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同商品使用同一名称是否是商标侵权
如果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是商标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1)跨类商品商标侵权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Ⅱ 商标跨类使用侵权行为如何维权
一、商标跨类使用侵权行为如何维权?
商标被侵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维权:
1、当事人协商
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侵权人侵犯商标所有权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当事人之间可以就因此引起的纠纷进行协商解决,商标所有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商标标识等。
2、工商投诉、举报
当与商标侵权人就商标侵权纠纷不能通过协商解决时,商标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前期收集的商标侵权人侵权行为的证据材料向相关工商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工商部门处理时,若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对违法经营额五万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法院诉讼
当商标所有权人经过与商标侵权人协商或通过向工投诉举报仍不能解决商标侵权纠纷的,此时作为商标所有权人可以采取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诉讼解决,并提请诸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登报道歉及消除影响等诉求。
二、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诉讼的主体、诉权和责任问题探讨
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商标侵权,大多都是按照商标侵权行为的内容或者类型来确定案件管辖和案件主体的。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但是事实上,商标法所保护的商标专用权都是由主体行使的;行使不同的权利形成不同的权利主体;所规定的侵权行为都是由主体实施的,实施不同行为的主体形成不同的侵权主体。因此;从主体的角度来把握商标侵权,似乎更有利于理解主体、诉权和责任的关系。
在企业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或者专利产品后任何的单位以及企业都是不可以随意的使用,如果出现未经权利人的允许就随意的使用也是会侵犯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会受害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受害人是可以通过诉讼或者协商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延伸阅读:
商标侵权诉讼的级别管辖法院是?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商标侵权及认定
Ⅲ 同商标,在不同行业算侵权吗
如果您说的同商标,在不同行业是指相同的商标在不同类别上分别注册成功,是否为侵权,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侵权,因为商标分类表把商标分为45个大类,每个类别都是相互独立的,商标在哪个类别中的哪些商品上注册成功,就只能在哪个类别中的具体商品上使用,并且在该类别拥有商标专属权,这样才受法律保护。
举个例子,例如您的商标在25类服装上已经注册成功,您发现别人也在服装上用跟您一模一样的商标,这时您可以告他人侵犯您的商标使用权;如果您发现别人在化妆品上使用跟您一模一样的商标,这时您不能告他侵权,因为您的商标只在服装上注册成功没有在化妆品上注册成功,而服装和化妆品分属不同的商标分类,需要分别申请注册,分别受保护。
Ⅳ 商标如何做到跨类别保护呢
1.用心选择商标和标识
前期准备工作往往是后期保护工作的基础,如果选择了一个已被广泛使用的词汇作为商标,显然就不太明智了。
2.全类别注册
在具有相应实力的情况下,尽量对商标选择全类别注册,即在商品分类表的每一个类别上均进行注册。
全类注册具有以下好处:
1.防止他人在今后可能进入的行业、商品上注册
企业在注册商标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自己目前生产的商品种类或者规划生产的商品种类进行注册,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可能和预想的发展方向发生偏离,生产经营的范围会扩展到以前没有规划的行业或者商品,这时可能发现自己使用多年的商标在这个领域已经被他人注册了,所以,未雨绸缪非常重要。
2.防止他人在性质、用途存在冲突的商品种类上注册
商标权人一般来说无法阻止商标的传导功能,比如“康师傅”是方便面的商标,如果别人在卫生洁具上注册“康师傅”商标,是否会给“康师傅”方便面带来负面影响呢?一家婚纱影楼的商标同时被人注册在殡葬业上,会不会让新人有一些忌讳呢?
别人在其他类别的商品上注册商标,这是商标权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全类注册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当然,全类注册所需的花费较大,而且为了防止注而不用的现象,商标法规定超过三年没有实际使用,他人可以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这也是需要考虑和作好应对方案的一个风险。
但无论如何,全类注册至少可以赢得三年的时间,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三年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
3.企业应努力使自己的商标成为驰名商标
商标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保持商品的质量,提高商誉,最终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商标成为驰名商标,这是企业对商标进行跨类保护的最终之路。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即使是在不同商品类别上使用驰名商标的标识,如果容易造成混淆,也会不予注册并停止使用。
Ⅳ 不同商品注册相同或类似的已有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1.首先看所说的不同类别产品是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以消费者的认知为标准),比如30和31类都有部分是做食品的,而普通消费者是不会分辨他要消费的食品是属于30还是31,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人在30类注册了商标,你直接拿去31类注册,商标局估计会公告,但是30类商标持有人可以通过异议的方式来申请驳回你的商标申请.但前提是他在30类注册的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此项认定主要看他能否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2.看在先注册的商标是否已经是中国驰名商标,如是的话,他人在任何类别都不可以注册.部分省级著名商标的保护也有跨类的情况,但是限于近似产品.
3.只要是自己的原创作品,不论是词,句还是图案都可以申请版权登记,虽然效力不强,但胜在范围够大,并且对于完全照抄行为有一定的保护力度.
QQ851055597
现居东莞
欢迎交流!
Ⅵ 商标侵权纠纷中认定类似商品的范围包括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内第二款、第十条容规定,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Ⅶ 商标跨类使用侵权如何维权
1、当事人协商
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侵权人侵犯商标所有权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当事人之间可以就因此引起的纠纷进行协商解决,商标所有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商标标识等。
2、工商投诉、举报
当与商标侵权人就商标侵权纠纷不能通过协商解决时,商标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前期收集的商标侵权人侵权行为的证据材料向相关工商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工商部门处理时,若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诮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偿权商品、伪造主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对违法经营额五万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法院诉讼
当商标所有权人经过与商标侵权人协商或通过d向工投诉举据仍不能解决商标侵权纠纷的,止此时作为商标所有权人可以采取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诉讼解决,并提请诸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登报道歉及润余腺响等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