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末劫的期限

末劫的期限

发布时间:2020-12-24 14:06:27

⑴ 关于末法末劫的问题

佛经上只听说有末法时期,还未听说过末劫,是不是小说中提到的。

⑵ 佛教中说的一劫,是指多长时间

【劫】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 ),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 ),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 (二)三分时(梵treta^yuga ),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 ),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 ),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卷上分劫有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大劫等六种;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于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前述大毗婆沙论中,分劫为中间劫、成坏劫及大劫等三种,俱舍论等分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分为中劫等六种,即是其例。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后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以上为小乘之说。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中劫中定有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三灾出现,称为小三灾。关于三灾出现之时限,有不同之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于各中劫中之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即出现。刀兵灾者,是时人心嗔毒增上,相见即兴强猛伤害之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者,继刀兵灾之后,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后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上举小三灾,又称三种中劫。若依大毗婆沙论所说,一劫中三灾并起,则住劫二十中劫中,各具小三灾。若依立世阿毗昙论所说,于别劫中次第起一灾,则第一劫为疾疫劫(梵roga^ntara -kalpa ),第二劫为刀兵劫(梵s/astra^ntara -kalpa ),第三劫为饥馑劫(梵rbhiks!a^ntara -kalpa ),以至第十九劫为疾疫劫。住劫中有如上二十中劫,坏劫、空劫、成劫亦各有二十中劫,合为八十中劫。坏、空、成三劫中虽无减增之别,但由于其时量等同住劫,故准彼而各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即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是一期世界之始末。坏劫时,器世间坏,有火、水、风等三灾,称为大三灾,以别于前说之小三灾。其中,火灾由七日轮出现而起,风吹猛焰,初禅以下悉被焚烧。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以下悉被飘散。其次第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再以水灾坏灭一回;水灾之后复有七火。如此水灾满七次,更起七火,之后起一风灾,第三禅以下器世界均被飘散。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以故,初禅以下之器世界,每经一大劫即遭一次破坏,第二禅则每经八大劫遭一次破坏,第三禅则每六十四大劫遭一度破坏。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故初禅大梵天之寿量为六十中劫,即一大劫(除空劫二十劫),第二禅天寿量八大劫,第三禅天寿量六十四大劫。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又积大劫之数为十百千,乃至积数至阿僧只,则称一阿僧只劫(梵asam!khyeya - kalpa ),累积至三,称为三阿僧只劫。但其时量之计算复有多种异说,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列举四说,一说如前,一说积中劫至阿僧企耶为一阿僧只劫,一说积成劫,一说积坏劫。菩萨地持经卷九谓劫有二种,一者日月、昼夜、时节、岁数无量,故称阿僧只;二者大劫无量,故称阿僧只。后者与婆沙之正义相同,前者乃就岁数劫而言。总之,劫之时量悠长,算数所难计量。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有芥子劫(梵 sars!apopama -kalpa )、磐石劫(梵parvatopama -kalpa )之譬喻,大藏法数卷三十二有草木、沙细、芥子、碎尘、拂石等五大劫之名,皆说明劫之时量悠久无限。又依吉尔得斯(R.C. Childers)之巴利文辞典载,劫有空及不空二种。不空劫又有坚劫(梵sa^ra -kalpa )、醍醐劫(梵man!d!a-kalpa )、妙劫(梵vara -kalpa )、坚醍醐劫(梵sa^ra -man!d!a-kalpa )、贤劫(梵bhadra -kalpa )等五种差别。三劫三千佛缘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等,则说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等三劫,其中各有千佛出世。此外,八十华严卷二以大海之水量比喻劫数之多,称为劫海。〔中阿含经卷二、长阿含经卷一、起世因本经卷九、立世阿毗昙论卷七、俱舍论卷九、顺正理论卷三十二、大智度论卷七、法华玄论卷五、法华经玄赞卷二末、大日经疏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瑜伽论记卷一下、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十末、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佛祖统纪卷三十、法苑珠林卷一〕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出自网络

⑶ 多少年算一劫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译,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注七)

不过,通常所称的劫,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长时代而言。

佛经中所说的劫,分为三等:

第一、小劫:依我们地球的人寿计算,从人类八万四千岁的长寿,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人类的寿命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总称为一小劫。

