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昌奎案的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审上诉人李昌奎及其家属的委托,指派张青松律师和王冠律师担任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案再审阶段的辩护人。我们现根据本案的证据及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一、原审二审判决对原审一审判决的改判,属于原审两级法院对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自由裁量上的差异,就目前在案的证据来看,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没有不当之处
本案原审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基本一致,适用法律完全相同,根据本案再审的法庭调查,辩护人认为,原审上诉人李昌奎所犯故意杀人罪罪行极其严重。原审一、二审判决均引用刑法第四十八条作为其量刑法律依据,该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因此,原审两级法院都认为李昌奎应当判处死刑,只是原审一审判决认为“必须立即执行”,而原审二审则认为“不是必须立即执行”。什么情况下死刑才“必须立即执行”,刑法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明确规定,这需要法官根据案件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综合判断,这种判断又与法官本身的阅历、文化背景、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有着必然的关系,每个人作出的判断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只要是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即为合理的自由裁量。
二、综合本案原审一、二审法院掌握的证据材料,原审二审判决对李昌奎缓期两年执行死刑的判决更为恰当
依照刑法规定,自首并非必须从轻处罚的情节,原审一审判决“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依法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的认定符合法律规定,但是,这一认定在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手段特别残忍的同时,却忽略了李昌奎多个从轻、从宽量刑的情节和事实。而原审二审判决却综合考虑了以下三个事实和情节,这些情节和事实直接影响对李昌奎量刑处罚:
1、自首
2009年5月16日下午,李昌奎实施犯罪后逃跑,因为杀死的是自己的表妹,而且还是自己喜欢的人,心中极度痛苦,四天后,他自动到四川省普格县城关派出所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1】。是自首。依照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认罪、悔罪
本案原审一审期间,经巧家县茂租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解,李昌奎家属给付被害人家属安葬费等共计21838.50元。对于本案所造成的后果而言,两万多元的赔偿的确太少,但是,这已经是李昌奎及其家人的所有财产,是李昌奎的家属变卖了家中的钢筋、水泥、砖、羊、马等全部财产才凑够的。必须指出的是,依照刑法规定,对被害人的赔偿仅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赔偿本身并不影响量刑,最高人民法院的多个司法解释,之所以把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认罪、悔罪的行为列为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情节【2】。是因为被告人的赔偿行为,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告人对自己罪行的认识和悔罪态度。因此,刑事赔偿的数额、方式、态度等反应了被告人的认罪、悔罪程度,而不是仅仅考虑赔偿数额。李昌奎所在的茂租乡,2009年(即案发当年)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015.7元【3】,而李昌奎的家庭又属于极度贫穷,家属为了赔偿被害人家属,已经竭尽全力。如果仅以赔偿数额以及赔偿是否足额来衡量是否从轻,必然会形成从轻是富人的特权,死刑是穷人的专利的误导。
按照原审一审期间被告人一方和被害人一方所达成的调处意见书,李昌奎家为被害人的遗体提供安葬地点。目前,两位被害人的遗体就分别埋葬在李昌奎家住房的门前屋后,屋前一座坟,屋后一座坟,而且按照这个调处意见的约定,李昌奎家还要承担对两座坟墓保护的责任。这种足以给李家造成精神痛苦的处理方式,也反应了李昌奎彻底地悔罪赎罪的态度。
3、本案系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而引发的犯罪
李昌奎家和被害人家同住在一个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里(鹦哥村放牛坪社),李昌奎的母亲与被害人王家飞的母亲是堂姐妹,李昌奎与王家飞是表兄妹关系。根据被告人李昌奎案发后的多次口供,以及陈利波的证言,李昌奎与被害人王家飞自2007年6月份开始恋爱,并且王家飞曾怀过其孩子,后来堕胎【4】,2007年10月李昌奎提过一次亲,但遭到王家的拒绝,两家关系失和。2008年,王家飞断绝与李昌奎之间的恋爱关系,李昌奎对此不满,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本案悲剧的发生。李昌奎和被害人这种即时亲戚又是邻居的关系,本来是相处和睦,亲如一家的,但是,由于李昌奎的严重罪行,生生剥夺了两条生命,使整个家族陷入极度的痛苦,甚至使家族之间产生仇恨。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特点是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在犯罪前有深厚的亲情基础,如果对被告人处以过重的刑罚,有可能会对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2条的规定,应酌情从宽处罚【5】。
