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回归谈判
http://..com/question/6772283.html?fr=qrl3
这里有点资料,希望对你有专用属
❷ 如果八十年代中英香港回归的谈判中,英国不愿意归还香港导致中英开战,以当时中国海空军实力可以抗衡吗
如果当时中英爆发战争的话,解放军由于缺乏驱逐舰,护卫舰等以及有效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所以从理论上说是很难战胜英国的。
但是战争就是战争,充满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如果解放军真的用大量的战机投放无制导的炸弹覆盖英国舰队的话,在乱中在给英国航母来那么几下,其实还真是不好说,况且英国军队千里迢迢,疲惫不堪,所以所谁胜谁败还不好说。
当时邓小平有一句关于香港谈判的名言,他说到:中国人穷是穷了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所以,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武器装备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人。
而且当时英国也知道,就算取下离英国本土万里之远的香港,以后也是无法继续占领的,毕竟这是占领的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领土,只有傻子才会和中国打呢!所一说英国归还香港只是迟早的问题。
(2)香港回归谈判两年期限扩展阅读
香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复的,但是如果英国不愿意归还我们那我们势必要与他们打上一仗。那时英国也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几十年,他们那时候可比我们惨多了,他们一直在被德国欺负。
本来不大的领土还经常被德国轰炸,就连他们以前在外扩张的殖民地也在那个时候开始独立。可是人家家底还是够厚,八十年代还在与阿根廷的战争中获胜。
就因为这次战争让他们从以前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自信起来。当时的英国首相也想为英国争取一点脸面,所以他们在关于香港回收的会议上十分的狂傲。
可是她错了,我们国家可不是阿根廷,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便有能力与美国在朝鲜一战,而且还获得了胜利,这怎么可能是阿根廷能够相比的。
记得日本对我国发起的侵略战争,当时日本有没有放过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而且日本人只用了十几天便把香港拿下来了。这样来看其实英国在香港的驻军也不过如此。
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是主场作战,而英国要从国内调兵,当时的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我们国内的武器装备上了不止一个档次,不是以前的清政府能比的。虽然可能还是比不上当时的英国,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再说那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这个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足可以震慑英国。
要是他们真的愿意与我国打上一架可能就不是归还香港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当时就连美国在吃了我们国家的亏之后都不敢再次侵略了,英国还不如美国呢,再加上谈判桌上我们足智多谋的邓小平同志与英国首相进行周旋,使得英国最终同意了我们的要求。
可见英国。政府还是挺聪明的,知道我们迟早要收回香港而且与我们硬嗑占不到好处,最后还是乖乖的归还了香港。
❸ 香港回归的谈判过程
谈判过程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两天,地点在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月19、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年4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月1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年9月2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双方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历史意义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对国内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3.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国外的意义:
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人物:邓小平
1982年1月,邓小平在谈到国家统一模式时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表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们的那个制度”。“一国两制”的概念正式出台。这也成为后来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国策。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没有今天的香港。
纵观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邓公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都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每当谈判陷于僵局,正是邓公的坚定、果敢、务实、灵活,特别是掷地有声的表态,使英方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谈判之初,对于英方提出的“主权换治权”,邓公以“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的义正辞严的表态,迫使英国人全面退却。主权问题的解决,也为以后的谈判定下了基调。二是关于中国在港驻军的问题。双方曾一度在此问题上陷于胶着,邓公一句“驻军是主权的表现”的表态,将此争论一锤定音。
❹ 香港回归是哪一年谈的
1982就开始谈了,1997年正式回归。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专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属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如果需要更详细具体的内容你可以去查网络。
❺ 香港回归时谈判了几次急急急急歪
反正是几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回归了!
❻ 香港回归日前是什么时候定下的谁谈下来的
香港回归日前是1982年9月定下来的,是邓小平谈下来的。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内夫人访华,邓小平因容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
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6)香港回归谈判两年期限扩展阅读
纵观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邓公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都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每当谈判陷于僵局,正是邓公的坚定、果敢、务实、灵活,特别是掷地有声的表态,使英方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谈判之初,对于英方提出的“主权换治权”,邓公以“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的义正辞严的表态,迫使英国人全面退却。主权问题的解决,也为以后的谈判定下了基调。
二是关于中国在港驻军的问题。双方曾一度在此问题上陷于胶着,邓公一句“驻军是主权的表现”的表态,将此争论一锤定音。
❼ 香港回归谈判的成功,前期需要做好哪些谈判的准备
这些措施都很多的左建议你看一看嗯当时的以当时的背景拍的电视剧啊组
❽ 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经历了什么事情
中英双方进行了谈判。
1982 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8)香港回归谈判两年期限扩展阅读: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历史意义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1、对国内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2、对国外的意义: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回归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香港回归十年重提中英谈判旧事:中方没半点含糊
❾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始于1982年至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始于1982年至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最大障碍是在香港设立中英专联合机构问属题。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9)香港回归谈判两年期限扩展阅读:
香港回归对国内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
3、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
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❿ 为什么说香港回归是世纪谈判
1997年6月30日午夜,全世界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在香港国际会展内中心,英国的米字旗降容下来了,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从此,香港结束了长达155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20年了,香港的成长已经同祖国密不可分,而7月1日,终将会被记录在册的!