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gps静态测量和rtk动态测量高程测量精度不高
1
对gps网进行静态和动态(rtk)gps高程量测
本次试验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和动态(rtk)测量模式,下面分别介绍9600型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和南方gps(rtk)9800型测量模式。
1.1
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gps高程测量
南方9600型gps测量的作业模式是指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所采用的作业方式。它主要由gps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不同的作业模式其作业的方法和观测时间亦有所不同,因此亦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南方9600型gps测量系统主要是用作控制测量用,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
1.2作业方法:
采用三台南方9600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9600型gps测量系统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
1.3定位精度:
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5mm+1ppm×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
1.4作业要求:
(1)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gps天线高量测两次至毫米取均值,两次较差要小于2毫米。
(3)gps观测时间不应小于半小时,4颗卫星以上,gdp值要小于6。
(4)gps平差要采用约束平差法。
2
gps(rtk)高程精度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通过南方测绘gps4.40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内业计算,计算后各数据如下:
表1.1
gps高程与水准高程的比较
㈡ GPS外业观测内容有哪些观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GPS外业观测内容有:制订观测实施方案;天线的设置及量高;接收机的预热和开机;观测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关机;迁站。
观测时注意事项有:
(1)严格遵守作业高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接收机的预热与静置应提前进行。
(2)经检查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3)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和存储介质记录情况等。
(5)观测过程中,接收机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不准改变卫星高度角限值,不准改变天线高度。
(6)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资料一般应在时段始末及中间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超过60min时,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7)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8)偏心观测时应测定归心元素。
(9)观测中防止接收设备震动,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卫星信号。
(10)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㈢ GPS测量外业检核有哪几项内容
GPS测量的主来要外业工作
(源1)测区踏勘
(2)GPS控制点的选择
(3)外业观侧
(4)观侧成果外业检核
(5)野外返工
GPS测量的主要内业工作
(1)测前原有资料收集和器材设备及人员组织
(2)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3)GPS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GPS网三维平差;GPS网二维平差;GPS高程拟合
(4)室内质量检查与评定,编写GPS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测量成果及报告归档。
㈣ 国家GPS规范的数据处理
12.1基线向量解算
12.1.1软件及要求
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及B级GPS网及基线预处理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AA、A、B级GPS网基线精处理须采用专门的软件,计算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和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新启用的软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12.1.2准备工作
a)基线解算前,应按规范、技术设计和CH 1002及时对外业全部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其重点包括:
1)成果是否符合调度命令和规范要求;
2)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合理。
b)起算点坐标系,AA、A、B级应为ITRF YY国际地球参考框架,C级以下可为WGS 84坐标系。AA、A、B级起算点的瞬时历元坐标精度应分别不低于0.2m、1m、3m,C级以下各点起算点坐标精度应不低于20m;
c)外业观测的气象数据要换算成适合于处理软件所需要的单位;
d)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e)高标点、偏心观测点,应根据天线高纪录、投影手簿或偏心用纸等计算归心改正数,计算公式可参见附录F或GB/T 17942。
12.1.3解算方案
a)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
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c)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以观测单元为单位指定解算方案。
12.1.4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a) AA、A、B级网基线精处理应采用精密星历。
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网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
b)各级GPS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
c)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算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
d)B级以上各级GPS网,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解、单差解或非差解。
C级以下各级GPS网,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但是15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e)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必须采用合格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12.2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
12.2.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12.2.2B级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级以下各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的规定:ds≤2√2σ………………………………………………………………… (2)
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12.2.3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附录E规定。
12.2.4C级以下各级网,及B级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WX≤3√n σ
WY≤3√n σ
WZ≤3√n σ…………………………………………………………………(3)
WS≤3√3n σ
式中: n—闭合环边数;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WS≤√WX+WY+WZ2
12.3AA、A、B级基线精处理结果质量检验
12.3.1AA、A、B级基线精处理后应计算基线的分量、分量、分量及边长的重复性,重复性定义为:
RC═[Σ∆∑∙∕½-]—nn-1
12.3.2
12.3.3
12.3.4
12.3.5
12.4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5
12.5.1
12.5.2
12.5.2.1
12.5.2.2
12.5.2.3
a)
b)
12.5.2.4
12.5.3
12.5.3.1
12.5.3.2
12.5.3.3
a)
b)
12.5.3.4
12.5.3.5
12.5.4
12.5.4.1
12.5.4.2
12.5.5
12.5.5.1
12.5.5.2
12.5.5.3
12.6
12.6.1
12.6.2
a)
b)
c)
d)
e)
f)
g)
h)
12.6.3
a)
b)
c)
d)
㈤ 工程测量的三种成果检核方法各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报告相同的,按照模板填写就是了!
