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网上购物发生侵权怎么办
两种方法。一种是和对方协商,另一种是起诉至法院。网上购物侵权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取证比较特殊。我想知道你是买方还是卖方,如果是买方,建议保存淘宝旺旺的聊天记录,并要求快递公司的送货小弟做一个证人证言。
⑵ 淘宝网等网上购物纠纷,应该向哪里法院起诉
�痉ㄊ导�擦至肿茏堋� 举例子,淘宝网上购物,买家A在北京,在淘宝网上向海南一卖家B购买海产品,收到后发现发过来的海产品是变质的,买家A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如何起诉,向哪里法院起诉? 其实如果放到现实世界,没有淘宝网这一个网络载体,这一问题恐怕很好解决了。如果没有淘宝网,A和B之间的交易行为,可以看做是合同的一种,可能是书面合同,也可能是口头合同,一方支付款项后,另一方发货,收货方发现货有问题,很明显是一种违约行为,当然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很好理解,就是卖家B所在地,但是很明显北京的A跑到海南去打官司,成本太大,因此我们来看合同履行地: 在网上查到的有些观点认为,由于双方的合同行为,不管是从开始发出要约,点击购买,到付款,到后面的卖家发货,买家点击确认收货的行为,都是发生在淘宝网上,而淘宝网的注册地是杭州,其服务器等提供网络服务的物理设备都在杭州,因此杭州才是合同的真正的履行地,因此应该可以到杭州的法院进行诉讼。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这很明显是将网络行为的物理载体和网络行为本身混为了一谈。在这个事件里面,淘宝网充其量只是A和B双方合同行为的一个协议达成的平台,最多是合同签订地,但决不能称之为合同履行地,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淘宝网上的交易一般有买家支付邮费,卖家包邮,或者买家自提等几种发货方式,如果B采用卖家包邮的方式,毋庸置疑A可以选择交货地北京的法院提起诉讼;反之如果是A派人上门自提的货物(比如快递的到付方式),那么A就只能去海南了;至于买家支付邮费,卖家通过快递公司送货的方式,在法律上会有一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淘宝网上买家提供的送货地点是否可以认为是合同履行地。这里争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淘宝网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收货地址”而不是用的“交货地址”,一字之差,可争议就产生了。如果是交货地址,不用说是卖家要到此地址交货才算合同履行完成。自然此地址就成为合同履行地。但如果是收货地址,是站在买家角度来确定的收货的地点,卖家可以申辩说他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合同就已经履行完成了,因为是买家支付的运费,因此卖家交付货物给承运人的地点就是货物的交货地点,也就是合同履行地。 另外,看到有些网友对以上这种情况到底是侵权还是违约也很迷惑,其实以上这种情况应当是违约,不是侵权,但是如果A收到货后,做了饭菜吃了,结果A生病住院,这时就出现侵权了,这时A既可以选择违约之诉,也可以选择侵权之诉。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就不讨论了,侵权行为地到底是哪里?按照相关法律其中侵权行为地指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行为结果地。于是又有观点冒出来,认为侵权行为发生在淘宝网上,淘宝网服务器在杭州,因此侵权实施地和结果地都是杭州……我还是要说,这种理解仍然是错误的,因为上面的网络购物的案例,淘宝网只是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工具,真正的侵权行为还是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因此还是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去分析,一般来说这种侵权的诉讼对A比较有利,因为他可以选择侵权结果地(往往就是原告所在地)进行诉讼。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
⑶ 网络侵权管辖法院 和 网络购物管辖法院 请附法条
根据现行有关网络侵权的两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专作权纠纷属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释一”第一条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解释二”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⑷ 网购后的商品有侵权问题,请问购买者会不会有什么责任
相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无区域性,使得网络购物在形成巨大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法律问题。有的甚至是我国现行民商法没有涉及到的,这对我国民商法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网上购物已悄然兴起,成为广受欢迎的购物方式之一。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尽管给人们带来了快捷、方便、丰盛和廉价的优势,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无区域性,使得网络购物在形成巨大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法律问题。”[1] 笔者认为,网络购物产生的法律问题可以三个阶段分析,一是在购物过程中易发生的法律问题;二是在纠纷发生后易发生的法律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建议。 一、“网购”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1 、网络经营商的诚信度难以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复杂性、变化性,为不法商品经营者利用网络欺诈获取暴利提供了机会。在网上发商品信息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低。很多不法商因此一味的追求商品信息的数量,而对商品的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责任心。他们在网站公布需要出卖的商品实物图,一般都夸大了产品说明书,诱惑用户上当购买。另外,广告是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依据,而一些不法商利用广告监督难、隐蔽性强、传播快、涉及面广的特点,大量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待购买方发现上当后,不法商已经转移或关闭站点,无法找到人。使得消费者被侵权而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有人形容“网上欺诈已成为网络购物中侵害消费者权益最为严重的现象之一”[2]。 2、网络购物安全难以保障。