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地形成果表

地形成果表

发布时间:2021-09-29 10:11:15

① 原始地形地貌测绘需要提交哪些测量成果

原始地形地貌测绘需要提交

1、施工控制网原始观测手簿及平差计算资料。

2、施工控制网布置图、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成果表。

3、竣工建基面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

4、建筑物的实测坐标、高程及设计坐标、高程。

5、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步骤为:

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

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

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

5、进行控制测量;

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

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

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1)地形成果表扩展阅读

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地形测图的依据。平板仪测图的控制测量通常分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以大地控制点为基础,用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在整个测区内测定一些精度较高、分布均匀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测量是在首级控制下,用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方法等加密满足测图需要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按所用仪器不同,有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测图法、经纬仪(配合轻便展点工具)测图法等。

它们的作业过程基本相同。测图前将绘图纸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测图板上,在图纸上绘出坐标格网,展绘出图廓点和所有控制点,经检核确认点位正确后进行测图。

测图时,用测图板上已展绘的控制点或临时测定的点作为测站,在测站上安置整平平板仪并定向,通过测站点的直尺边即为指向碎部点的方向线,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测站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按测图比例尺沿直尺边沿自测站截取相应长,即碎部点在图上的平面位置,并在点旁注记高程。这样逐站边测边绘,即可测绘出地形图。

② 地形图成果资料包括哪些

地形图成果资料包括地形图白图、膜图、蓝图、GPS点记图、技术总结报告、GPS平差报告、导线平差报告以及光盘等。

③ 中国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填表格)

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区

山脉 4000m 排列有序、陡峭 喜马拉雅山脉

平原 200m 地势低平、开阔 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500m 地势较高、平坦开阔 内蒙古高原

丘陵 500米以下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 东南丘陵

盆地 200m-500m 四周高,中间低 四川盆地

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④  地形地貌

一、地貌基本特征

三江平原北界为黑龙江,西、南、东三面被小兴安岭、那丹哈达岭及完达山所环抱。本区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发育,地形标高,西南部佳木斯一带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东北端的抚远县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最低处海拔34m,地面坡度在1/1万左右。平原中有零星残山、残丘矗立其中。

总观三江平原一般可见3级阶梯状地面,Ⅰ、Ⅱ级阶地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台地海拔100m左右。黑龙江、乌苏里江切过平原北部与东部,松花江斜穿平原中部,均形成河谷平原。此外,见有多处残丘、残山突立于平原之中,打破了单调的平原地貌景观。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三江平原地貌格局主要受大地构造控制,尤其是晚侏罗世以来的地质演化,是形成三江平原地貌的主要因素。外营力在塑造各级成因和各级形态单元起了主导作用。内外营力是地质作用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地质条件下,地貌成因的主导作用也是互相转化的。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

1.大地构造

本区由两个传统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吉黑褶皱系的佳木斯隆起带和那丹哈达岭优地槽褶皱带组成。在晚侏罗世以前,它们的时空规律是各不相同的。距今大约1.9×108a,太平洋板块生成,并逐渐向西北迁移,到晚侏罗世其作用明显加强,并成为亚洲大陆东缘地质地貌发展的主宰。晚白垩世以后大陆裂谷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东北大陆裂谷系,它是以松辽-结雅地堑为主体,包括伊通-依兰裂谷、敦化-密山裂谷、三江-阿穆尔地堑及其附近的断陷盆地共同组成了山地和平原相间、隆起与凹陷相对应的复杂地质构造格局,由此奠定了本区地貌基本轮廓。

2.新构造运动

如果说东北大陆裂谷系的形成,完成了该区地貌基本轮廓,则新的构造运动与外动力因素的联合作用,塑造了现今的地貌景观。很显然,新构造运动对本区地貌发育和地貌基本结构的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其特点如下。

(1)形成多级阶梯状地形

山区多级阶梯状地形与河谷阶地,平原内多级阶梯状地面及不同韵律的沉积物,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动力联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山区相当于兴安期夷平面,塑成于古近纪,新近纪开始分解。相当于布西期地面塑成于古近-新近纪末至第四纪早更新世,距今约在(300~120)×104a前,早更新世末期分解。

平原内阶梯状地面一般可分为3级,台地形成于距今(40~20)×104a,Ⅱ级阶地形成于距今(20~7)×104a,Ⅰ级阶地形成于距今(7~1.1)×104a。

(2)继承老构造带而强烈活动

区内山体抬升,平原下沉,大体上沿裂谷系构造边界而发生。平原周边及内部的山体沿断裂带而隆起,平原则以周边断裂带为界间歇性下沉。

(3)使地貌形态具有明显差异

由于裂谷作用强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同,致使地貌形态具有明显差异性。

本区山体隆升,多为拱状抬升,中部山脊线抬升幅度最大,两侧幅度较小。

三江平原的沉降幅度与沉积厚度各地差异较大,台地标高100m,Ⅱ级阶地60~80m,Ⅰ级阶地40~80m。最低处34m,第四系沉积厚度100~300m。

(二)外营力对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

形成本区地貌的外营力主要为流水作用和湖成作用。

1.流水作用

本区水系较为发育,大小河流共100余条,这些河流的发育对本区地貌形成具有普遍意义。

低山丘陵区由于晚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差异性抬升时期,故流水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广大平原区第四纪以来,为间歇性沉积时期,因此流水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形成了河谷平原、扇形平原和低平原。

