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道中级财务会计题
①因为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以初始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之和回
则债券利息收答益:(1100+4)×8%=88.32
②票面利息=1200×6%=72
利息调整金额=1176-1080=96
投资收益与票面利息之差=88.32-72=16.32
则……余额=96-16.32=79.68
③面值与公允价值之差=1200-1080=120
此差与利息调整金额之差=120-96=24
则损失=24+16.32=40.32
该公司转让该项债券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转让收入-债券投资账面价值=3120-(3000+300-48-60)=3120-1 596=-72(万元)。
折价摊销余额:48万元
已计入收入的利息额:3000*5%*2=300万元
那么转让时的收益:3120+60+48-3000-300=-72万元
即转让时亏损了72万元。
分录:
借:银行存款 3120
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折价) 48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60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 72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3000
--应计利息 300
Ⅲ 会计业务计算题求解谢谢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
加: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10000
减版: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80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 企业已权收银行未收 2000
减: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18000
Ⅳ 求解一道会计基础计算题
原材料根据总分类账和甲材料、乙材料的明细分类账可以算出丙材料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
丙材料借方发生额=总账借方发生额-甲材料借方发生额-乙材料借方发生额
=50000-16000-26000
=8000
丙材料贷方发生额=总账贷方发生额-甲材料贷方发生额-乙材料贷方发生额
=48000-12000-32000
=4000
应收账款的总分类帐根据A客户、B客户、C客户的明细分类账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
总分类帐借方发生额=A客户借方发生额+B客户借方发生额+C客户借方发生额
=20000+80000+160000
=260000
总分类账贷方发生额=A客户贷方发生额+B客户贷方发生额+C客户贷方发生额
=20000+40000+70000
=130000
应付账款根据总分类账和新华公司、红星公司的明细分类账可以算出飞升公司的明细分类账
飞升公司贷方余额=总账贷方余额-新华公司贷方余额-红星公司贷方余额
=120000-60000-80000
=-20000
贷方余额为负,说明余额在借方
飞升公司的明细分类账本期借方余额为20000
Ⅳ 中级财务会计题目
1、债券发行:
借:银行存款 1050万元(1100-50)
贷:应付债券--面值回 1000万
应付债券--利息答调整 50万
2、年底计提利息:
需要按插值法计算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
1000*4%*(P/A,I,4)=1050,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得到i=3%(比方的,实际你自己算)
借:财务费用 1050*3%=31.5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万
贷:应付利息 1000*4%=40万
以后各年按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
3、第二年年底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50-8.5)*3%=31.245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755万
贷:应付利息 1000*4%=40万
希望可以帮助你
Ⅵ 根据费用摊销计算单怎么写会计分录
发行债券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都涉及与票面金额有差的。这个差是要在发行年度比版如5年,要权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分摊的,并要求计入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应付利息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额应付利息与摊销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财务费用“中。推荐你能看一看2013年度的《会计中级职称教材》第九章。
Ⅶ 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解答如下:
摊余成本
是把
实际利率
计算的收益和票面收益的差额,调整摊余成本。
1000元
债券,票面收益每年59元,实际利率为10%,第一年就产生41元的差额,
摊销
利息调整
账面余额
。
会计处理,购买时: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第一年摊销:票面利息
1250X4。72%=59,实际利息:1000
X10
%=100,差额41元,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借:
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
投资收益
100
第二年摊销时,计算
实际收益
以1000+调整部分41元为基础,1041X10%=104.10元,调整104.1-59=45.10元,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10
贷:投资收益104.10
以后年度同样处理,以上年度摊销的
持有到期投资
账面余额为基础计算实际收益。
最后一年
的利息调整以余额为准,可以和计算的收益有
少微
误差。
拓展资料:
所谓
插值法
:比如8%实际利率
公允价值
为1000,10%实际利率公允价值为800,那么如果债券实际公允价值为900,那么实际利率=R:(10%-8%)/(800-1000)=(R-8%)/(900-1000)。
实际利率计算了所获得利息的购买力,是把
名义利率
以
通胀率
作调节。如果该年的通胀率是10%,在年底户口里的1100元,只能与一年前的1000元购买相同数量的货品,因此其实际利率是0%。
关于系数的计算方式:
1.
复利现值系数
(P/F,i,n)=(1+i)-n
2.
复利终值系数
(F/P,i,n)=(1+i)n
3.
普通年金现值
系数(P/A,i,n)=[1-(1+i)-n]/
i
4.
普通
年金终值系数
(F/A,i,n)=[(1+i)n-1]/
i
5.
偿债基金系数
(A/F,i,n)=
i
/[(1+i)n-1]
6.
资本回收系数
(A/P,i,n)=i
/[1-(1+i)-n]
7.
即付
年金现值系数
=[1-(1+i)-n]/
i×(1+i)
8.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1+i)n-1]/
i×(1+i)
Ⅷ 怎么计算摊销费用
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也指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
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帐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开办费、不能由股票溢价和发行股票冻结期间利息收入抵销的股票发行费用等。由于这些费用不同于列作流动资产需在1年或1年以内摊销的待摊费用,在会计中将它另行设置“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发企业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发生时将它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用摊销方法核算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如两次大修理的间隔期为3年,就应在36个月内平均摊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在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时,应按受益对象分摊摊入工程施工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工程施工 ×××
开发成本或生产成本 ×××
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利息等,在发生时,应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至于分期摊销还是一次转销,则有较大的分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开发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将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损益,虽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但在开发企业开始经营时,一般不可能有经营收入,这样就会使开业当月发生较大亏损,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不论分期摊销还是一次摊销,开办费均应将它自“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先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若金额不大,可直接计入当月管理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分类账,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各项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按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余期限、摊销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