A.练习时间:
。 。 。 。 。 。 。 。 。 。
II。实习地点:
。 。 。 。 。 。 。 。 。
III。团队成员:
负责人:。 。 。船员:。 。 。 。 。 。 。 。
IV。导师:
。 。 。 。 。 。 。 。 。 。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验证课堂理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巩固和深化的链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建立控制点,地形测绘,手绘制图,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升和改善的能力,解决工程测量问题,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践设备:
DS3倾斜水平DJ6光学经纬仪塔脚三脚架头脚半圆仪测得的钎焊,尺子,50 * 50图纸。
VII。实习内容
平:根据已知的标准点的高程,测量点的高程的水平;
2线测量:距离测量的角度和量确定各导线点坐标;
散测量: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高度的决心散分;
4图纸。
VIII。实习步骤:
练级:
(1)标准的测量原理:
代练等级眼睛的水平,通过标准分区脚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地面上,则称为点海拔高度差测量的高度差,计算未知点的高程。
让练级的方向从A到B,A被称为后视,后视读数,B被称为前者的角度来看,B前的读数。如果A点高程HA是已知的,抬高了点B:
HB = HA + HAB
HA + = HB + B
HA = HB + A-B
水位抬高视线线的B点的海拔高来计算,
HI = HA +一
HB = HI-B
(2)外业水准测量:
1)级点:练级方法测定的高程点。
2)当预测的高度水平与已知的标准点指向远处或太多放置时间仪9不能测量它们的高度差的两点之间的高度差。然后需要以多次站复合练级。每个站的高度差可以得到的预测水平点的公知的标准点的高度差,从而得到的标高。
3)流平检查
检查计算:闭合导线的高度差和平等的高度差之间的一个转折点,等于到后视读数和读数减去的前瞻性,因此利用这种类型的可以计算的正确性检查。
检查站:每站每个读数,检查,检查仪器的变化。更改仪器法要求的变化高度应大于10cm的高度差的两倍,差异不得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毫米。
休息练级路线检测结果:从理论上讲,每个测段高差和应等于零,其实,不,有一个高差闭合差,其值不应大于你容许的高度,如果差异闭合差超出此范围的成果,存在的错误,并会重返工作岗位。
4)行业内的练级:
检查水平的二手书,以填补已知的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的耐受性;附件的最终结果。
2根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从一组已知的控制点,线开始后几个点,并回到起点,形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测量多边形的内角和边长,检查。
角检查条件:
多边形和其理论值的每个内角的观测值的差异,
应满足的公差要求,其中n是多边形的角的数量。
的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上述理论值应该是零,但实际上是通常不等于零,但也应满足的公差要求。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TRAVERSE领域的工作,包括:侦察,选址和建立的标志,角度测量,量的边缘。
1)选择标志的网站,并建立侦察:
点在选举之前,我们应该先收集调查区域地形图的结果,并有先进的控制点数据,在原有的地形图绘制控制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地形图线布局方案,最后实地踏勘检查,和实施的导线点的位置,并设立标志。
网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相邻点应互相沟通,以及平面,方便的角度测量和距离的量。
②点应选在地面是固体,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
③导线点应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不易破碎测量部
④导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按照表6-3。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调查区域。
2)测量的角度:
的电线扭角测量轮法观察与DJ6经纬仪轮,的平均磁盘的离开穷人的光盘直角值吗?两个半回合不超过±40“。
3)的边缘的量的点之间的距离已经给定,没有测量。
(3)行业内的遍历:
线计算行业内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计算每根导线平面坐标x,y点的。
前全面检查的导线测量的现场记录,计算的数据是完整的,有或没有记错
失算了,结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初始数据是准确的。
1)准备工作
经过业内外的观测数据和初始数据填充闭合导线坐标语句,表6-6中所示,原始数据都标有一行。
2)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
(1)计算的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的角度和理论值:
其中,n - 线的边数或转动角度的数目。
由于观察到的水平角度不可避免地含有错误,导致测量的角度,并与理论值不相等,两者之间,称为角度闭合差Fβ所述差异,
的容许值的大小(2)计算的角度闭合差角闭合差反映的质量水平的观察角度。所有的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fβp的允许值fβp图线的角度闭合差公式:
如果>,测量水平角不响应的水平角度重新检验或复验。
≤,符合要求的测量水平角度,你可以调节水平角度测量。
③计算出的水平角度校正,如闭角差不超过容许值角闭合差均匀地分布到每个观测水平角角度闭合差的抗符号,也就是,每个水平角vβ进行相同的补正,该公式vβ进行是:
算出的检验:水平角校正,并应关闭且角度的大小之间的差的符号相反,即等于
④计算水平角的水平角校正校正后βI变化等于测得的水平角度加
校验计算:一个闭合导线的角度修正,并应该是第(n-2)×180。
