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测量成果如何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的内容有:一、室内外检查。
(1)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①测量控制版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权是否符合要求;②各种观测记录和计算是否准确;③各类控制点的测量方法、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④提交资料是否完整。
(2)房产调查成果的检查。①房产调查要素的内容填写是否齐全正确;②房屋权属示意图上的房屋权属界限、四墙归属和一些符号等是否与房产图的一致。
(3)房产要素测量成果的检查。①测量方法、计算、成果是否准确;②测量要素是否齐全,对地物的取舍是否合理。
(4)房产图的检查。①比例尺是否满足要求;②房产要素的表达是否齐全准确;③图面精度与图边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积测算的检查。①房产面积的计算是否准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②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共有共用面积的测算和摊分是否准确和合理。
二、成果验收:(1)产品成果最终的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验收工作结束后要写出检查报告和验收书。
(2)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突出处理意见。
(3)上交成果验收内容。
(4)成果质量的评定。
B. 验收方式有哪些
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查工程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发挥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验收的方法:
提交竣工验收报告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要经过专门验收机构(有关部门成立的),组织专家开展质量评估验收。
组织验收
验收需要经过四方验收,包括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验收合格
验收合格后要到有关部门处登记备案。
交付使用
验收合格后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未验收而交付使用(视为合格),建设方丧失质量抗辩权;丧失以质量抗辩拒付工程款的权利,但不影响工程保修期内的保修义务履行。
C. "研究成果的形式"、"项目验收指标及内容" 分别指的事什么要写怎样的内容
http://wenku..com/link?url=L8qquwif-Z8gt-OpPOyVs_-nxrFjvsUHGxt9SoBw0u2sbnhLFO
D. 验收依据和组织方式
(一)检查验收依据
(1)实地核查任务委托书或委托协议。
(2)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相关文件,包括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和技术要求、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图形要素图式等。
(3)各省制定的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相关文件。
(4)承担单位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方案。
(二)检查验收原则
(1)简化实效。在保证验收质量的前提下,遵循简化程序、讲究实效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检查验收形式。
(2)实事求是。确保验收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杜绝弄虚作假。参加的专家应对验收工作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要保证评价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与严谨性,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成果通过验收。
(3)实地检验与专家认可。验收过程中必须对核查单位的野外实测数据和成果数据进行抽查和检查,并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
(4)同行专家鉴定。参加验收的专家应包括熟悉矿政管理、测量、地质和数据库等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依靠专家开展验收工作。
(三)组织方式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验收工作按照其组织实施特点,以测区或县(市)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实行测区验收、省级验收和部级验收三级检查验收方式。具体组织方式如下:
(1)测区验收。以测区为基本单元产生的单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是实地核查的基础成果,也是今后在勘查开发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成果。因此,在各级检查验收中,测区验收是最为基础的验收。测区验收可以分为野外验收和成果验收两个阶段进行。如果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测区验收,市级国土主管部门应派人参加;如果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测区验收,县级国土主管部门也应派人参加。县(市)级验收可由市(地)级统一组织,本市(地)范围内所有委托单位与核查单位一起参加。
(2)省级验收。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省辖区的市、县级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进行验收。测区验收与省级验收可合并进行,委托任务的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先对实地核查成果进行初审,再由省级项目办组织终审,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人参加。
(3)部级验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完成省级验收和省级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汇总整理后,应向国土资源部和全国项目办提出参加部级验收的申请,并最终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
需要注意的是,各级最终成果验收前,应先进行数据验收,重点检查数据与外业记录的一致性和数据的规范性。
(四)验收意见与结论
验收采用会议形式,组织验收单位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应包括熟悉基础控制测量、矿山地质测量、矿产地质、数据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矿政管理人员。验收委员会应在充分了解情况和讨论基础上形成验收意见,意见确实难以一致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原则。
验收结论分为两类:合格、不合格。
验收意见经组织验收单位签署盖章后生效。
E. 成果验收程序
(1)建库承担单位提交预检申请,并连同自检报告、建库技术报告和建库工作报告以及所有内的数据库建设成容果一并报省级建库主管部门。
(2)省级建库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人员成立成果预检组,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预检。
(3)省级建库主管部门组织验收评委对提交的钻孔数据库成果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必要可请项目实施负责人向评委做说明,评委提出预检结果。
(4)钻孔数据库建设成果,经过预检和验收程序后,由预检组和验收组提交预检报告和验收意见。验收专家组根据《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数据检查记录表》行评价打分。
(5)检查验收以有关规范为标准,凡按规定进行数据库建设并达到质量要求的项目即为合格。