2.湖成作用

第四纪以来三江平原有过几次湖泊兴衰时期。早更新世晚期,三江平原有较大湖泊出现;中更新世湖泊发育极盛时期,三江平原南部及西部形成较大湖泊,大约距今(40~20)×104a前湖泊达到极盛时期,山麓边缘被湖水淹没,加积了湖相粘土层;晚更新世为湖泊消亡时期,距今(20~15)×104a左右,由于古气候恶化,三江平原湖泊趋于消亡。距今(15~7)×104a前后,古气候转暖,湖泊复又扩大,同江—集贤—富锦以东的广大低平原,经常被河水覆没,形成了广阔的河漫湖,沉积了厚3~17m粉质粘土层。距今(7~1.1)×104a前,古气候再度恶化,三江平原湖泊消亡。因此,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形成了湖积低平原。

三、地貌分类及形态描述

(一)地貌分类

根据《中国地貌制图规范》的地貌类型分类原则,结合本区特点,划分为3大成因类型、6个形态亚类和7个岩性-形态单元(表2-1,图2-1)。

表2-1 地貌分类表

(二)形态描述

Ⅰ构造-流水地貌

1花岗岩变质岩岗阜状丘陵

零星分布在三江平原之中,地形标高200~400m,比高60~100m,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组成。地形呈岗阜状起伏,坡面长而缓,一般在10°~15°,上覆残坡积层与黑土层,丘顶300~350m高度处残留布西期夷平面。

图2-1 三江平原地貌图

其地貌形成时代N—Qh。

2砂砾石扇形平原

位于小兴安岭东坡山前地带,东临松花江及黑龙江故道。由鸭蛋河、嘟噜河、梧桐河、冲-洪积扇组成。自晚更新世以来堆积了冰水扇和冲洪积扇直至全新世继续加积冲洪积物。显然这个扇形平原是一个多层叠扇。由含泥质砾石层组成,在扇前缘颗粒变细,扇顶一般覆盖1~3m厚粉质砂土夹碎石层,沉积厚度15~25m,标高50~70m,比高小于5m,扇顶面微倾向下游。

其地貌形成时代Qp3—Qh。

3-1砂砾石河谷平原

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其主要支谷中,包括Ⅰ级阶地,高低漫滩。地形标高40~80m,比高5~10m。河谷平原宽度视河流大小而异,一般大河谷宽5~15km,较小河谷2~5km,由粉质粘土、砂砾石、砾卵石层构成。较大河流中下游见有边滩、心滩、叉流、河曲、天然堤、牛轭湖、岸后沼泽、大小湖泊十分普遍。

其地貌形成时代Qp3—Qh。

3-2泥砂砾质低平原

分布在松花江河谷平原中,地形标高60~80m。由黄土状粉质砂土、粉质黏土细砂、砂砾石构成。地形极平坦,地面坡降一般小于1‰,可见沼泽湿地,地貌形成时代距今(7~1)×104a。

Ⅱ火山-流水地貌

玄武岩丘陵:位于八五三农场一带,分布面积不大,地形标高300~400m,比高50~100m,由新近纪玄武岩构成,丘陵顶面平坦。由于后期流水作用,多形成陡壁、深谷。

其地貌形成时代为N—Q。

Ⅲ湖成地貌

1砂粘土质台地

分布在平原周边山麓前缘的台地中,地形标高80~100m,比高10~20m,一般高出当地基面20m左右,以明显的陡坎与低平原或扇形平原相接。表层岩性为浓江组粉质粘土层,其下为砂砾石层。由于后期的侵蚀、剥蚀作用,地形略有起伏。

其地貌形成时代为Qp2

2粘土质低平原

位于同江、富锦、集贤连线以东广大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形标高50~60m。由黄土状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构成。其上古河道、沼泽湿地、湖泡广布,河网较密,水生植物繁茂。但由于近几十年的大规模拓荒,许多地区被垦为农田,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地貌形成时代距今(20~7)×104a。

