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发生减值时分别通过什么备抵科目核算
通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
⑵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
减值准备是一抄个完整的概念,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分成什么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些去理解 的。 会计中计提减值准备是基于谨慎性原则来考虑的,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根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⑶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区别
只要记住只有固定资产准备是单列,别的准备都不单列
我认为是政策的改变,要追溯
⑷ 为什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即 借: _ _减值准备 贷: 资产
我就通俗简单地解释下原因:
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流动性弱,基本企业取得了的话,基本会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像存货流动性较强,你库存的材料和商品价格会一直接近市场价格。即使你不接近市场价格,出现减值,减值的货物卖出后,从市场购买材料又变成市价。之因为这样,存货减值可以恢复,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你持有时间长,不会像存货那样一直流动,他们一旦发生减值,基本是永久型减值。
②生产能力超强的集团企业,基本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了企业的资产很大很大的一部分,他们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不是几千几万的,而是几十亿,可能会更多。如果减值可以恢复的话,他们就可以运用这庞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来虚假操纵利润,本年利润太高,先减值,利润太低,减值恢复。
③长期股权的减值准备也一样,如果你有炒股,你就会发现,有些股票某时段会涨的离谱,有些股票某时段会跌的离谱,股价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可以转回的话,有些公司就可以通过这个调节利润,特别是母公司控股子公司的那种,比如先放出假消息,让子公司股价大跌或者大涨,利润想这么调就怎么调。
④你那个例子,会增加本年的利润,但是应收账款减值为什么可以恢复,因为应收账款这个东西太容易查了,应收账款跟存货一样,流动性大,而且价值太容易取得,税务部门审计你的时候,看到你应收账款多少,打个电话给对方企业问下就知道了,或者让对方出具应付账款明细账,一目了然,肉眼都能看出,就知道你是不是虚提了减值。同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市价难取得,一套房子一年涨了多少,这个可不能肉眼能看出,一定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才能知道,这也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能恢复的一个原因。
⑸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发生减值时分别通,过什么备抵科目核算
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分别是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⑹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吗
一、固定资产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非流动资产里,公允价不容易取得的,其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等。
二、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三、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人当期损益;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积折旧不作调整;
四、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企业经营管理无直接关系,导致减值的情形也并非经常发生,因此,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若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全部或部分消失,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⑺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方科目是什么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方科目是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会计处理
发生时,借方,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物性资产减值准备等等。
期末,余额转本年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需要等到处置时才能转出。
现在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
(7)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⑻ 为什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可转回请知道的详细讲解!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规定主要是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相一致,考虑到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转回来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屡屡发生,为遏制这种不良现象而采取的一种反制措施。
新准则中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修订的原因:分析本次准则对这一条款的修订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出现的具体问题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这一客观要求。具体原因有:
第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不完善,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又过于分散和粗糙,我国企业,非凡是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以前期间预先多提资产减值预备,当期则全部或部分冲回,以达到调控盈余的目的。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不答应转回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助于减少企业治理当局粉饰财务告的可能性,缩小了利用会计政策虚增利润、粉饰财务表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第二,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能力相适应。IAS36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是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假如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主体在最近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可见,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首先要依靠于会计人员判定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和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额是否发生改变,这些就需要一定的职业判定能力。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水平来看,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假如答应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反而轻易增加企业操纵损益的可能。资产减值准则做出不答应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减少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范围,同时也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第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已有的准则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都存在相关条款规定不得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想与国际接轨、减少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发展的阻碍就必须制定与国际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财会[2006]3号)
第十七条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⑼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区别
截止2006年末提取的折旧=(96000-2000)/5/12x15=23500(2005年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尚不能抵专扣,增值税、运费均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属。提取折旧15个月)
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净值=96000-23500=72500
减值额=72500-45200=27300
借:资产减值损失27300
贷: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7300
2007年月折旧额=(45200-2000)/45=960(尚可使用年限为45个月)
⑽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
一、固定资来产,是源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
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二、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
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
转移或者分离。
四、累计摊销是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