(6)如果成果验收不合格,将验收意见返回承担单位,承担单位对数据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次提交验收,直至验收合格。
F. 成果验收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在听取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观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相关成果展示,审查了农用地分等的文字报告、图件、表格、数据库以及原始记录表等资料后,一致认为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扎实、成果齐全、标准统一、数据格式规范、电子化程度高、评价体系和方法符合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并且考虑重庆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成果有较高应用价值,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予以验收。
验收会上,与会专家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给予了五个“第一”的较高评价:重庆市是全国 4 个直辖市中第一个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并且顺利通过验收的市,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省级标准样地体系的省(市),是全国第一个把农用地分等成果广泛应用的省(市),是全国第一家真正为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而组建专业技术队伍的省(市),是全国第一个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的省(市),并且指出重庆市是全国第 15 个农用地分等工作通过验收的省(市),分等成果是一个高水平的成果,是一个“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的成果,也是面向更广泛领域应用的成果。
图2-10 2006年12月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验收会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验收意见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4〕40 号文件、《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和《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方案》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听取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汇报和技术汇报,观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相关成果展示,审查了农用地分等的文字报告、图件、表格、数据库及原始记录表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组织科学有效、实施方案切实可行。采取了“分区试点先行、外业分县实施、内业全市集中处理、全市一体、上下互动、步步监控”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成果质量。基础扎实,成果齐全,符合有关要求,整体质量高。
2.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正确。分等指标区划分、分等因素选择、分等参数确定、分等单元划分合理;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调查与计算正确;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划分符合实际;文字报告编写、数据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等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分等数据格式规范,标准统一,保证了全市分等成果的可比性。
3.建立了市、县不同尺度下分等单元的空间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下分等数据间的关联与互访,形成的成果逐级控制,等别序列完整,面积一致,具有可追溯性。
4.建立了包括国家级(12 个)、市级(183 个)和县级(202 个)标准样地的三级标准样地体系,形成了标准样地图片集与属性数据库。
5.以《农用地分等规程》和相关要求为基础,采用 GIS 技术开发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农用地分等中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成果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6.依据样点调查资料,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不同区域不同等别系列的检验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7.开展了分等成果在定级估价、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核算、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8.项目经费使用符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验收组一致认为,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组织、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的重庆市农用地分等项目成果符合相关要求,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予以验收。
建议在修改完善、整理归档后按规定于一个月内上报成果。
验收组组长:马克伟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G. 成果编制及验收
成果编制阶段时间限定通常为野外资料验收后6个月之内,区调成果通常指1:5万地质专图、(联测区属)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图幅说明书,报告及说明书章节编排及内容均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这些成果完成后,会同实测剖面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矿产图(有的不做要求)、专题研究报告和相关图件、各种原始资料以及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等一并提交于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及验收委员会进行评审、验收。
H. 最终成果验收
1.最终成果验收时间安排
最终成果验收一般在野外验收后6个月内进行,由项目回承答担单位向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提组成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在最终成果验收前项目组主管单位应进行初审,并评定分数。地质图及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至少在验收前20天送达评审员。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编写提纲参见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2.最终成果验收的要点
1)野外验收后补充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
2)各项综合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3)测区的地质新成果、地质报告与地质图说明书的水平。
4)地质编稿原图内容、精度及编绘质量。
5)各项原始资料归档的质量。
3.最终成果验收提交的有关资料
1)作者原图(1∶5万)。
2)编稿原图(1∶5万)。
3)地质图(1∶5万)。
4)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5)按规定整理好的各类原本档案资料。
6)实际材料图、各类样品测试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