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韩长日的人物荣誉
1993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
1993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1/3);
1997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
1999年,《基团电负性研究与应用》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获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0年、2004年分别获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其中一等奖 (排名2/10)、二等奖(排名2/6 )
2006年,《益智有效抗氧化成份的分离纯化及表征》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11种海南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及抗活性氧作用的研究》拟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工业添加剂生产与应用技术》拟获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9年,《热应激与抗热应激的研究》拟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海南薄叶红厚壳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获海口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1年,《薄叶红厚壳等25种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获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2年7月14日,《精细化工工艺学》获海南师范大学2校级教学成果奖。
② 科拓恒通是获得了201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吗
是的抄,科拓恒通参与的项目袭获得了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
该奖项是中国教育部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和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合并设立的,科拓恒通能获得这么权威的奖说明企业的综合实力确实厉害啊。
③ 李德芳的主要学术奖励与影响
1、《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入选国家“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图书,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该书被多所高校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阅读书目。2、《琼崖革命史》作为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之一,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特别奖。3、《海南农村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获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4、研究报告《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专题研究》受到中央文明办、中宣部、海南省委肯定。5、研究报告《海南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受到海南省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肯定,获第二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6、研究报告《海南省乡镇治理中的政治关系》获海南省民政厅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7、《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被学术界列为中国三农问题和农村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历史教学》、《中国改革》、《史学月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博览群书》等刊发表书评予以推介,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引用。
④ 田克勤的成就荣誉
综合获奖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曾获得“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3次以上)。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中共吉林省高校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2003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2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1999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1998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1995年,获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获奖
2012年,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独著,获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主编,获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9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
2007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长春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6年,著作《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排名第一,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003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0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1999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1995年,著作《国共关系论纲》,独著,获吉林省社会科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4年,论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排名第一。入选中宣部牵头召开的“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分别收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995年,论文《论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基本结构》(独撰)获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992年,论文《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独撰)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1992年,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光明前途》(独撰)获吉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
2009年,教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004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主编,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类一等奖。
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1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两课”通用系列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教学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多媒体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光盘),总撰稿,获吉林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电子出版物三等奖。
⑤ 海南有什么好学校我想去海南~
达不到一本,那就那就-------考海师吧....海南师范大学...........
欢迎加入我们海师人.............
海南师范大学,在海南除了海大就属于老大咯!!绝对的............
而且是二本的分数就一般能上的...
金融业最好报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金融专业,我女朋友就是这专业的.海师的王牌专业..但是需要文科生!
导游最好报资源与旅游学院...它的导游专业也是很牛逼逼的....
管理类最好报教育与管理学院....它的管理专业也是很好的专业....
嘿嘿.........热烈欢迎你..
另附:
http://ke..com/view/28262.htm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办学历史较为悠久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办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1949年秋创建于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海南琼台书院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学校作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开办本科教育。1986年,学校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1999年,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0360人,专科生541 人,硕士研究生123人。
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学校现有南校区、北校区、灵山校区、桂林洋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57.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3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02.03万元,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26个,其中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优秀实验室5个;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82.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05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700多种,自建海南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海南文献全文、题录等数据库14个,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藏书总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学校是CERNET海南省节点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海南省前列。学校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各类运动场馆4.23万平方米。
