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

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10-08 02:34:01

『壹』 求有关企业创新管理方面的季度总结

各市中小企业局(办):
为鼓励和引导我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及时总结推广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建立和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等级,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中小企业办研究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中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成果的总结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开展调查研究,督促、帮助企业围绕加强和完善管理,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理创新主题,开展创新活动,总结推广在实践中实施和创造的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并组织企业积极申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山东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属省级,分为一等奖、优秀奖两个级别。由省中小企业办负责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企业申报的各项成果进行审定,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论证审定。审定可视情况采用会议交流答辩或书面审查等形式,一般在每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审定结果由省中小企业办负责发布。对企业创造的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管理创新成果直接向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推荐。
对获奖成果的创造单位或创造人给予表彰并颁发证书,可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宣传推广。对成果创造人的表彰、奖励可比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实施细则和地区、行业有关规定执行,也可按单位内部规定执行。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由企业自愿申报,经各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推荐上报省中小企业办。企业申报的成果应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数据,必须经过推荐单位审核认可并盖公章。属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须经过科学测定后填写其提高工效的数据。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计算按全国统一制订的计算方法执行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计算方法jsff0.doc)。申报企业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对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坚决防止弄虚作假、虚报谎报等现象发生。
成果内容以主报告形式反映,并按推荐报告书规定表式和要求(附件1、附件2)进行推荐、报送,每项成果的书面材料一式2份,同时需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方式(Word 97以上版本)报送电子文本。
四、2006年的成果审定拟以会议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请各市中小企业局(办)抓紧组织和安排成果的总结提报工作,每个市至少推荐2个以上的创新成果,务必在5月20日前报省中小企业办。

『贰』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成果

国家经贸委推出抄的包括袭“邯钢经验”、“亚星经验”、“海尔经验”的管理典型,多是始于这项工作。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加强和完善,该项工作已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审定制度,制定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标准及效益计算办法,确定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表彰程序,建立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表彰的组织保证体系。
本项国家级成果的审定发布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承办。

『叁』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地址

地 年度
成果名称
成果获奖等级
2003
承钢企业管理流程的在造与实施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6
推行卓越的5S现场管理方法,创建世界一流棒线厂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6
建立机关部室考核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7
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炼钢成本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7
完善价格决策体系,优化市场宏观分析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7
ERP财务系统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转化衔接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7
外委协作项目管理创新机制的创新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8
钢铁企业网上物资采购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8
基于成本动态控制的日核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8
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8
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为导向的管理审计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8
科学管理能源 向节能减排要效益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二等奖
2008
以中心化验室化验结果为依据 科学管理节水降耗
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三等奖
2008
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为导向的管理审计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8
科学管理能源 向节能减排要效益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8
钢铁企业网上物资采购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8
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8
以中心化验室化验结果为依据 科学管理节水降耗
省治金行业协会三等奖
2008
钢铁企业基于信息平台的日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管理创新审定委员会一等奖
2009
大型钢铁企业物资仓储超市化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大型钢铁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网络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双线促进”模式在企业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作用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整体产销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优化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以项目导向技术人才双轨制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基于智能化管理理念,实现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转变的创建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大型钢铁企业设备区域零故障管理的应用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适应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实施全面预算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6S”活动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依托信息平台,“按列车时刻表方式组织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承钢党建“六项工程”的构建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轧钢系统全覆盖式应急预案的管理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环保管理由专注末端向源头控制转变的构建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实施“目标管理”,构建低成本节约型企业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大型钢铁企业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实施标准化动态长效管理,提升炼钢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 科学有效控制建设投资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精细化的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加强税收筹划,为企业创效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实施专业管理效能监察 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省治金行业协会一等奖