第二、中劫:经过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因为,据佛典中说,我们所处的地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十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初‘成’的阶段是由气体而液体。再由液体而凝固,所以不堪人类的生活。到了‘坏’的阶段,正在剧烈的破坏之中,也不适合人类的生存;据说是经过四十九次大火灾,七次大水灾,一次大风灾之后,地球便归消失。坏劫终了,‘空’劫开始,在空无一物中再经过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渐形成,进入另一期的‘成’的阶段。佛教把这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称为四个中劫,分别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第三、大劫: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换句话说,地球世界的一生一灭,便是一个大劫。然而,坏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烧到色界的初禅天;每一次大水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禅天;最后一次大风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禅天。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劫的范围,除了色界的第四禅天及无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内的动植飞潜,一切万物都是在劫难逃。不过,不用悲哀,当坏劫来临,此界的众生,或者已转生他界,或者已直升第四禅天,不会有一个众生没有安身之处。

佛经上所称的劫,如不标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众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寿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长的寿命是修四空定的无色界众生,最长的有想无想天寿命长到八万四千大劫,他们的生命,相当于地球的八万四千次生灭的过程,所以在他们自以为已经是不生不死,其实,八万四千大劫终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来,八万四千大劫,也仅刹那之间的时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脱道,空去了‘我’,才入涅盘——不生不死的境界。唯有再进一步空去了‘法’,才能称为菩萨,自己解脱生死仍不住于涅盘,随类应化众生,走向成佛之道。

大家也许要问:我们的地球还有多少长的寿命呢?这个嘛!可有一个比喻,如果地球的‘住’劫寿命是一百岁的话,那末,如今的地球,尚在四十五岁的阶段,住劫共有二十小劫,目前是在第九小劫的减劫时期,所以,请大家安心地生活下去,不用担心耶教所说的‘地球末日到了’。不过,在每小劫的减劫减到十岁的寿命之前,也有疫疠、饥荒、刀兵的三灾降临人间,由于减劫人心的日益堕落,自作自受,可是,这三种小灾是局部性与暂时性的,人类虽将死亡惨重,但不会消灭。相反的,倒有一个好消息报告大家:在此以后的十个半小劫之中,尚有九百九十六位佛陀,将在我们的地球世界成佛,今后第一位来此成佛的,就是弥勒佛,所以佛教称弥勒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下生地球成佛,是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八万岁时,大约距离现在是五十六亿年(以千万为亿计算)。(注八)

至于人寿的增减,乃至增长到八万四千岁,我们不妨信为事实,因为大小乘经中,都有如此的记载,并说‘其寿减至十岁时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时世间酥油、石蜜、黑蜜诸甘味,不复闻名’。又说:‘八万岁时人,女五百岁始行出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长阿含经卷六)

注七:劫与三世劫的千佛。时间参看佛祖统纪卷三○(大正藏四九册二九七~三○二页)。

注八:阿僧只为华严经中百二十四个大数的第一○五个。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则一阿僧只相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又各为无央数。