综上所述,原审一审判决仅仅考虑了李昌奎的自首情节,而原审二审判决则考虑了三个从轻、从宽的情节和事实,虽然这些情节也仅仅是法定“可以”从轻的情节,但是显然原审二审考虑的更为全面,其改判理由更具合理性。
三、应当对李昌奎的重大立功表现进行认真核查,查证其立功情节是否成立后再做裁判
本案原审二审期间,李昌奎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李昌奎亲自手写的书面检举材料,检举了两起严重的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线索。一起发生于1990年,两个犯罪嫌疑人,将一名年仅14岁的云南少女哄骗到山东,以6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他人,这位被贩卖的少女,直到2005年仍在向家中写信求救,但是由于家人没有文化,不知如何处理。另一起发生于2003年正月二十日,上述两个犯罪嫌疑人伙同两外两位犯罪嫌疑人,将云南两位未成年的少女,以9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到重庆卖淫【6】。李昌奎在原审二审期间提交的这份检举材料,提到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提到了具体的犯罪时间、地点,还提到了收买人的姓名、住址,甚至还列举了至少6位能够知道这些犯罪事实的证人的姓名。但是,这一材料在原审二审期间没有引起重视,既没有当庭质证,也没有庭后审查。卷宗当中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曾经对这一重要事实进行过查证。如果李昌奎的检举线索经过查实,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上述犯罪嫌疑人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可能会被判处死刑【7】,李昌奎应属重大立功表现,依照刑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李昌奎既有自首情节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因此,原审二审判决可能并不是对李昌奎的量刑过轻了,而是过重了。
原审二审遗漏的这一重要事实,对本案原审上诉人李昌奎有着两个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原审二审判决将原审一审的死刑立即执行改判为死刑缓期执行,才让我们有机会发现这样的遗漏。否则,不仅仅李昌奎的生命早就被剥夺,最重要的是我们失去了挽救那三个被拐卖少女的机会,而犯下严重罪恶的罪犯们,仍然逍遥法外。足见慎用死刑之重要;另一方面,即使就目前在案的证据来看,也不能排除李昌奎有重大立功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其判处死刑应当特别慎重【9】。这正暗合了原审二审判决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合理性。
综合以上,辩护人认为,在原审二审法院没有对李昌奎重大立功线索进行查证的条件下,原审二审判决综合考虑案件的多个从轻、从宽的情节和事实,改判原审上诉人李昌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无不当。但是,李昌奎在原审二审期间提交的重大犯罪举报线索,依法应当予以调查核实,该举报线索查证是否属实,直接决定了李昌奎是否应当在死刑以下幅度量刑。
在今天下午的再审庭审中,出庭检察员向法庭提交了三份证据,证明三个地方的公安机关未查找到相关报案记录,用以证明李昌奎所检举的材料不属实。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三份证据是检察机关于开庭当天请公安机关核实的,在上午休庭至下午开庭中,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公诉机关就对此提供了核查结果。时间如此匆忙,不可能将前述的线索予以认真核实,也只是查询了是否有报案记录。
辩护人对于检察机关在上午休庭后即立刻进行核查的工作态度表示钦佩,但是检察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达到其待证目的。这三份证据中,两份是复印件(或者传真件),且没有原件予以核对,依法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还有一份证据,虽为原件,也仅证明没有相关报案记录。辩护人认为,李昌奎的检举材料中,有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并且提供了收买人的姓名、住址,还列举了至少6位证人的姓名。检察机关未对这些明确的线索予以查证,如果仅凭没有公安机关报案记录就认为李昌奎的举报失实,显然有失谨慎。
请合议庭对此情节予以充分重视,无论该李昌奎在二审期间检举的内容是否属实,均应在查清此事实的情况下,再对被告人依法作出裁判。
以上辩护意见请依法采纳。
辩护人: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张青松律师、王冠律师
2011年8月22日
--------------------------------------------------------------------------------
【1】卷2第6页,卷2第20页。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3条:“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3】见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茂租概况,《茂租乡2009年社会经济、土地、林业产业基本情况》。