2009
实施与完善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四好班子建设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以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为载体,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提高 “全员执行力”的创新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实现钒钛矿冶炼的均衡化生产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钢铁企业基于自动化设备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创建与实施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规避经营风险,开展公司级审计业务,向管理要效益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创建“示范基地”提升支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工人先锋号”品牌战略实施与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构建基于集成信息管理的炼钢日成本核算网络平台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提钒—炼钢”双联工艺下生产成本科学压缩与管控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实行厂、科段与班组三级联动机制落实保卫治安防范工作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推行企业文化实施纲要,加快企业文化落地进程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创建改制企业和谐发展机制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09
以营销整合为契机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省治金行业协会二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物资仓储超市化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网络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双线促进”模式在企业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作用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整体产销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优化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以项目导向技术人才双轨制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基于智能化管理理念,实现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转变的创建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设备区域零故障管理的应用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适应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实施全面预算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6S”活动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依托信息平台,“按列车时刻表方式组织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承钢党建“六项工程”的构建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轧钢系统全覆盖式应急预案的管理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环保管理由专注末端向源头控制转变的构建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实施“目标管理”,构建低成本节约型企业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实施标准化动态长效管理,提升炼钢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 科学有效控制建设投资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精细化的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加强税收筹划,为企业创效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实施专业管理效能监察 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实施与完善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四好班子建设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以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为载体,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提高“全员执行力”创新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实现钒钛矿冶炼的均衡化生产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钢铁企业基于自动化设备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创建与实施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规避经营风险,开展公司级审计业务,向管理要效益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创建“示范基地”提升支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工人先锋号”品牌战略实施与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构建基于集成信息管理的炼钢日成本核算网络平台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提钒—炼钢”双联工艺下生产成本科学压缩与管控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实行厂、科段与班组三级联动机制落实保卫治安防范工作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推行企业文化实施纲要,加快企业文化落地进程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创建改制企业和谐发展机制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以营销整合为契机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河北省冶金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物资仓储超市化管理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整体产销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优化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以项目为导向技术人才双轨制管理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设备区域零故障管理的应用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依托信息平台“按列车时刻表方式组织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环保管理由专注末端向源头控制转变的构建与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 科学有效控制建设投资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网络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双线促进”模式在企业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作用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基于智能化管理理念,实现人防、物防向技防管控方式转变的创建与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6S”活动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轧钢系统全覆盖式应急预案的管理与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实施标准化动态长效管理,提升炼钢管理水平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精细化的管理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实施专业管理效能监察 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适应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实施全面预算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承钢党建“六项工程”的构建与实施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实施“目标管理”,构建低成本节约型企业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整体产销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优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
“按列车时刻表方式组织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企业物资仓储超市化管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智能化防范管控方式的创建与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标准化动态长效管理的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轧钢系统全覆盖式应急预案管理与实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2010
大型钢铁企业物资仓储配送优化管理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肆』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档案

