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对电力进行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有哪些啊体现到电价方面呢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调度,参与跨区域电网的投资与建设;区域电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区域内的省级电力公司可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
我国电力工业的总体框架和体制,阐述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由来和历史进程,说明了国家电监会的职责和机构设置情况。王野平说,以2002年12月29日11家中央电力企业挂牌成立为标志,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电力体制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电力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因为体制改革影响到经济发展;其次,全国电力生产运行部门共同努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因为体制改革影响到电力安全;第三,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通过进一步总结,可以为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成熟的经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改造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用电普及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过去几年,我国投入3000亿元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全国所有行政村已经实现通电,农村电价水平也逐步降低。
② 电力体制改革的改革内容
能源局牵头制定的新电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新方案以电网逐步退出售电和大用户直购竞价上网为主线,以及电网的财务和调度两者择其一独立。
电网逐步退出售电就是所谓的“电改从售电侧起步”。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下电改将“放开售电侧,让用户选择售电商进行交易。”
在大用户直购电改革方面,建立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绕过电网自主交易,并拥有自主选择权。核心是电价的市场化,其最终目的都是打破电网公司在电力交易中对发电公司的单一买家地位和对电力用户的单一卖家地位,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
新电改方案从售电侧改革起步是折中的结果,在此前的课题申报阶段,有关部门的改革思路不一致,如果电网只保留输配权,发电方和用电方直接交易,电价完全市场化,多年来一贯形成的国家定价局面将被改变。最后意见统一后确定先放开售电价交易。“在剔除电网的过网费,电力完全市场交易后,发电企业只要成本能覆盖,电价的下调是可以预见的,具体来说,购电价有下降空间。
③ 国家电网改革到底成就如何
国家电网已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竞技场,就像我们小学时学的一篇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
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
虽说车子不算重
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
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
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究竟谁是谁非,
百姓管不着,
只知道,
他们都拼命的拉呀拉呀,
大车至今仍在原处,未动分毫。
④ 2012年10月24日,张黎明获得2012年电力改革创新成果几等奖
一等奖。
2012年,张黎明在国家电网举办的“服务之星”竞赛中,力挫群雄,捧得国家内电网公司“十佳服务之星”荣誉容称号,服务队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天津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国家电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等荣誉。
(4)电力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张黎明2012年抢修事件:
2012年7月26日深夜,一场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席卷津门。告急!告急!告急!停电!停电!停电!80多个报修电话仿佛雷鸣闪电中绝望的呼救。
张黎明带领队友们立即投入战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泥水,雨水;张家,王家,李家……所有报修任务初战告捷,可他们个个累成了一摊泥。
“大伙儿吃口饭吧。”张黎明这才意识到,连续奋战8个小时,他和队友们滴水未进。疲倦和困乏排山倒海般袭来,他们最大的愿望,只是睡个好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星”黎明与万家灯火(时代楷模)
⑤ 国家电网公布最新数据,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到哪一步
国家电网公布最新数据,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到:传统的供电企业与用电户构成的供用双方市场中,将出现虚拟电厂、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换电等第三方主体,完成改变原有市场秩序。大批售电公司将涌入售电市场,供电企业面临被“管道化”的风险。
⑥ 历史上的电力市场改革都有哪几个阶段
1978年至今的近40年时间里,中国的电力领域改革经历了多轮改革。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政府仍将持续深化我国电改政策,为我们电力体制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顺应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电力改革政策将偏向于清洁能源的发展。
⑦ 国家电力供电的改革
在第二次煤电联动后,全国电价普遍上调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员工的高薪高福利引发了对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讨论。近日,市场传出消息,一个由副总理主管的高规格电力体制改革研究办公室即将成立,其目的就是研究电力体制改革问题。
尽管此消息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否认,却并未让坊间关于“电老虎”破垄改革的讨论冷却下来。
电改路难行
2002年,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大幕由此拉开。当年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成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分拆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分拆之后的3年半时间里,电力行业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为缓解电力紧张,政府一再用行政来代替市场,体制改革也因此停滞不前。“当初判断厂网分开后会很快进入市场化阶段,但现实是迟迟未进入实质阶段。”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刘树杰说。在此背景下,电监会2005年年底发布了一份内部报告,宣告“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却是“改体不改制”,中国电力行政性垄断的本质不仅没有打破,反而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刘纪鹏进而指出,不触动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只强调拆分,不仅对电力改革进程的推进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拆出麻烦。
眼下,电力改革停顿了将近1年的今天,电力供求关系已从紧张趋于缓和。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重启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发改委近期也透露了下一步电力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其中,“进行输配分开的研究和推行试点”被排在首要位置。有消息称,输配环节的分开工作目前已正式提上电力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输配分离还是理顺电价?