【4】卷2第20页,卷2第21页,卷2第26-27页。
【5】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6】二审审判卷第59页,李昌奎亲自书写的举报材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六:“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实,除审查法定情节外,还应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四)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 (五)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谅解; (六)其他影响量刑的情节。既有从轻、减轻处罚等情节,又有从重处罚等情节的,应当依法综合相关情节予以考虑。不能排除被告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等量刑情节的,判处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Ⅱ 下列对李昌奎案表述正确的是
希望渺茫,必须在二审生效之后的2年时间内(由此可见云南高院二审后故意不给受害人判决书是多么卑劣。
2,否则两年期限一过(赛27刀案已经过一年了),向最高法提出再审申请,理由同上,必须要走以下几条途径,赶快找个好律师,这个估计也没指望,再审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很难:
1。所以我在此提醒受害人家属!),只有第4条是受害人可以主动申请的。
3,当事人向省高院的上级法院即最高法申请再审并获准。前3条的主动权操在别人手上,最高检察院提起抗诉(注意,与省高院同级的省检察院是没有抗诉权的),无论走哪一条都必须在2年内实施,省高院自身启动再审程序。
4,最高法院要求云南省高院再审。所以上述4条途径。
在这里我要提醒受害人家属,除非赛崔两案能产生类似李昌奎案这样的舆论压力迫使云南高院再审,我查了查法律书籍,这个也指望不上,否则就是与虎谋皮,最高法一直是不作为,就万事皆休了,如果要实施再审,当省高院二审后今天,在对云南高院的态度上
Ⅲ 云南省高级法院 你们对李昌奎的终审判决国人不答应的 记住法律是国家代表人民的意志制定的 权力人民给的
云南高院院长如同低智商的儿童,杀人犯不判死行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你们向杀人犯家要钱留下的台阶。收到足够的钱,再减刑,用不了几年就出去了。如果你女儿被人奸杀了你会不判杀犯死刑吗?你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有什么权利乱改刑法。全国人民是不同意,不论是谁杀人就要枪毙。维护法律是人民的权利。
Ⅳ 李昌奎案的高院回应
“在李昌奎这个案子中,不存在法院和法官徇私舞弊、偏心的情况。”省高院新闻发言人赵建生回应二审改死缓:“我们的极刑主要是针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这就是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突出打击重点、少杀慎杀综合起来得出的判决结果。”“这起案件的判决,是经过审判委员会委员表决的。”“李昌奎案不存在任何黑幕,或法官徇私枉法的问题。”针对社会各界对李昌奎案二审改判死缓引起的热议,2011年7月6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对李昌奎案作出回应。省高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田成有和主管刑事审判的副院长赵建生表示,案件本身事实清楚、审判程序合法,改判有事实、法律和刑事政策的依据。之所以有争议,主要是对国家的刑事政策及法律的基本精神认识上的差异。
省高院:判处死缓并不是“放纵”,二审改判是审判委员集体讨论的意见
我们国家从2007年开始,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意味着,死刑的最后核准是在最高法院,表明了国家对死刑的适用要求更加慎重。”赵建生说,目前我国对死刑的政策是,保留死刑,但是严格控制,慎重适用。“死刑是刑事处罚的最高点,法官在判死刑时,除了国家法律规定,还要依照国家当前刑事政策的指导。”赵建生解释:法院在适用死刑时首先考虑的是案件本身的性质。如故意杀人案,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故意杀人,这类犯罪案件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对象,对民众的安全感有极大的影响、社会危害性极大;
一类是由于民间矛盾、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这类案件针对的是特定的对象,事出有因,社会危害性比第一类案件相对要小。
赵建生介绍:最高法院在收回死刑复核权以后,对于因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故意杀人案,在适用死刑时十分慎重。而对于第一类案件,也就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是适用死刑,突出打击的重点。判处死缓并不是放纵,罪犯同样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惩罚。
赵建生说,省高院审判委员会有27名委员,凡是死刑案件必须经过审委会讨论,必须要过半人数表决同意,才能最终下判决。换言之,至少要有14个委员同意才能确定。“所以,二审的改判不是合议庭或是某个法官就能决定的,是通过审委会集体的讨论认定的。”
Ⅳ 求在云南发生的所有有争议的、比较有影响的案件。 比如:许霆案、赛家鑫案、27刀案、滇版许霆案等,
云南“躲猫猫”案件未决犯监管体系存诸多问题
