言。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可再分为6个小片: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无锡方言处于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汉语的音节结构,总是“开齐多于合撮”,而无锡合口呼的字更少一些,在5000多个常用字中合口呼
一是无锡把类似“波”、“坡”、“婆”和“布”、“浦”、“步”(即果摄、遇摄的重唇)等字的韵母发
无锡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这既区别于东面苏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后缀同时可以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
者。如:“来蠡湖边建造小区”;用在动词后的是后者,如:“小区建造勒蠡湖边”。
无锡的连读变调对某些语法现象有区别作用,这在太湖片范围内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
无锡方言根据自身的内部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这体现在又读、文白异读、声母、韵母的消长上。
民国25年(1936年)。赵元任所拟《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中有韵母[iu](即本志中的[iou])。例字是文言音的“家”。现在。这个韵母几近消失。
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还体现在地域的差异上。所谓乡有乡音,“十里不同音”。例如郊区黄巷乡在锡
贪音,帮忙读作搬瞒,螳螂读团圞。这只是就一个乡来看,如果就整个无锡来看,差别就更大了:有的地段“袜子”和“麦子”是两种读法;有的地段“班子”和“杯子”读不出区别;有的“桑树”相“松树”不分;有的“高官”和“高干”同音。这还仅以韵母的成系统的分合为例。至于个别字词读法上的异同,情况就更力冒复杂。(关于无锡农村各乡方言区别,可参见无锡方言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保有它自己的特点;同时,无锡市的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比,市内外相互交流频繁,信息交流量空前扩大,人们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感。1956年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响应国家主席毛泽东“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的号召。1982年12月以后,又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加快了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普通话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但是,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是十分稳定的。
㈦ 无锡方言童谣
无锡方言童谣有:
无锡小吃花样多,小笼馒头味道好。人人吃得肚皮饱,大包小包带了跑。
一碰哭,二碰哭, 三碰碰着个鸡蛋壳。勿哭勿哭我勿哭,再哭就是鸡蛋壳。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仔你个肉,还仔你个壳。啥人要?啥人要?我要,我要。你要啥个粥?我要桂花粥,我要赤豆粥。
你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咧清。啥个碧?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1960年,大饼店里好生意,一只大饼卖三年。
阿大阿二挑荠菜,阿三阿四裹馄饨,阿五阿六吃馄饨,阿七阿八舔缸盆,阿九阿十哭勒一黄昏。
无锡是个好地方
无锡是个好地方,几句闲话讲不完。
锡惠公园穷闹猛,一家罗门去白相。
爬爬山,吃吃茶,看看国宝大熊猫。
惠山脚下宝贝多,那泥阿福名气大。
崇安寺,南禅寺,王兴记个小笼包。
风味小吃样样有,无锡排骨油面筋。
还有阳山水蜜桃,真正甜得不得了。
太湖风光穷漂亮,蠡园、梅园、鼋头渚。
灵山大佛名气大。蠡湖新城也要去。
哥搭个喷泉穷极棍。一喷喷到一百米。
说来说去说不完,无锡是个好地方。
㈧ 收集经典无锡话和无锡话骂人
无锡的骂人话,并勿刬是下流脏话,一般人常说的骂人话也很古朴文雅,只有一些勿二勿三个人才讲脏话,千万覅学这些话。下面介绍几句没骂人话。
坏伯嚭,伯嚭原是春秋楚国大夫,系忠良之后,其父亲受迫害致死,逃至吴国,受吴王重用。后伯嚭为越王收买,出卖吴国,害死伍子胥,致使吴国灭亡。作为吴国发祥地的无锡人,对伯嚭深恶痛绝,2500多年来,一直对这些坏人骂“坏伯嚭”。
开盖伙,杨绛的《将饮茶》中也引用伊个词,并认为‘开盖’略似上海人所谓‘十三点’,北方人所谓‘二百五’”,“着三不着两”。我对“开盖伙”则另有两种理解,一. 盖指天灵盖,头颅骨也,打开头颅,意即杀头,伙也有轻蔑之意,是为杀头坯[pei]了;二. 类似于“开甏货”久置以后,受潮、出气,色、香、味都已变质,成了坏货、坏蛋。
“坯”是个轻蔑之称,为骂人话,如,贼坯、杀坯、贱坯、馋痨坯等等。建议覅用“胚”,因为它有在娘肚皮里就生成的”血统论"之嫌。
魑佬,“魑”是厉鬼、恶鬼、凶神恶煞,所以中国人骂日本鬼子就说“日本魑佬”,但由于此字生僻,笔脚多故用其同音词“赤”。赤佬成了骂人词。
小鬾头“鬾”本读“基”,变音读“举”,据《辞海》介绍:这是一种小儿鬼,即小鬼头。然“鬼”无“举”之音,而“鬾”字则与口语中的叫法音同,义同。“小鬾头”既是大人对小人的责骂,也是对孩子的喜称。还有在无锡话中,不论什么鬼,上至阎王、判官,下至牛头、马脸,大头、小头,黑、白无常,夜叉小鬼都叫“鬾”。甚至连死者的亡灵也叫鬾。其实鬾是没有的,都是为了吓唬人。
轻骨头也说贱骨头,指不自尊重,轻佻浮滑,品行犯贱。《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这个老爷不是我说句瞧不起他们的话,真正是犯贱的。”轻骨头常用于教训孩子:“阿是骨头轻?要排排紧!”“给你几句好话,骨头就没有三两重。”
十三点犹言钟头勿准,脑髓搭牢,傻里傻气,神经兮兮。据说“十三点”一词,来之于寿的繁体字“寿”,刚好十三笔划。因此十三点又有了寿头寿脑,寿里寿气的意思。杨绛则认为十三点略似于无锡人说的“开盖货”。
倒头光犹言一种败家子相,一只破钵头,行径有点像无赖。今呀有钱今呀醉,莫管明朝有无钱,借了再用又何仿?吃光用光倒头光。
瘪三:这是 empty cent 的音译,意为身无分文,由“瘪得生司”简化为“瘪三”;倷伲个说法是“袋袋布搭布,褡膊瘪搭搭”。也有认为“瘪三”一词来之于乞讨 begsay 。《毛泽东选集·反对党八股》中引用了“瘪三”一词,喻党八股像小瘪三一样,乾瘪得很,并在附注中对瘪三一词作了注释。但瘪三并不都是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其中还不乏败落的富家子弟,穿着也不东荡一块,西挂一条,衣衫褴褛,而是蹩脚西装照穿,不过确实有点萎瘪瘪,像只偎灶猫,故有“洋装瘪三”之称。旧时人们对流浪上海的俄国人也贬称为“罗松瘪三”。无锡人称这种人“身上穿得软嫳嫳,屋里
呒(读“呣[m]”)不夜饭米”。
半吊子据《辞海》解释:“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是五百,不能满串”。但在无锡话中另有说法,吊子即铫子,吊水用的吊桶,半吊子为半桶水,打水打不满吊子,犹喻本事不到家;引申为说话不算数,办事不老靠。
当然在无锡话中也有像英语中的骂人话,如,son of bitch (sob),无锡话中就说“”婊子养(的)“,”子养”的合音成了“将“。
㈨ 成果用无锡话怎么说
成果用无锡话说也是这两个字,只是说出来的语气不一样罢了。
㈩ 求比较全的无锡方言词汇!
去新华书店买一本《无锡方言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