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

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05 17:58:29

⑴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战略

研究院以协同创新为导向,采取独特的“协同创新中心-基金二元耦合”体制,协同创新中心按照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的思路组建,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实现5个协同:
一是大学与大学协同:分析支撑某产业的主要学科,选择这些学科实力最强的大学(院)委派领军人才,建立若干专门的先进技术研究实体,保证支撑一个产业是学科最强的大学组合,形成最强的研究力量;
二是大学与产业协同:遴选出覆盖该产业全产业链的一批企业和代表性用户,共建协同创新基金,共同规划、评估、投资项目和实施成果转化,与上游大学和先进技术研究群体共同形成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等4个层次的、“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行动同步”的金字塔结构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企业与行业协同:一项技术的价值最大化,除其自身的因素外,还与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高度相关,研究院将着力围绕行业整体技术进步进行技术发展规划,系统开展该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项目完成后由中心内最适合企业或组建新企业实施产业化;
四是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研究院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的模式,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即研究生在大学修完理论课后到研究院承担实际科研任务,大学导师指导学术,研究院导师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院按照全职工作人员发放报酬,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按照理论与实际成果水平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五是首都知识经济与地方产业经济协同:服务首都转型发展,发挥首都的科教优势,创造先进技术,并以知识产权与地方进行产业发展的合作,致力于创造一种知识经济新模式。

⑵ 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
一、直接转化
1、科技人员自己内创办企业;
2、高校、科研容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
二、间接转化
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主要是通过各类中介机构来开展的。机构类型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在体制上,有官办的、民办的,也有官民合办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机构(如既充当科技中介机构,又从事具体项目的开发等),也有小型单一功能的组织。
1、通过专门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2、通过高校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实施转化;
3、通过科技咨询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文华氏致力打造顶尖生物医学科研服务机构,搭建中国与世界科研互动的桥梁,为中国科研与学术研究贡献自己应有力量。同时,文华氏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凭借卓越的团队学术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科研学术服务。文华氏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想法,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

⑶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新形势下,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进行了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技术市场发展良好

我国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交易实现了经济价值,技术市场合同交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2011年,我国技术市场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6428 项,成交金额4763亿元,同比增长11.7%和21.9%。合同成交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0%,占全国 R&D经费投入的54.8%,较2010年分别提高0.03个百分点和3.00个百分点。技术合同质量继续提高,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5.7万元,同比增长9.3%。我国技术市场继续保持稳定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正变得日益活跃,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助推器”(万金荣,2006),为助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高技术产业和产品发展势头良好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加强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 8万亿元,达到 88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利润5244.9亿元,增长7.5%。2008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降到最低的5.0%(按可比价计算)。2009年以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速开始逐步回升,至2011年增速达到18.4%(表4-4)。

表4-4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高技术产品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附加值的特点。高技术产品的产生与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基本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走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5488亿美元和463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0120亿美元,产品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达到856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表4-5)。从增长率看,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5%,12.2%和11.8%。从贸易出口的主要方式看,虽然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是其比重不断下滑,而一般贸易比重逐步上升。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仍然有较大上升空间。

表4-5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计划

我国有关政策法规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方面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除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以外,还包括各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科技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政策法规,还在不断地调整和修订相关政策,并制定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发展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11年,实施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等重大专项推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依据《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加快民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强化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此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新型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61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创业企业108家。这些计划在促进科技、经济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转化、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孵化器900多家,孵化器企业3.6万家;全国已成立技术交易服务机构2万余家,常设技术交易场近20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家(2011年新认定68家);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41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84家(2011年新增36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8家(2011年新增3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国际大学科技园86家;创业投资机构700多家,还有相当数量的科技风险投资中心、科技评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科技招投标机构、各类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资金投入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各级政府加快了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大了科技产业化资金投入。2010年,国家级火炬计划5428个项目共落实资金730.8662亿元,其中来自政府资金22.6685亿元,企业自有资金470.816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资金162.4995亿元,分别占到位资金的3.1%、64.4%和22.2%。国家级星火计划共实施2810个项目,落实资金134.1770亿元,其中政府拨款7.7273亿元,所占比例为5.8%;企业自筹资金80.2289亿元,占59.8%;银行贷款27.9355亿元,占20.8%。地方政府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中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项目研究的费用为639.7亿元,占支出总额的40.3%;用于科技条件专项(包括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条件专项)以及科学技术普及的费用为136.2亿元,占8.6%。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相关计划,强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表4-6)。2011年,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共立项6545项,财政拨款37.7亿元;火炬计划立项2108 项,财政支出3.2亿元;新产品计划项目1384项,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共计3.0亿元(陈磊,陈瑜,2012)。