案情2009年1月29日,李荞明涉嫌盗伐林木罪被羁押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9号监舍后,多次遭受同监舍在押人员的殴打。同年2月8日,在又一次体罚过程中,同监舍在押人员普华永用拳击打李荞明头部,致李头部撞击墙壁受伤倒地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当地警方作出被害人在“躲猫猫”游戏中意外死亡的解释,被网民称为“躲猫猫”案件。2009年8月14日,昆明市嵩明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原晋宁县看守所民警李东明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苏绍录犯虐待被监管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点评本案的定罪量刑在刑法上并无太多困难,需要我们深思的是“躲猫猫”案件背后的问题。长期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的牢头狱霸,因为一次被宣称的“躲猫猫”事件而被推到了舆论的浪尖风口,看守人员的玩忽职守和羁押场所的人权保障也再一次接受了阳光下的审判。被害人李荞明本是锒铛入狱的犯罪嫌疑人,若他被审判定罪判刑,或许他仍不思悔改,或许要痛改前非而渴望新生,在一切都未知的时候,他在羁押场所被非法终止了生命。在这个强调人权保障的时代,犯罪人首先也是人,有作为人被尊重的权利,其生命和健康应当得到依法保护。“躲猫猫”事件的曝光,体现了网络对司法的监督,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未决犯监管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对此,必须予以正视和重视。(蒋安杰徐伟)(法制日报)
2李昌奎 案件 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一审判死刑,二审又因“自首”改判死缓,近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云南省高院副院长赵建生说,同样是死刑,社会危害不同,就要区别对待。最高法院要求,对因民间矛盾、婚姻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引发的案件,适用死刑要十分慎重。被告人和被害人两家在同一个村,李昌奎还给王家飞提过亲,因为两家发生了纠纷李昌奎才从外地赶回并实施了犯罪,属民间矛盾,社会危害相对较小。“我在想,家属是不是非要用杀人来治疗创伤?网络上一片喊杀声是否是一种进步的意识?”赵建生说,“你杀了他,他的家人又来杀你,冤冤相报何时了?!”《云南网》
3 马加爵案件
Ⅵ 李昌奎的案件详情
一件琐事引发的血案
2009年5月14日,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李昌国(李昌奎兄长)与陈礼金(王家飞母亲)因收取水管费的琐事发生争吵打架,陈礼金称李昌奎家人曾于2007年托人到陈家说媒,但遭到陈家拒绝,为此两家积有矛盾。因感情纠纷一直想报复王家飞的李昌奎在得知家人与王家发生争执后,远在四川西昌打工的李昌奎在得知情况后随即赶回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5月16日下午1点李昌奎门口遇到王家飞(19岁)及其弟王家红(3岁),李昌奎以两家的纠纷同王家红发生争吵抓打,抓打过程中李昌奎将王家飞裤裆撕烂,并在王家厨房门口将王掐晕后实施强奸。王家飞在遭到李昌奎的强暴后被其使用锄头敲打致死,并随后被拖至内屋,懵然不懂年仅三岁的王家红被李昌奎倒提摔死在铁门门口,并随后将姐弟二人用绳子把脖子勒紧,李昌奎在制造血案之后逃离现场。经鉴定王家飞、王家红均系颅内损伤伴机械性窒息死亡。
“5.16”血案发生后震惊了滇川两省交界的巧家、宁南、布拖、金阳等地区。云南省巧家县公安局迅速向全国发出通缉,并会同四川省宁南、普格、布拖、金阳等周边县一起设岗堵卡,捉拿凶犯。
李昌奎在2009年5月20日在出逃4天后逃至四川省普格县时向城南派出所投案自首,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同年6月3日被批准逮捕关押在巧家县看守所。
一字之差的两份判决书
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5.16”案强奸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别凶残、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家属王廷礼、陈礼金经济损失3万元。
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中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量刑失重。李昌奎在犯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其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终审判决。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此案的审判长是:赵伟。
两份不同判决书,一字之差的“免死牌”,死缓的终审判决结果,顿时在家属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受害人家属已经相关部门正式提出不服判决,向法院申诉,要求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终审判决,依法再审判处执行李昌奎死刑的申请。
2011年8月2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市开庭,对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当庭宣判: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Ⅶ 为什么李昌奎案的民事赔偿才三万元
一般就是这个价格上下
药家鑫判了4万6,那个案子抚养费用不少,上下也就是这样。
