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荒漠化防治如何助力沿线国家
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雷加强16日在兰州表示,将汇集中国国内防沙治沙最新成果和智慧,筛选出若干适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推动中国防沙治沙成果走出国门,分享中国治沙经验与智慧。
据雷加强介绍,该所申报的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非洲绿色长城建设适宜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获得中国官方批复立项,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新技术将走进非洲。雷加强说,该项目要完成两个“清单”。其一,是系统了解和诊断非洲荒漠化问题和技术需求;其二是收集中国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材料和产品,并进行技术环境适应性评估,列出中国能够提供给当地的技术清单。该项目还将在非洲建立中国荒漠化治理技术展示区,构建适宜于非洲“绿色长城”技术应用模式。来源:中国新闻网
B. 中国绿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推进。 通过在 全国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执法检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北京、重庆等地开展城乡手拉手,一对一帮扶工程,通过义务植树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环境。福建省结合义务植树开展种植名贵树木,建富裕新村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农村群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河南郑州、河北张家口、四川成都、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通过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不仅使城市周边贫瘠的荒山和废弃的荒地披上了绿装,彻底改变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处城郊森林公园和生态休闲基地,给城市居民创造了森林游憩、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便利场所。一些省(区、市)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捐植苗木、树木,以实际行动参与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据统计, 2007 年全国有 5.0 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 22.7 亿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 515.4 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速了城乡绿化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国土生态体系建设与保护继续加强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 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达到 6.6 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 27.5%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成效明显。 2007 年全国完成造林 7800 万亩。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 1/3 ,年均增量占世界的 53.2% ,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森林资源监管力度加大。湿地保护进一步推进,又新增国际湿地 6 处、国家湿地公园 9 处,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约有 47% 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质量效益明显提高,重点沙区绿洲面积进一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新建自然保护区 26 处,新增面积 2707 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 18.45 亿亩,占国土面积的 12.8%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有了新的进展。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 4.23 亿亩,新增草原围栏面积超过 1.0 亿亩,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累计达到 13.48 亿亩,草原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
部门绿化加 速发展。 各部门 ( 系统 ) 按照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从各自的行业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土绿化事业快速发展。铁路、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调解决绿色通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绿色通道建设。铁路系统投入资金 10.6 亿元,完成绿化里程 1.29 万公里;交通系统投入资金 31 亿元,完成公路绿化里程 9.45 万公里;水利系统投入资金 6000 万元,完成江河沿岸绿化 3.51 万平方公里。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累计达到 140 万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搞好营区和军事区绿化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造林,在绿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投入兵力 256 万人次,绿化造林 265 万亩。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建设生物质柴油原料示范基地 600 万亩的合作协议, 2007 年已在云南、四川等 7 省区建立基地 102 万亩。共青团中央广泛动员青少年,通过“ 5 元钱捐植一棵树、 200 元钱捐植一亩林”等方式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 330 多万亩,并使 3.5 亿(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态文明教育。全国妇联动员广大妇女参加义务植树、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绿色示范基地 28 个。中直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怀柔、密云等地的 200 个义务植树基地进行补植补造和林木管护,基地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地绿化覆盖率已达到 90% 以上。
城市绿化步伐加快。 各地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标,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总体要求,普遍开展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等方便市民休闲的公共绿地建设。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森林不断增加,已有贵阳、沈阳、长沙、成都、包头、许昌、临安等 7 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同时,深入开展了“绿化美化小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新社区”的社区绿化活动,开展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花园式单位的建设和评比活动。许多城市还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城市绿地不断扩大,绿化景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一些城市达到了居民出门 500 米以内就能见到公园、绿地广场或绿化小游园。据统计,全国 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 35.11% ,较上一年增长了 2.57 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30 平方米,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顺义、 河北秦皇岛、山西晋城、吉林长春、上海闵行、江苏南京、浙江嘉兴、安徽马鞍山、福建厦门、江西景德镇、山东日照、河南郑州、广西桂林、陕西宝鸡等 14 个城市受到全国绿化委员会的表彰,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行列。