⑷ 一劫是多少年

【 劫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 ),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 ),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 (二)三分时(梵treta^yuga ),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 ),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 ),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卷上分劫有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大劫等六种;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祇劫。 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 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于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前述大毗婆沙论中,分劫为中间劫、成坏劫及大劫等三种,俱舍论等分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分为中劫等六种,即是其例。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后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以上为小乘之说。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 中劫中定有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三灾出现,称为小三灾。关于三灾出现之时限,有不同之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于各中劫中之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即出现。刀兵灾者,是时人心嗔毒增上,相见即兴强猛伤害之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者,继刀兵灾之后,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后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 上举小三灾,又称三种中劫。若依大毗婆沙论所说,一劫中三灾并起,则住劫二十中劫中,各具小三灾。若依立世阿毗昙论所说,于别劫中次第起一灾,则第一劫为疾疫劫(梵roga^ntara -kalpa ),第二劫为刀兵劫(梵s/astra^ntara -kalpa ),第三劫为饥馑劫(梵rbhiks!a^ntara -kalpa ),以至第十九劫为疾疫劫。住劫中有如上二十中劫,坏劫、空劫、成劫亦各有二十中劫,合为八十中劫。坏、空、成三劫中虽无减增之别,但由于其时量等同住劫,故准彼而各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即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是一期世界之始末。 坏劫时,器世间坏,有火、水、风等三灾,称为大三灾,以别于前说之小三灾。其中,火灾由七日轮出现而起,风吹猛焰,初禅以下悉被焚烧。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以下悉被飘散。其次第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再以水灾坏灭一回;水灾之后复有七火。如此水灾满七次,更起七火,之后起一风灾,第三禅以下器世界均被飘散。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以故,初禅以下之器世界,每经一大劫即遭一次破坏,第二禅则每经八大劫遭一次破坏,第三禅则每六十四大劫遭一度破坏。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故初禅大梵天之寿量为六十中劫,即一大劫(除空劫二十劫),第二禅天寿量八大劫,第三禅天寿量六十四大劫。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 又积大劫之数为十百千,乃至积数至阿僧祇,则称一阿僧祇劫(梵asam!khyeya - kalpa ),累积至三,称为三阿僧祇劫。但其时量之计算复有多种异说,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列举四说,一说如前,一说积中劫至阿僧企耶为一阿僧祇劫,一说积成劫,一说积坏劫。菩萨地持经卷九谓劫有二种,一者日月、昼夜、时节、岁数无量,故称阿僧祇;二者大劫无量,故称阿僧祇。后者与婆沙之正义相同,前者乃就岁数劫而言。 总之,劫之时量悠长,算数所难计量。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有芥子劫(梵 sars!apopama -kalpa )、磐石劫(梵parvatopama -kalpa )之譬喻,大藏法数卷三十二有草木、沙细、芥子、碎尘、拂石等五大劫之名,皆说明劫之时量悠久无限。又依吉尔得斯(R.C. Childers)之巴利文辞典载,劫有空及不空二种。不空劫又有坚劫(梵sa^ra -kalpa )、醍醐劫(梵man!d!a-kalpa )、妙劫(梵vara -kalpa )、坚醍醐劫(梵sa^ra -man!d!a-kalpa )、贤劫(梵bhadra -kalpa )等五种差别。三劫三千佛缘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等,则说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等三劫,其中各有千佛出世。此外,八十华严卷二以大海之水量比喻劫数之多,称为劫海。[中阿含经卷二、长阿含经卷一、起世因本经卷九、立世阿毗昙论卷七、俱舍论卷九、顺正理论卷三十二、大智度论卷七、法华玄论卷五、法华经玄赞卷二末、大日经疏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瑜伽论记卷一下、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十末、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佛祖统纪卷三十、法苑珠林卷一]

⑸ 佛法中末劫指什么时候

佛教中有末劫的说法,指的是佛法消失的末法时代。

⑹ 佛法中末劫指什么时候

末劫应该是说某一个大劫的时间尽头的意思。

⑺ “一劫”是多少年

【劫】
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 ),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 ),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 (二)三分时(梵treta^yuga ),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 ),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 ),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卷上分劫有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大劫等六种;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

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

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于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前述大毗婆沙论中,分劫为中间劫、成坏劫及大劫等三种,俱舍论等分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分为中劫等六种,即是其例。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后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以上为小乘之说。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

中劫中定有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三灾出现,称为小三灾。关于三灾出现之时限,有不同之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于各中劫中之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即出现。刀兵灾者,是时人心嗔毒增上,相见即兴强猛伤害之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者,继刀兵灾之后,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后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

上举小三灾,又称三种中劫。若依大毗婆沙论所说,一劫中三灾并起,则住劫二十中劫中,各具小三灾。若依立世阿毗昙论所说,于别劫中次第起一灾,则第一劫为疾疫劫(梵roga^ntara -kalpa ),第二劫为刀兵劫(梵s/astra^ntara -kalpa ),第三劫为饥馑劫(梵rbhiks!a^ntara -kalpa ),以至第十九劫为疾疫劫。住劫中有如上二十中劫,坏劫、空劫、成劫亦各有二十中劫,合为八十中劫。坏、空、成三劫中虽无减增之别,但由于其时量等同住劫,故准彼而各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即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是一期世界之始末。

坏劫时,器世间坏,有火、水、风等三灾,称为大三灾,以别于前说之小三灾。其中,火灾由七日轮出现而起,风吹猛焰,初禅以下悉被焚烧。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以下悉被飘散。其次第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再以水灾坏灭一回;水灾之后复有七火。如此水灾满七次,更起七火,之后起一风灾,第三禅以下器世界均被飘散。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以故,初禅以下之器世界,每经一大劫即遭一次破坏,第二禅则每经八大劫遭一次破坏,第三禅则每六十四大劫遭一度破坏。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故初禅大梵天之寿量为六十中劫,即一大劫(除空劫二十劫),第二禅天寿量八大劫,第三禅天寿量六十四大劫。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