Ⅷ 李昌奎案的案件详情
一件琐事引发的血案
2009年5月14日,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李昌国(李昌奎兄长)与陈礼金(王家飞母亲)因收取水管费的琐事发生争吵打架,陈礼金称李昌奎家人曾于2007年托人到陈家说媒,但遭到陈家拒绝,为此两家积有矛盾。因感情纠纷一直想报复王家飞的李昌奎在得知家人与王家发生争执后,远在四川西昌打工的李昌奎在得知情况后随即赶回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5月16日下午1点在王廷金(王家飞父亲)门口遇到王家飞(18岁)及其弟王家红(3岁),李昌奎以两家的纠纷同王家飞发生争吵抓打,抓打过程中李昌奎将王家飞裤裆撕烂,并在王家厨房门口将王掐晕后实施强奸。王家飞在遭到李昌奎的强暴后被其使用锄头敲打致死,并随后被拖至内屋,懵然不懂年仅三岁的王家红被李昌奎倒提摔死在铁门门口,并随后将姐弟二人用绳子把脖子勒紧,李昌奎在制造血案之后逃离现场。经鉴定王家飞、王家红均系颅内损伤伴机械性窒息死亡。“5.16”血案发生后震惊了滇川两省交界的巧家、宁南、布拖、金阳等地区。云南省巧家县公安局迅速向全国发出通缉,并会同四川省宁南、普格、布拖、金阳等周边县一起设岗堵卡,捉拿凶犯。
李昌奎在2009年5月20日在出逃4天后逃至四川省普格县时向城南派出所投案自首,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同年6月3日被批准逮捕关押在巧家县看守所。
一字之差的两份判决书
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5.16”案强奸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别凶残、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家属王廷礼、陈礼金经济损失3万元。
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中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量刑失重。李昌奎在犯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其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判处李昌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此案的审判长是赵伟。两份不同判决书,一字之差的“免死牌”,死缓的终审判决结果,顿时在家属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受害人家属已经向相关部门正式提出不服判决,向法院申诉,要求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终审判决,依法再审判处执行李昌奎死刑的申请。
2011年8月2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市开庭,对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当庭宣判: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Ⅸ 讨论李昌奎案件问题
药家鑫和李昌奎的人生对比,看出当前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疾苦
药家鑫 都判死刑 了 也自首了 死的比较亏啊 ,
看李昌奎多牛 俩条人命 活的好好的!要判死刑也得是李昌奎呀。
药家鑫杀人属于当前社会现实的压迫,你们想想,致使一个人受伤,如果不死的话,各种医疗费、生活费、精神损失费、还有以后的再就医、生活保障等等各种费用就是一个无底洞,你挣再多的钱都要用在这地方,况且挣的钱能够伤者索要的吗?如果这样,一辈子就都为这个伤者生活在各种痛苦中了,自己的家庭亲人都跟着受罪,如果压死他或者制死他,也就是判刑,最起码家里人和自己不用有那么大的压力,家人也不用跟着受罪。如果是我我也会的,就是你们云南法院的包括你们的亲人一样,压不死我也用刀三十刀、五十刀死你们。杀死了抵命就是。现在社会就是致伤不如致死他。
Ⅹ 李昌奎案的案件进展
2011年7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属送达了作出的再审决定书,对该案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该案正式开始进入了再审程序。云南高院的再审理由是: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廷礼、陈礼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诉。本院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审查。审查期间,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向本院提出检察建议,认为本院对原审被告人李昌奎的量刑偏轻,应当予以再审。经审查,云南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认为该案有必要予以再审,于2011年7月10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三项)、第二百零五条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零二条、三百零四条的规定,决定如下,该案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同时指出在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案再审定于2011年8月22日上午8:00在昭通市开庭,再审认为,被告人李昌奎因求婚不成及家人的其他琐事纠纷产生报复他人之念,强奸、杀害王家飞后,又残忍杀害王家飞年仅3岁的弟弟王家红,其行为已分别构成强奸罪、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