表4-6 2010年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项目中央财政拨款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六)加强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保护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加入WTO 以来,政府加快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步伐,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做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新时期,我国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每年都出台当年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2年还审议通过了《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备,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加强和完善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另外还表现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其自身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知识产权申请和受理率不断增加,而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⑷ 什么是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是有来源的,通常来源于项目,专利等,种类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属于科技成果,一般以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作为成果形成的依据;而科研成果转化则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已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证明一般是如转化为新产品,可以用该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等一种或多种材料证明;若转化为新设备,则用该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证明;转换为新技术,一般是要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
举个我最近报高企的例子,我写了13个科技成果转化,其中,8个科技成果来源写项目RD**(因为我3年间只有8个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5个写了来源于公司某个专利(或者写来源于三年前项目),然后在成果转化结果写上PS**(当然有些可以写样机,样品),假如写PS的即是产品,可用检测报告或新产品证书或产品标准或销售合同或发票等证明,(我只有8个产品转化),转化结果也可写上样机、样品,用实物照片、查新报告或样机说明书证明。这里有一点要指出,多个成果的转化成果可以是同一个产品。比如我的PS02,该产品是一设备,他同时由成果(项目RD 01一种喷液方法的研究)和 成果(项目RD02 新型包装机械的研发 )一起转化的。

⑸ 项目成果目前的应用、转化情况及其前景分析

本专题所研发的钻机及配套钻进施工技术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物探爆破孔施工效率,而且能有效地满足复杂不稳定地层快速钻进成孔,同时还可满足工程地质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地源热泵施工钻探、地质勘探取样钻探等。因此,该设备及技术方法为地震物探钻进成孔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支撑。本成果准备用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深部探测地震剖面施工项目中。由于常规钻进方法对于复杂不稳定地层没有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而本设备及技术方法对破碎地层较有效,所以在未来复杂地层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中无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另外,该钻机是一种多功能钻机,对于加速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找矿钻探施工市场也将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承担试制的厂家在积极进行产品宣传,并准备小批量投产,以满足不同地质钻探需求。

⑹ 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有什么区别

技术转移转化和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区别是概念不同,主体不同,客体不同。
1、概念不同
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活动。
2、主体不同
技术转移主体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基本是一致的,基础要素包括技术主体、技术供体和技术受体。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是技术供体;企业是承接和应用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成果/技术受体;以及技术本身。
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也在于如何调动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接受者,则被认为基本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3、客体不同
技术转移中的技术客体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成果客体是大同小异的。但技术转移客体一般不包括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即科学发现。 要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展示在国际舞台上可以选择广东文华氏.

