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藏的编纂历史
2002年,汤一介教授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得到了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的热情鼓励;
2003年北大成立了以许智宏校长为首的《儒藏》编纂领导小组和以吴志攀副校长、汤一介教授为组长的《儒藏》编纂工作小组,这一工程作为我国重大学术文化项目,被列入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和全国社科基金2004年重大项目。
2003年,教育部将“《<儒藏>编纂与研究》”定为“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正式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03JZD008,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任项目首席专家。
2004年,“《儒藏》精华本”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儒藏》工程被列为“北京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
2004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两次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包括台湾地区学者)参加的“《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会议”。
截至2005年,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对《儒藏》精华编460部儒家典籍的校点工作。
2006年,《儒藏》编纂工程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2007年,《儒藏》“精华编”的出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重大工程出版规划。
《儒藏总目》和《中国儒学史》计划于2006年完成,《儒藏》精华编计划于2010年完成,而《儒藏》项目计划在2020年全部完成。
目前《儒藏》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收有5部经过重新校点的古代《论语》注疏和1部经过重新整理的出土文献《论语》的合集,作为《儒藏》的样书,8月将由北大出版社制作完成。
2. 清明时期,图书编纂成就巨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朝的()和清朝的()
首先,明在清前
其次,明朝有《永乐大典》
清朝没有
因为《四库全书》是以编书为名,行毁书之实
编修《四库全书》所毁灭的书籍,比秦始皇的焚书多几十万倍
就这样,也能算是图书编纂???
3. 清代在图书典籍的整理和编纂方面的重要成果有 谢谢
A,B,C
附带说一句,清朝整理编撰只是为了将不利于满人统治的书籍给销毁掉,汉人九层的书籍都是在四库全书编撰时被毁掉的
4. 编纂、编著、编撰的区别
编纂和编撰差不多,编纂的规模要小一些,编撰的规模要更大,编著则是自己来写书,三者区别就是如此。
5. "编撰"和"编纂"有什么区别
编撰:编篡;撰写。 包含编篡的意思,同时可以自己撰写部分自己观点。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主要是“编”,不添加自己的观点。
编撰比较强调有原创性,是有主观创作在里面。 编纂强调是整理已有的材料,重新编排。
拼音:biān zhuàn ;biān zuǎn
造句:
编撰
1 在编撰此书的过程中,他采访了300多位从事前瞻性科研工作的科学家,涉及了计算机、医药、纳米技术、空间探索和能源等众多领域这使本就聪睿的他显得更是才高八斗。
2 二是利用掌握的新材料,重新为施闰章编撰了年谱简编.
3 突破了传统英汉双解词典的编撰思路和模式。
4编撰浪漫剧本,让真情填充;彩排幸福瞬间,让真爱剪辑;放映爱情电影,让你我演绎。电影情人节,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演绎甜美的爱情,幸福永远!
5 用岁月,编撰人生;用热情,浇灌花朵;用无私,铸就精彩;用奉献,燃烧生命。9.10教师节,真诚的说声:老师您辛苦了!愿您保重身体,天天幸福!
编纂
1, 时间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集编纂者。
2,编纂词典要用很多的时间,要有极大的耐心。
3, 只可惜,编纂故事的人,纵然翻云覆雨,笔转乾坤,可他们想要的完美,却始终无人能给。
4, “传统知识头一次开始用语言系统地编纂起来,而专利局可以使用它们。”他说。
5, 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6. 编纂与编著、编撰的区别
学校一开学就三令五申,一再强调校规校纪,提醒学生不要违反校规,可我却还是上课睡觉,带手机,不交作业,擅自旷课,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应该把老师说的话紧记在心,把学校颁布的校规校纪谨记在心。
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而且我这种行为给学校也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同学们中间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犯错误,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年级纪律性,对学校的纪律也是一种破坏,而且给对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老师,家长也是一种伤害,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一种不负责任。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学校给予的处理。
对不起,老师!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家长对于我的期望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家长辛辛苦苦挣钱,让我们可以生活的比别人优越一些,好一些,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我犯的错误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愿,也是对家长心血的一种否定,我对此很惭愧。
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
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 按照要求上交内容深刻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 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
3. 和同学、班干以及学生会干部加强沟通。保证今后不再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
4. 我最后保证,上课不睡觉,不带手机,交作业,有事要到老师那请假。
7. 编纂、编著与编撰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编撰:编纂;撰写。
区别二、用法不同:
编纂:编纂是指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文献的活动,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著:编著是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
编撰:主要强调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
(7)编纂成果题目扩展阅读
一、编纂的近义词:编缀[ biān zhuì ]
解释:把材料交叉组织成器物;编结。
二、编著的近义词:编订[ biān dìng ]
解释:编纂校订。
引证: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从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一年,他在 上海 期间著述编订并已出版的作品,就有六十六种之多。”
三、编撰的近义词:撰写[ zhuàn xiě ]
解释:写作。
引证: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关于序文,恕不能如命,请你自行撰写吧。”
8. 灯下白头人:《诗经》是文学档案编纂的成果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古代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有很多民歌,也有出自士大夫的作品。对于这些诗篇的获取渠道并最终结集成书,学术界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是采诗。据《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又据《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也就是说,周王朝设有专司采诗的“行人”,他们四出采集民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周王室了解各诸侯国政绩的好坏和各地的风俗民情,安邦理国,赏功罚罪。如此说来,“采诗”应是《诗经》中民歌获取的主要渠道,这些民歌在未被“行人”采集之前,原为散布于民间的口述文学,而在被集中于周王室之后,便转化为民间文学档案。
二是献诗。据《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也载:“古之王者,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也就是说,周朝有献诗的制度,规定公卿大夫在特定场合给天子献诗,以便了解下情和考察政治得失。如此说来,“献诗”当为《诗经》中士大夫作品获取的主要渠道,而且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也不同于“行人”所采之诗,它们并非民歌而是由士大夫们创制的文人诗,这些文人诗在被集中于周王室之后,便转化为文人文学档案。
三是删诗。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即《诗经》是孔子从三千余篇古诗中大量删减后,按风、雅、颂分类编成的。而删与编的标准,则是以礼义核其内容,以弦歌考其音律。一般认为,“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一切,可视为孔子为诗集所拟定的大标题。至于孔子取每篇诗首句的二字或一、三、四个字作为篇名,可视为孔为诗集所拟定的小标题。孔子对诗进行分类并确定篇名,相当于今日档案文献汇编大小标题的拟定。这不仅有助于概括或揭示每篇诗的内容,也为对诗进行汇编、确定每篇诗在诗集中的次序并固定诗篇在诗集中的位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因此,《诗经》实为文学档案编纂的成果,即民间文学档案和文人文学档案的汇编。
9. 儒藏的编纂成果
2014年6月27日上午9点,《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
经过海内外近500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儒藏》“精华编”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00册,6000余万字。
由汤一介、李中华主编,十余位著名学者执笔的《中国儒学史》九
卷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儒藏》课题“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首批4种研究著作已经出版。除《中国儒学史》业已完成外,目前韩、日、越三国的“儒学史”编写工作也已展开。《儒藏总目·经部》已于2011年初正式出版。《儒家经典与思想研究》集刊目前已顺利出版六辑。作为日本《儒学史》编写工作的起步成果,其重要儒学著作仓石武四郎的《日本中国学之发展》已于2013年初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4年6月底,由北京大学主持编纂的大型儒学典籍《儒藏》“精华编”将出版到100册。《儒藏》“精华编”收录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四国的650余种重要儒家经典文献,预计2018年至2019年,计划中的339册将全部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