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徐光启的科技成果的特点

徐光启的科技成果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9-24 21:13:51

1.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科技成就的特点

北宋年间,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国的四大发明其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扬的。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宋朝时火药被首次应用于军事。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的这三大发明可以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同时这也被称为是数学家的时代,出现了以沈括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如果说唐朝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花时期,宋代则是结果的时期。

元代则是在地学、医学、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发展。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2. 徐光启 哥白尼二人分别科技成果的特点

徐光启《农政全书》 强调实用 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抽象科学探索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和西方科技较大的差别是,中国科技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也即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这一特点。徐光启和哥白尼的科技成就的强烈反差,本质是由于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不同影响

3. 明清科技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即集大成。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在对封建文化进行系统总结方面,清朝的工作最突出。清朝前期,由官方组织的著名大型文化工程《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是对秦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做系统总结,即集大成。清朝前期的朴学则是用近代科学方法对历代典籍做大规模系统整理。就性质类比,清朝的文化总结工作就相当于孔子认为的周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是对上古三代的集大成。清朝满族统治者是中国古代华夏文明最卓越最杰出的整理者和总结者。

科技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
清朝乾隆官修《医宗金鉴》是中医教科书,以其精简而切于实用,两百年来广为流行。实际上也带有总结性质。
20世纪80年代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纂《中国陶瓷史》清朝部分认为:中国传统制瓷技术,在清朝才真正达到最成熟的地步。
清雍正官修《工部工程做法》是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总结。上海古籍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出版,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编纂的文博行业系列教材之一的《中国古建筑》引用最多的两部古人建筑著作就是宋朝《营造法式》与清朝《工部工程做法》。

4.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分为三大类型: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

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4)徐光启的科技成果的特点扩展阅读: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在新的时期,为了明确认识,把“科技成果”分解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并把“软科学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围之外。

5.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时间

不均匀分布,大多数都在宋朝

6. 简述新科技有哪几个特点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6]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7]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8]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9]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7.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他的科研成果为何反噬大明成就了大清

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1562年生人,死于1633年。他活了71岁,去世前两个月官至“大学士”。他一生悲催,生于贫寒,艰苦求学,19岁中秀才,然久困场屋(科举不第)23年,42岁才中进士。到他步入仕途时代,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已风雨飘摇。他迥异于空谈心性的知识分子,把精力和学识投入到强国强军领域,希望重振山河。

红衣大炮

1619年徐光启亲自拟定《选练条格》,也就是士兵操典,亲自考核挑选4655名士兵,开始操练。但因为朝廷官僚机构相互推诿扯皮,军饷器械都不给予充分支持,并将他尚未练成的部队强行调往前线,终使他练兵努力付之东流。此后徐光启的军事思想不得不依靠他的入室弟子、炮兵专家孙元化来实现。

8.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有:
1、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成就。
2、都是在传统医药、农业和手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成就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网络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9. 科技成果的基本特征

(1)是新颖来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自、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 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科技成果”一词频繁地被人们所使用,并且也出现在有关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上,然而对该词却没有明晰统一的认识,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科技成果”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它是从“科学”一词演化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初期、市场经济成熟期以及加入WTO后,它的内涵均有所不同。在新的时期,为了明确认识,把“科技成果”分解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并把“软科学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围之外。

10. 明清之际的科技成果及特征

在明清的医学中,成就最大的要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本草纲目》可以说是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明清地理学中,最著名的就是《徐霞客游记》,在游记中,徐霞客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明清的农学中,最著名的要数《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明朝的徐光启的著作,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而《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著作,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国外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阅读全文

与徐光启的科技成果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