奖项名称: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创办时间: 1990
主办单位: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

『伍』 涉嫌经营未备案的种子该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三条

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扩展阅读

涉嫌经营未备案的种子的法律量刑: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陆』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名词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1950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接管了国立编译馆拟订的各科名词草案,1950年5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简称文委),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委员,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文学艺术与时事五个组,并再按学科分成小组和分组,中国科学院受文委之托负责自然科学组,其工作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心理学、语言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和农学等。
并在有关规定中指出:“统一工作委员会均由有关自然科学学会及研究机构分别提名,科学院遴选后,由文委审核后聘定”。当时聘任的科学家达150人,在当时编译局之下设立名词室,负责组织名词编订和其他具体工作,其中著名科学家有: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冯德培、茅以升、吕叔湘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集中力量审定、公布了各学科名词几十种,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
60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基本中断。 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中华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名词工作者纷纷呼吁,请求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的审定机构,以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国家科委、中科院顺应民意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联名上报国务院,请求批准。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上报的《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对“两科”联合报告批示精神,确定委员会常委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与国家科委共同组建,并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与,及时选定人选。
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上述五单位推荐的人选。由钱三强同志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叶笃正和吴凤鸣、国家科委胡兆森、中国科协王寿仁、教育部吴衍庆、国家标准局戴荷生同志任副主任。
在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于1984年11月29日又联名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该报告明确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包括理、工、农、医及技术科学和交叉学科的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并予以公布施行。报告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的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对跨学科而争议纷纭的名词,经多方讨论后,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该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这是委员会成立大会前夕的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胜利召开。国务委员方毅为大会发来贺信,著名核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宣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的贺信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向全国委员颁发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院士代表领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并作了《委员会筹备经过及今后工作展望》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这位科技名词工作的元老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名词工作开始,一直讲到这次成立大会。最后严老警示我们,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地体现出来。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们保持高质量的工作。
在成立大会上还设有许多学术报告,会议开得十分热烈而紧凑,学术气氛浓郁。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特地从外地回京参加了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增补港澳委员,保留台湾名额问题,最后表态说,受国务院委托,让科学院牵头,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责任,逐步实现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在我国科技发展史和名词工作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显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事业蓬勃兴起,也预示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经成立,就开始了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按照科技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科后副科”等原则开展审定工作。各项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成立后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各学会的支持下,即建立起数学、物理学等27个分委员会。天文学是试点学科,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即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审定任务。
为此,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于1987年7月12日给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对此,国务院在国函[1987]14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国务院的文件是我国科技名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并给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很高的工作定位,使我国广大科技名词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发展。
1987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工作会议,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并就这一批复精神以及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这次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宋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出席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总结了委员会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委员会的正确工作方向和其具体做法,推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一届委员会5年的工作形成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基本模式,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90年1月8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组成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由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主任一职,章综、马俊如、王冀生、林振申、胡兆森、鲁绍曾、刘杲、苏世生、黄昭厚任副主任。王大珩等71人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这一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1987年国务院文件《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的精神,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明确提出三项要求:
①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
②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
③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
这一通知精神,极其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在名词委成立20年历程中,国务院和四部委的文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着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向前发展并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就。
1992年,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因病逝世,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接任主任委员,领导着全国委员会继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3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把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工作列入了共同协议之中。委员会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文化、经济意义的工作,并迅速开展起来。1994年5月13日,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标志着委员会正式启动了这项非常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1995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编委)又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中编委的这一决定,对于加强委员会的工作地位,更好地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提供了体制、经费和组织机构方面的有力保证。
1995年12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产生第三届委员会,由卢嘉锡任主任,路甬祥、章综、林泉、左铁镛、马阳、孙枢、许嘉璐、于永湛、丁其东、汪继祥、潘书祥为副主任。陈芳允等79人任全国委员。
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不久,即向国务院申报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使委员会的名称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审定工作范围,更好地完成国务院授权的科技名词审定任务,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能够更完整、准确地表达委员会的工作性质。这一意见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准,并于1996年12月13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及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开展了科技新词工作。1996年9月1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此后几年的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陆续发布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天文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中出现的科技新词,还正式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标准汉语定名。
同时,各学科分委员会在审定科技名词时,也加强了增补新词的工作。科技新词工作使得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系统开展名词审定的同时,也能紧跟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于引导社会、引导传媒使用规范名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委员会又逐步地、较大范围地开展了为公布名词加注定义的工作,准确、精练地表述科技名词的内涵,使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更加充实和完善。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98年底正式创办了《科技术语研究》期刊。这份刊物是在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基础上创办的公开发行刊物。此刊的创立,使我国有了一个适应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名词工作,宣传名词规范化的园地。
2000年6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组成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仍由卢嘉锡担任,副主任为路甬祥、章综、邵立勤、张尧学、马阳、朱作言、于永湛、李春武、王景川、叶柏林、傅永和、汪继祥和潘书祥。陈太一等91位专家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卢嘉锡主任2001年6月不幸谢世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主任。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适时增加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社会科学名词审定以语言学名词审定为试点,逐步展开。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体系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全国科技名词委十分注重科技名词工作形式与方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在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库和网站功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成效。2002年初建成术语数据库,提高了审定工作的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网站提供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免费查询,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有关语言文字、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工作,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同时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在国际上,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同联合国翻译署,以及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术语学组织与术语学专家保持了长期的交往与合作。2000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联合会员。2002年10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增强了对术语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国际术语学界的相互了解与积极合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遵照“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积极、慎重、务实地开展这一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天文、信息科学技术等2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和对照工作。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名词对照本。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20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审定工作中不断探索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规律,逐渐确定了“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在调研和实践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汉语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一直指导着并十分适用于我国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
同时,工作中努力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积极开拓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促进国家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建立了61个分委员会,公布出版了66个学科的科技名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审定工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成长。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正在持续发展,正在走向辉煌。

『柒』 科技创新(发明)项目设计方案申报表怎么写

注意:本页信息请认真填写,打印获奖证书以此为准。
请将本页复印粘贴在项目申报材料档案袋正面。

第32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仿生机器地龙
申 报 者: 唐一思
所在学校(全称):
辅导老师:
辅导机构(全称):
( 提醒:以上五项信息请申报者核实准确无误,打印证书以此为准!)