又积大劫之数为十百千,乃至积数至阿僧只,则称一阿僧只劫(梵asam!khyeya - kalpa ),累积至三,称为三阿僧只劫。但其时量之计算复有多种异说,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列举四说,一说如前,一说积中劫至阿僧企耶为一阿僧只劫,一说积成劫,一说积坏劫。菩萨地持经卷九谓劫有二种,一者日月、昼夜、时节、岁数无量,故称阿僧只;二者大劫无量,故称阿僧只。后者与婆沙之正义相同,前者乃就岁数劫而言。

总之,劫之时量悠长,算数所难计量。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有芥子劫(梵 sars!apopama -kalpa )、磐石劫(梵parvatopama -kalpa )之譬喻,大藏法数卷三十二有草木、沙细、芥子、碎尘、拂石等五大劫之名,皆说明劫之时量悠久无限。又依吉尔得斯(R.C. Childers)之巴利文辞典载,劫有空及不空二种。不空劫又有坚劫(梵sa^ra -kalpa )、醍醐劫(梵man!d!a-kalpa )、妙劫(梵vara -kalpa )、坚醍醐劫(梵sa^ra -man!d!a-kalpa )、贤劫(梵bhadra -kalpa )等五种差别。三劫三千佛缘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等,则说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等三劫,其中各有千佛出世。此外,八十华严卷二以大海之水量比喻劫数之多,称为劫海。〔中阿含经卷二、长阿含经卷一、起世因本经卷九、立世阿毗昙论卷七、俱舍论卷九、顺正理论卷三十二、大智度论卷七、法华玄论卷五、法华经玄赞卷二末、大日经疏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瑜伽论记卷一下、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十末、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佛祖统纪卷三十、法苑珠林卷一〕

⑻ 末劫年什么时候 结束

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 当饥馑、疾疫、刀兵云云……

⑼ 刑法时效问题

追诉时效的中断《刑法》第 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例如甲某1985年1月5日犯一个盗窃罪,盗窃数额较大。其法定最高刑为3 年,其追诉期限为5年,自1985年1月5日起计算。甲某在1988年6月3日又犯有寻衅滋事罪,其追诉时效是10年。自1988年6月3日起计算,须经过10年不再追诉。问题是,因为1988年发生的寻衅滋事罪,影响到1985年盗窃罪的追诉时效。其盗窃罪(前罪1985年发生的)的追诉时效从犯后罪 (寻衅滋事罪)之日(1988年6月3日)其重新计算,经过5年不再追诉。本来盗窃罪的追诉时效从1985年1月5日起算,经过5年不再追诉,结果成为自 1988年6月3日起算,经过5年不再追诉。其后罪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时效照常计算,即自1988年6月3日起计算,须经过10年不再追诉。假如在1992 年将某甲抓获归案,其盗窃罪和寻衅滋事罪均在追诉期限内,可对二罪进行追诉。假如在1996年将某甲抓获归案,则其盗窃罪自1988年6月3日计算,已经过5年,不得追诉;其寻衅滋事罪仍在追诉期限内,可以追诉。时效中断制度的实质在于,追诉时效制度虽然对罪犯有点优惠,但这个优惠并不是无条件的。条件是在其某罪行的追诉期内不得再犯罪,如果再犯新罪,前罪的追诉时效从新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⑽ 末法时代从什么时候算起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2600年前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计算,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0000年,此后进入“法灭尽”的时代。我国宋朝以后,即进入“末法时代”。

(10)末劫的期限扩展阅读:

一、末法时代真实义乃众生三毒心炽盛达摩大师《破相论》开示:“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

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二、大乘圆教无末法时代

佛言:“善男子,我先说言唯有文殊师利乃解是义。今当重说,至心谛听。善男子,诸佛世尊有二种法:一者世法,二者第一义法。世法者则有坏灭,第一义法则不坏灭。复有二种:一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二者常乐我净。

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则有坏灭,常乐我净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二乘所持,二者菩萨所持。二乘所持则有坏灭,菩萨所持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外,二者内。外法者则有坏灭,内法者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有为之法则有坏灭,无为之法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可得,二者不可得。可得之法则有坏灭,不可得者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共法,二者不共法。共法坏灭,不共之法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人中,二者天中。人中坏灭,天无坏灭。

复有二种:一者十一部经,二者方等经。十一部经则有坏灭,方等经典无有坏灭。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方等经典,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当知尔时佛法不灭。

三、《增壹阿含经》小乘经典亦开示释迦牟尼佛正法当久存

经文:“尔时。阿难白世尊言。过去久远诸佛世尊。寿命极长。犯律者少。无有瑕秽。然今人民寿命为短少。不过十十。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有遗法住世。

为经几时。佛告阿难。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法不久存。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

阅读全文

与末劫的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