⑺ 我国地质高端科技转化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与地质勘查明显增加的科技投入相比,地质勘查的科技产出成果并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科技著作、获奖成果数目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虽然地质勘查项目逐年增加,大部分项目完成情况也不错,但是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程度不高,服务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明显。正如《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地质勘探科技工作的资金保障不稳定,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工作滞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亟待加强。”我国地质高科技转化与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技投入机制不完善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了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姚华军等,2005),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总量不高。此外,我国地质勘查还需要加强科技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建设。2007~2009年,我国地质勘查科技投入中的中央财政一直占总投入的50%以上,其中,2008年政府资金达16亿元,占总投入的80%。企业资金、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虽有所增长,但相比政府科技投入而言,仍比重太低。近年来我国 R&D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仅为美国的9.57%(廖添土,2008)。R&D/GDP值象征一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投入强度,是进行科技投入强度国际比较时普遍采用的指标。经济发达国家投入强度均在2%~3%(程文欣,刘敏,2007),2005年我国R&D强度仅为1.34%,而瑞典的R&D强度达到4.25%,是我国的3倍多(廖添土,200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R&D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的地质勘查科技投入无论在投入总量、投入渠道以及投入强度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这些直接影响到地质科技的发展速度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国际上,矿产勘查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模式与途径是通过金融市场——勘查资本市场,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南非等国家证券市场中,都云集众多来自全球各地、从事矿产勘查的上市公司,堪称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王瑞江等(2008)研究发现,世界矿产勘查态势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商业性勘查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除财政资金外,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个人资金、跨国资金都已成为商业性勘查的重要融资渠道,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融资工具组合和融资工具创新来拓宽融资渠道。Gordon J,Bogden(2001)总结了加拿大初级勘查公司的权益融资方式,包括合资协议模式(Joint Venture)、分段购买持有模式(Earn In)、销售或者利润分红权融资模式(Royalty Sale)、私募股权模式(Private Equity)、税收优惠的流通股票模式(Flow Through Financing)等。尹筑嘉(2007)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矿产勘查项目融资方式早已实现了以市场融资为主,矿产勘查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债务融资和公开上市等方式。全球主要矿产勘查资本市场情况详见表2-18。

(二)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尚未形成完善的供需机制

目前,我国在地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供需机制。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质调查任务部署中,未将地质调查工作实施与科技进步进行紧密结合,重点放在工作量方面,对技术及成果质量考核标准和要求低,地质工作人员对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没有意识,所有工作仅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手段,因其在全行业的示范作用,弱化了全国地质行业对新技术的需求。

表2-18 全球主要矿产勘查资本市场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交易所披露信息与报告整理。

二是地质勘查的科技成果在研发阶段获得支撑后,缺乏后续经费进行推广完善方面的支持,导致成果转化应用率低,新技术的研究团队瓦解,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非常严重。

三是地勘市场的准入制度和管理方面亟待加强,目前大量的个体队伍以挂靠和借用资质方式承揽地质工程,未能纳入监管和考核体系,其利用不合理的低成本优势,对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扰乱市场秩序,对行业发展造成损害。

四是国内地质行业的企业及技术用户新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不足,在目前国内市场的环境下,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认识不高,与新技术研发单位在合作方面难以达成共识,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转化机制。

(三)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

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双向沟通机制,联系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双方的中介组织缺乏,科研成果转让渠道不畅,供需脱节现象十分严重。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科技信息无人提供,同时许多信息机构掌握着大量的科技信息却很少与企业联系。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后的问题、实际效果等,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科研人员。科技系统内部同样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造成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使稀缺的政府科研投入经费变成了“撒胡椒面”局面。

(四)科技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的科技人员不关心科技成果的转化,只关心其自身科研成果的获奖及排名,导致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应用有差距、与市场经济不适应,这与科研人员市场意识不强、科技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有关,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五)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成果转化的瓶颈

地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严重不足,不仅体现在政府投入的不足上,还表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质行业各研究所、事业单位与相关院校的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很少有私人企业的投入。另外,我国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风险基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和方式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渠道不畅通、资金投入不足,使许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成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六)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缺失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大多地质科研机构作为地质科技领域公益性机构,重点任务是围绕地质科技展开研究,地质成果转化和市场的营销方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专业队伍,部分已经转成企业的地质科技单位又受到单位定位不清、负担重、政策约束等方面的原因,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果较差,成果转化过程在市场培育阶段付出艰辛努力,一旦成果转化成功则输给了后继的跟进企业,从而造成成果转化过程保守,科研人员参与转化全过程会影响了新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在造成科研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制约了成果的转化效率。