项目所属学科:(请在确认的学科上划“√” ,只能选择一项)
□ 数学(MA) □ 微生物学(MI)
□ 计算机科学(CS) □ 医药与健康学(ME)
□ 物理学(PH) □ 化学(CH)
□ 地球与空间科学(ES) □ 生物化学(BI)
√ 工程学(EN) □ 环境科学(EV)
□ 动物学(ZO) □ 社会科学(SO)
□ 植物学(BO)
项目类别:(请分别在以下两大类中选择符合的一项划“√” )
□ 初中项目 √ 个人项目
√ 高中项目 □ 集体项目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A、申报者与辅导教师情况

说明:个人项目只填第一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须填写每位申报者情况
第一申报者 姓 名 XXX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94.10
现学历类别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级 高二
学校全名 学校电话
学校地址 株洲市天元区珠江南路518号 邮 编 412007
家庭住址 株洲市天元区华苑小区一栋103 家庭电话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职员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教师
署名申报者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申报者
2寸免冠彩色近照
现学历类别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级
学校全名 学校电话
学校地址 邮 编
家庭住址 家庭电话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署名申报者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申报者
2寸免冠彩色近照
现学历类别 □初中生 □高中生 年级
学校全名 学校电话
学校地址 邮 编
家庭住址 家庭电话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师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专业领域 联系电话
刘X 男 1981.10 株洲市第二中学 教师 物理

B、项目情况

项目研究时间 开始时间 2010 年 10 月 9 日 完成时间 2011 年 2 月 28 日
专利申请
及授权日期 申请号_________ 申请人___ __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号__________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登载报刊和发表日期 论文登载报刊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日期 年 月 日






介 说明:项目简介须包含如下内容:1、项目摘要;2、该项目的选题是怎样确定的;3、设计(或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4、该项目的研究过程;5、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6、该项目的主要贡献(创新部分);7、他人同类研究的情况调查;8、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的设想;9、集体项目中申报者各自的工作分工。(限800字以内)

项目摘要:蚯蚓(地龙)依靠自己微小的身体和柔韧的躯干进入各种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我所制作的仿生机器地龙便是模仿蚯蚓(地龙)的运动形式,利用其微小的特点,用来进入各种环境进行勘测。它由一个主控芯片和两个电机及若干机器人组件构成,可以无视各种复杂地形进行相关活动。
选题的确定:我在看电视时,发现蚯蚓(地龙)的身体柔韧性很好,而且它那弯曲身体行进的方式几乎可以穿越各种地形,所以我便想到制作一个可模仿蚯蚓(地龙)行进的装置,再在其表面安装相应的工具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极小缝隙内的勘测,灾后废墟内的人员救援等人类无法进入地带的观测活动。
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蚯蚓(地龙)弯曲身体行走的方式,通过半机械传动的方式,使之形成一个类似于骨头关节的结构,用主控芯片来控制其运动姿态,使整个装置能完成行进动作(如同地龙前进时的样子)。
在完成本项目的过程中,我运用了物理、单片机等领域的的相关知识,通过精细观察及反复调试等方法来完成项目的研究。
主要创新在于:
1、模仿了蚯蚓(地龙)的运动方式;
2、观测效果良好;
3、可完成不同地形的观测。
完善设想:
1、动力应增加,让运动速度更快,方式更灵活;
2、运用其他材料,使其体积更加微小;
3、可安装更多的工具,完成更多类型的任务。

C、申报者确认事宜

申报者确认事宜
我(们)确认已认真阅读大赛规则,并且同意遵守规则。
我(们)确认所有申报资料属实。
我(们)授权主办单位比赛结束之后,无偿合理使用相关申报材料(包括公开出版等,不要求退还),同时本人亦享有公开发表该项目资料的权力。
我(们)完全服从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申报者签名: 监护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说明:申报者须同意并且遵守以上要求,所有申报者及其监护人须签名确认才能参赛。

D、资格确认

资格确认
1.上述申报者均为在校中学生(含中专和技校学生)。
2.本项目是申报者于本年度于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独立(含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

辅导教师(班主任)签名: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盖章

学校校长(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E、项目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书 份。
2.项目研究报告 页, 项目查新报告 页。
3.附件材料(说明:附件材料可为复印件,没有的项目可以填“无” ):
(1)项目研究原始资料(图纸、图表、调查问卷样表等) 页;
(2)项目研究活动照片 页;
(3)项目研究活动日志 页;
(4)数据光盘或软盘 张,存储项目数据量 MB;
(5)其他(请注明) 页。

F、市州组织机构审查以及推荐意见

市州组织机构审查以及推荐意见

该项目申报者均为在校中学生,其项目是在两年内(2009年7月1日之后)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
该项目于 年 月 日在 市(州)第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被评为 等奖。
我们已要求该项目作者所在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该项目做了资格审定,申报内容属实,同意上报参加第32届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市州组织机构负责人签名(手写): 市州组织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捌』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奖项介绍