四、微地貌

区内微地貌见有残丘、沼泽湿地、冰丘湖、古河道、自然堤等。

(一)残丘

在富锦、勤得利、萝北、宝清、饶河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高出平原地面80~200m,单个残丘面积在1~3km2,丘顶略平,斜坡急陡,与平原地面多以陡坎相接。残丘多由花岗岩和火山岩构成。区内残丘最大个体属富锦的乌尔虎力山,在泥砂质低平原中崛然拔起,相对高度超400m,由花岗岩组成。据资料,花马山延伸到平原地面之下,仍低陡,西坡为断崖,第四系厚超200m,东坡稍缓,但第四系也超100m。地表残丘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二)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植被分布区,广泛分布在各类低洼地和低河漫滩上。但因近年来气候逐年干旱和随着三江平原的全面开发,沼泽湿地面积日趋缩小,已有相当大的部分已垦为农田。根据2000年解译成果及野外对遥感解译成果验证,目前沼泽湿地面积为4 489km2,主要分布在洪河、三江、七星河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各个省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

(三)冰丘湖

主要分布在测区东北部及黑龙江古河道中,常成对称出现,当地称“对湖”。最大者称水城子冰丘湖,面积达2.5km2,测区东北部同江-抚远一带古河道中大小不等的冰丘湖有300多个,小的也有1 000m2。在挠力河一带的沼泽地中亦有冰丘湖分布,不过面积不大,湖水较深,接近地下水补给。

这些冰丘,大都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约距今(2.2~1.5)×104a前。至全新世随着气候转暖冰丘消融成湖,由于冰丘大都呈圆状,故冰丘湖也呈圆形或鱼眼状。

(四)古河道

这里所说的古河道,系指那些负地形明显,而又具有典型古水文网特征的遗弃河道。区内较大古河道见黑龙江萝北古河道,松花江富锦以北古河道以及测区东北部、鸭绿河、浓江一带也都有古河道分布。

萝北古河道沿名山、萝北、团结、莲花呈北西南东向,在普阳农场以西入松花江,全长50km,宽6~12km。古河道低于两岸Ⅰ级阶地约3~5m,均有明显陡坎,河道中布满沼泽,并发育冰丘湖,在草炭、泥炭层之下发育多年冻土层。

松花江古河道,位于富锦以北,同江以东的莲花河和青龙河一带,宽5~15km,长约65km。古河道呈负地形,布满沼泽湿地,低于两侧Ⅰ级阶地约2~3m。

上述古河道的遗弃时间大体都在末次冰期盛冰期开始时,距今约2.2×104a前。

(五)自然堤

区内黑龙江、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Ⅰ级阶地中,大都有自然堤分布。松花江的同江-富锦江段东侧,沿江环列数道自然堤。大榆树砂岗自然堤长达10km以上。同-富公路筑于其上。黑龙江古自然堤沿萝北古河道两侧分布,长数十千米。此外沿嘟噜河古河道另见5条自然堤。

古自然堤高出周围地面5~10m不等,坐落在Ⅰ级阶地砂砾石层之上。顶平,横截面呈梯形,宽约100~300m。由中粗砂、粉细砂组成,表层在土壤层之下有0.5m左右的黄土状粉质砂土。

⑤ 地形图1:500成果图中对于其中的表格之间间距,表格线粗线型,说明字体的大小有什么要求

GBT 17160-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pdf

你要看看这个规范,按这个来检查你的图。

⑥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表

高原 海拔在1000米以上 地势起伏不大 边缘陡峭
盆地 海拔不规定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表面宽广 地势起伏不大
丘陵 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 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望采纳。

⑦ 标准样地成果及分析

(一)标准样地成果

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及黑龙江省《技术方案》的规定,黑龙江省共设置县级标准样地 981 处,省级标准样地 373 处,国家级标准样地 15 处。省级标准样地设置见表 3-17。

表 3-17 黑龙江省省级标准样地设置表

续表

续表

(二)成果分析

1. 全省标准样地质量分布和自然条件有关

黑龙江省标准样地质量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从气候条件看,凡是年有效积温高、降水量多、无霜期长的标准样地质量要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全省在第一、第二积温带的标准样地质量要高于第三、第四积温带标准样地的质量;二是从地形条件看,地形平坦的平原区标准样地的质量要高于山区、丘陵区的样地质量;三是从土壤条件看,位于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优质土壤的标准样地质量要高于位于白浆土、风沙土、盐碱土等劣质土壤的标准样地的质量;四是从地下水位和排水条件看,地下水位适中、排水条件较好的标准样地质量较高,反之则较低。总之,凡是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好的标准样地质量较高,反之则较低。

2. 优质农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

从黑龙江省标准样地分布情况看,农用地等别在 8 等以上的标准样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的五常、双城、呼兰、阿城、肇东、绥化、庆安等县(市),这些县(市)的标准样地的质量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要严格加强这些县(市)优质农田的保护,加大投入力度,建成高产、稳产农田,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 标准样地质量地域间差异较大

黑龙江省标准样地质量的地域间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南北地域的差异,黑龙江省南北跨 10 个纬度和寒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从有效积温看,从南到北共分 4 个积温带,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标准样地南、北区域质量有较大差异;二是城市郊区和边远地区的差异,城市郊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集约经营水平较高,标准样地质量较高,而山区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土地经营水平较低,样地的质量不高。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从而造成了城市郊区和边远地区标准样地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阅读全文

与地形成果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