学科专业较为齐全 学校设有17个学院,18个科研机构;有生态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有42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英语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总体规模与实力位居海南省高校前列。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师资727人,教授111人,副教授2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9人,占师资总数的50.8%;非本校毕业的教师641人,占师资总数的88.2%,学缘结构优化。我校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1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教学成果较为丰硕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各级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课题共81项,公开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17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以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该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2004年来,我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学校出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首批入选的16个名栏中唯一的文学栏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入选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校园文化丰富活跃 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师资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团队”;2006年有两个班级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校现有学术、体育、文艺、实践等四大类别的学生社团63个,共有注册会员7344人,其中“绿色海南环保协会”2005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409人次。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名各类人才,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艺术体育精英、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俊杰辈出,桃李芬芳。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我校毕业生。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三年,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2人次。我校学生2005年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中国第三届、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进步创新奖1项。2006年,我校在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组织单位奖,有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
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学校确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面向定位,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发挥“一基地三院校”优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建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批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学校还先后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培养长、短期留学生千余人次。学校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⑥ 王晓平的个人荣誉
1、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2、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一等奖。
3、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西北地方戏曲发展论坛一等奖。
4、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科普读物奖。
5、第四届中国音乐“学会奖”一等奖。
6、海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7、海南省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三等奖。
8、第一届南海文艺奖。
⑦ 阮忠的科研获奖
1、《唐宋诗风流别史》2001年获1994—1998年度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系列论文:《战国文化的多元与散文风格的初建》、《两汉文化与散文风格的嬗变》2003年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2007年获海南省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先唐散文论稿》2010年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丛书特别奖。
5、《天涯守望——苏东坡晚年的海南岁月》2010年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丛书特别奖。
6、《先唐文化与散文风格的嬗变》2011年获第三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⑧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般奖励多少钱
估计不少啊来
教育部于2009年自4月9日发出教技发[2009]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从2008年开始,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和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合并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主要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专利技术实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⑨ 黄希庭的获奖情况
2006年12月14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6年12月30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黄希庭、郑涌)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年12月12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荣获2005年“重庆移动通信杯”优秀学位论文奖;
2005年10月31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5年,指导的博士后郭秀艳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后;
2004年12月20日,黄希庭、郑涌等主编:《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专著)获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2004年4月12日,黄希庭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差异及其成因探析》荣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学位委员会颁发的“重庆移动通信杯”优秀学位论文奖;
2003年7月3日,《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心理学二等奖,教社政证字(2003)第168号;
2003年4月21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重社科编号032;
2002年10月8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教材)(黄希庭、郑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函[2002]22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结果的通知), 200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人格心理学》获西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2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黄希庭、张志杰)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12月1日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七届“挑战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1年12月,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郭亨杰、张承芬、卢家楣、陈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号:2001454;
2001年3月,《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专著)(黄希庭,郑涌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1年12月1日,《面向21世纪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黄希庭、陈红、陈传锋、郑涌),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01002(4-2);
1998年12月10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黄希庭 ,张进辅,李红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教社政证字(1998)第31号;
1997年,《加强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黄希庭、张庆林、张进辅、邱玉辉、程昌伦)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年12月30日,《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3年,《中国大网络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研究方法分册”,黄希庭副主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网络全书》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表彰;
1992年,《人生心理咨询手册》(黄希庭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1年获河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1988年1月27日,《心理学》(黄希庭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1月27日,《普通心理学》(黄希庭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获国家教委第一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
⑩ 何国平的科研成果
1.论文:
(1)何国平: “开放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与防范”,《经济体制改革》,2003.5.p89~91。
(2)何国平: “合作经济组织与政府、文化的关系”,《农业经济》,2004.7.p39~41。
(3) 何国平: “制度变迁与国家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考察”,《生产力研究》,2005.5.p17、18、21。
(4)何国平:“文化与制度变迁—一个理论考察及其对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意义”,《生产力研究》,2006.8.p41。
(5)何国平:“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研究”,《农村经济》,2006.8.p117~121。
(6) 何国平:“ˋ泛珠ˊ教育比较与海南参与合作的对策研究”,《教育学文摘》,2009年9月。P84-85、74.
等近30篇。
2.著作:
(1)何国平著:《走向市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 该著作获2008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合著,任副主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制度竞争力研究》,海南出版社,2008.7.
(3)参与编写《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撰写“第五章 市场与企业“,p141~162,“第十二章 外部效应”,p356~378,
3.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2007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理论与运用于海南的实证研究”(批准号:807015)。
(2)参与完成海南省社科研究2005年资助项目“‘泛珠三角’九省区经济差异及海南合作对策研究”(hnsk05-66)。
(3)参与完成海南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科研2004年项目“海南省上市公司壳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编号Hjsk200401).
等6个项目。
研究的课题
与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Yoram Barzel合作研究“中国古代农奴制的兴衰——基于契约与制度演进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