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几年一次
每年一次。本次名为里约+20是因为上一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里约举行时20年前,为纪念上次提出的《21世纪议程》而特意定名为里约+20。
B.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的介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可持续发展由三大支柱组成,旨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1992年,国际社会聚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在这个被称为里约地球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一个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具体实现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接着在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这个执行计划是建立在从地球首脑会议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办法和具体步骤,以及可量化的和有时限的指标和目标。
C.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的边会活动
主题:“沙漠治理和中国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2-3-26
中国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共同举办
2012年3月26日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它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也日益严峻。3月26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第三次会间会期间,中国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作为“成功典范”,向人们展示了该项目在治沙、减排、富民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题为“沙漠治理和中国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这次会议由中国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共同举办。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给予大力支持。
联合国主管经社事务的副秘书长、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在会上指出,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在解决荒漠化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就是众多成功实例之一,该项目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肩负社会责任、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沙祖康表示,毛乌素生物质热电生态项目,在追求以‘三碳循环’为特色的绿色经济的同时,通过综合生物管理技术,在抗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该项目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少数民族农牧民收入,还帮助当地社区实现了减贫目标。与会政策制定者和业界人士当可从这一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在会上表示,希望毛乌素热电公司的成功实践能向有关非洲国家推广,成为全球最佳实践,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供可持续的途径,将人类望而生畏的死亡之海变成孕育新能源和优良食品的宝藏。他希望大家到毛乌素热电公司进行实地访问,并表达了希望组织相关非洲国家代表到中国学习观摩的意向。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董事长李京陆向与会者介绍了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治理沙漠、利用生物质燃料发电,并捕捉发电厂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培育生产螺旋藻的三碳经济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通过种植沙柳“吸碳”、生物质发电“减碳”和“捕碳”生产螺旋藻的全程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实现治沙、富民和绿电三方面的目标的有益实践。
《防止荒漠化公约》是各国领导人20年前在里约地球峰会上通过的三大公约之一,在当前有关里约+20峰会成果文件的讨论中,各国已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列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来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经社部、秘书长非洲事务特别顾问办公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利用微藻类螺旋藻抗击营养不良政府间机构(The Intergovernmental Institution for the use of Micro‐algae Spirulina Against Malnutrition ,IIMSAM)、联合国全球契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等机构的官员及专家、学者,以及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第三次会间会的各国代表约60人出席了会议。
D.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的主题
与此同时,成员国也确定了本次大会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绿色经济。沙祖康说这不是我平时强调的那种绿色经济,而是基于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绿色经济。第二个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沙祖康强调,媒体的一项重要责任是引发公众对里约+20峰会的关注。他说,对峰会的报道将有助于公众和决策者建立起对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并阐明里约+20峰会是人类社会向绿色经济转变的一个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专题会议--全球电动出行论坛暨新能源车辆技术展览
论坛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
论坛时间:2012 年 6 月 18 日
联合主办co-organized by
联合国合作组织办公室 (UNOP)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GFHS)
巴西电动车协会(ABVE) 巴西里约热内卢
巴西阿尔伯特研究生院技术研究所 (COPPE)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UFRJ)
社会改革基金会美国纽约
中国区有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GFHS)负责
E.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992年,被称为“地球峰会”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开启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里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大会表明全球否定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对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认识空前提高。
2、与会各国就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达成共识,并表达了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愿望。
3、大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道理被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4、大会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提供了指导,也为此后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谈判奠定了基石。
(5)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成果扩展阅读: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首次将世界各国领导聚集一堂专门讨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
根据巴西政府的统计,108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72国的代表、1400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和10000多名记者,参加了在大会主会场里约展览中心举办的会议。
会议确立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和无害的环境技术。
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转让和机构等3个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虽然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在此后的实施中困难重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履行了承诺。
F. 谁可以告诉我关于可持续发展峰会的相关内容
http://www.cws.net.cn/popularization/CWSArticle_View.asp?CWSNewsID=13953
http://sd-ep.cei.gov.cn/envir_sub/source/ca2004020905.htm
http://www.wwfchina.org/csis/iucn/17-18/010.htm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根据2000年12月第五十五届联大第55/199号决议,即将于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SSD),是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之后,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执行情况,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会议,届时将有许多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召开对于人类进入21世纪所面临和解决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在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上始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世纪下半叶,在国家、区域或世界范围内召开了众多有关环境与发展的会议,相关的双边、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陆续产生。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 》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相关环境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观念也逐渐形成。
但是由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中的矛盾错综复杂,利益相互交错,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的执行情况并不良好,全球的环境危机没有得到扭转。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由于自身经济不发达而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并没有履行公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义务。因而,全球贫困现象还普遍存在,南北差距不断增大,大多数国家认为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总结回顾里约会议的精神,讨论里约会议建立的全球伙伴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有着极大的必要性,2002年的首脑会议也是基于此目的筹备召开。