3)的方位角的每一侧上的突起
根据方程式(4-18)和(4-19)根据校正后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角的起始边缘投影坐标方位角在其他引线侧。
观测左角的这种情况下,根据公式(4-18)来计算坐标填写表6-6中的第五列的各侧的导线的方位角。
计算检查:预计首发侧方位角度,它应该被称为方位角等于原来的起始端,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计算根据已经伸出的导线的方位角的坐标和相应的侧边缘长度的每一侧,每个侧的坐标增量。
②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线边的长度的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剩余误差的事实,因为,所以实际的计算,是不等于零的,由此产生的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怀俄明州,
③计算线全长闭合差WD和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WD =
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图电线WKP2000分之1。
如果WK> WKP,说明不合格的成绩,计算和野外作业行业内的处理线检查,如果有必要,进行重新计量。
如果WK≤WKP,测量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4)调整坐标下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WX,WY反号,按分配给每一侧的相应的纵向侧长度比例原则横坐标增量。记的垂直侧的第i个横坐标增量修正,即VXI,vyi
订正的边缘的坐标增量⑤计算正确的坐标增量值加上两侧的校正后的坐标的增量,即,即
3。散测量:
(1)分散点的选择
散乱点是特征地貌特性,应选择该功能,疏散连接这些特征点的方向的变化的特征的轮廓点,将类似的形状的表面特性和字段。散分的地貌特征,应选择最佳反应山脊线,山谷线和其他在线地貌的地方。
(2)经纬仪测绘法
观察第一站经纬仪放置在网站的角度,测量绘图板之间放置的用经纬仪散乱点的已知方向的方向点距离散散点高程,然后这些数据和测量站规模8散乱点的位置绘制,并表示在图纸上,它的海拔在右边的点,然后控制领域描绘地形。
的步骤如下:
1)安置的仪器。的仪器在测量现场的位置,垂直指数,测量仪器高度的决心,我填的二手书。
2)方位。确定控制点的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法脚。李罗德曼转脚必站在地物,地貌特征点。
4)观察。旋转照准部瞄准点1:00规模,阅读的水平圆读数,线路上的另一种解读,以及线下的读数公式间距;丝绸读数,垂直板式阅读。
5)记录。依次填入测量读数二手书。
6)计算。散点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和仰角计算的视线线测量公式用计算器。
7)绘制散了。
4图中,如附图中所示。
IX。实习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各种来源的测量误差,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错误(确定仪器本身是一个客观的错误)。
(2)观测误差(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造成的错误,是主观的)。
(3)外部影响的错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大气折射而这些因素从时间到时间变化和难以控制的,属于误差来源的变化)。
减少测量误差::
(1)仪器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高精密仪器。
(2)提高其自己的测量水平,并以减小误差水平。
(3)由各种数学方法处理的数据,如:距离测量校正,校正英尺长的温度,几次测量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十。实习经历:
相比以前的教学实习,真正的项目(实习)显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事实是,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第一个是精确测量在课堂上学习,在校期间,让我在我的脑海里形成的基本理论测量轮廓实习的目的,那就是,这些理论与实际的项目工作,这是工程的特点。测量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科学是研究地球的本质,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并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测量,测量结果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并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各种主题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标准,共享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测量和测量结果的迫切要求。所以,访问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是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测量。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的基本功能的映射。首先,熟悉仪器的使用,熟练使用的仪器,掌握仪器的检测和校准方法。二,数据检查和纠正的过程,了解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并了解如何避免错误的测量结果,测量误差最小化,