新农村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的通知》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电视电话启动会议精神,大力组织开展农村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涌现出一批规划设计科学、树种配置合理、绿化档次较高、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示范效果较好的“绿化示范村”,基本实现了“村外有林环绕、村内绿地成景、庭院花果飘香”的农村新气象。北京、山西、广东等省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启动实施了一批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加快了农村生态建设步伐。有 100 个县、 990 个村和 9162 户农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绿色小康户”的荣誉称号。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生态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 26 处,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 — 湄州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庆、河南等省市也相继建立多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专题片《森林之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启动,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力度明显加大。在开展植树节、湿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爱鸟周等纪念活动的同时,各地还举办了有关林业、花卉博览会等活动,传播生态文明。
林产品供给能力日益增强。 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 1.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85% 。全国生产木材 6974 万立方米、人造板 7365 万立方米,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 1 亿吨,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 570 亿美元。以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产化工、林机制造、木浆造纸、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林业经济强县,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
我国的国土绿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全球森林植被总量逐年减少和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仍在继续,对我国生态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007 年表现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纪录,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300 亿元。
2008 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国土绿化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以低温雨雪冰冻灾区的植被恢复为重点,全面实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后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等各项措施,以推进部门绿化和单位绿化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要认真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城乡群众通过绿地、林地养护形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要大力统筹城乡、区域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区域绿化一体化,促进全国造林绿化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备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C. 中国首个要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彻底消失,这意味着什么
毛乌素沙漠这个地方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黄河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因夹带了大量的泥沙,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而黄河的这些泥沙有三分之一是由毛乌素沙漠贡献而来,不过这个毛乌素沙漠将要从地图上消失,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由人肉消灭的沙漠。
防沙治沙到底有多难?
防沙治沙是非常艰难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取得效果?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植被被破坏,种下去的植物很难生存下来,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都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换取而来的。不过再怎么困难,毛乌素沙漠的成功,给了我们信心,也让我们有更多的动力继续保护环境。
D. 中国应对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国的科研人员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为利比亚培训了20名技术人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生态屏障建设和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护工程做了物种筛选。
帮助中亚国家生态重建,用科技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现绿色生机的希望。未来中国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中国防沙治沙成果扩展阅读: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
以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过程为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
①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荒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等,即潜在荒漠化。
②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50%)。
③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为严重荒漠化。
E. 中国因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荣获2017年的什么奖啊在线等
中国因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荣获2017年的“未来政策奖”银奖。世界未来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以保护人类未来利益的国际性非营利机构。“未来政策奖”被誉为“政策界的奥斯卡奖”,是全球唯一一个以政策而不是人为奖励对象的国际奖项。
2017年“未来政策奖”将焦点放在迫在眉睫的环境挑战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奖项的获得者都是来自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全球其他国家展示了对于环境治理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决心。
(5)中国防沙治沙成果扩展阅读
一、2017年8月22日,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公布了2017年“未来政策奖”,以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政策。中国因为在防治荒漠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荣获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颁奖仪式将于2017年9月在中国鄂尔多斯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行。
二、为防治荒漠化,中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推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三、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严格保护和集中治理。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治理,实现了荒漠化扩展态势整体遏制、荒漠化面积持续缩减、荒漠生态功能增强。
F. 中国或国际上有什么防沙治沙的基金(解决问题后献上100分)谢谢。。。
中国还有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
