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并报表影响所得税吗
合并报表来不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源.因为所得税是对于单个企业进行计算.由总公司汇总以后申请缴纳的.
合并报表合并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对于上市公司的税率达不到百分之三十三的问题.有些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些企业的小属小法人是亏损的.或他们的总部只有费用.由此而导致的.
㈡ 合并财务报表,怎么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100
首先明确合并报表中不认可内部债权,自然不存在相关的坏账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继续抵销,调整其对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然后将个别报表中当年由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相应抵销,即: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抵销分录中则冲销;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抵销分录中则转回。
例4:甲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2013年末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有300万元为应收A公司账款,相应坏账准备为20万元,其中年初坏账准备余额为16万元、本年补提4万元。
分析:由于甲公司与A公司为一个整体,合并报表中不应确认内部债权,在个别报表中为内部债权计提的16万元坏账准备自然就不存在,由此产生的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当然也要抵销。
在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合并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并冲销当年个别报表中因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1万元(4×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额。
抵销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300;
贷:应收账款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6;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6。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4(16×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4。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4;
贷:资产减值损失4。
借:所得税费用1(4×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2)合并报表中无形资产所得税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未来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其他综合收益。
㈢ 第二年的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所得税抵消分录怎么做
先来看看2010年末:
内部转让无形资产,账面成本70,出售价为100,这个30的收入要转回:
借:营业外收入30
贷:无形资产30
另外摊销的差异也要转回:
原来按照90的账面摊销,是90/5*9/12=13.5,卖了之后是100/5*9/12=15,这个1.5转回:
借累计摊销1.5
贷管理费用1.5
再来看2011年:
2011年,进行调整时,2010年的调整分录中的损益科目都要换成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 期初未分配利润28.5
累计摊销1.5
贷 无形资产30
然后2011年计提摊销也要冲回
借累计摊销1.5
贷管理费用1.5
㈣ 中级实务合并报表到底考虑所得税吗
历年最后一道大题 合并报表都没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今天应该也不过,尽管教材上最后一道综合题考虑所得税影响,但我觉得考试还是不会考的
㈤ 请教关于合并报告中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的关系如何填列
1.利润总额。以合并财务报表中利润总额数填列。
2.按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以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数,按照25%的法定所得税率计算得出。
3.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填列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影响数,如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处于减半期企业按12.5%税率征收、处于免征期企业按零税率征收、境外业务适用税率与境内投资方税率差异影响等。
4.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反映本年度对上年度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时,最终汇算清缴结果与上年末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存在差异而发生的补(退)税额,且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的部分。
5.非应税收入的影响。反映本年度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为(1)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2)按税法规定的免征、减征收入项目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3)减计收入,如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减计收入优惠等。
㈥ 合并报表影响所得税吗
合并报表不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因为所得税是对于单个企业进行计算.由总公司版汇总以后申请缴纳的.
合并权报表合并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对于上市公司的税率达不到百分之三十三的问题.有些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些企业的小属小法人是亏损的.或他们的总部只有费用.由此而导致的.
㈦ 如何理解: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因为伴随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股权备查簿中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因持续计算而形成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暂时性差异也会不断发生改变。
在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应予转回的数额后,就可以编制此类调整分录,通常所涉及的调整项目包括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
2、因为这笔分录是针对2012年的,现在是编制2013年度合并报表,可以这么理解2012年的费用类已经全部结转、本年利润也结转未分配利润,所以要对2012年报表的调整只能通过“年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
因为2012年还没卖出(在财务报表上一直存在,就必须要抵消),所以在对存货的原价进行了抵消就会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有一个抵消分录与正式会计分录是不一样的,抵消分录不在正式报表中体现,仅仅是为了编制合并报表。
(7)合并报表中无形资产所得税扩展阅读
合并报表中存货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九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税务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现行税法要求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需要征税,不得合并纳税。而从集团公司角度看,存货内部交易是把存货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若未对外销售,集团公司整体不会出现增值,在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
按照有关规定,合并报表中没有售出的存货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属于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需要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㈧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如何计算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1、抵销内部销售收入:
借:营业收入(内部售价)
贷:营业成本
2、抵销内部销售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
3、递延所得税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下一年是对个别报表进行业务合并,所以对上期未实现的收益余额还要进行抵销,抵销时相对简单,只将上期已做过的分录再做一遍,但所对用项目略有不同,即将利润表上损益类项目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替代,资产负债上项目不变。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本期实现对外销售的部分抵消处理
借: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
期末结存未实现利润的抵消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结存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
本期抵消已实现销售部分的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8)合并报表中无形资产所得税扩展阅读
例如,A企业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该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购买日B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均为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700万元,则有1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设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可确认3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3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30万元确认商誉。
但实际上A企业是以1000万元购入B企业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的净资产的,也就是说,这一并购行为实际上产生了200万元的商誉,但因确认了该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使商誉的价值增加了 30万元。
若继续确认230万元商誉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9(230×30%)万元,则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价值,此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净资产8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同时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69万元,借贷方的差额269万元确认商誉。如此往复,商誉的价值会不断增加。因此,准则规定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㈨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如何计算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1、抵销内部销售收入:
借:营业收入(内部售价)
贷:营业成本
2、抵销内部销售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毛利率)
3、递延所得税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把合并报表看成一个普通的报表,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对于存货,先将存货的抵销分录做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然后直接看这些抵销分录;
如果出现借记存货(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多少),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如果是贷记存货,则相反。
这样,只要看一下这些抵销分录使存货账面价值变化减少了多少,这就是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为无论怎样做抵销分录,存货的计税基础是不变的,所以"存货"这个资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多少,就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再乘以税率,就能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第九条中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税务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差异分析:现行税法要求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需要征税,不得合并纳税。而从集团公司角度看,存货内部交易是把存货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
若未对外销售,集团公司整体不会出现增值,在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合并报表中没有售出的存货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属于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需要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