第三,除了熟悉仪器的使用和理解错误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测量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全球到地方“,”先控制后碎“,”低层次“的工作原则,从高级到,做到”一步一步的清单。不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错误的积累,发现错误,及时,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工程实践中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测量仪器的操作,练级更熟练,学画,并打破了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类不能做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动手和动脑,也扩大与学生的沟通,合作的能力。
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实习实习:每个人的一个不小心,效果可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情况,甚至带来一辈子无法挽回的损失。的测量实习,是不够的,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想的?的合作与团结的组实习迅速完成,并能迅速地测量实习培训师的工作,我们的团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这些测量以外的收获。
总体而言,实习,所以我很欣赏的耐心的艰辛,在行业以外的行业,工作细心,甚至敬畏成立开始测绘的人员。实际能力的锻炼,让我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在未来面临着一个选择。
㈥ GPS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
GPS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
(1)测区踏勘
(2)GPS控制点的选择
(3)外业观侧
(4)观侧成果外业检核
(5)野外返工
GPS测量的主要内业工作
(1)测前原有资料收集和器材设备及人员组织
(2)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和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3)GPS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GPS网三维平差;GPS网二维平差;GPS高程拟合
(4)室内质量检查与评定,编写GPS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测量成果及报告归档。
㈦ 国家GPS规范的外业成果
11.1记录类型
GPS测量作业所获得的成果纪录应包括以下三类:
a)观测记录(磁盘、光盘或磁带存储);
b)测量手簿;
c)其他纪录,主要有观测计划、偏心观测资料等。
11.2记录内容
11.2.1观测记录项目主要有:
a)载波相位观测值、C/A码伪距和P(Y)码伪距等;
b)对应观测值的GPS时间;
c)GPS卫星星历参数;
d)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观测单元号、参考站和流动站、时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线高、观测日期、采样间隔、卫星截止高度角。
11.2.2测量手簿分为四种。AA、A与B级静态定位测量一种,C、D与E级静态定位测量一种,GPS快速静态定位参考站测量一种,及GPS快速静态定位流动站测量一种,格式见附录D。
11.3记录要求
11.3.1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认真细致,字迹清晰、工整、美观。
11.3.2各项观测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开刀和涂改,不得转抄和追记,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其中天线高、气象读数等原始记录不得连环涂改。
11.3.3手簿整饰,存储介质注记和各种计算一律使用篮黑墨水书写。
11.3.4外业观测中接收机内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是两份,并在外存储介质外面适当处制贴标签,注明网区名、点名、点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文件名、采集日期、测量手簿编号等。两份存储介质应分别保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静电的资料箱内。
11.3.5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删改和编辑。
11.3.6测量手簿应事先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得缺损。
11.3.7其他纪录,亦应分别装订成册。
㈧ 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数据采集观测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时间长短不同:快速静态时间短,静态时间长。
精度不同:一般来说前者精度稍低,后者时间长,精度可达到很高。
测量方法不同:前者类似RTK,边走边测(或短时间就迁移测站),后者安置在三脚架上,长时间观测。
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卫星情况好,后者要求稍低。
㈨ GPS内业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如何判断成果质量
基本流程:
1、数据欲处理
与外业记录对照,修改观测文件中的一些参数:
(1)检回查答外业观测数据
(2)点名的编辑
(3)天线高检查或编辑
(4)。。。
2、基线解算
(1)设置基线解算的参数(使用的卫星,卫星高度角,对流层电离层模型 等)
(2)基线解算
(3)察看基线报告,不同的软件成果质量判断不一样,LGO是看各个检验
(4)对于有问题的基线或其残差过大,可采用开窗删星等手段处理
(5)继续解算,重复(2)(3)(4)过程,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3、无约束平差
(1)设置平差参数
(2)平差欲分析
(3)计算闭合环
(4)平差
(5)看平差报告
4、约束平差
(1) 新建椭球投影坐标系
(2)导入控制点
(3)控制点匹配
(4)约束平差
不同的解算软件过程可能不一样,不过大同小异,基本流程是一样的,具体的成果质量判断要参考软件的用户手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