保障安全权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法》)规定的消费者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传统的商品交易是当面挑选,当面支付,安全可靠性强。但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大打折扣,一直困扰着网上消费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付方式的安全。目前网上交易付款以电子支付即网上刷卡为主要方式,但是,计算机病毒、黑客侵袭、内幕操纵的事情常有发生,使得网上消费者对电子支付心存疑虑。二是经营者信息的安全。传统购物交易要经过看货、咨询、试用、还价、交易、送货等系列环节,《消费法》中规定的知情权容易落实。而网络购物中,除送货外,其他环节都是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方式进行。许多网站关于商家的信息都不全面,消费者无法掌握商家和商品的真实信息,而且商家可以篡改、伪造信息。因此,网络购物安全成为购消费者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三是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安全。传统购物中,卖方不需要了解买方的姓名、年龄等与个人有关的信息,故《消费法》也没有专门的关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但网络购物则不同,消费者必须先注册,填写较为详细的个人信息,才可以上网购物。这就使消费者不得不担心,个人信息会不会被网站公开,隐私权能否得到保护。 3 、退换货难。《消费法》对消费者退换货作了具体规定,在传统购物的实践中也较好操作。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找到经营方一般都能解决。但网上购物出现的质量问题,却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购买者收到的货物与网上公布的图片一致,但质量却不是本人想象中的那样,能不能退货,向谁退货,路费、运输费谁承担,损失费谁负责。另外,“现在的许多购物网站对退换商品作了限制性规定。较为普遍的就是,退换货时商品及附件外包装和资料不得有破损。怎样才算外包装没有破损,谁说了算?这就更使得一些购物者忧虑重重,即使买了次货也懒得去退换货了,免得麻烦”[3]。 二、“网购”引起纠纷后的法律问题 1 、责任主体确认难。《消费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传统交易环境下,商店里的营业执照表明了经营者的身份和经营场所,交易对象一目了然。而在网络交易环境下,销售商只对商品的品质进行简单说明和外观平面展示,然后告知消费者银行帐号和购物电话。至于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地、经营者,消费者很难在网上看到。一旦商品发生毁损或者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消费者是该找网站经营者、商品经营者还是厂家?如果他们相互推诿,消费者该怎么办?显然,责任主体的不确定,导致交易中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 2 、确认管辖法院难。因合同履行引发的纠纷,由哪个法院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 4 条作了如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传统商品交易中,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一般都很容易确认。但因网络购物引发的诉讼,确认管辖法院是件不简单的事情:一是被告住所地确认难。上文分析了责任主体不明确,必会使被告住所地无法确定。当事人要选准管辖法院,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无疑对消费者是不现实的,而且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二是履行地确认难。网上交易、货到付款,买卖双方对运费都有商量,此种情形履行地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确认并不难,难就难在电子交易。因为电子交易不需要运费,卖方直接将商品发到买方的电子邮箱中,如果买方在电子邮箱注册地收到商品,也不存在履行地确认困难,问题是如果买方是在外地打开邮箱收到商品的,此时履行地到底是算邮箱注册地还是商品打开地,不好确认。 3 、举证困难。《民事诉讼法》第6 8 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这一举证规则为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举证设置了障碍。“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是通过互联网完成一系列交易的,一旦形成纠纷,负有举证责任的消费者就不得不从电脑上调取这些数据凭证。这些通过电子形成的证据,能否作为原件?在理论界认识不一。”[4] 究竟是买方电脑中的数据备份与留存还是卖方计算机中的数据备份或留存算是电子证据的原件?而且这些数据极易被修改、删除,其真实性难以确定。要求消费者对证据的原件和真实性加以证明,对消费者非常不利。 三、几点建议 2 、完善立法。目前,消费法已在修改中,但在完善传统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权利保护外,还应增加网上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权利保护。“建议完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两个方面:网上消费的消费者权利包括知情权的完善、安全权的完善、公平交易权的完善、求偿权的完善。网上消费的经营者的义务包括提供详细的商品信息的义务、商品质量保障及售后服务义务、保护消费者个人数据的义务。”[5] 3 、确立先行赔付机制。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购物这样一新兴产物,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但是,应当“以立法的形式规范网上交易行为,明确网上购物网站的市场准入资格、市场经营行为组成方式等,使网站具备‘经营主体资格’,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损害赔偿权,可以建立一个先行赔付机构,如设立专门支付赔付金的网上银行”[6]。凡到网络从事商品经营的个人或法人,每季度或半年根据其销售额交付一定的保证金。由专门的机构如网上银行对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专门用于经销商在网上交易中出现侵权问题时的先行赔付,赔付后由银行向造成侵权的网络经销商追索损失。 4 、确立有利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的诉讼管辖原则。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合同纠纷没有做出特别规定,因此在管辖原则上,只能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管辖。这一原则显然对发展电子商务是非常不利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物品往往都不太贵重。如果因质量等问题,千里迢迢跑到经销商住所地去协商或诉讼,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很多消费者就会自认倒霉。