2002年首脑会议将涉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等广泛的问题,全面审议1992年来环境发展大会所通过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工作形成面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筹备这次会议,联合国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并呼吁各国政府成立国家级筹备委员会,尽早开展有关的筹备工作,确保对《21世纪议程》审评进程做出高质量的投入。联合国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区域和全球级别的筹备会。
我国历次参会情况和此次会议筹备工作情况
1992年,李鹏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里约会议以后,我国从自己国情出发,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在纳入计划、能力建设、宣传教育、地方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召开了第十九届特别联大,评估里约大会五年来执行《21世纪议程》的进展,宋健率团出席,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我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000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担任组长,科技部任副组长,国务院18个部门参加。其中将组织编写《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筹备参加首脑会议作为一项主要工作。
2001年4月,为启动我国参加首脑会议的筹备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中国筹委会。筹委会由国家计委、外交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组成。秘书处设在国家计委地区司和外交部国际司。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G.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有什么意义
联合国于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次会议规模较小,因为是首脑会议,参会人数几百人,各国家也没有派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对20世纪人类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坚持里约会议形成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基础上,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各国在推进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履行国际公约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应采取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延伸和继续。也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又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发展进程中的第四个里程碑,它开启了人类21世纪发展的新纪元。
知识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环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提出政策建议;在联合国系统内提供指导和协调环境规划总政策,并审查规划的定期报告;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适当考虑;促进环境知识的取得和情报的交流等。
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截止2009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其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环境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H. 里约会议的会议成果
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设定了地球宪章、行动计划、公约、财源、技术转让及制度6大议题,并成功地通过了《里约环境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和《对世纪议程》,签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森林公约》等重要文件。在这次会议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被广泛接受,“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被否定;停滞多年的南北对话开始启动,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南北合作的诚意;国家主权、经济发展权等重要原则得到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一些会议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I.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1992年6月3日~14日,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8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这次会议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筹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盛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机会,都对环境保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都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前提,联合国适时召开了这次环境与发展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签署了5个国际公约,它们是:
《生物多样性公约》——主要内容是保护世界范围内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公约规定签字国要将本国境内的野生生物列入财产目录并制定保护濒危物种的计划。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内容是控制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公约督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立机构执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帮助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这份宣言提出了27项制定环境政策的原则。宣言明确指出:各国有责任保证在本国境内的所有活动不破坏他国环境:环境保护要成为“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应当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和环境极差国家的需要。
《21世纪议程》——是旨在既促进发展又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
《森林公约》——公约指出森林的持续性管理对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规定各国应对经济影响进行正确估价和建立安全使用森林的秩序,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这次大会共识的核心是:人类要以公平的原则,通过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以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其历史功绩在于让世界各国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并在发展中开始付诸实施。
环境与发展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三个重要里程碑,它统一了全球关于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回答了长期以来人们争论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同时以国际公约的形式拓宽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范围和领域。
J.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赢得了哪些成效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的3个主要特征: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 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 反之则应予摒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 既要推进人类发展, 又要促进自然和谐。主要表现在: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 推动型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 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 年6 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 年7 月4日, 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标志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 标志了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资源方面: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方面: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5 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 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发展观上进行不断的科学创新。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 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 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消耗, 一味的拼资源、拼能源、高污染, 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长, 但实际上如果把生态成本考虑进去, 也可能是负增长或者低增长。而生态环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类加倍偿还的。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 使我们的发展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 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使我们国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 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决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旧路。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与治理结合, 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要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工业,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 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看, 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增长方式粗放,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从而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致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形势相当突出和严峻。
如何才能不走弯路? 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 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 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 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 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 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 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 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