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1-09-26 08:50:47

㈠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五种方式:①自行投资实施转化;②向他 人转让科技成果;③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⑤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 比例。其中,第一种方式属于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转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企业等主体将其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活动,此方 式的特点是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但仅适合于研发 生产链条较为完善的主体。第二、第三种方式属于转移式转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过许可、转让的方式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给技 术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种方式属于合作转化方式,此方式有利于产、学、研单位以技术 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㈡ 河南科学院金豫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是不是属于传销公司

这个公司根本没有
产品专利号是假的
内容就是传销的制度
想做传销的可以考虑考虑

㈢ 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就是科研人员自己创办企业,将前沿科学技术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去,二、就是通过科技中介机构,将相关技术转让给企业。

㈣ 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有什么区别

技术转移转化和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区别是概念不同,主体不同,客体不同。
1、概念不同
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活动。
2、主体不同
技术转移主体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基本是一致的,基础要素包括技术主体、技术供体和技术受体。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是技术供体;企业是承接和应用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成果/技术受体;以及技术本身。
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也在于如何调动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接受者,则被认为基本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3、客体不同
技术转移中的技术客体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成果客体是大同小异的。但技术转移客体一般不包括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即科学发现。 要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展示在国际舞台上可以选择广东文华氏.

㈤ 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意思

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已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证明一般是如转化为新产品,可以用该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等一种或多种材料证明;若转化为新设备,则用该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证明;转换为新技术,一般是要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企业可以自行发布信息或者委托技术交易中介机构征集其单位所需的科技成果,或者征寻科技成果的合作者,也可以独立或者与境内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合作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还可以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型企业以及投资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大部分企业相关人才匮乏,不具备技术辨识能力,并且对产生发展动态以及产业政策方向并不清楚。一边是科学家创新成果找不到转化出路,另一边是企业家找不到好的项目,因此需要找专业的机构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
广东文华氏是专业的拥有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机构,拥有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秉承“科学检测、专业服务”的宗旨,为客户提供科学、公正、严谨、客观的服务。

㈥ 河南省科技厅的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进程的重要时期,为此要全面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河南奠定基础。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用开发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逐步加强,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中原崛起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河南省专利战略推进工程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地方法规的出台,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
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活动,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奖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2001年的2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4亿元。
以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新药研究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为主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全省28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有8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郑麦9023优质专用小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实现了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杂交芝麻等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通过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到“十五”末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
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实现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升级,促进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大大提升了我省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突破。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十五”期间,获得三类以上新药证书37个,其中化药一类新药证书6个,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452个。目前已建成5个国家级、7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省一些类型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和示范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大力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截止2005年底进区企业达372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00家。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6亿元,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利税总额148亿元。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部软件园、国家火炬计划濮阳生化产业基地、郑州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和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省级产业园。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目前全省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3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0个,在高校、企业共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61个。
“十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29093件、15199件,比“九五”期间分别增长78.3%、53.3%,其中2005年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2位、授权量居全国第11位。
全省共取得科研成果484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69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55项;技术贸易更加活跃,全省共有技术贸易机构6000余家,共签订技术合同1600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0.8亿元,其中2005年签订技术合同377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6.4亿元。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得到支持和加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支持306名省内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国内外及海外归来学者的创新活动。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6.4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44万人,居全国第10位。
民营科技不断发展壮大
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11836家,技工贸总收入2280.5亿元,实现利税300.7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研发投入35.3亿元,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295家。已认定建设5个省民营科技园,在我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七位。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宽
全省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组织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解决了一批产业升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普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建设科普示范点,以及组织开展了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村户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普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人,大大低于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贯彻全省科技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技支撑。要力争实现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积极研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突破制约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突破阻碍自主创新的政策束缚。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要立足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尽快形成开放竞争环境,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突破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弘扬创新文化,引导全民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创新的价值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强化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突出抓好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动力的增长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突出战略重点。针对发展目标、围绕战略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大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打造“中原人才高地”。
——统筹发展布局。注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促进项目、基地、人才有机结合,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协调发展。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㈦ 河南有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吗

河南省中创科技抄评价研究院是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从事于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权威法人机构,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的认可,研究院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原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评估及对接等业务。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丰庆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办公室区
咨询:赵老师18638559388

阅读全文

与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