因此,我国对消费者合同纠纷的诉讼管辖应该作相应的修改,可以实行消费者所在地专属管辖原则。对于网络侵权纠纷,也可以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管辖改为消费者住所地管辖。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消费者参加诉讼,保护其诉权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诉讼成本。但是,如果双方在合同的管辖上有协议的,应先适用协议管辖,协议无效时仍以消费者住所地法院管辖为准。 5、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上文中提到网上购物产生纠纷后,消费者通过起诉维护合法权益时举证十分困难,是自己的诉权无法通过法律实现。因此,可以在举证责任方面对消费者予以特殊规定,以鼓励消费者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在网上购物消费领域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往往缺乏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消费者实际举证能力十分有限,对消费者维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可以将举证责任倒置做扩大解释,将网络购物纠纷的举证责任囊括在内。参考文献: [4]有关侵犯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分析。参见纪晓昕著。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保护。网络法律评论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2。 [6]万以娴著 论电子商务之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法院
⑸ 网上购物质量不符合说明,消费者如何维权
现实困惑
张先生在某网站上付款购买了一张金士顿的SD高速卡(用于数码相机拍摄),销售商用快递送来后,张先生发现是一张假冒金士顿的SD卡,经初步测试,其性能非常差,遂与销售商电话联系,要求赔偿,但销售商方面不答应赔偿,只答应换卡,张先生一直坚持赔偿,在电话商议未果的情况下,销售商于第二天又用快递送来了一张SD卡,这张卡虽然是一张真品,但并非张先生要的高速版本的卡,而是普通卡,两者价格在销售商网站上差距较大,张先生打电话再次要求销售商赔偿,但销售商称送去的第二张卡算是换卡了,所以不答应赔偿。现在两张SD卡以及发票都在张先生手里。请问此时张先生是否可以要求赔偿?如果可以的话,应当用什么方法使销售商方面赔偿?
律师答疑
张先生可以要求赔偿,其可以向销售商和网站提出赔偿要求。网上购物合同,其实质是买卖合同,即买卖双方就所要交易的标的物达成合意,签订合同,并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本案中,张先生买到的SD高速卡不符合其期望的质量要求,虽然经过了换货但是依然不符合质量要求。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可见张先生可以拒收货物。另外《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张先生也可以在接受货物之后,要求卖方承担赔偿责任。网站作为提供双方买卖这一平台的一方,负有对卖家起码的审查义务,审查卖家是否向网民提供虚假的交易信息。张先生完全是基于对此知名网站的信任而购买SD卡,网站却因没有完全履行审查义务而使其遭受损失,所以网站在此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网站和卖方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一百五十五条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法理荟萃
诚实信用原则可谓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经营者不诚信经营的行为不仅为道德所斥,更为法律所惩。
⑹ 网络侵权问题
你可以起诉电子公告版的经营者,以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注册用户的信息!
但是首先你应该通知斑竹,停止侵权,一般赔礼道歉也就够了,为了这个起诉,费用上有点贵,呵呵!
但是你重视那就当然要起诉了,我也支持你这样!
PS:现在很多电子公告版都实行实名注册了,如果实在找不到,斑竹应该查封其ID,网站也应该赔礼道歉。因为发现有侵权的发帖子斑竹应该马上删除的,他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就应该相应的承担起责任!
如果侵权很严重,你应该起诉他们!
⑺ 淘宝上开店与侵权的问题
如果人家追究的话是侵权的,特别是代理商追究,但你可以跟网上购物公司沟通.
⑻ 如何确定网购平台在侵权行为中的
您好,您所问的是否是如何确定网购平台在侵权行为中的责任?
新《消法》第44条:消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权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购物当中的欺诈性交易层出不穷,其中,责任主体的确定是关键因素,但是买家在购物的时候无法查证经营者的信息是否真实,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在准许经营者进入交易平台的时候就应当查证其真实的信息,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然,交易平台提供者在承担了责任之后,可以再向后追偿,找到真正的致损者。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⑼ 我国网上购物出现哪些法律问题
http://sjz.yzdsb.com.cn/system/2008/07/31/000852713.shtml
⑽ 禁止各类网络消费侵权行为,你有遇到过网络消费侵权吗
网络消费侵权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在现在是十分常见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样的网络消费侵权行为,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侵权行为自然就是十分不好的行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希望自己的网络环境是一个十分干净的环境,但是在现在可以说有很多的开发者和游戏公司都在打破这样的公平,这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也就是十分不好的一件事情。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没有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授权,但是一些公司就知道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姓名,这对于我们来说自然就是十分不好的事情,因为对于我们公民来说我们的隐私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我们不保护我们公民的个人隐私的话,那么我们这个市场就可以说是十分的混乱,所以在我看来禁止各类网络消费侵权行为自然就是十分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