2008年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河北办事处驻保定工作处在保定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首次“为治理荒漠化献爱心”活动。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秘书长彭兴成、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河北办事处副主任巫友平参加本次活动并致辞,省领导、保定市市长于群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国美协10位著名画家、百名知名画家。活动共展出作品百多部,并且有著名画家现场作画。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登机设立的社团法人组织,是全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宗旨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致力于中国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球生态平衡作出贡献。基金会为海内外关心中国生态环境、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社团、机构、企业和个人搭建一个平台,募集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对中国治理荒漠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机构、组织和个人,推动中国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及科学研究,开展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各项涉及治理荒漠化的活动。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河北办事处是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代表机构,主要负责基金会相关事务的执行与实施;宣传河北土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以引起公众的了解、关心和对治理荒漠化的支持;广泛募集资金用于河北荒漠化土地的治理;考察河北省荒漠化土地的状况,提出治理项目及措施;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络,取得政府支持。
河北省具有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不均、地域特征明显以及土地荒漠化、沙化程度相对较轻的特点。同时作为首都北京生态保护屏障的张家口、承德沙化防治区是河北省沙化土地面积最大,治理难度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目前,河北共有沙化土地3605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8%,列全国第六位。最近的沙区距北京不足100公里,防沙治沙直接关系着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关系着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同时,在全省43.5万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沙区,有效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不仅有利于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沙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河北办事处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为治理荒漠化献爱心”。目的是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河北土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以引起大家对荒漠化的了解、关心和对治理荒漠化的支持。倡导城乡广大居民应从我做起,以不同形式踊跃参与荒漠化治理,哪怕多植一棵树,多种一棵草,少浪费点滴资源。在当今社会中,成功的企业家、艺术家都应当是热衷于社会公益的事业家,他们肩负着更多的社会道义和责任。大家为治理荒漠化这样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的付出,就是自觉履行社会道义责任的体现。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秘书长彭兴成说:“正是因为众志成城,我们坚信:青山铭记,流水传情,在治理荒漠化的道路上,我们必将为中国治理荒漠化事业奏响一篇华彩乐章!”
“为治理荒漠化献爱心”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我省治理荒漠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河北办事处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和谐、优美的河北!
“防沙治沙专项基金”设立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我国第一个“防沙治沙专项基金”日前在中国绿化基金会设立。首期捐款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捐赠,数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在我国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沙化问题十分突出: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达174.31万平方公里,1300万公顷农田和1亿公顷草场正遭受着风沙的侵害,沙区铁路有42%受到风沙威胁,60%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更令人担忧的是,沙化土地面积还在以平均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因此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防沙治沙显得尤为迫切,在林业的六大重点工程中,涉及防沙治沙工程的就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近年来,国家对防沙治沙的投入已大规模增加,但相对我国广大的沙区面积和治理难度,资金投入仍是影响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筹集资金。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基金成立仪式上说,“防沙治沙专项基金”的设立,为企业界关注生态建设事业起了示范作用。他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使“专项基金”能为祖国的防沙治沙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这项“防沙治沙专项基金”的主要使用范围是:支持为防沙治沙事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有益活动;支持防沙治沙科技成果的推广;支持防沙治沙先进模范的表彰活动;支持为防沙治沙筹集资金而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人民日报》 (2002年11月23日第五版)
G. 中国为国际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为国际防沙做个不少工作,绿化,栽树,挖水槽,还在不断的改进新方法,记需防沙。
H. 中国一直在努力防沙治沙,为何沙漠面积还是没减少
治理沙漠是一项比较浩瀚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我国在治理沙漠这一块一直都没有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
1、植树造林的工程没有安排到位,基层官员有私心。每年我国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治理沙漠,但是往往有那些钻法律漏洞的人存在,他们选择中饱私囊,使我国的政策以及资金落实不到应该用到的地方。所以说这也就是我国多年以来治沙口号喊得非常响,但是却没有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沙漠治理是一件非常浩瀚的工程,在这个艰难的道路中,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定不移的将沙漠治理成功。就像兰考的焦裕禄一样,不畏艰辛团结一致,使沙漠变成绿洲,为中国带来更多的青山绿水。
I. 中国怎样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不是说依靠政府,或者依靠一些社会团体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
治理杀害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治沙首先需要有水,这是治理杀害中最大的一项投资,必须国家出资才可以进行下去。
2.治沙的根本需要植树种草,这一项投资也是很庞大的,同样需要国家与社会团体共同来执行。
3.治理杀害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植树种草的办法,通过包围的方式来进行,一般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开始,种植防沙林,时间久了,会有明显效果,然后继续向沙漠中心地带治理
4.治沙需要统一思想,统一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思想,毕竟数木摆在那里,需要防止盗窃行为,所以这一点上,对防沙区的人民的思想觉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5.治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别说三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看到实际的进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地方领导改变自己的政绩观,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不能因为没有效果,就不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