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
严格地讲,医患关系可分为医患技术关系和医患非技术关系。而医患技术关系与医疗活动的效果更为直接。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患技术关系有谓奇模式、萨斯一荷德模式、伊曼纽尔模式等。前两种模式医生认识较多,后一种模式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多了一种信息式,即患者的自主性占主要地位。医生只是一个被雇佣的技术工种。国外经验证明,运用伊曼纽尔模式处理医患技术关系。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信息式模型。
相当于“病人选医生”的做法在这种模型中。
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信息均比较了解。医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医疗技术专家。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高级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医生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患者和谐沟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均向这种模型靠拢。
商议式模型,相当于医患互动合作。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通过与医生开放式讨论,不断加深对疾病、治疗信息利弊的认识。医师的角色是患者的朋友或教师。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次高级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医生也要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舍得放下医生的架子。
解释式模型,相当于咨询与请教。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对疾病等信息的了解比较肤浅,须由医生向患者阐明、解释治疗方案,提供医疗信息,并执行患者选择的医疗方案。医师的角色是患者的顾问或劝告者。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较低级模型,患者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社会经验,要有相当水平的医疗技术,以及具有应对咨询,善于解释,巧妙劝告的能力。
家长式模型,相当于家长监护孩子。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对疾病、治疗信息了解很少或一无所知,但又要求医生和自己对治疗方案有共同标准。医师的角色应成为医疗监护人。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低级模型。由于患者不懂或不敢向医生提出合理要求,故需要医生具有家长式的慈爱与关怀,敢于为患者作重大医疗决策,且具有一定承受医疗风险、化解医疗风险的能力。
2. 为什么很少听说国外有医患纠纷
国外医患纠纷也有,但一是少,二是有纠纷都是上法院起诉,没有医闹啥的。只有没有地方讲理的国家,才有医闹且多。
发达国家的医疗有法律制度保障,医生有职业操守,很少有为了赚钱而过度医疗、不负责任的诊疗、态度恶劣的。不仅医疗界,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是如此,这叫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还有,发达国家的医疗费用是医院和保险公司对接,患者没钱了可以不给钱(国人常钻这个空子,治疗完或住院后不结账偷跑了),医院找保险公司去结账。
还有,发达国家的医院(包括诊所)很多,资源分配较合理,不像中国好医生好设备都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小地方没有好医生好设备,甚至连药品都分配得少。自然人们就会有病去大城市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医生苦不堪言。看病人数多、劳累,就会嫌工资少,心态就不平衡,就容易对患者耍态度、爱答不理或者过度诊疗,发生医患纠纷就很正常了。
3. 为什么国内的医患关系比国外要紧张很多
因为国内和国外的就医方式是不一样的。
国内去看个病首先要去门诊排队挂号,所以人会特别多,这也导致了国内看病难的一个现状。而且大部分的老年朋友不会使用网上挂号,所以医院里面都是乌泱泱的病人。虽然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据我一位国外的朋友告诉我,在国外看病,不是说你去医院等着挂号就可以。在国外看病必须得经过预约才行,首先你要挑选一个合适的医生,等到你挑选好医生之后,院方会要求得知病人的具体情况。
由此可见国内跟国外在医疗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国内的医患关系也常常比国外要紧张很多。
4. 全世界的医患关系只有中国才这么紧张吗
那必然不是,不管是任何矛盾,其实和哪个国家的人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只要是有人,就会有江湖,就会有利益纠纷,一方满足不了自己的利益的话,就会产生矛盾。
医患关系也一样,被医生救治成功了,就喊人家白衣天使,一旦没有救助成功,有的人就会想法设法的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也就是钱。
其实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固然医生有责任,有时候患者做的也不那么光明正大。
5. 西方国家的医患纠纷为什么那么少
首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历史走向和未来的战 争走向。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而言。是由中国国情、奋斗目标和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中国暂时不希望战 争。现在我国的战 略态势十分不容乐观,美国在各个地方围堵中国,导致我们的外交必须想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被美国利用。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战争,将会使我国的和平发展和防 御性国防成为一纸谎言,陷政治和外交于被动局面。中国现在在一些地区问题上搁置争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中国备战充分,以不变应万变!一心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军事科技能力!可以说是韬光养晦! 经济的崛起为军事的崛起打下根基,归根结底,为的就是迎接西方帝国主义最后的武力挑战,这是一道必须跨过、无法避免的门坎。所以现在军事科技.经济问题对中国的崛起属于必要的关键。 现在的和平运作都是在为未来的战争布局.等中国超过发达国家的时候,世界将出现新的格局分布。。据说这个时间不是很长,或许我们看不到那一天,可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努力
6.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其危害(详细些)
现状:钱不够,不给治;态度恶劣,火上浇油;用假冒伪劣药,用贵药,小病重治,搞提成,版搞创收权;重点城市医院好,其他城市不行,三甲医院分布不均;有特权,有的医院病床常年空置,只等特权人物; 危害:医生,病人都成牺牲品,长此以往,民怨越积越深,对社会危害大。
7. 外国如何应对医患矛盾
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医师协会统计,最近10天里全国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医生频频被患者家属围殴,轻者受伤,重者被刺身亡。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和矛盾才能让患者将尖刀和拳头对准诊室里的医生?“白色暴力”不断刺激公众神经,根治医患矛盾“药方”又在哪里?
