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
可
好的
可以的
2. 关于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1.聘用合同,研究抄吸脂减肥技术的立项资料等
2.属于职务发明,应该属于医院
3.以什么理由答辩都可以,不过法院不会采纳,这种属于法律规定的应当知道的范围,不然都以这个理由来答辩,要诉讼时效何用;
4.医院可以申请继续无偿使用该专利,因在申请前已开始使用。
5.没什么启示,中国的人治而不是法治,任何单位都这样,没有相关制度,李志华是前任院长,有人知道也不会出来反对。
3. 通过收集侵权案例并讨论,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小论文
可以在国家商标局,专利局找一些素材。
4. 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商标的侵权行为及处理,求大家帮忙,谢谢啦.
由于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具体包括下述四种情形:
1.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3.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4.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二)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
注意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之商品即构成侵权而不以明知为要件,此与专利侵权有所不同。销售不知道是侵害专利权的产品的,只要能够说明来源即无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反向假冒行为
即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注意必须是又将商品投入市场,若不投入市场而是自己使用的,不构成反向假冒行为。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该种情形主要有:
1.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藏等便利条件的。
3.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4.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5.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5. 谁帮我写一篇专利侵权的判定方面的论文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网络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6.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认定的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7. 偷别人的论文题目是专利侵权问题吗
不是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论文题目不属于上述的种类。
8. 杨建成的代表性成果
1.专著《行政诉讼导论》,1989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合编;
2.专著《告诉申诉的理论与实务》,1992年重庆出版社,合编,该书获四川省第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专著《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实务》,1993年重庆出版社,合编,该书获重庆市第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专著《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2000年4月广东科技出版社,副主编;
5.《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指南》,2008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合著。
6.论文《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几个问题研究》,《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4期,该论文在全国《民法通则》实施十周年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7.论文《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人民司法》1997年第9期,合写;
8.论文《论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上海审判实践》1997年第8期;
9.论文《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诉讼地位分析》,《市场与法》1997年第6期,合写;
10.论文《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审判中确定侵权损失赔偿额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法院工作研究》1997年第13期,合写;
11.论文《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研究》,《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获人民司法“金华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广州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2.论文《专利权不稳定对专利侵权案件审判的影响及解决对策》,《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合写;
13.论文《论共同侵犯专利权》,《法院工作研究》1999年第13期,合写;
14.论文《商标专用权与其它知识产权的冲突及解决》,《法院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合写;
15.论文《从一则案例看商品包装装潢权利的性质》,《审判研究》1999年第3期,合写;
16.论文《加入WTO与知识产权审判》,《广州审判》2001年第7期,合写;
17.论文《知识产权审判中专家鉴定问题研究》2001年中国方正出版社《知识产权办案参考》,2002年7月(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与运用》,此文曾在曾在2001年6月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和2001年第四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宣读,被评为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首届知识产权优秀成果;
18.论文《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广州审判》2003年第2期,合写。
19.论文《论对外国法院裁判的承认与执行》,2004年6月法律出版社《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热点问题探讨》;
20.论文《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的突出问题及其法律适用》获2004年全市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
21.综述《把脉中国知识产权---2004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2005年1月19日《中国知识产权报》,合写;
22.论文《内地与香港区际平行诉讼问题研究》,2005年5月内地与港澳法律问题研讨会交流论文,《人民司法》2005年第9期,合写;
23.论文《知识产权民事审判调解问题研究》,在2005年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宣读。《人民司法》2005年11期,合写。
24.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问题》,《社会科学》2006年11期,合写。
25.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人民司法》2007年5期,合写。
26.论文《美国专利诉讼中的陪审团》,《法律适用》2007年7期,合写。
27.论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理论探析》,《人民司法》2007年21期,合写。
9. 专利侵权案应如何收集证据
1.权利稳定性证据
一项专利越稳定,说明其创造性越高。
特别是实用新型专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如果能提供属专利检索评估报告,甚至被复审委维持专利权有效的决定书,可以由此说服法官相信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专利。
2.同族专利证据
一项专利布局的国家越多,说明其不仅稳定,还说明商业价值高。
权利人之所以在多国进行布局申请,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可能是专利产品的潜在市场。进一步推理,专利产品之所以能够出口到多个国家,是因为专利产品受市场欢迎。
3.引用次数证据
学术文献会通过引用率评估其学术贡献程度,同理,一篇专利文献被引用次数越高,说明其技术水平越高。
4.获奖证据
品牌经常被评奖,专利也有,现在各级政府都喜欢举办各种专利奖评比活动,科技局同时也有科技申报类的活动,标准制定委员会也有标准制定工作。另外,如果一项技术被主流媒体报道过,如《我爱发明》栏目,均能说明专利技术有很高的创造性,技术贡献率高。
5.销售发票
专利产品或者搭载专利技术的产品销量好,说明商业价值高,技术贡献率高。别人用了专利产品对应的专利技术,从中也获得高回报,判赔也应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