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要给多位美籍院士加冕中国工程院院士吗
继5月29日,张海霞因IEEE下令禁止华为专家参与期刊审稿以公开信的方式声明退出两个IEEE期刊编委会后,5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也对IEEE这一行为发表了即刻生效的“暂时中止与交流合作”的声明。
张海霞在声明中表明了“这远远超出了一个可以接受学术人的底线”对学术道义的捍卫;CCF重申了“对学者和学术共同体”公平原则的保护。
“知识无国界”,对学术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追求更是贯彻在中国学术界中。众所周知,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也被我国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视为学术成就终极目标并一生为中国科技事业进步而奋斗的使命。自1998年,我国首次有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二十多年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多达82人。这正是中国学术及院士体系平等、开放、合作的体现。
而在中美贸易战已经延伸到学者、学术、学会、个人与组织、经济对决已经上升为科技乃至文明对决的当下,我们暂且不提华为那两个“自己长腿误走到美国”的包裹。
获悉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有几十位美籍院士参评工程院外籍院士。有一天这些美籍里是不是也会主持通过如同今天对华为的限制决议甚至针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华为们”?
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的学术体系尊严必然要越过“成人礼”了。我们出门大踏步走向国际化,“学”了要立足回家、“习”自主创新的顶层设计,同样还要培养我国自己的标准体系、学术体系,包括院士的评价体系。我们学术自信的缺乏使得外籍院士评选只敢选择别国的院士,缺乏慧眼识珠的魄力。曾一度盛行院士评选的“潜规则”—先拿到国外院士身份更容易入选我们的院士体系,该画休止符了!多年来工程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受益于一线工程建设实践,我们同样要考虑不拘一格嘉奖突出贡献的践行者们、企业家们。
只会在别人菜筐里挑菜,我们能够真正建设好自己家的菜园子吗?我们当下(后面且行且看)有必要给美籍院士再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加冕礼吗?
附:中国工程院(英语: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战略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B. 性翁的历史名人
翁郡,汉代学者。
翁承赞,字文尧,唐代福清县人,乾宁年间(西元894-898年)进士。五代后梁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曾咏梅花诗:"忆德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翁肃,字彦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与翁彦约、翁彦深、翁彦国三兄弟及翁延庆、翁蒙之同姓同乡同朝,皆居高官,时称六桂同芳。
翁德广,宋代人。淳熙年间(西元1174-1189年)任溪县知县。朱熹曾奏荐之,称其"不务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爱民之实。
翁难乙 翁万达,明代兵部尚书。
翁方纲,(西元1733-1818年)字正三,清代大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学士。精金石考据之学,亦擅长词章、书法。曾任鸿胪寺卿,预千叟宴。
翁同龢,清朝时期江苏常熟人,管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师。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翁春,清代诗人。
翁文灏,辅仁大学教授,是中国早期的地质学家之一。
翁美玲,已故香港艺人。
翁再生,世界杯棒球国手,台湾职棒球员。
翁丰堉,台湾职棒首位外岛出身选手。
翁嘉铭,笔名瘦菊子,知名台湾棒球名家。
翁虹,知名香港演员。
翁立友,台湾知名台语歌手。
翁滋蔓,台湾知名少女艺人。
翁金珠,台湾文建会主委。
翁启惠,知名中研院院士。
翁倩玉,知名台湾旅日歌手,身兼演员。
翁俊明,翁倩玉祖父,同盟会成员,知名抗日志士。
翁炳荣,翁俊明儿子,台湾早期知名导演。
翁岳生,嘉义人,曾任中华民国司法院院长及司法院大法官。
翁重钧,台湾立法委员。
翁明显,中环集团总裁、台湾棋院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文化创意科技小组副召集人。
翁帆,与大自己54岁的杨振宁结合,其夫是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翁嘉麟,2008台湾麻将大赛赌王。
C. 翁启惠的学术荣誉
1986—1991年,年轻领袖研究发现奖,美国总统杰出青年化学奖〈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in Chemistry〉。
1993年,美国化学协会Arthur C. Cope学术人员奖〈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 C. Cope Scholar Award〉。
199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届院士〈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R. O. C.〉,国际碳水化合物奖〈The IUPAC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Award〉。
1995年,Carbohydrate Division Wolfram Award
1996年,获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会员〈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
1998年,Harrison Howe Award in Chemistry
1999年,Claude Hudson Award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
2000年,国际酵素工程奖〈The International Enzyme Engineering Award〉,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The 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Award〉
2002年4月30日,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年,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2006年5月,被选为新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2014年1月,获得沃尔夫化学奖(Wolf Prize in Chemistry)。
D. 院士和教授是都是职称吗
教授是职称,而院士不属于职称。
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已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原来只有部份系列设有正高级,部份系列不设正高级。
(4)翁启惠院士获突破性成果扩展阅读
职称评审是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就此多个省份纷纷发文强调了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
聘任制是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E. 华裔化学家获得哪一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奖
2000
华裔翁启惠获美“总统绿色化学奖”
--------------------------------------------------------------------------------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6日10:04 华声报
华声报讯:家住圣地牙哥的华裔化学家翁启惠将于26日晚在华府国家科学院获颁今年度“总统绿色化学奖”
“总统绿色化学奖”系由美环境保护署、美国化学学会、国家科学院与白宫共同主办,该奖每年颁发给一位成就得到公认的化学家以及四家有关的公司,以表彰这些个人与公司为发展“安全而无污染”新化学反应所作出的贡献。
《世界日报》报导,任职圣地牙哥“斯克瑞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学讲座教授的翁启惠是台湾嘉义市人,研究酵素的成就多年来一直居于领先世界的水准。
翁启惠认为,目前化学家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经由生物技术等没有毒性、无污染环境之虞化学反应过程,来合成新的材料与医药品。
翁启惠教授主持的研究室最近一种针对抗药性问题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抗生素。这种新的抗生素既可阻止细菌合成蛋白质,又可抑制引起抗药性的酵素。美国化学学会日前向新闻媒体宣布了这项成果,并肯定其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翁启惠和他的同事已提出专利申请,并拟将技术转让给一家制药公司。
翁启惠曾获学术荣誉
1986—1991年,年轻领袖研究发现奖,美国总统杰出青年化学奖〈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in Chemistry〉。
1993年,美国化学协会Arthur C. Cope学术人员奖〈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 C. Cope Scholar Award〉。
199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届院士〈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R. O. C.〉,国际碳水化合物奖〈The IUPAC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Award〉。
1995年,Carbohydrate Division Wolfram Award
1996年,获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会员〈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
1998年,Harrison Howe Award in Chemistry
1999年,Claude Hudson Award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
2000年,国际酵素工程奖〈The International Enzyme Engineering Award〉,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The 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Award〉
2002年4月30日,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年,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2006年5月,被选为新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F. 翁启惠的介绍
翁启惠(Chi-Huey Wong,1948年8月3日—),台湾地区科学家,专长化学生物、有机及合成化学。翁启惠被视为国际糖蛋白研究的重要人物,1994年获选为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获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会员,2002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5月获选为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入选的2位候选人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定信和吴茂昆;并已于2006年10月19日接任。2014年1月17日沃尔夫奖公布化学奖(Wolf Prize in Chemistry)得主,由台湾“中研院长”翁启惠获得,肯定翁启惠对多醣体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的原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