英国:提升服务力求避免纠纷
□本报驻伦敦记者白旭
医疗纠纷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但是总体来讲,英国因医疗纠纷发生恶性案件的情况并不多,这得益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
根据英国卫生部网站上提供的信息,英格兰从1997年到2008年之间,每年政府部门收到的医疗投诉在8.8万到9.6万件之间。投诉的内容很广泛,从科室上看,最多的是关于急诊服务的;而从内容上讲,比较多的是诊断服务、医护人员的态度,以及预约的突然取消和推迟。但英国解决医患纠纷的效率在提高———从最初的65%到2008年的73%。
优化服务防患未然
服务态度差、信息不公开等都是容易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英国通过优化服务来防患于未然。英国的医院按照管理方式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英国本国公民和在英国合法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
北京来伦敦读书的谷先生四岁的女儿小帆有一次发烧引起哮喘,去一家公立医院就诊,大夫很快就安排小帆戴上氧气罩到检查室观察。进了检查室以后,医护人员便主动过来给小帆看病。先来了一个测体温的护士,接着是一个护士来给小帆送玩具,第三个医生进来诊断后决定让小帆住院。
“这里看病比较方便,不需要一个个诊室跑。”谷先生说。
由于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最初的药又是直接送到病房的,谷先生就一直陪在小帆身边。
“孩子病了家长肯定都着急,但是这样有很多人帮忙多少能减少我们的焦虑。”他说。
谷先生仅有一次需要亲自去药房取药是小帆出院之前。“当时是有工作人员带着我去的,因此没有觉得特别难找。”他说。
英国很多公立医院设施都比较旧,但是服务还是不错的。由于医生比较忙,医院里面专门有社工和病人沟通。
但是由于去公立医院看病的人多,患者需要预约,而预约过的病人需要等待短则一周长则数月的一段时间才能看上病,很多人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在英国,私立医院的很多服务(美容相关的除外)也是被医疗保险所覆盖的,因此虽然需要花钱,也不至于太贵。为了招揽生意,私立医院的服务比公立医院更好。
中立调解提供信息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伦理教授拉阿南·吉伦可以说是医疗纠纷研究方面的泰斗,常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据他介绍,大部分的英国医院里面都有一个伦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医院成立的,但是不隶属于医院,而是相对独立。
这些委员会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律师以及一些患者的代表。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帮助解决本医院的医疗纠纷。“如果必要,人们还会邀请其他部门介入。”吉伦教授说:“比如说如果纠纷涉及宗教习俗,也许人们会邀请一些宗教人士参与调解。”
如果医院内部解决不了纠纷,患者可以向地方的政府机构投诉。根据2009年4月1日的规定,患者需要在诊断后12个月内向当地政府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投诉,而政府部门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告知患者收到了投诉,并且双方商量需要多长时间进行调查。除非有患者同意,不然政府部门要在6个月内解决纠纷。
实在解决不了的纠纷只能诉诸法律手段了。但是上法庭的并不一定是病人和医生。“在英国,病人有医疗保险,而医生和诊所也有保险,因此很多时候是两个保险公司的律师在打官司。”在英国经营中医诊所的任广峰说。
英国的法院使用案例法,因此专门有一个权威的医学期刊收集全世界各地医疗争端的案例,供医患双方引用来解决纠纷。
针对医患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英国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专门提供医学方面的指导。一些大的医药集团也会赞助这样的组织收集对病人和一般老百姓有用的信息。
8. 出国看病,为什么美国医疗纠纷那么少
这个你应该问美国警察、或者美国律师! 妨碍医院正常营业,袭击医师应该判多少年,应该赔偿医院多少钱。 C国法律有缺陷不代表世界各国法律都有缺陷!
9. 国外的医患关系如何国外的医疗制度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以澳大利亚为例,有法可依,平等,互相制约,互相信任和巨大的违规代价构成了澳大利亚医患关系的基础。冲击医疗机构或者围攻医生很可能会当场被医院中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制服,随之而来的是刑事或者民事赔偿的起诉,重则进监狱,轻则背上赔偿责任和信用破产(信用破产在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中对个人前途破坏力极大)。而医疗和药物分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以药养医的弊端,医生群体的超高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医生群里重视自己的职业,避免出现贪腐的违法行为。这正是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中可以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