“从目前来看,电力的矛盾主要集中于电网,电网涉及的各种矛盾的症结点是在利益的分割上。”中国能源网专家顾问甘世宣说。在他看来,电力改革应当首先在两大电网内实现竞争,实现输配分开。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对此表示认同。陈望祥认为,必须打破电网垄断,积极进行输配分开。不然,就没法准确核算电网的真实成本,也没法制定合理的输配电价,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电价改革。
不过,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胡兆光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还没有到谈输配分开那个地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理顺后,才能谈输配电价。“目前,上网价格、销售价格都很乱,输配环节也处于垄断阶段,国家对电厂1年发多少电、1度电什么价等都有指标规定。”因此,没处理好如何竞价上网,销售价格没理顺就还没到谈论输配分开那个地步。
刘纪鹏则认为,输配分开本身并不能够打破垄断,输电和配电都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并不能因为输配分开而打破。与其说输配分离的目的是打破垄断,倒不如说输配分离是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实现输配电二者成本和价格的核算清晰。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决定了建立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关键。”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电源、电网企业和用户利益的调整,关系到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本。没有科学合理的电价体制,就谈不上引入竞争、打破垄断。
⑧ 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到哪一步,国家电网公布最新数据
(一)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广泛接入,电力调度和优化控制将变得愈加复杂,供电企业和用电户之间的交互与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二)传统的供电企业与用电户构成的供用双方市场中,将出现虚拟电厂、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换电等第三方主体,完成改变原有市场秩序。大批售电公司将涌入售电市场,供电企业面临被“管道化”的风险。(三)随着电力交易中心的建立,电力交易市场的定价功能、交易功能、数据服务功能将不断完善,竞争更趋多元化、激烈化。(四)电网与用电户之间、电网与售电企业间、售电企业与终端产销者之间将建立一套高效、联动的立体化需求管理机制。(五)以更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电力市场,在通信及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下,电力市场将实现信息共享、设施共享、即时协作和智能决策。三、供电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电力业务,如分布式能源方面的比亚迪等;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小米等以及互联网企业也会参与到新兴业务。与这些竞争者相比,我们供电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丰厚的电网技术经验、高素质的电力专业员工。但同时,我们也存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不够成熟、现有制度流程限制多及企业体型庞大转型慢等问题。表1供电企业与竞争主体优劣势对比竞争主体优势劣势供电企业庞大的已有客户群体;积累丰厚的电网技术和经验;员工电力营销服务的知识积累。企业规模庞大转变周期较长;对于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不够成熟;业务方式不够灵活,受限较多。发电企业稳定的能源供应;数据积累丰富;技术研发实力强;客户渠道稳定。敏感不足;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竞争意识较弱。互联网企业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模式创新能力强;信息深度广。电力产品知识欠缺;电力行业技术经验薄弱;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四、供电服务发展提升策略(一)增强全员、全程、全心全意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电网架构,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水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要在供电企业内部进一步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变传统的“等客户上门”为“主动出击”、积极走出去。通过各专业协同服务,做好客户用电前、中、后各环节全流程服务,提升企业信誉度和美誉度。(二)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培育忠诚客户。服务品牌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客户口碑,是企业面对激烈社会竞争的软实力。供电企业要树立品牌和产品意识,学习借鉴其他行业品牌包装和品牌运营管理经验,通过不断整合升级供电服务品牌,更新升级供电服务产品,争取获得客户的认同和依赖,逐步培育重视的客户群体。(三)注重服务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找准客户需求,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避免过度服务和资源浪费。通过开展营销大数据分析研究及应用,结合不同类型、群体客户的用电需求、习惯、价值、影响等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在确保电力普遍服务和个性化差异服务的基础上,整合服务渠道资源,优化配置实体营业厅,推广普及微信、网厅、掌厅等远程服务渠道以及电费银行划扣等低成本服务方式,力争在企业成本与经营利润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四)优化流程规则,提高业务便捷性。对标学习香港中华电力客户仅凭身份证即可快速所有用电业务的人性化措施,进一步精简业务流程,使得供用电业务流程设置既能配合政府要求、合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又能提升业务便捷性、提高客户主观感知体验。(五)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电力营销科技创新,应用前沿技术手段,为业务、现场服务等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加强计量表计管理,努力为供用电双方提供透明、公正、放心的交易环境,同时也可以为窃电案件查处、取证、电量追补等公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供电企业也需要依托电力专业技术优势,建立科研培训基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增强供电企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
⑨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认识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调度,参与跨区域电网的投资与建设;区域电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区域内的省级电力公司可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
我国电力工业的总体框架和体制,阐述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由来和历史进程,说明了国家电监会的职责和机构设置情况。王野平说,以2002年12月29日11家中央电力企业挂牌成立为标志,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电力体制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电力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因为体制改革影响到经济发展;其次,全国电力生产运行部门共同努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因为体制改革影响到电力安全;第三,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通过进一步总结,可以为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成熟的经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改造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用电普及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过去几年,我国投入3000亿元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全国所有行政村已经实现通电,农村电价水平也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