(七)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虽然国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我国一些地质科研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重视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评奖,而忽略了开发的可行性、生产的实用性,在技术成果交易中,技术专利被侵权,利益分配出现冲突等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大量的技术成果在开发过程中成为竞争对手抄袭模仿的对象,前期高额的投入无法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导致转化效果不佳。

⑻ 谭建荣的代表性成果

1、2004年,谭建荣等研究完成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国产重要装备设计,解决当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与生产中普遍存在用户需求个性化与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传统的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实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最早提出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与理论方法,实现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产品配置设计、产品变型设计、产品递归化设计与产品可视化设计,开发了面向定单配置的单元化自组织集成设计系统,客户广义需求分类体系的形式化建模系统,大批量定制的产品递归设计系统,基于知识的产品装配设计系统等。该成果已在汽轮机、电梯与自动扶梯、制氧空分设备、数控机床、机车车辆等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得到应用。已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
2、2005年,谭建荣等完成的“工程图学特色平台的探索实践与教学基地辐射” 项目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将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中心点、教学改革的试验点、教学水平的示范点、教学科研的结合点和教学成果的辐射源。提出并构建了工程图学教学基地“五个平台”,即基于高新技术与经典内容相结合的图学素质公共平台、面向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图学教学基地立体化教材平台、参与式交互式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实验平台、自主式研究型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学习平台和以人为本的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平台。全面推动了全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并从教学改革思想、立体化教材与课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培训三个方面,对机械基础和其他工程基地建设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参考。
3、2011年,谭建荣等研究完成的“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设计中非标结构设计周期长、设计更改关联多、不同工况性能难以预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项目提出并实现了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系列产品,成果对推动企业实现复杂装备自主设计开发、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机械工程学科和行业技术进步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提出并实现了复杂装备单元调节和参数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调节技术、复杂装备设计变更的响应技术、复杂装备工艺工装结构变异设计技术、关键部机疲劳失效机理及多部机寿命预测与排序方法、复杂装备工艺参数与工装成型性能的工艺协调分析技术、复杂装备精度与工艺工装精度的容差协调分析技术等。在复杂装备多需求映射非标转化技术、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结构变异与性能强化设计、复杂装备多尺度质量预测与寿命均衡、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设计与协调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提出并实现的技术经专家鉴定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平台,提出的理论方法与支持技术在大型注塑装备与模具成套工装、大型空分成套装备、高档数控装备、大型电除尘成套装备、海军X 装备等设计中得到应用, 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17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制订了国家与行业标准 5 项,形成设计规范15 项,有效地提高了复杂装备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实现了由提供装备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装备的转变、由提供装备向提供装备与工艺工装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1、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谭建荣、祁国宁、张树有、顾新建、韩永生、刘晓冰、毛绍融、钱 江、黄哲人、吴 捷,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
2、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魏小鹏、谭建荣、兆文忠、张强、刘振宇、张建明、程锦、米小珍、蒙秋男、赵婷婷,大连大学、浙江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3、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谭建荣、张树有、王米成、叶盛、王珏、刘振宇、冯毅雄、伊国栋、裘乐淼、徐敬华,浙江大学、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4、基于ASP/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孙林夫、王淑营、韩敏、唐慧佳、赵慧娟、廖伟智、陈春阳、谭建荣、田凌、李瑞川,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成都国龙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宁波在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新体系创建与应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谭建荣、陆国栋、张树有、施岳定、周广仁,浙江大学。
2、工程图学特色平台的探索实践与教学基地辐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谭建荣、陆国栋、张树有、施岳定、盛奎川,浙江大学。
3、工程图学教学资源库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谭建荣、张树有、焦永和、陈锦昌、肖银玲、施岳定、雷建兰、马晨华、陆国栋,浙江大学。

⑼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科技成果转化不能单单为了转化而转化,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这就需要专业的第三方,从中斡旋,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广东文华氏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囊括科技成果评价申请、评价材料提交、评价材料审核、评价专家遴选、评价报告查询等服务。

阅读全文

与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