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府采购的违规行为有哪些
《政府采购法》第八章法律责任,规定了13种政府采购违法行为的处罚办法。
『贰』 政府采购争议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我理解政府采购也属于采购行为,有争议应按合同约定处理,要么申请仲裁 要么诉诸法庭。另外,作为政府部门,上下级的约束还是有的,如果有合适的渠道,可以请上级部门协调。我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叁』 建设公司作为债务纠纷中被告败诉是否可以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
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其中,第(五)项提到“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按照《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显然不包括民事纠纷。
所以,您提到的“建设公司作为债务纠纷中被告败诉”如果采购人在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没有对应的特定限制条件,按照政府采购法,公司也是有资格参加政府采购项目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
『肆』 政府采购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政府采购的流程需要结合具体的采购方式确定,政府采购方式不同,流程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政府采购的流程是什么?
一、公开招标
1、受理申请表;
2、确定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其他采购方式);
3、编制招标文件;
4、招标办审核招标文件,采购人对招标文件进行确认;
5、发布招标公告;
6、投标报名,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
7、组织答疑,对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补遗(发布变更公告);
8、组织召开招标会;
9、中标公示;
10、签发中标通知(成交确认)书;
11、未中标供应商退还投标保证金;
12、签订合同。中标供应商和业主单位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
13、中标供应商退还投标保证金。并按招标文件规定缴纳履约保证金;
14、将招标文件资料经整理后统一装订编号归档。
二、协议采购
1、受理申请表;
2、确定采购方式;
3、由业主填写《政府采购定标申请联系单》选择供应商;
4、由供应商提供报价单;
5、根据协议采购有关规定确定中标价;
6、出具中标通知书。
三、询价采购
1、受理申请表;
2、确定采购方式;
3、制作询价单,发布招标公告;
4、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性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
5、确定成交供应商,招投标中心根据符合采购要求、质量和服务相等条件下,以报价最低的为成交供应商;
6、出具中标通知书。
四、竞争性谈判
1、 受理申请表;
2、 确定采购方式;
3、 编制招标文件;
4、 发布招标公告;
5、 成立谈判小组,所需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签产生;
6、 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
7、 确定成交供应商;
8、 出具中标通知书。
五、单一来源采购
1、 受理申请表;
2、 确定采购方式;
3、 采购人与供应商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协商;
4、 供应商填写报价单;
5、 确认,报监督科备案;
6、 出具中标通知书。
一、采购资金的确认
(一)属于财政拨款的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有关业务科室根据下达给采购单位的年度采购预算,按照拨款申办程序,由负责资金拨付和账户管理的科室于采购前将计划安排的采购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的采购预算资金,单位只须在网上填报采购预算给相关业务科室批复后采购办人员即可在网上查询到,其资金不需拨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二)未列入政府采购计划,需另外追加的采购项目,由行政事业单位向市财政局分管业务科室申报,采购办根据资金落实情况给予追加采购计划;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的采购追加资金,其资金的确认同上,不需拨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三)属于单位自筹的采购资金,采购单位应在采购前5个工作日将资金划入市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二、采购计划的确认
(一)属集中采购的项目,在采购前,各单位必须对所采购项目的技术参数、规格型号、采购数量、资金渠道、售后服务等要求进行确认(公务用车采购的还应按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并按采购办规定的时间上报。
(二)各单位报送的采购计划,不得提出具体的品牌要求。但考虑到部分项目的特殊性及工作的需要,各单位可提出1-2个推荐品牌,供市采购办参考。
(三)属较复杂、非标准的货物,报送采购计划时应附详细的采购要求及说明。 (四)各单位一般不采购外国货物,确因工作需要采购的,应当报经市采购办批准。
三、政府采购流程
(一)单位提出采购计划,报市财政局分管业务科室进行预算审核;
(二)财政局各业务科室批复采购计划,转采购办;
(三)采购办按政府采购制度审批汇总采购计划,一般货物采购交由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特殊物品采购可委托单位自行采购;
(四)政府采购中心制作标书,并送采购单位确认;
(五)政府采购中心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发售标书,组织投标,主持开标;
(六)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选出预中标供应商。经采购单位确认后,决定中标供应商;
(七)中标供应商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八)中标供应商履约,采购办与采购单位验收(对技术要求高的采购项目要有专家参与验收)后,由采购单位把合同、供货发票原件和《采购单位验收物品意见表》送到采购中心办理付款手续;
(九)政府采购中心把手续办好,送交采购办作为依据,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十)采购单位入固定资产账;
(十一)招标活动结束后采购部门要建立档案,包括各供应商招标的标底资料、评标结果、公布的合法证书、公证资料、招标方案等。
『伍』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府采购争议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定期对专家库进行清理,对年纪过大(如超过70岁)、经常拒绝参加评审、长期联系不上的专家进行清理,尽可能使专家库保持精干,满足日常评审需要。对于一些业务能力强,同时经验又足够的年轻要敢用使用。
组织已有专家对专业类型进行重新登记,限制其填报的专业领域数量,避免产生虚假专家,当然这个虚假并非完全的造假,而是专业领域不同,这种情况下对于评标的结果影响是比较大的。
(5)政府采购纠纷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采购办与招标代理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然后进行市场调查,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等等。
按规定程序采购,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品目,必须委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
12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2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必须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应按规定报批。
『陆』 政府采购发生纠纷可以提起诉讼吗
政府采购正常程序是先质疑,后投诉,最后才是诉讼。
第五十八条 投诉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购监督管
理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这条就规定了先投诉后诉讼
『柒』 政府采购中供应商恶意质疑怎么处理
坐实恶意质疑的,可以取消其1-3年的投标资格!不过就看怎么界定恶意与否了!
『捌』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冲突何时休
3月15日,“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交叉重叠情况、存在问题和改革建议”调研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由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任珑会长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赵成峰处长、袁静莅临并作讲话。赵成峰处长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两法修改的背景,他指出,顺应全行业的共同呼声,特安排两法修改调研。希望通过调研座谈,能够逐步理清《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主要交叉重叠情况,进一步明确中国招标投标制度的目的与导向。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40余家单位的代表和行业专家出席了座谈会。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李小林副会长、石国虎副会长、顾凌波副会长也出席了会议。
资讯来源: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http://www.cebpubservice.com/monitorinstry/monitorplat/2017/03/7198.shtml
『玖』 政府采购中中标人不履行合同怎么办
《政府采购法》第四十六条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中标、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改变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供应商放弃中标、成交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招标投标法》第六十条 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履约保金证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 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拾』 对于违反政府采购规定不公开招标的应受什么处分
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四)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五)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
(六)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2014年国务院令第658号)
第六十七条 采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或者未按照规定将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二)将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三)未按照规定在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四)未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五)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采购金额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
(六)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
(七)未按照规定公告政府采购合同;
(八)未按照规定时间将政府采购合同副本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10)政府采购纠纷扩展阅读: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一般程序:
1、发现或接到举报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行为,以及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对立案的案件,组织调查取证(必要时,依法进行检查);
3、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执法时应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4、对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符合听证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6、制作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按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
7、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采取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监督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