具体工作由审委会委托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内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承办容。这是国家经贸委与中国企联共同开展的一项全国性重要活动,是目前国家经贸委认可的惟一一项不属于涉及企业评比,而保留继续开展的项目。各地方经贸委和企协(联),各部主管司局与行业联合会(企协)基本上都开展了省、部级管理成果的审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推荐。成果审定工作已成为地方、行业联合会(企协)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手段。把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提高、上升为科学成果,与科技发明成果一样通过审定表彰的形式给予肯定和精神与物质奖励,获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对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共同知识财富,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玖』 张天宇的创新成果

一、 主持参加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国家规范标准编制工作1项
⑴、主持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建筑物远距离多向整体移位技术》获99年度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编入国家相关规范,施工技术被选入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应用于实际工程创造了建筑物移位多个之最:一地多幢、多向共轨、远距离的平移纪录,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成果已在省内外几十项工程中成功应用与推广,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主持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2001H030),该项目于2005年2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获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在几百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每年完成产值近千万元。
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排名第三),完成省科技重点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钢表面包裹加固法》(98-Z-35),该项目于2005年4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已在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正申报省政府科学技术奖。
⑷、参加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编制工作,承担沿海地区氯离子腐蚀资料收集整理与评定,已完成送审稿。
二、主持编制国家级工法一部
主持编制的《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YJGF42-98)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工法(批准文号建建[2000]45号)。
三、从事新技术开发与服务,主持完成的代表性工程
1、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研究开发了厚钢板,扶壁柱、裂缝无损修复等加固新技术,主持主要完成的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福州东百大楼、福州大戏院、福州大饭店、福州中亭街、福州大利嘉城沃尔玛、泉州群众戏院、兴行银行马江大厦、马尾国际海员俱乐部、福建教育学院男生宿舍楼、泉州金帝花园19、20号楼、泉州房管所危旧直管公房、泉州东湖皇都大厦、漳州大酒店、南安石井镇企管楼、福州建荣花园C座等。
2、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主持研究开发了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主要工程:广西北海英国领事馆(国家文物)、泉州食品大楼、泉州新星有限公司、南安华兴加油站、南安东田卫生院、霞浦中行宿舍楼、南平铝厂办公楼、华兴加油站高位水塔、莆田自来水厂高位水池、省援藏项目“福建公园”等。
3、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加固技术应用市政与桥梁,主持主要完成工程:厦漳高速西溪大桥、福宁高速宁德桥路基、京福高速南平收费站综合楼、福宁高速太姥山综合楼、福清古屯桥等。
4、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审定人,研究开发了CFRP加固古木结构等新技术,应用于古建筑物、现代文物建筑修复与保护,主要工程:观巷基督教堂、天主教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楼保护、泉州钟楼、闽海关大楼拆移保护、泉州鲤城区老年大学、漳州农展馆等。
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承担设计项目工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建筑结构专业审核人,完成设计工程近百项,工程均已竣工。
五、社会学术团体担任的职务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分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受聘担任省第五届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工程技术专家、福建省建设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科技咨询专家。
获国家省六种奖励情况:
1、《建筑物(群)远距离多向整体移位技术》,国家建设部9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99-3-2501) 项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2、《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 闽建科[2005]55号 闽政文[2005]580 项目主持人 排名第一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钢表面包裹加固法》(98-Z-35), 省政府2006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撰写的论文、著作、总结、报告:
代 表 作:《CFRP布包裹加固旧木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独立撰写人,《福建建筑》2005年第2期CN35-1120/(ISSN1004-6135)
1、《混凝土结构裂缝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独立撰写人,《福建建设科技》2005年/No.3 CN35-1165/TU
2、《常用裂缝修复技术对比试验》独立撰写人,《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No.1 CN35-1165/TU
3、《已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独立撰写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10 ISBN7-81036-436-7
4、《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执笔人,国家级工法 建[2000]45号,《施工技术》2000年第11期 CN11-2831/TU ISSN1002-8498
5、《关于碳纤维加固福州乌塔的建议》第一作者,省建筑物鉴定与加固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10
6、《某过火结构构件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方案》独立撰写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7、《福州乌塔塔身变形分析与评估》第二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2 ISBN-7-112-04861 TU4338
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实例应用》第8章既有建筑移位 合著第二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ISBN-7-112-04861 TU4338
9、《地基处理技术发展与展望》第37章建筑物纠倾技术,第38章建筑物移位技术 合著第二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10 ISBN7-5084-2417-4
10、《建(构)筑物地基基础特殊技术》,泉州某八层办公楼整体平移工程实例分析,合著第二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 ISBN7-114-05361-4
11、《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主要执笔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报告 2004.12
1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表面包裹加固法》部分执笔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报告 2004.12

阅读全文

与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